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与义命合一——中西哲学对话中的孔子儒学关于“命”之省思 被引量:4
1
作者 赖贤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6期40-56,共17页
孔子儒学关于"命"的哲学反思,可以从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与义命合一三个课题来探讨。首先,命是气质之命,命呈现命限的限制性原理,因此有所谓的"义命分立"。其次,命限也同时是义理之性的实践的条件与凭借,所以也是表... 孔子儒学关于"命"的哲学反思,可以从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与义命合一三个课题来探讨。首先,命是气质之命,命呈现命限的限制性原理,因此有所谓的"义命分立"。其次,命限也同时是义理之性的实践的条件与凭借,所以也是表现原理,因此有所谓的"性命对扬"。最后,通过"性命对扬"的长久实践,领略到"天命"(性体的命令,天道性命之命),例如《诗经》所说的"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在此一生生仁体的天命中,达到所谓的"义命合一",在"义命合一"之中,可以用圆善的方式解答康德哲学之中的"德福一致"的问题。劳思光阐明"义命分立",但是局限在主体性的哲学,不能接纳孔子儒学的"天命"具有性体的命令、天道性命之命之义。牟宗三在其著作中则散列论述了"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义命合一"的问题,但是对于这三个课题构成逐步发展的环节及其整体性,他并没有加以足够的厘清与通盘的整理。在孔子儒学与康德、海德格尔哲学的跨文化对话的脉络之中,来展开"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义命合一"的三个环节,也可以从中领略中国哲学对于自由意志、命运与决定论、最高善(圆善)、德福一致、开放式的人文主义等哲学问题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命分立 性命对扬 义命合一 孔子 康德 海德格尔 牟宗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上学的根本问题与道家思想:在海德格尔、谢林、尼采的思想脉络之中
2
作者 赖贤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2-126,共5页
海德格尔在1929年的《什么是形上学》,开始讨论"无",提到了"无自无"(Das Nichts selbst nichtet)。《什么是形上学》所说的无和老子所说的无的类似性,经常被注意到;但是,海德格尔存有思想所说的"有与无的共同... 海德格尔在1929年的《什么是形上学》,开始讨论"无",提到了"无自无"(Das Nichts selbst nichtet)。《什么是形上学》所说的无和老子所说的无的类似性,经常被注意到;但是,海德格尔存有思想所说的"有与无的共同隶属"(Sein und Nichts gehren zusammen)和老子所说的有无玄同的思想结构上的共通性,却未被重视与展开。道家的无与形上学的根本问题,可以在谢林、尼采、海德格尔的思想脉络之中,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道家 有无玄同 谢林 尼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句”说无生与天台佛教的解脱诠释学
3
作者 赖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25,共10页
本文以"四句"(catuskoti)说无生为例来阐明天台佛教的解脱诠释学,以三个层次来进行之。首先,在语法学的层次,智的"四句不可说"说"无生义"的"四句"的语法来自龙树的中观哲学。其次,在语意学的层... 本文以"四句"(catuskoti)说无生为例来阐明天台佛教的解脱诠释学,以三个层次来进行之。首先,在语法学的层次,智的"四句不可说"说"无生义"的"四句"的语法来自龙树的中观哲学。其次,在语意学的层次,智的"四句不可说"说"无生义"是一种佛性论、关于佛性的哲学诠释,主要是来自《大涅槃经》等如来藏思想和智自己对于中道佛性的领悟,于此进行天台佛学的本体诠释学(Onto-Hermeneutik)的诠释。最后,在语用学的层次,智的"四句不可说"说"无生义"包含两种诠释层次,也就是"解脱体验的诠释理解"与"断惑证真的解脱诠释学",这里的诠释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教理的判教、意义理解的诠释活动,还应该是一种解脱诠释学。在实修实证之中,进一步成为解脱体验的诠释理解和解脱学的诠释活动与实践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佛学 判教 解脱诠释学 “四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