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花鹿茸、马鹿茸和赤鹿茸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候选特征肽段的筛选
1
作者 贺慧慧 张汉达 +4 位作者 张然然 王天骄 李功腾 葛云花 邢秀梅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93-4409,共17页
旨在从差异蛋白质组学角度探究梅花鹿茸、马鹿茸和赤鹿茸的组分和肽段序列差异,为鹿茸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成年健康公鹿采收的梅花鹿茸、马鹿茸和赤鹿茸组织为试验材料,共分为3个组,二杠梅花鹿茸10个,三杈马鹿... 旨在从差异蛋白质组学角度探究梅花鹿茸、马鹿茸和赤鹿茸的组分和肽段序列差异,为鹿茸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成年健康公鹿采收的梅花鹿茸、马鹿茸和赤鹿茸组织为试验材料,共分为3个组,二杠梅花鹿茸10个,三杈马鹿茸10个,三杈赤鹿茸7个,样品处理后利用4D-DIA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蛋白和差异肽段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到7377个蛋白质和56739个肽段,共有蛋白6486个,共有肽段41878个,共鉴定到640个差异表达蛋白。梅花鹿茸与马鹿茸比较组共筛选出461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270个上调表达,191个下调表达。梅花鹿茸与赤鹿茸比较组共筛选出391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246个上调表达,145个下调表达。马鹿茸与赤鹿茸比较组共筛选出96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50个上调表达,46个下调表达。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肽酶活性的负调控、急性炎症反应的调节、蛋白质激活级联的调控等生物过程和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补体与凝血级联等通路。梅花鹿茸、马鹿茸和赤鹿茸分别筛选到5个、1个和3个候选特征肽段。梅花鹿茸、马鹿茸和赤鹿茸的蛋白质表达量和肽段序列存在一定差异,该研究可为梅花鹿茸、马鹿茸与赤鹿茸的鉴别提供依据,也可为阐明梅花鹿茸、马鹿茸与赤鹿茸的生物学差异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茸 马鹿茸 赤鹿茸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治疗的住院时间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贺慧慧 张敏 +3 位作者 郭睿 张淼 胡佳佳 李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4-727,732,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131I治疗住院时间的相关问题。方法以38例甲状腺切除术后行131I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低剂量治疗组25例(治疗剂量为3.7 GBq)和高剂量治疗组13例(治疗剂量>3.7 GBq)。分别测量患者...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131I治疗住院时间的相关问题。方法以38例甲状腺切除术后行131I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低剂量治疗组25例(治疗剂量为3.7 GBq)和高剂量治疗组13例(治疗剂量>3.7 GBq)。分别测量患者服药后48、72 h 1 m距离处的放射性辐射剂量,同时以0.37 GBq的131I作为参考放射源。结果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服药后48 h放射性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4,P=0.039)。所有患者服药后72 h的放射性辐射剂量均低于参考源,9例患者(低剂量治疗组3例,高剂量治疗组6例)服药后48 h的放射性辐射剂量高于参考源,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0,P=0.040)。服药后放射性辐射剂量与年龄及血清Tg、Tg Ab、TSH水平无相关性。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131I治疗后72 h的放射性辐射剂量迅速下降,且明显低于国家规定的0.37 GBq的辐射剂量,可出院后自行隔离。大剂量131I治疗的患者,服药后48 h的放射性辐射剂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放射性核素131I 住院治疗 放射性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彭新育 贺慧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69-72,共4页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稳健的能源战略政策。本文采用1990-2013年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和GDP总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广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稳健的能源战略政策。本文采用1990-2013年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和GDP总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广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正确认识上,对广东省未来的能源发展与经济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促进广东完成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政策 格兰杰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品质的非接触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倩茹 柏旭 +2 位作者 尹蓉 贺慧慧 贾杰 《江西农业》 2016年第7S期124-,共1页
我国果蔬内外部品质的检测时效性差,严重制约了果蔬等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与品质控制,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因此,研究开发快速非接触无损检测技术,对提高果蔬品质的检测效率、促进我国果蔬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 我国果蔬内外部品质的检测时效性差,严重制约了果蔬等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与品质控制,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因此,研究开发快速非接触无损检测技术,对提高果蔬品质的检测效率、促进我国果蔬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品 蔬菜 非接触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