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地方非典型肺炎病例病理及病原学发现 被引量:77
1
作者 赵景民 周光德 +12 位作者 孙艳玲 王松山 杨建法 毛远丽 潘登 貌盼勇 程云 王业东 辛绍杰 周先志 陆江阳 李铃 陈菊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9-382,F004,共5页
目的 研究非典型肺炎 /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病理学特点 ,并探讨其病原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 ,对 1例地方SARS死亡病例 (属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死亡病例之一 )进行... 目的 研究非典型肺炎 /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病理学特点 ,并探讨其病原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 ,对 1例地方SARS死亡病例 (属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死亡病例之一 )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该例SARS的肺部病变为严重的急性间质性渗漏出性炎 ,肺泡间隔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伴 2 0 %~ 30 %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 ;弥漫性肺泡上皮损伤 ,呈凋亡及脱失改变 ;光镜下偶见肺泡上皮内病毒包涵体样结构 ;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超过 30 %的肺泡上皮细胞病毒包涵体染色阳性 ,而衣原体包涵体染色阳性细胞不足 5 %。肺外器官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脾脏等免疫器官较广泛的出血坏死性炎 ,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及噬红细胞现象 ,双侧肾上腺局灶性出血坏死性炎。电镜观察 ,肺组织内I、II型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部分心肌细胞及淋巴结内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均查见较多病毒样颗粒 ,大小为 10 0~ 15 0nm ,有光晕或花环状包膜 ,病毒样颗粒主要分布于细胞胞质内 ,少部分见于扩张的内质网内 ;肺外肝等组织内较易查见衣原体样颗粒 ,但肺泡组织内鲜见。死者本人及源自广东省的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IgM和 (或 )IgG与其肺组织呈阳性反应。结论 肺部明显的急性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肺炎 病理 病原学 急性呼吸综合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游绍莉 刘鸿凌 +6 位作者 荣义辉 朱冰 臧红 刘婉姝 万志红 貌盼勇 辛绍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85-688,共4页
目的利用自行构建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系统,探讨其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转染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HepG2细胞为生物材料,构建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以2009年5月-2011年8月住院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 目的利用自行构建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系统,探讨其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转染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HepG2细胞为生物材料,构建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以2009年5月-2011年8月住院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治疗组进行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对照组进行普通血浆置换治疗。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组10例患者中,7例经住院治疗临床好转出院,其余1例因肝性脑病死亡,1例因肝肾综合征死亡,1例出院后死于肝衰竭。对照组10例患者中存活5例,其余1例肝移植,4例因肝衰竭死亡。2组患者治疗前MELD评分分别为24.26±2.54及24.71±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1,P=0.064)。治疗组治疗3 d、1、4周MELD评分平均分别为21.71±2.92、22.10±4.46、19.90±5.43。跟踪随访1 a,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平均值分别为14.24、11.32 ng/ml,腹部B超检查均未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结论自行构建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病毒 乙型 人工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致多器官感染的在体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景民 周光德 +9 位作者 孙艳玲 王松山 貌盼勇 杨建法 潘登 孟二红 李文淑 周先志 王业东 张泰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97-698,I006,I007,共4页
目的 研究体内SARS冠状病毒(SARS CV)感染的靶细胞 ,为SARS CV致多器官损伤寻找依据。方法 依据SARS CV基因序列 ,合成 3个代表性寡核苷酸探针 ,采用核酸原位杂交和透射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对 2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死亡病... 目的 研究体内SARS冠状病毒(SARS CV)感染的靶细胞 ,为SARS CV致多器官损伤寻找依据。方法 依据SARS CV基因序列 ,合成 3个代表性寡核苷酸探针 ,采用核酸原位杂交和透射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对 2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死亡病例进行系统的SARS CV定位、分布及数量研究。结果 SARS病例多器官组织细胞中观测到SARS CV。肺组织内SARS CV主要位于终末细支气管黏膜上皮 ,Ⅰ、Ⅱ型肺泡上皮 ,部分巨噬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个别淋巴细胞胞质内 ,原位杂交示呈全浆型或包涵体型分布 ,肺组织内平均阳性细胞数为每个 2 0 0倍视野 80± 2 5个 ;电镜下病毒颗粒大小为 10 0~ 15 0nm ,低电子密度核心 ,日晕或花环状包膜 ;肾组织内大约 15 %肾小管上皮细胞呈SARS CV阳性 ,以髓质较多 ,肾上腺组织内少部分实质细胞及窦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呈阳性杂交信号 ;胃、肠黏膜上皮及腺上皮细胞内检测到SARS CV颗粒 ,其中浅表 2 / 3黏膜检出率较高 ;电镜下少数心肌细胞内可见较多SARS CV颗粒 ,原位杂交示阳性心肌细胞呈灶性分布 ;胸、腹腔淋巴结内组织细胞 ,窦内皮细胞及极少数淋巴细胞内见SARS CV ;此外 ,少数睾丸曲细精管上皮及间质细胞内检测到SARS CV。结论 SARS CV在体内存在多种靶细胞 ,SARS CV可致以肺脏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 多器官感染 靶细胞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肺组织抗体 被引量:8
4
作者 郑宇 李伯安 +7 位作者 何卫平 陈昊 赵军 李靖 貌盼勇 毛远丽 高蓉 程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5-598,共4页
目的 :建立特异性的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相关抗体的血清学方法。 方法 :制备 SARS患者肺组织包被抗原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结果 :SARS患者血清中存在 SARS相关的抗人肺组织抗体 ... 目的 :建立特异性的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相关抗体的血清学方法。 方法 :制备 SARS患者肺组织包被抗原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结果 :SARS患者血清中存在 SARS相关的抗人肺组织抗体 ,其阳性率达 92 .86 %(2 6 / 2 8) ,正常献血员为 11.4 3%(12 / 10 5 ) ,统计学分析表明 ,SARS相关抗体的检出率在患者和献血员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 :SARS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肺组织抗体 ,该抗体的存在提示机体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疾病病理损伤过程 ;检测该抗体可能有助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非典型肺炎 抗肺组织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 血清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丁香体外抑制人巨细胞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洪 貌盼勇 +2 位作者 洪世雯 鞠连才 白雁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3-73,共1页
中药丁香体外抑制人巨细胞病毒作用研究100039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刘洪貌盼勇洪世雯鞠连才白雁平关键词植物,药用;人巨细胞病毒;体外抗病毒作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82.7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播及广泛,它可... 中药丁香体外抑制人巨细胞病毒作用研究100039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刘洪貌盼勇洪世雯鞠连才白雁平关键词植物,药用;人巨细胞病毒;体外抗病毒作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82.7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播及广泛,它可引起肺炎、肝炎、胃肠炎、新生儿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中药 抗病毒作用 人巨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 被引量:9
6
作者 常彬霞 貌盼勇 +3 位作者 白冰珂 胡燕 李保森 辛绍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8-842,共5页
药物代谢是细胞解毒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主要涉及两种酶:Ⅰ和Ⅱ相药物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一种重要的Ⅱ相药物代谢酶,可与Ⅰ相药物代谢酶一起催化药物形成高水溶性终产物。所以,GST能够抵御内源性和外源性亲电子物... 药物代谢是细胞解毒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主要涉及两种酶:Ⅰ和Ⅱ相药物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一种重要的Ⅱ相药物代谢酶,可与Ⅰ相药物代谢酶一起催化药物形成高水溶性终产物。所以,GST能够抵御内源性和外源性亲电子物质的损害,并在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编码GST的基因至少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构成了一个超基因家族,编码具有GST活性的蛋白。GST有许多功能,传统观点认为,细胞中的GST可发挥防御内、外源性毒性化合物损害的作用。另外,GST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可介导谷胱甘肽结合至大量抗癌药物底物上,导致肿瘤耐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移酶 抗药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医院医疗保障综合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邬顺全 樊小玲 +2 位作者 贺佳 侯俊 貌盼勇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9-752,共4页
目的利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对某区域随机抽取的18所军队医院的医疗保障水平进行评价,同时验证四种综合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确定了所要研究的指标体系的维度。通过变异系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综... 目的利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对某区域随机抽取的18所军队医院的医疗保障水平进行评价,同时验证四种综合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确定了所要研究的指标体系的维度。通过变异系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加权TOPSIS法、功效系数法和加权秩和比法对军队医院医疗保障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确定了评价指标的四个维度:保障指标、管理指标、质量指标和同病同治指标,建立了包含2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四种方法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013年该区域医疗保障水平较好的医院编号是15、3、5,较差的医院编号是12、18、10。结论四种方法联合应用,结果可靠,应用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 综合指数法 加权TOPSIS 功效系数法 加权秩和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多聚酶区的耐药变异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许智慧 陈丽 +6 位作者 徐腾 刘妍 王耀 韦柳婷 任晓强 貌盼勇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检测未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是否存在耐药变异。方法收集9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早期血清,提取HBV 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HBV反转录酶(RT)全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对RT/S基因序列... 目的检测未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是否存在耐药变异。方法收集9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早期血清,提取HBV 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HBV反转录酶(RT)全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对RT/S基因序列进行分子进化树分析反基因分型,对rt80、rt173、rt180、rt181、rt184、rt202、rt204、rt236和rt250等位点上的耐药相关变异进行分析,并用克隆测序法进行验证,每个样本测定10~20个克隆。结果用直接测序法检出NA耐药变异8例(8.3%),C型6例,B型2例。其中6例为拉米夫定(LAM)耐药变异,包括4例rtM204I、1例rtL80I+rtM204I和1例rtL180M+rtM204I;另2例检出与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相关的rtA181V变异。变异株多数与野生型病毒株共存。克隆测序法的结果与直接测序法的结果大体相符,部分样本中有2种或多种耐药变异株共存,其中1例患者的样本中除LAM变异株外,还检出了ADV和恩替卡韦(ETV)耐药变异株,变异形式分别为rtA181T+rtN236T和rtL180M+rtS202G+rtM204V。结论未接受过NA治疗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感染NA耐药株病毒,NA耐药病毒可以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急性乙型肝炎,变异病毒的传播致病不只局限于LAM耐药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 药物耐受性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相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及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常彬霞 貌盼勇 辛绍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335,共3页
关键词 代谢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肝炎 脂肪肝 肝细胞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IV-1核心抗原p2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俊 胡燕 +4 位作者 朱雷 沈宏辉 杨健洋 洪世雯 貌盼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9-701,共3页
目的 :建立分泌抗HIV 1p2 4单克隆抗体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 ,并对其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以纯化的基因工程制备的p2 4抗原免疫BALB/c小鼠 ,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 /0骨髓瘤细胞融合 ,经HAT、HT选择培养及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后 ... 目的 :建立分泌抗HIV 1p2 4单克隆抗体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 ,并对其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以纯化的基因工程制备的p2 4抗原免疫BALB/c小鼠 ,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 /0骨髓瘤细胞融合 ,经HAT、HT选择培养及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后 ,用间接ELISA法及Dotblot对其进行筛选和特性鉴定。结果 :筛选到 2株可分泌抗HIV 1p2 4mAb的杂交瘤细胞 ,其腹水效价为 1×10 -5,亲和力为 1.7× 10 4~ 1.8×10 4mol/L ,mAb的Ig亚类均为IgG1。两株mAb与HBcAg、HCVRNA阳性血清及HIVgp4 1等均无交叉反应 ,只与HIV 1p2 4抗原阳性血清产生特异反应。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 2株可分泌抗HIV 1p2 4mAb的杂交瘤细胞 ,为进一步研制HIV 1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P24抗原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减毒沙门菌递送的柯萨奇病毒A16型VP1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泽 白冰珂 +4 位作者 高蓉 蔡少平 胡燕 沈宏辉 貌盼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构建能够稳定携带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VP1基因的重组减毒伤寒沙门菌并鉴定目的抗原的表达,研发利用减毒沙门菌递送的口服疫苗。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表达CoxA16 VP1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体外转染Vero细胞后检测VP1蛋白表... 目的:构建能够稳定携带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VP1基因的重组减毒伤寒沙门菌并鉴定目的抗原的表达,研发利用减毒沙门菌递送的口服疫苗。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表达CoxA16 VP1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体外转染Vero细胞后检测VP1蛋白表达情况及抗原活性,并将该质粒通过电转化构建重组减毒伤寒沙门菌。结果:构建了表达CoxA16 VP1蛋白的重组质粒,转染vero细胞后检测到CoxA16 VP1蛋白的表达并具有抗原活性;获得能稳定携带该质粒的重组减毒伤寒沙门菌。结论:成功构建稳定携带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VP1基因的重组减毒伤寒沙门菌,为口服CoxA16疫苗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16型 口服DNA疫苗 减毒伤寒沙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抗体检测原发性肝癌血清标志物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晓明 傅海媛 +9 位作者 黄亚娟 侯利平 孙云波 原剑 杨保安 郑俊杰 甄蓓 肖汉族 貌盼勇 魏开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9-184,共6页
血清多肽是癌症诊断信息的重要来源,建立、优化了检测多肽标志物的直接ELISA法,并应用于肝癌血清中的多肽标志物的检测。制备及纯化针对多肽标志物Pep5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用其建立检测相应抗原的直接ELISA法。方法... 血清多肽是癌症诊断信息的重要来源,建立、优化了检测多肽标志物的直接ELISA法,并应用于肝癌血清中的多肽标志物的检测。制备及纯化针对多肽标志物Pep5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用其建立检测相应抗原的直接ELISA法。方法线性范围为1.5-20 ng/mL,检测限为1.24 ng/mL;标准品批内及批间CV分别小于3.66%及4.89%,血清样本批内及批间CV分别小于11.69%及18.18%;线性范围内(9、12和15 ng/mL)的回收率分别为98.98%,99.61%和101.58%。应用该方法共检测160例正常血清、104例肝硬化及156例肝癌患者血清,正常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间差异显著(P<0.001),Pep5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8%和96.2%。同时检测94例HCC血清中的AFP和Pep5,AFP检出率为63.8%,Pep5检出率为90.4%,AFP联合Pep5检测时,能将HCC的检出率提高至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抗体 ELISA 肝癌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2例不明原因ALT、胆红素升高的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常彬霞 游绍莉 +5 位作者 刘婉姝 赵景民 孙艳玲 周光德 貌盼勇 辛绍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通过病理学分析不明原因肝脏疾病的病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指导方向。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0日4年期间在本院住院的442例不明原因肝功异常的患者行肝脏穿刺术,应用CHISS2004统计学软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病理学分析不明原因肝脏疾病的病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指导方向。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0日4年期间在本院住院的442例不明原因肝功异常的患者行肝脏穿刺术,应用CHISS2004统计学软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86%的患者通过病理学分析可明确临床诊断。ALT升高的肝脏疾病在各年龄组以及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1,P<0.05),儿童组以肝脏其他感染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少年组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为主;青年组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为主;中老年组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脂肪肝、酒精性肝病为主;男性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脂肪肝为主;女性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为主。胆红素升高的肝脏疾病在不同年龄组以及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1,P<0.05)。儿童组以肝脏其他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以及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为主;少年组以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青年组以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中老年组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脂肪肝为主;男性以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女性以遗传代谢性疾病、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为主。(此两段作者没有翻译)结论病理学分析在不明原因的肝脏疾病的诊断中至关重要,不同原因所致肝脏疾病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可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量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肝脏疾病 肝脏穿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庚型肝炎病毒结构区与非结构区部分cDNA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云 郭仁锋 +7 位作者 李伯安 罗清华 曹阳 张建宗 貌盼勇 马洪滨 李静 薛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7-259,共3页
作者在建立检测庚型肝炎病毒酶免疫和PCR技术的基础上,将抗-HGV阳性病人血清经逆转录─巢式PCR分离部分HGVcDNA片段,用与HGV基因互补的特异寡酸引物进行双脱氧核苷酸链末端终止法──PCR直接测序。结果表明,... 作者在建立检测庚型肝炎病毒酶免疫和PCR技术的基础上,将抗-HGV阳性病人血清经逆转录─巢式PCR分离部分HGVcDNA片段,用与HGV基因互补的特异寡酸引物进行双脱氧核苷酸链末端终止法──PCR直接测序。结果表明,中国大陆HGV-302Ⅰ株部分cDNA序列与Linnen等报道的HGV美国株cD-NA序列有极高的同源性。5’端非编码区、前1区、包膜E1区、NS3区和NS5区与美国株cDNA序列有高达90%以上的同源性,编码相应氨基酸的同源性达96%。表明HGV感染虽呈全球分布,但在进化上属遗传高度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病毒 病毒 结构 CDNA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子Ⅰ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赫兢 辛绍杰 +3 位作者 侯俊 胡燕 杨健洋 貌盼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自身增强子Ⅰ(enhancerⅠ,ENHⅠ)对HBVDNA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以HBVadr亚型全基因DNA序列为模板分别扩增表面抗原(HBsAg)和HBsAg-ENHⅠ基因片段,重组到载体VR1012中,构建两种HBVDNA疫苗,转染CO...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自身增强子Ⅰ(enhancerⅠ,ENHⅠ)对HBVDNA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以HBVadr亚型全基因DNA序列为模板分别扩增表面抗原(HBsAg)和HBsAg-ENHⅠ基因片段,重组到载体VR1012中,构建两种HBVDNA疫苗,转染COS-7细胞及HepG2细胞并免疫BALB/c小鼠。采用蛋白印迹、ELISA、ELISPOT等方法检测其在COS-7和HepG2细胞内的表达及小鼠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效果。结果转染的HepG2和COS-7细胞均表达HBsAg;连接ENHⅠ的HBVDNA疫苗转染HepG2细胞后HBsAg表达量明显升高,两种疫苗转染COS-7细胞表达HBsAg无明显差异;免疫小鼠后第2周产生HBsAb及HBsAg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两种疫苗免疫产生的HBsAb及HBsAg特异性CTL无明显差异。结论ENHⅠ可使HBVDNA疫苗转染HepG2细胞表达HBsAg明显增加,对转染COS-7细胞表达HBsAg及接种BALB/c小鼠引起的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疫苗 DNA 增强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翠容 胡谨华 +3 位作者 迟淑萍 戚扬 貌盼勇 程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克隆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N蛋白的DNA,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2T/N,并诱导表达。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病毒培养液中获得N基因片段。将N蛋白基因序列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2T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用表... 目的克隆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N蛋白的DNA,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2T/N,并诱导表达。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病毒培养液中获得N基因片段。将N蛋白基因序列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2T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用表达产物与抗SARSCoV抗体阳性血清做Westernblot。结果获得N基因片段;GSTN融合蛋白以可溶形式表达;Westernblot检测表明,其与抗SARSCoV抗体阳性血清的反应呈阳性。结论成功地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2T/N,并表达GSTN融合蛋白,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N蛋白 基因表达调控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NS1蛋白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波 李伯安 +6 位作者 侯俊 胡艳 曲芬 郭桐生 马洪滨 貌盼勇 毛远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将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基因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NS1,并使该基因在E.coli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制乙脑早期诊断试剂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提供的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反... 目的将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基因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NS1,并使该基因在E.coli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制乙脑早期诊断试剂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提供的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反转录及巢式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测序后连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NS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利用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结果扩增出了1300bp的基因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测序后经Blast验证与已发表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NS1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成功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并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45kD,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良好抗原性。结论该表达产物的稳定高效表达及其抗原特异性为乙脑的诊断试剂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非结构蛋白质类 克隆 分子 基因表达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 3A4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A1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彬霞 游绍莉 +2 位作者 李保森 貌盼勇 辛绍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697-700,共4页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BudCE4.1-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谷胱甘肽S转移酶A1(GSTA1),使CYP3A4和GSTA1可在真核细胞C3A中表达,并且增加其表达量。方法从含有GSTA1和CYP3A4的开放阅读框(ORF)克隆中扩增GSTA1和CYP3A4基因;将片段GSTA1以及载...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BudCE4.1-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谷胱甘肽S转移酶A1(GSTA1),使CYP3A4和GSTA1可在真核细胞C3A中表达,并且增加其表达量。方法从含有GSTA1和CYP3A4的开放阅读框(ORF)克隆中扩增GSTA1和CYP3A4基因;将片段GSTA1以及载体pBuDCE4.1双酶切后连接并转化,质粒命名为pBuDCE4.1-GSTA1;将片段CYP3A4以及质粒pBuDCE4.1-GSTA1双酶切后连接并转化,所得重组质粒命名为pBudCE4.1-CYP3A4-GSTA1;测序验证重组克隆中目的基因片段的序列信息;构建稳定细胞系,测定CYP3A4活性及GSTA1的表达情况。结果酶切及测序验证双表达重组质粒pBudCE4.1-CYP3A4-GSTA1构建成功,CYP3A4及GSTA1在转染细胞系中的表达量增多。结论构建成的双表达重组质粒pBudCE4.1-CYP3A4-GSTA1符合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谷胱甘肽转移酶 质粒 同工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EV IgG试剂盒的研制和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敏娜 胡燕 +6 位作者 侯俊 高蓉 史素娟 王保君 欧卫军 杨永平 貌盼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8-651,共4页
目的研制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抗戊型肝炎病毒(HEV)IgG试剂盒,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方法以HEV重组抗原包被化学发光微孔板,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单克隆抗人IgG为二抗,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作为底物。通过检测抗HEV抗体国家参考品评... 目的研制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抗戊型肝炎病毒(HEV)IgG试剂盒,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方法以HEV重组抗原包被化学发光微孔板,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单克隆抗人IgG为二抗,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作为底物。通过检测抗HEV抗体国家参考品评价其灵敏度、特异性、精密性等技术指标,并与已商品化的化学发光法抗HEVIgG检测试剂盒对比检测1012份临床血清样本。结果3个批次的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性、精密性、稳定性均达到国家标准。对1012例临床血清样本检测,两种试剂盒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7.4%,阴性符合率为99.4%,总符合率达98.4%。结论成功研制出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EVIgG试剂盒,该试剂盒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适用于HEV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戊型肝炎 抗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HBVC基因重组MVA假病毒颗粒的构建及其抗原性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栾翔凌 孔维 +8 位作者 刘素军 雷厉 胡燕 侯俊 沈宏辉 吴贻琛 游绍莉 貌盼勇 辛绍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254,共3页
目的构建携带HBVC基因的重组MVA假病毒颗粒并鉴定其抗原性。方法将HBVC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入穿梭载体pSC11,得到质粒pSC11-C,将此质粒转染MVA病毒通过同源重组得到MVA-C。结果利用基因测序,PCR鉴定证实所得假病毒颗粒携带HBVC基因,并... 目的构建携带HBVC基因的重组MVA假病毒颗粒并鉴定其抗原性。方法将HBVC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入穿梭载体pSC11,得到质粒pSC11-C,将此质粒转染MVA病毒通过同源重组得到MVA-C。结果利用基因测序,PCR鉴定证实所得假病毒颗粒携带HBVC基因,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经过9次传代得到单克隆重组病毒。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HBVC基因的重组MVA假病毒颗粒MVA-C,为研究HBV慢性感染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苗病毒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