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鲤新品系F_(3)和F_(4)群体的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冰柯 王延晖 +5 位作者 冯建新 吴小军 屈长义 于潇 贺海战 张芹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8-495,共8页
为探讨黄河鲤新品系群体选育过程中相邻世代F_(3)和F_(4)群体的生长和肌肉营养组成差异,分别从2龄黄河鲤新品系F_(3)和F_(4)群体中挑选10尾进行肌肉营养组成分析。结果显示:2龄黄河鲤新品系F_(4)群体的体长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F_(3)群体(... 为探讨黄河鲤新品系群体选育过程中相邻世代F_(3)和F_(4)群体的生长和肌肉营养组成差异,分别从2龄黄河鲤新品系F_(3)和F_(4)群体中挑选10尾进行肌肉营养组成分析。结果显示:2龄黄河鲤新品系F_(4)群体的体长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F_(3)群体(P<0.05);黄河鲤新品系F_(3)和F_(4)群体的肌肉水分和粗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F_(3)群体的肌肉粗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F_(4)群体(P<0.05);黄河鲤新品系F_(3)和F_(4)群体的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F_(3)群体的肌肉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均显著高于F_(4)群体(P<0.05),但F_(4)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却显著高于F_(3)群体(P<0.05);黄河鲤新品系F_(3)和F_(4)群体的肌肉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F_(3)群体的肌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花生一烯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F_(4)群体(P<0.05),而硬脂酸、芥酸、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6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却显著低于F_(4)群体(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黄河鲤新品系F_(4)群体的体质量、体长、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得到显著提高,体长和体质量分别由299.86mm、605.98g增至326.34mm、778.36g;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由49.17%和31.87%增至51.07%和41.52%,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占比由0.45%和1.31%增至0.90%和5.42%,但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却显著下降,由69.15g/kg降至65.34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新品系 群体选育 生长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南段非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2
作者 惠筠 介子林 +5 位作者 贺海战 周晓林 王兆平 朱文锦 马超 穆林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114,共7页
为了掌握黄河河南段鱼类产卵场的分布现状,2013-2015年的每年3-7月,采用卫星GPS定位,实地走访渔民,采集鱼卵和仔稚鱼,捕获并解剖分析繁殖亲鱼,同步进行理化因子测定和环境指标监测。结果表明,黄河河南段鱼类规模产卵场共有30处,主要分... 为了掌握黄河河南段鱼类产卵场的分布现状,2013-2015年的每年3-7月,采用卫星GPS定位,实地走访渔民,采集鱼卵和仔稚鱼,捕获并解剖分析繁殖亲鱼,同步进行理化因子测定和环境指标监测。结果表明,黄河河南段鱼类规模产卵场共有30处,主要分布在河边浅滩、河流消落区和河心岛等水生生物资源丰富、适合非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孵化的水域。监测调查270d,采集主要鱼类标本1 156尾,各产卵场的鱼类优势种组成差异明显。产卵经济鱼类有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鲶(Silurus asot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共计7种。黄河南段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的分布位置及范围规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为保护黄河南段经济鱼类及其产卵场,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南段 鱼类 产卵场 生态环境 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南段浮游生物生态特性与时空分布 被引量:9
3
作者 惠筠 介子林 +1 位作者 贺海战 李芳亭 《河北渔业》 2018年第5期37-43,共7页
于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对黄河河南段进行了4个季度调查采样,分析了浮游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此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3种(属),其中,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的种类数最多,分别有24种(属)、23... 于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对黄河河南段进行了4个季度调查采样,分析了浮游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此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3种(属),其中,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的种类数最多,分别有24种(属)、23种(属)和11种(属)。浮游植物的丰度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变化范围为:4.57×10~4~79.73×10~4 ind/L,表现为夏季或秋季最大,冬季最小;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大类153种,其中,原生动物51种,轮虫72种,枝角类24种,桡足类6种。平均丰度为6.32×10~2 ind./L。物种丰富度大小顺序为秋>春>夏>冬。黄河河南段Shannon-Wiener指数浮游植物变化范围为0.78~1.89,浮游动物为0.75~1.12。H'均较低,依据Shannon-Wiener指数评价标准,黄河河南段水质级别为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南段 浮游生物 丰度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鱥鱼与黄河鲤杂交种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于潇 王延晖 +1 位作者 贺海战 陈杰 《中国水产》 2020年第8期79-81,共3页
为评价丁鱥鱼作父本、黄河鲤鱼作母本的杂交后代(简称杂交种)肌肉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常规方法,对丁鱥鱼、黄河鲤鱼以及杂交种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研究表明:黄河鲤、丁鱥及杂交后代氨... 为评价丁鱥鱼作父本、黄河鲤鱼作母本的杂交后代(简称杂交种)肌肉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常规方法,对丁鱥鱼、黄河鲤鱼以及杂交种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研究表明:黄河鲤、丁鱥及杂交后代氨基酸种类丰富,其必需氨基酸中的亮氨酸、异亮氨酸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含量丰富,AAS评分均大于1。此外这三组鱼鲜味氨基酸比例较高,其中鲜味最强的谷氨酸比例最高,说明鱼肉口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杂交后代 肌肉营养成分 必需氨基酸 杂交种 鲜味氨基酸 异亮氨酸 丁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流河南段渔业环境水质及评价
5
作者 周晓林 介子林 +4 位作者 王兆平 马超 惠筠 贺海战 杨慧 《河北渔业》 2018年第1期46-52,60,共8页
为准确掌握黄河河南段渔业水环境状况,于2013年5月、8月、10月、2014年3月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研究表明:(1)干流综合污染指数I值为1.14,其水质级别为"重污染",综合污染指数I值大于1.00的断面5个,分别为三门峡中(1.80)、... 为准确掌握黄河河南段渔业水环境状况,于2013年5月、8月、10月、2014年3月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研究表明:(1)干流综合污染指数I值为1.14,其水质级别为"重污染",综合污染指数I值大于1.00的断面5个,分别为三门峡中(1.80)、三门峡上(1.51)、三门峡下(1.26)、桃花峪(1.06)、开封柳园口(1.23),小于1.00的断面4个,分别为小浪底上(0.89)、小浪底下(0.88)、小浪底中(0.70)和黄河伊洛河口(0.92),整个干流水质呈现两头差,中间好的形态;(2)干流综合污染指数I值平均从高到低分别为8月(夏)(1.42)、3月(冬)(1.38)、5月(春)(1.00)、10月(冬)(0.74);(3)干流分类污染物指数Q值大于1.00的参数为总氮(5.22)、非离子氨(1.94)。结论:(1)干流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和非离子氨;(2)小浪底水库三个断面和黄河伊洛河口较干流其他断面水质四季变动范围最小,水质明显高于其他断面,是黄河干流河南段中鱼类最佳栖息地。(3)黄河泥沙对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类吸附沉积作用明显;(3)黄河干流河南段春季及冬季水质级别为中度污染,鱼类生存环境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南段 渔业环境 水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流河南省段优势鱼类生长特性及资源现状评估
6
作者 张清清 贺海战 +4 位作者 方冬冬 马超 王兆平 杨慧 惠筠 《河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131-140,共10页
为评估黄河干流河南省段鱼类资源生长动态和开发利用现状,于2023年6月(夏季)、10月(秋季),2024年1月(冬季)、5月(春季)对黄河干流河南省段11个断面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基于FiSATⅡ分析5种优势鱼类——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鲫(Cara... 为评估黄河干流河南省段鱼类资源生长动态和开发利用现状,于2023年6月(夏季)、10月(秋季),2024年1月(冬季)、5月(春季)对黄河干流河南省段11个断面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基于FiSATⅡ分析5种优势鱼类——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鲫(Carassius auratus)、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鲤(Cyprinus carpio)的生长、死亡参数及资源利用状况,并应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评估管理策略。结果表明,5种鱼类的生长指数(b)为3.02~3.22,均为正异速增长;生长系数(K)为0.39~0.93,均为快速生长型;生长性能指数(φ')为4.02~5.41;除鲤以外的4种鱼类资源开发率均小于获得最大持续渔获量的开发率,未达到过度捕捞状态。B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的分析表明,当前鲤的开捕体长较小,且增大开捕体长比降低捕捞强度更有利于恢复鱼类资源。鳊、鲫、䱗、似鳊和鲤的开捕体长分别控制在236、165、89、86、490 mm,可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鱼类资源。综上,黄河干流河南省段5种优势鱼类的生长速度均呈加快趋势;鲤鱼资源被过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鱼类 种群参数 资源现状 黄河干流河南省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