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安徽省岩浆岩放射性生热率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豆保娜
王安东
+2 位作者
丁宁
陶继华
万建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9-627,共19页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发育,岩浆岩出露面积超过13000 km^(2),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岩石均有发育,并以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和皖南地区较为集中。本研究在安徽省不同岩浆岩带共采集159块样品开展岩石密度...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发育,岩浆岩出露面积超过13000 km^(2),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岩石均有发育,并以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和皖南地区较为集中。本研究在安徽省不同岩浆岩带共采集159块样品开展岩石密度和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测试,结合前人对安徽省岩浆岩放射性生热元素的测试结果,首次对安徽省岩浆岩开展了系统的放射性生热元素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岩浆岩总体上U、Th、K平均含量相差较大,花岗质岩石及中酸性火山岩的U、Th、K含量较高,基性岩浆岩的U、Th、K含量较低;不同类型的岩浆岩放射性生热率相差较大,花岗质岩石和中酸性火山岩生热率相对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宽,基性岩浆岩生热率较低且变化范围较窄;金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花岗岩生热率超过5μW/m^(3),为高产热花岗岩;岩浆岩的热贡献主要来自于U和Th的放射性衰变热,K的衰变热贡献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10%。通过本文研究,结合前人对安徽省地质地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岩浆岩放射性生热对安徽省温泉分布、干热岩勘探和U矿床勘探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安徽省后续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生热率
热贡献
岩浆岩体
地热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金寨地区花岗岩类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豆保娜
王安东
+1 位作者
万建军
丁宁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34-242,共9页
为研究安徽金寨地区花岗岩类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对该地区采集的地表及钻孔花岗岩类样品进行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岩石密度和岩石热导率测试,同时收集前人发表的金寨地区花岗岩类放射性生热元素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
为研究安徽金寨地区花岗岩类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对该地区采集的地表及钻孔花岗岩类样品进行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岩石密度和岩石热导率测试,同时收集前人发表的金寨地区花岗岩类放射性生热元素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金寨地区花岗岩类U、Th、K2O平均含量分别为10.84×10-6、35.07×10-6和4.82%;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的平均值为5.36μW/m3,其主要来自U和Th的放射性衰变热,K的热贡献率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10%,U的热贡献率稍大于Th;岩石热导率的平均值为3.142 W/(m·K),与世界范围内花岗岩类热导率平均值相近。综合已有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地热学等资料,推断金寨地区地幔热流值略低于地壳热流值,属于“热壳冷幔”型岩石圈热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放射性生热率
岩石圈热结构
金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建漳州地热水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杨旎
王安东
+3 位作者
孙占学
陈向阳
豆保娜
武超峰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对漳州地区的地热水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及相关分析测试工作,系统研究了地热水的水化学组分、氢氧同位素特征以及大气降水与海水的混合作用,并计算了补给高程。结果显示,研究区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Ca型和HCO_(3)-Ca·Na型...
对漳州地区的地热水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及相关分析测试工作,系统研究了地热水的水化学组分、氢氧同位素特征以及大气降水与海水的混合作用,并计算了补给高程。结果显示,研究区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Ca型和HCO_(3)-Ca·Na型。Cl-Na·Ca型地热水封闭性好,处在较停滞状态,矿化度较高;HCO 3-Ca·Na型地热水封闭性差,活动性强,矿化度较低。研究区地热水与围岩之间同位素交换作用不强烈,热储温度不高。地热水的离子组分比、Cl^(-)-δD和Cl^(-)-δ^(18)O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地热水组分受海水与大气降水混合作用的影响。地热水具有较高的补给高程,范围为500~1200 m,大气降水是其来源的主要补给。地热水热储温度为80~140℃,属于中低温水热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水岩作用
漳州地热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省岩浆岩放射性生热率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豆保娜
王安东
丁宁
陶继华
万建军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9-627,共1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A0404104)
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基金(Z1912)
+1 种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1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4100)。
文摘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发育,岩浆岩出露面积超过13000 km^(2),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岩石均有发育,并以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和皖南地区较为集中。本研究在安徽省不同岩浆岩带共采集159块样品开展岩石密度和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测试,结合前人对安徽省岩浆岩放射性生热元素的测试结果,首次对安徽省岩浆岩开展了系统的放射性生热元素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岩浆岩总体上U、Th、K平均含量相差较大,花岗质岩石及中酸性火山岩的U、Th、K含量较高,基性岩浆岩的U、Th、K含量较低;不同类型的岩浆岩放射性生热率相差较大,花岗质岩石和中酸性火山岩生热率相对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宽,基性岩浆岩生热率较低且变化范围较窄;金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花岗岩生热率超过5μW/m^(3),为高产热花岗岩;岩浆岩的热贡献主要来自于U和Th的放射性衰变热,K的衰变热贡献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10%。通过本文研究,结合前人对安徽省地质地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岩浆岩放射性生热对安徽省温泉分布、干热岩勘探和U矿床勘探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安徽省后续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研究提供支撑。
关键词
放射性生热率
热贡献
岩浆岩体
地热
安徽省
Keywords
radioactive heat generation rates
thermal contribution
magmatic rocks
geothermal
Anhui Province
分类号
P58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金寨地区花岗岩类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豆保娜
王安东
万建军
丁宁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34-242,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A0404104)
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基金项目(Z1912)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4100)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3BBG72W011)。
文摘
为研究安徽金寨地区花岗岩类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对该地区采集的地表及钻孔花岗岩类样品进行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岩石密度和岩石热导率测试,同时收集前人发表的金寨地区花岗岩类放射性生热元素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金寨地区花岗岩类U、Th、K2O平均含量分别为10.84×10-6、35.07×10-6和4.82%;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的平均值为5.36μW/m3,其主要来自U和Th的放射性衰变热,K的热贡献率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10%,U的热贡献率稍大于Th;岩石热导率的平均值为3.142 W/(m·K),与世界范围内花岗岩类热导率平均值相近。综合已有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地热学等资料,推断金寨地区地幔热流值略低于地壳热流值,属于“热壳冷幔”型岩石圈热结构。
关键词
花岗岩类
放射性生热率
岩石圈热结构
金寨地区
Keywords
granitoids
radiogenic heat production
thermal structure of lithosphere
Jinzhai area
分类号
P595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漳州地热水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杨旎
王安东
孙占学
陈向阳
豆保娜
武超峰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福建省闽南地质大队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
出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A0404104)
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基金项目(Z1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3005,41962019)。
文摘
对漳州地区的地热水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及相关分析测试工作,系统研究了地热水的水化学组分、氢氧同位素特征以及大气降水与海水的混合作用,并计算了补给高程。结果显示,研究区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Ca型和HCO_(3)-Ca·Na型。Cl-Na·Ca型地热水封闭性好,处在较停滞状态,矿化度较高;HCO 3-Ca·Na型地热水封闭性差,活动性强,矿化度较低。研究区地热水与围岩之间同位素交换作用不强烈,热储温度不高。地热水的离子组分比、Cl^(-)-δD和Cl^(-)-δ^(18)O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地热水组分受海水与大气降水混合作用的影响。地热水具有较高的补给高程,范围为500~1200 m,大气降水是其来源的主要补给。地热水热储温度为80~140℃,属于中低温水热资源。
关键词
地热水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水岩作用
漳州地热田
Keywords
geothermal water
hydrochemistry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water-rock interaction
Zhangzhou geothermal field
分类号
P592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597.2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安徽省岩浆岩放射性生热率特征研究
豆保娜
王安东
丁宁
陶继华
万建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安徽金寨地区花岗岩类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研究
豆保娜
王安东
万建军
丁宁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福建漳州地热水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杨旎
王安东
孙占学
陈向阳
豆保娜
武超峰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