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罩插入失败28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费建平 雷月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9期49-51,共3页
目的对标准型喉罩(LMA)插入失败原因进行分类,在直接喉镜直视下分析失败原因并提出处置办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持续正压通气麻醉插入LMA效果不理想或插入失败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LMA插入失败的原因... 目的对标准型喉罩(LMA)插入失败原因进行分类,在直接喉镜直视下分析失败原因并提出处置办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持续正压通气麻醉插入LMA效果不理想或插入失败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LMA插入失败的原因为气道部分开放11例,气道未能开放9例,明显漏气8例。3例明显漏气者将4号LMA更换为5号LMA;7例气道部分开放者由助手协助牵引张开下颌后重新以经典徒手法插入LMA;余18例加深麻醉,在直接咽喉镜下顺利插入LMA。结论 LMA插入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漏气、气道未能有效开放,应及时调整LMA型号、及时协助患者张开下颌并使用直接喉镜重新插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喉罩 持续正压通气 治疗失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对老年患者椎体后凸球囊扩张成形术中呼吸与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费建平 张代玲 赵赢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7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麻醉对老年患者俯卧位腰椎后凸成形术(PKP)中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老年PKP手术患者,年龄<70岁者给予右美托咪定40μg的负荷量,年龄≥70岁的给予30μg的负荷量,均在30 min内微泵注射完毕。右...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麻醉对老年患者俯卧位腰椎后凸成形术(PKP)中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老年PKP手术患者,年龄<70岁者给予右美托咪定40μg的负荷量,年龄≥70岁的给予30μg的负荷量,均在30 min内微泵注射完毕。右美托咪定泵注15 min后开始手术。采集入室后(t0)、右美托咪定泵注10 min(t1),20 min(t2),30 min(t3)以及术前(ta)、术中(tb)和术毕(tc)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最低血压和最慢心率发生时间;记录术中最高Ramsay镇静评分;在t0,ta和tc采集右侧锁骨下静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中Ramsay镇静评分满意,患者MAP和HR持续下降,最低血压和最慢心率均出现在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的25~45 min,术中最低血压下降幅度及最慢心率都在安全范围之内;右美托咪定泵注后改善氧合,指脉搏氧饱和度(SpO 2)和锁骨下静脉血氧分压(PvO 2)持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PvO2与锁骨下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维持平稳,锁骨下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乳酸(Ralv)、血糖(GLUv)升高;与t 0比较,t c时PvCO 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能维持老年患者PKP术中氧供/氧耗平衡,减少循环波动及心血管意外发生;合并慢性阻碍性通气功能障碍(COPD)的患者存在二氧化碳蓄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右美托咪定 腰椎后凸成形术 静脉血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泊酚渗漏原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费建平 方向东 马海蓉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期71-72,共2页
丙泊酚在日间门诊舒适胃肠镜检查静脉麻醉中广泛使用,由于存在明显的注射疼痛和较高的静脉炎发生率[1],因此常选择前臂上段较粗静脉进行注射,以肘正中静脉最多.肘正中静脉深部毗邻肱二头肌腱膜、旋前圆肌腱膜及正中神经,一旦出现静脉注... 丙泊酚在日间门诊舒适胃肠镜检查静脉麻醉中广泛使用,由于存在明显的注射疼痛和较高的静脉炎发生率[1],因此常选择前臂上段较粗静脉进行注射,以肘正中静脉最多.肘正中静脉深部毗邻肱二头肌腱膜、旋前圆肌腱膜及正中神经,一旦出现静脉注射渗漏,可造成严重后果,如神经损伤、骨筋膜综合征、关节痉挛、肌腱粘连等[2].我院2012年共完成舒适胃镜检查静脉麻醉5780例,其中3例发生丙泊酚渗漏致肱二头肌腱炎,现分析原因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二异丙酚 麻醉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鼻导管用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费建平 冯树全 陆培春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评价一种带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管的鼻导管应用于呼吸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7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857岁;身高148~172 cm,平均身高162.286 cm... 目的评价一种带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管的鼻导管应用于呼吸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7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857岁;身高148~172 cm,平均身高162.286 cm;平均体质量62.571 kg(标准差11.096 kg);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Ⅰ~Ⅱ级。用输液用7号尼龙针针体自制鼻导管。分别检测鼻前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自制带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管的鼻导管检测鼻导管P_(ET)CO_(2),分别对鼻导管P_(ET)CO_(2)与PaCO_(2)、鼻前庭P_(ET)CO_(2)与PaCO_(2)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给予0 L/min、2 L/min、3 L/min鼻导管吸氧同时采集鼻导管P_(ET)CO_(2),观察不同氧流量对鼻导管P_(ET)CO_(2)的影响。结果自制鼻导管P_(ET)CO_(2)、鼻前庭P_(ET)CO_(2)、PaCO_(2)均值分别为(38.316±4.021)mmHg、(37.230±4.021)mmHg、(36.730±4.021)mmHg,鼻导管P_(ET)CO_(2)高于鼻前庭P_(ET)CO_(2)和PaCO_(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鼻导管P_(ET)CO_(2)与PaCO_(2)的Pearson相关系数r=0.612(P<0.01),呈强正相关;鼻前庭P_(ET)CO_(2)与PaCO_(2)的Pearson相关系数r=0.520(P<0.05),呈中等正相关;鼻导管P_(E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优于鼻前庭P_(E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吸入氧流量为0 L/min、2 L/min、3 L/min时鼻导管P_(ET)CO_(2)分别为(38.316±4.021)mmHg、(22.387±4.021)mmHg、(15.833±4.021)mmHg,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自制带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管的鼻导管动态监测P_(ET)CO_(2),能够获得良好的波形图,且P_(ET)CO_(2)与PaCO_(2)呈强正相关性,优于鼻前庭P_(ET)CO_(2)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导管 鼻前庭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全身麻醉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胃内异物取出术麻醉1例报告
5
作者 费建平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2期159-160,共2页
患儿,女,3岁2个月,身高90 cm,体质重12 kg。因饭后4 h、进食水果1.5 h后误吞金属磁性棒入院,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胃内异物取出术。术前禁食3 h,放射科X线光机定位确认胃内异物。麻醉诱导:在麻醉诱导室开放外周静脉,同时将七氟烷挥发... 患儿,女,3岁2个月,身高90 cm,体质重12 kg。因饭后4 h、进食水果1.5 h后误吞金属磁性棒入院,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胃内异物取出术。术前禁食3 h,放射科X线光机定位确认胃内异物。麻醉诱导:在麻醉诱导室开放外周静脉,同时将七氟烷挥发罐调至8%、新鲜气流量5 L/min预充回路。将患儿抱入手术间,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护,将回路输出口连接面罩(下至颏、上达鼻梁)盖住患儿口鼻处,静脉缓慢注射丙泊酚12mg,患儿密闭呼吸2min后,将七氟烷挥发罐调至3%,新鲜气流量调至2 L/min,静脉注射瑞芬太尼40μg,使用易安视频喉镜引导顺利插入ID 4.5套囊气管导管,插管深度14cm(门齿),套囊注气,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1.5 mg,接呼吸机行容量控制呼吸:潮气量120mL,通气频率16次/min。术中持续吸入七氟烷(呼出七氟烷浓度维持在2.3%~2.7%),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术中气道压力维持在13~16 cmH2O(1 cmH2O=0.098 kPa)。术中输注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地塞米松2.0 mg加入补液中静脉滴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气道压力 插管深度 视频喉镜 葡萄糖注射液 套囊 容量控制 潮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陆渊 费建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1036-1038,共3页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审证求因、审因论治,采用辨证论治、专方治疗、灌肠治疗、针灸治疗等,疗效明显,毒副作用较小,复发率低。但仍存在不足:1)中医对UC诊断、辨证、疗效评定缺乏切合临床实际的...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审证求因、审因论治,采用辨证论治、专方治疗、灌肠治疗、针灸治疗等,疗效明显,毒副作用较小,复发率低。但仍存在不足:1)中医对UC诊断、辨证、疗效评定缺乏切合临床实际的统一规范和标准。2)中医药治疗UC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环节研究较少。3)单纯中医治疗UC在临床中患者依从性不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尚未形成规范体系。4)UC治疗的难点在于其症状的反复发作性,远期疗效对UC的治疗尤为重要,而中医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估工作目前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补肾化瘀愈疡汤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诱导期锁骨下静脉血气与上腔静脉血气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雷月 费建平 +4 位作者 俞灵 潘鹏 孙贺斌 包华芳 袁春英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12期883-887,共5页
目的:对麻醉诱导期锁骨下静脉与上腔静脉进行血气分析并比较两者的差异,对患者氧供/氧耗平衡及组织灌注情况做出初步评估。方法:将8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S组,n=40)和对照组(D组,n=40)。在麻醉诱导开始前(t0)、喉罩置入后5... 目的:对麻醉诱导期锁骨下静脉与上腔静脉进行血气分析并比较两者的差异,对患者氧供/氧耗平衡及组织灌注情况做出初步评估。方法:将8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S组,n=40)和对照组(D组,n=40)。在麻醉诱导开始前(t0)、喉罩置入后5~10min(t1)、喉罩置入后20min(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时,S组使用1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经锁骨上入路采集锁骨下静脉血,D组经中心静脉导管采集上腔静脉血,均进行血气分析。结果:t0-t3时,锁骨下静脉血pH值(pHsv)与上腔静脉血pH值(pH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3时,锁骨下静脉血氧分压(PsvO2)和上腔静脉血氧分压(PcvO2)、锁骨下静脉血氧饱和度(SsvO2)和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锁骨下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svCO2)和上腔静脉二氧化碳分压(PcvCO2)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与t0比较,t0-t3时PsvO2和PcvO2,SsvO2和ScvO2,PsvCO2和PcvCO2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0-t2时PsvO2和PcvO2呈快速上升而后轻微下降的趋势。t0,t1时SsvO2低于ScvO2,PsvO2低于Pcv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SsvO2与ScvO2,PsvO2与P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SsvO2与ScvO2的差值增大至2.487%,PsvO2与PcvO2的差值增大至2.157mmHg(1mmHg=0.133kPa)。t0-t3时,PsvCO2和PcvCO2的差值(Psv-cvCO2)依次为1.800mmHg,4.013mmHg,2.993mmHg,4.600mmHg。与t0,t1,t3比较,t2时患者锁骨下静脉血样与上腔静脉血氧分压差(Psv-cvO2)、氧饱和度差(Ssv-cvO2)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和t3时二氧化碳分压差(Psv-cvC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时虽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诱导期,锁骨下静脉血气与上腔静脉血气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喉罩插入后5min,各项血气指标的差异增大;在喉罩插入后20min,差异缩小;全麻诱导后,Psv-cvCO2差值稳定。以SsvO2和PsvO2替代ScvO2和PcvO2,以PsvCO2估算PcvCO2,并计算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可以对患者氧供/氧耗的情况做出正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气 锁骨下静脉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近况 被引量:10
8
作者 顾燕华 费建平 杨子纯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24期99-100,共2页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而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可通过多种方法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等特点。本文从病因病机、名家经验、自拟方、针灸及其他治法等方...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而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可通过多种方法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等特点。本文从病因病机、名家经验、自拟方、针灸及其他治法等方面对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见解,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中医治疗 名家经验 自拟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节胰岛素抵抗状态脂肪细胞因子分泌研究简况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保良 张琪 +5 位作者 费建平 林冠凯 吴菁 周燕 居凌云 姚李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9期158-160,共3页
中药(单味药、提取物、复方)调节胰岛素抵抗状态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功效具有独特优势,可明显改善IR,疗效显著。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探明机理与作用途径,以期挖掘更大的临床价值。未来期待以体外培养IR脂肪细胞为研究对... 中药(单味药、提取物、复方)调节胰岛素抵抗状态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功效具有独特优势,可明显改善IR,疗效显著。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探明机理与作用途径,以期挖掘更大的临床价值。未来期待以体外培养IR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药物血清为干预措施,运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法,寻找特异表达的基因或蛋白,深入探讨,以期阐明其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状态 脂肪细胞因子分泌 消渴 单味药 药物血清 提取物 复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硬脊膜的弹性控制针内针深度
10
作者 费建平 《安徽医学》 2013年第5期611-612,共2页
目的探究依据硬脊膜的弹性情况控制针内针深度的操作方法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本院69例下腹部与下肢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时,根据硬脊膜的弹性情况控制针内针的进入深度。选取同期70例常规操作方法为... 目的探究依据硬脊膜的弹性情况控制针内针深度的操作方法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本院69例下腹部与下肢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时,根据硬脊膜的弹性情况控制针内针的进入深度。选取同期70例常规操作方法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有61例患者的硬脊膜回弹,阳性率为88.4%。硬脊膜出现回弹时两针间距为(5.22±0.94)mm,突破硬脊膜时两穿刺针间距为(2.59±0.98)mm。观察组反复穿刺率和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硬脊膜麻醉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可依据硬脊膜的弹性情况,控制针内针的深度,使得操作更加准确,减少反复穿刺和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麻醉 针内针 神经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戴丽寅 费建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258-259,共2页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脾气虚弱、痰湿困脾、脾胃阳虚、瘀血阻络、气郁肠道、血虚津亏。临证时应需审证求因,采用辨证论治、专方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法治疗,方用柴胡疏肝散、柴胡四逆散、木香顺气丸、半...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脾气虚弱、痰湿困脾、脾胃阳虚、瘀血阻络、气郁肠道、血虚津亏。临证时应需审证求因,采用辨证论治、专方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法治疗,方用柴胡疏肝散、柴胡四逆散、木香顺气丸、半夏深心汤等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肝郁脾虚 脾气虚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肝基础研究与中医药治疗述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丽君 费建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年第9期12-14,共3页
从诊断、危险因素、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脂肪肝的基础研究和中医药治疗概况,认为在脂肪肝的基础研究和中医药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关键词 脂肪肝 基础研究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嘛甸中块层系井网调整技术经济界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家文 左松林 +3 位作者 赵秀娟 费建平 刘洪涛 王起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116,共4页
为了确定层系井网调整的技术经济界限,以动态分析、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喇嘛甸中块层系井网调整的井距、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层系组合厚度和层系组合跨度等参数的技术经济界限。其中,通过动态分析方法研... 为了确定层系井网调整的技术经济界限,以动态分析、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喇嘛甸中块层系井网调整的井距、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层系组合厚度和层系组合跨度等参数的技术经济界限。其中,通过动态分析方法研究在现井网条件下逐步加密时水驱控制程度的变化规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井距与采收率关系,综合确定合理井距;在合理井距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概念模型确定渗透率变异系数界限;运用经济评价方法,依据盈亏平衡原理,计算合理井距、不同油价下的合理层系组合厚度;基于井距和层系组合厚度界限,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合理层系组合跨度;通过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方法确定井网调整后的界限。结果表明,当喇嘛甸中块合理井距为150 m时,合理层系组合厚度为7.5 m,合理层系组合跨度为50 m,合理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系组合厚度 经济界限 合理井距 层系组合跨度 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肝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费建平 建平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肝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个可能会影响肝转移的因素:年龄、性别、病程、大肠癌并发梗阻、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大小、临近组织器官受累情况、浸润肠壁深度、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理淋巴结转移,建立...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肝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个可能会影响肝转移的因素:年龄、性别、病程、大肠癌并发梗阻、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大小、临近组织器官受累情况、浸润肠壁深度、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理淋巴结转移,建立大肠癌肝转移危险性预测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大肠癌并发梗阻、血清CEA水平、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情况为大肠癌肝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其中肝转移的发生与淋巴结转移的远近相关(r=2.56,P=0.01);临近组织器官受累情况、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肝转移的发生也有影响,但不是独立因素;性别、年龄、病程、浸润肠壁深度、肿瘤大小均与大肠癌肝转移无关。结论大肠癌并发梗阻、血清CEA水平及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大肠癌肝转移的3个显著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肝脏 转移 LOGISTI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内毒素血症辨证论治探要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冠凯 朱垚 费建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年第9期77-79,共3页
从内毒素血症的成因、作用机制、西医常规治疗、中医辨证治疗等四个方面论述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指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病位主要在肝,肝肾同源,久病常致肝肾亏虚,中医药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正是切中了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病机特点,既提高了... 从内毒素血症的成因、作用机制、西医常规治疗、中医辨证治疗等四个方面论述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指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病位主要在肝,肝肾同源,久病常致肝肾亏虚,中医药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正是切中了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病机特点,既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清除内毒素的能力;又对抗性地干预了内毒素及其诱发的炎症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内毒素血症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论治方口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9例
16
作者 费建平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36-37,共2页
辨证论治方口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9例费建平(常州市中医院213003)主题词结肠炎,溃疡性/中医药疗法,灌肠法Treatmentof39CasesofUlcerativeColitiswithEnterocly... 辨证论治方口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9例费建平(常州市中医院213003)主题词结肠炎,溃疡性/中医药疗法,灌肠法Treatmentof39CasesofUlcerativeColitiswithEnteroclysisCombinedwith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 结肠炎 辨证论治 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3例上消化道疾病与舌象关系分析
17
作者 费建平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47-148,共2页
为了探索舌象与上消化道病变关系的一般规律,作者对照观察了一千余例患者,初步总结分析于下。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观察对象均为因患上消化道疾病而接受胃镜检查者。凡同时兼有心、肺、肝、肾、肠道等主要脏器病变者,均不列入本统计... 为了探索舌象与上消化道病变关系的一般规律,作者对照观察了一千余例患者,初步总结分析于下。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观察对象均为因患上消化道疾病而接受胃镜检查者。凡同时兼有心、肺、肝、肾、肠道等主要脏器病变者,均不列入本统计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象 上消化道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戴亚娟 费建平 顾勇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将68例门诊患者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左氧氟沙星,200 mg/次,2次/d;阿莫西林,1000 mg/次,2次/d;果胶铋,150 mg/次,2次/d...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将68例门诊患者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左氧氟沙星,200 mg/次,2次/d;阿莫西林,1000 mg/次,2次/d;果胶铋,150 mg/次,2次/d。治疗组34例黄芪建中汤(生黄芪8g,桂枝15 g,白芍30 g,炙甘草10 g,生姜15 g,饴糖30 g,大枣4枚,制半夏、陈皮各8 g,吴茱萸9 g,乌贼骨、瓦楞子各15 g),水煎400 m L,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6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复发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7 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9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临床痊愈13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治疗组9.37%低于对照组30.77%(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胃痛 黄芪建中汤 四联疗法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