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跃型”滑坡位移监测动态预警系统 被引量:1
1
作者 贲琰棋 易武 +3 位作者 魏兆亨 周迎 刘伟 邓欣雨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57,共10页
“阶跃型”演化规律是滑坡在等速变形阶段受外界因素影响表现出的一种波动特性,具有变形周期长、机制复杂、临灾预警难度大的特点。基于“阶跃型”滑坡变形-时间曲线的特征和规律,通过引入“一个降雨过程”定义滑坡监测序列的多期降雨区... “阶跃型”演化规律是滑坡在等速变形阶段受外界因素影响表现出的一种波动特性,具有变形周期长、机制复杂、临灾预警难度大的特点。基于“阶跃型”滑坡变形-时间曲线的特征和规律,通过引入“一个降雨过程”定义滑坡监测序列的多期降雨区间,将预警过程划分为前期+当期降雨和当期降雨两种模式,以诱因-时间-空间作为滑坡预警的重要指标,建立了滑坡综合预警判据模型,据此提出设计麻池村1号滑坡综合动态分级预警系统的方法。并结合麻池村1号滑坡的地质条件、监测数据等信息,深入分析了滑坡的变形演化规律及预警阈值。结果表明:①滑坡变形破坏模式为牵引式,属于典型的降雨诱发的“阶跃型”堆积层滑坡;②前期降雨有效持时为10 d,前期+当期降雨模式下的降雨阈值分别为24、32 mm,当期降雨模式下滑坡的的降雨阈值为37 mm,滑坡的位移速率阈值为12 mm;③以降雨量、位移速率到达阈值时为Ⅲ级黄色预警中心面(线),构建滑坡的综合动态分级预警系统,将滑坡预警从传统的“阈值预警”升级为“过程预警”,使得预警更具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跃型”滑坡 滑坡监测 降雨过程 阈值预警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期雨型影响的汉江支流堵河左岸麻池村1号滑坡监测预警降雨阈值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贲琰棋 易武 +3 位作者 黄晓虎 黄向涛 李华兵 刘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50,共13页
【目的】降雨是诱发滑坡变形破坏的重要因素,不同降雨模式引起的降雨入渗类型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的滑坡灾害经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合理的考虑前期降雨是实现准确预警预报的前提。【方法】以麻池村1号滑坡为... 【目的】降雨是诱发滑坡变形破坏的重要因素,不同降雨模式引起的降雨入渗类型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的滑坡灾害经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合理的考虑前期降雨是实现准确预警预报的前提。【方法】以麻池村1号滑坡为例,首先精细分析了降雨作用下滑坡的地表-深部位移变形特征,定性评价滑坡变形过程与降雨因素的响应关系,以此研究4种不同降雨型式下滑坡渗透稳定性系数的动态演变规律,探讨不同降雨模式对滑坡的影响,并通过滑坡阶跃区段位移与前期降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对滑坡稳定性最不利的前期降雨型式下的降雨阈值。【结果】结果显示:GNSS监测系统自2019年6月首测以来,地表累积位移为881.22~1067.88 mm,最大日位移速率达264 mm/d(G6),2021年汛期强降雨频次增高,滑坡各变形区域出现“整体阶跃”现象。【结论】结果表明:(1)滑坡受降雨因素影响,变形呈现阶跃型演化特征,深部位移曲线反映了不同岩土成分结构的水敏性;(2)递增型前期降雨对滑坡的稳定性尤为不利,递增型降雨更有利于地表雨水的入渗;(3)滑坡的前期有效降雨持时为10 d,其对应的7次“阶跃”变形与前期降雨型式密切相关,递增型的前期降雨更易诱发滑坡加速变形。基于“一个降雨过程”理论,获取“前期(10 d)+当期降雨(1 d)”模式下递增型前期降雨的滑坡降雨阈值为86 mm。验证表明该降雨阈值预测效果较好,具有重要的灾害预警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跃型滑坡 前期降雨 渗流稳定性 降雨阈值 预警预报 滑坡 变形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区不同岩性崩塌破坏过程及防护措施分析
3
作者 周迎 易武 +2 位作者 刘朝 敖亮 贲琰棋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地层岩性崩塌体的破坏特征,并提供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以鄂州鄂城区白雉山林场崩塌与鄂西兴山县下公堡崩塌为典型代表,结合现场实地调查一手资料对不同运动路线的崩塌落石滚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岩性落... 【目的】探究不同地层岩性崩塌体的破坏特征,并提供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以鄂州鄂城区白雉山林场崩塌与鄂西兴山县下公堡崩塌为典型代表,结合现场实地调查一手资料对不同运动路线的崩塌落石滚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岩性落石破坏过程和坡脚的微地貌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寒武系覃家庙组白云岩落石滚动路线为三条近似平行直线,运动过程可以划分为裂隙扩张阶段、消能阶段、破坏解小阶段;粉质黏土夹碎石及中~微风化的闪长岩滚落的路线是发射状,运动过程可以划分为岩块风化阶段、崩落阶段、破坏解小阶段。【结论】崩塌体所处斜坡坡面地质特征存在差异性,崩塌体能量消耗过程、运动过程均不相同,因此防治措施也应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地层岩性 破坏过程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