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
1
作者
李鲁丹
周智伟
+5 位作者
刘晗
贡丹丹
乔强龙
杜琦
李航
赵伟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68,100,共7页
为强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及地面沉降综合治理,水利部2018年以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的部分河段作为河湖地下水生态补水试点,启动生态补水工作。为评估生态补水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探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选取...
为强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及地面沉降综合治理,水利部2018年以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的部分河段作为河湖地下水生态补水试点,启动生态补水工作。为评估生态补水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探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选取连续5 a(2018—2022年)进行生态补水的滹沱河和南拒马河开展连续监测(2019—2022年),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因子变化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水使得受水水体的水质由劣Ⅴ类逐渐向Ⅱ类转变,至补水第3 a基本达到最佳水质状态;受水环境因子的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蓝藻门种类数、密度百分比及优势种优势度均总体呈现降低趋势;硅藻门种类数和密度百分比、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总体呈升高趋势;浮游植物优势种逐渐由蓝藻门种类向硅藻门、绿藻门种类转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总氮和pH值是影响补水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水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优势种
多样性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三源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差异与环境因子关系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伟
李鲁丹
+4 位作者
李欢
贡丹丹
郭伟杰
乔强龙
杜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45,共7页
长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水体环境特殊,关于源区间浮游植物特征差异及环境作用因子尚不清晰。对比了2012—2016年长江三源浮游植物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典范对应分析(CCA)揭示了浮游植物特征与13种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长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水体环境特殊,关于源区间浮游植物特征差异及环境作用因子尚不清晰。对比了2012—2016年长江三源浮游植物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典范对应分析(CCA)揭示了浮游植物特征与13种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隐藻门仅在南源当曲被发现,长江南源样点的浮游植物平均种类数最多,为18种,长江北源最少,为9种;北源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最大,为37.70×10^(4) ind/L,南源平均密度最小,为28.90×10^(4) ind/L;长江南源的浮游植物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达到3.04,北源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84;长江源区总体上浮游植物密度较低,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各源环境因子PCA结果显示:第一轴主要成分(71.23%)可解释为总氮、电导率,主要代表了河流营养物特征;第二轴主要成分(28.77%)可解释为海拔、床沙中值粒径、水温、含沙量和化学需氧量,主要代表河流生境状况。物种和主要环境因子CCA结果表明蓝藻门种类数与总氮、隐藻门种类数与海拔和床沙中值粒径,绿藻门种类数与海拔、化学需氧量和床沙中值粒径均呈明显的正响应关系,隐藻门和绿藻门种类数和含沙量、水温呈明显的负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源
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差异
环境因子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水位变化对水体营养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俞焰
杨正健
+2 位作者
张佳磊
刘德富
贡丹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75,共8页
为了探究抽水蓄能电站水位波动、营养物质时空分布以及浮游植物分布特性,分析水体营养状态及其成因,为后期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提供指导。2014-2015年在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S1)和下水库(S3-S4)设置4个采样点,获取相关的监测点...
为了探究抽水蓄能电站水位波动、营养物质时空分布以及浮游植物分布特性,分析水体营养状态及其成因,为后期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提供指导。2014-2015年在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S1)和下水库(S3-S4)设置4个采样点,获取相关的监测点数据,分析了水库水位、水体稳定性、营养盐以及叶绿素a的分布规律,讨论了水库水位剧烈波动对水体稳定、营养盐以及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水体稳定性较小,各监测点浮点频率均在0.2×10^(-4)s^(-2)以下。总氮、溶解性硅酸盐浓度较高,总氮范围在1.8~2.8 mg/L,已达到Ⅴ类水标准;硅酸盐浓度为3.30~8.00 mg/L;叶绿素a浓度较低,为1.60~6.24μg/L;(2)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水位频繁波动致使水体垂向掺混加强,混合层增大,水体在上、下库内滞留时间减短,致使游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降低。大幅度水体交换、冲洗造成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3)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各监测点富营养化指数在30~40。总氮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最大,基准指标叶绿素a贡献反而较小。抽水蓄能电站频繁水位波动稀释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减轻了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营养状态
水位变化
天荒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鄱阳湖流域饶河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郭伟杰
贡丹丹
+2 位作者
赵伟华
吴敏
杜琦
《水利水电快报》
2020年第2期65-70,共6页
饶河是江西五大河之一,是全省重要的生态通道,流域内河湖众多、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围绕饶河流域功能定位,以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政策文件和公开发布的数据等为基本依据,全面分析了饶河流域保护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流域全局出发...
饶河是江西五大河之一,是全省重要的生态通道,流域内河湖众多、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围绕饶河流域功能定位,以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政策文件和公开发布的数据等为基本依据,全面分析了饶河流域保护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流域全局出发,结合相关规划和政策,从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与对策措施,可为进一步指导饶河流域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
水生态修复
对策措施
饶河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光照条件对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
13
5
作者
严广寒
刘德富
+2 位作者
张佳磊
刘璇
贡丹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3,共7页
通过构建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参数的关系曲线,为三峡水库水华预测预报模型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水库调度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三峡水库野外原位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针对性设计不同梯度光照强度下浮游植...
通过构建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参数的关系曲线,为三峡水库水华预测预报模型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水库调度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三峡水库野外原位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针对性设计不同梯度光照强度下浮游植物的生长演替规律室内控制实验。结果表明:(1)光照是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关键要素,光照强度0~4 500 lx,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光照强度为4 500 lx时,浮游植物生物量达到最大,但光强超过4 500 lx之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光照强度0~1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光照强度为1 500 lx时,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达到最大;光照强度1 500~4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光强超过4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2)从制定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方案的角度来看,当光照强度在1 500 lx时,浮游植物生物量达到最低,此时其群落多样性达到最大,为最佳的调度方案光照参数;(3)浮游植物生物量(y)与光照强度(x)的关系为:y=2×10^(-8)x^3-5×10^(-4)x^2+3.1923x-122.92(R^2=0.934,P〈0.01),两者极显著相关;多样性指数(y)与光照强度(x)的关系式为:y=2×10^(-12)x^3-3×10^(-8)x^2+10^(-4)x+0.3266(R^2=0.554,P〈0.01),两者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条件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汉市后官湖藻类越冬及复苏过程
被引量:
1
6
作者
贾迪
许元钊
+3 位作者
贡丹丹
潘雄
董磊
林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1,70,共7页
2021年10月—2022年4月通过现场调查开展了武汉市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后官湖藻类越冬及复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后官湖越冬期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6属,其中以绿藻门(Chlor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为主;从时间...
2021年10月—2022年4月通过现场调查开展了武汉市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后官湖藻类越冬及复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后官湖越冬期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6属,其中以绿藻门(Chlor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为主;从时间尺度上看,水体中藻类丰度于11月初(秋季)开始下降,12月份—次年2月份(冬季)处于较低水平,3—4月份(春季)呈上升趋势;底泥藻类丰度从10—11月份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于1月末2月初降至最低,随后上升,该变化较水体而言有所延迟,可能与藻类垂向迁移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和底泥中的藻细胞密度对水温均有较强的响应(p<0.01),水体和底泥中藻细胞密度的变化分别主要取决于绿藻和蓝藻的变化,说明越冬期大量蓝藻细胞沉降至湖底;冬季(11月份—次年2月份)后官湖水体与底泥藻类丰度的比值相对较低,说明大多数藻细胞在冬季沉降在底泥中。研究揭示了武汉市后官湖藻类越冬及复苏过程,为揭示水华发生机理,开展水华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种源
藻类越冬与复苏
水华预防
浮游植物
后官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
1
作者
李鲁丹
周智伟
刘晗
贡丹丹
乔强龙
杜琦
李航
赵伟华
机构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68,100,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209002)
2023年度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23057)。
文摘
为强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及地面沉降综合治理,水利部2018年以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的部分河段作为河湖地下水生态补水试点,启动生态补水工作。为评估生态补水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探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选取连续5 a(2018—2022年)进行生态补水的滹沱河和南拒马河开展连续监测(2019—2022年),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因子变化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水使得受水水体的水质由劣Ⅴ类逐渐向Ⅱ类转变,至补水第3 a基本达到最佳水质状态;受水环境因子的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蓝藻门种类数、密度百分比及优势种优势度均总体呈现降低趋势;硅藻门种类数和密度百分比、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总体呈升高趋势;浮游植物优势种逐渐由蓝藻门种类向硅藻门、绿藻门种类转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总氮和pH值是影响补水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关键词
生态补水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优势种
多样性
冗余分析
Keywords
ecological water supplement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dominant species
diversity
Redundancy analysis(RDA)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三源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差异与环境因子关系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伟
李鲁丹
李欢
贡丹丹
郭伟杰
乔强龙
杜琦
机构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
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4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09009)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CFB277)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KSF2021485,CKSF2021743/HL)。
文摘
长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水体环境特殊,关于源区间浮游植物特征差异及环境作用因子尚不清晰。对比了2012—2016年长江三源浮游植物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典范对应分析(CCA)揭示了浮游植物特征与13种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隐藻门仅在南源当曲被发现,长江南源样点的浮游植物平均种类数最多,为18种,长江北源最少,为9种;北源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最大,为37.70×10^(4) ind/L,南源平均密度最小,为28.90×10^(4) ind/L;长江南源的浮游植物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达到3.04,北源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84;长江源区总体上浮游植物密度较低,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各源环境因子PCA结果显示:第一轴主要成分(71.23%)可解释为总氮、电导率,主要代表了河流营养物特征;第二轴主要成分(28.77%)可解释为海拔、床沙中值粒径、水温、含沙量和化学需氧量,主要代表河流生境状况。物种和主要环境因子CCA结果表明蓝藻门种类数与总氮、隐藻门种类数与海拔和床沙中值粒径,绿藻门种类数与海拔、化学需氧量和床沙中值粒径均呈明显的正响应关系,隐藻门和绿藻门种类数和含沙量、水温呈明显的负响应关系。
关键词
长江三源
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差异
环境因子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Keywords
headwaters of the Yangtze River
difference in characteristic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factor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水位变化对水体营养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俞焰
杨正健
张佳磊
刘德富
贡丹丹
机构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75,共8页
基金
三峡水库浮游植物生境演变机制及水华预测预报计划研究项目(2014CB460601)
科技部2014年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河道型水库水华机理及防控技术合作研究(2014DFE70070)
三峡大学学校资助项目-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现状及形成机制研究(2015CX012)
文摘
为了探究抽水蓄能电站水位波动、营养物质时空分布以及浮游植物分布特性,分析水体营养状态及其成因,为后期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提供指导。2014-2015年在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S1)和下水库(S3-S4)设置4个采样点,获取相关的监测点数据,分析了水库水位、水体稳定性、营养盐以及叶绿素a的分布规律,讨论了水库水位剧烈波动对水体稳定、营养盐以及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水体稳定性较小,各监测点浮点频率均在0.2×10^(-4)s^(-2)以下。总氮、溶解性硅酸盐浓度较高,总氮范围在1.8~2.8 mg/L,已达到Ⅴ类水标准;硅酸盐浓度为3.30~8.00 mg/L;叶绿素a浓度较低,为1.60~6.24μg/L;(2)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水位频繁波动致使水体垂向掺混加强,混合层增大,水体在上、下库内滞留时间减短,致使游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降低。大幅度水体交换、冲洗造成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3)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各监测点富营养化指数在30~40。总氮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最大,基准指标叶绿素a贡献反而较小。抽水蓄能电站频繁水位波动稀释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减轻了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营养状态
水位变化
天荒坪
Keywords
pumped storage station
eutrophication
water level change
Tianhuangping
分类号
X8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鄱阳湖流域饶河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郭伟杰
贡丹丹
赵伟华
吴敏
杜琦
机构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
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利水电快报》
2020年第2期65-70,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40760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KSF2019251+SH)
水利部技术示范项目(SF-201801)。
文摘
饶河是江西五大河之一,是全省重要的生态通道,流域内河湖众多、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围绕饶河流域功能定位,以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政策文件和公开发布的数据等为基本依据,全面分析了饶河流域保护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流域全局出发,结合相关规划和政策,从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与对策措施,可为进一步指导饶河流域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支撑。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
水生态修复
对策措施
饶河
鄱阳湖流域
Keywords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olutions and measures
Raohe River
Poyang Lake basin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光照条件对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
13
5
作者
严广寒
刘德富
张佳磊
刘璇
贡丹丹
机构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3,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2014DFE7007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209190,51509086)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重大计划项目(91647207)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7104-005-02)
文摘
通过构建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参数的关系曲线,为三峡水库水华预测预报模型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水库调度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三峡水库野外原位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针对性设计不同梯度光照强度下浮游植物的生长演替规律室内控制实验。结果表明:(1)光照是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关键要素,光照强度0~4 500 lx,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光照强度为4 500 lx时,浮游植物生物量达到最大,但光强超过4 500 lx之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光照强度0~1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光照强度为1 500 lx时,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达到最大;光照强度1 500~4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光强超过4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2)从制定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方案的角度来看,当光照强度在1 500 lx时,浮游植物生物量达到最低,此时其群落多样性达到最大,为最佳的调度方案光照参数;(3)浮游植物生物量(y)与光照强度(x)的关系为:y=2×10^(-8)x^3-5×10^(-4)x^2+3.1923x-122.92(R^2=0.934,P〈0.01),两者极显著相关;多样性指数(y)与光照强度(x)的关系式为:y=2×10^(-12)x^3-3×10^(-8)x^2+10^(-4)x+0.3266(R^2=0.554,P〈0.01),两者极显著相关。
关键词
光照条件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生物量
Keywords
light intensity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diversity
biomass
分类号
Q142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汉市后官湖藻类越冬及复苏过程
被引量:
1
6
作者
贾迪
许元钊
贡丹丹
潘雄
董磊
林莉
机构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
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1,70,共7页
基金
武汉市应用基础前沿专项(2020020601012285)。
文摘
2021年10月—2022年4月通过现场调查开展了武汉市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后官湖藻类越冬及复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后官湖越冬期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6属,其中以绿藻门(Chlor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为主;从时间尺度上看,水体中藻类丰度于11月初(秋季)开始下降,12月份—次年2月份(冬季)处于较低水平,3—4月份(春季)呈上升趋势;底泥藻类丰度从10—11月份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于1月末2月初降至最低,随后上升,该变化较水体而言有所延迟,可能与藻类垂向迁移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和底泥中的藻细胞密度对水温均有较强的响应(p<0.01),水体和底泥中藻细胞密度的变化分别主要取决于绿藻和蓝藻的变化,说明越冬期大量蓝藻细胞沉降至湖底;冬季(11月份—次年2月份)后官湖水体与底泥藻类丰度的比值相对较低,说明大多数藻细胞在冬季沉降在底泥中。研究揭示了武汉市后官湖藻类越冬及复苏过程,为揭示水华发生机理,开展水华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底泥种源
藻类越冬与复苏
水华预防
浮游植物
后官湖
Keywords
sediment provenance
algal overwintering and recovery
bloom prevention
phytoplankton
Houguan Lake
分类号
X8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8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
李鲁丹
周智伟
刘晗
贡丹丹
乔强龙
杜琦
李航
赵伟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江三源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差异与环境因子关系
李伟
李鲁丹
李欢
贡丹丹
郭伟杰
乔强龙
杜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水位变化对水体营养状态的影响
俞焰
杨正健
张佳磊
刘德富
贡丹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鄱阳湖流域饶河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研究
郭伟杰
贡丹丹
赵伟华
吴敏
杜琦
《水利水电快报》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光照条件对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多样性的影响
严广寒
刘德富
张佳磊
刘璇
贡丹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武汉市后官湖藻类越冬及复苏过程
贾迪
许元钊
贡丹丹
潘雄
董磊
林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