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道德箴规与中国文学叙事的救赎情结 |
贺根民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2
|
《文心雕龙札记》:古代文论研究现代转型的一个典型文本 |
贺根民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4
|
|
3
|
师范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创新思维 |
贺根民
|
《钦州学院学报》
|
2009 |
4
|
|
4
|
刘大杰的魏晋文化书写 |
贺根民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4 |
2
|
|
5
|
宗白华的“晋人之美”言说 |
贺根民
|
《美育学刊》
|
2013 |
2
|
|
6
|
方回《瀛奎律髓》的选诗观 |
贺根民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7
|
雅俗之辩:清末民初小说家的困惑与抉择 |
贺根民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0 |
1
|
|
8
|
刘师培的魏晋文化发现 |
贺根民
|
《中原文化研究》
|
2016 |
1
|
|
9
|
王国维诗学的体系意识 |
贺根民
|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0
|
文体自觉:张竹坡、文龙《金瓶梅》人物评点差异溯因 |
贺根民
|
《贵州文史丛刊》
|
2006 |
1
|
|
11
|
晚清民初小说广告与小说观念的演变 |
贺根民
|
《大连大学学报》
|
2009 |
1
|
|
12
|
废名的魏晋情结发微 |
贺根民
|
《大连大学学报》
|
2013 |
1
|
|
13
|
虐恋·妒宠·恐弃:潘金莲形象的异化分析 |
贺根民
|
《大连大学学报》
|
2007 |
1
|
|
14
|
《金瓶梅》评点的死亡论述 |
贺根民
|
《钦州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5
|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话“练字” |
贺根民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6
|
会通中西的尝试——论刘永济的《文学论》 |
贺根民
周海汀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7
|
小说的名实错位与学者的抉择标准 |
贺根民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8 |
0 |
|
18
|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学者——朱光潜的“魏晋人”人格理想及其救赎 |
贺根民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9
|
《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 |
贺根民
|
《蒲松龄研究》
|
2011 |
0 |
|
20
|
文学批评的质野取向与道德言说的嬗变 |
贺根民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