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桉CCoAOMT亚家族的基因克隆及可变剪接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谷振军 章怀云 +6 位作者 张党权 谢耀坚 何含杰 陈丽莉 彭宽 刘果 杨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9,共8页
通过同源克隆策略和RACE技术获得赤桉CCoAOMT亚家族2个成员的全长cDNA序列。CCoAOMT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020 bp,其中可读框ORF长度为738 bp,5’-UTR为106 bp,3’-UTR为176 bp;CCoAOMT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047 bp,其中可读框ORF... 通过同源克隆策略和RACE技术获得赤桉CCoAOMT亚家族2个成员的全长cDNA序列。CCoAOMT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020 bp,其中可读框ORF长度为738 bp,5’-UTR为106 bp,3’-UTR为176 bp;CCoAOMT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047 bp,其中可读框ORF长度为741 bp,5’-UTR为125 bp,3’-UTR为158bp。CCoAOMT1和CCoAOMT2基因都由5个外显子组成,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第1个内含子存在5’端可变剪接位点,形成2条不同长度的mRNA,一条的ORF长度为738 bp,而另一条比前者缺失了42 bp,但不影响其余氨基酸的读码框顺序。赤桉CCoAOMT1基因在茎段中可变剪接发生在5—9月间,是桉树一年中树高和直径增长最快的阶段,这个可变剪接可能与组织器官生长发育有关。蛋白质三维结构分析表明,CCoAOMT能形成正确的酶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位点。抑制CCoAOMT基因表达,降低桉树木质素对于减少制浆造纸工业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木质素 CCoAOMT亚家族 基因克隆 可变剪接 生物信息学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Genomic-SSR和EST-SSR引物的快速筛选与通用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果 张党权 +2 位作者 谢耀坚 谷振军 章怀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桉树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杯果木属(Angophora)和伞房属(Corymbia)3个属的树种总称,约有945种。桉树具有生长迅速、轮伐期短、耐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且用途广、经济效益高,因此,桉树现已被世... 桉树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杯果木属(Angophora)和伞房属(Corymbia)3个属的树种总称,约有945种。桉树具有生长迅速、轮伐期短、耐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且用途广、经济效益高,因此,桉树现已被世界近百个国家与地区引种,遍布于地中海地区、东南亚、美洲和非洲,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类造林树种(陈少雄等,2008;欧阳乐军等,2008;祈述雄,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桉树 引物筛选 基因组DNA混合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池式热堆Rossi-α测量装置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和荣 冯琦杰 +2 位作者 谷振军 刘耀光 韩伟实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4,共5页
设计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池式热堆Rossi-α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以PXI-6602高速同步计数卡为硬件测试平台,利用Labview8.5程序开发出了测量装置所需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分析程序。此外,先用Fluke-282任意波形发生器产生一路频率和... 设计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池式热堆Rossi-α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以PXI-6602高速同步计数卡为硬件测试平台,利用Labview8.5程序开发出了测量装置所需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分析程序。此外,先用Fluke-282任意波形发生器产生一路频率和幅值分别为200 Hz和5 V的方波信号,再用已开发好的Labview应用程序对这路信号进行了脉冲计数统计涨落仿真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测量装置达到了测量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式热堆 Rossi-α PXI-6602计数卡 波形发生器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单晶硅辐照系统辐射防护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谷振军 张一云 +1 位作者 徐显启 张之华 《辐射防护通讯》 2007年第3期8-11,共4页
单晶硅经反应堆中子场辐照后,具有了活化放射性,在单晶硅转运出反应堆及暂存过程中对操作人员构成外照射危害。本文根据某反应堆单晶硅辐照系统技术参数,计算了辐照后样品的活化活度,以及操作人员所在处的周围剂量当量水平,并提出了优... 单晶硅经反应堆中子场辐照后,具有了活化放射性,在单晶硅转运出反应堆及暂存过程中对操作人员构成外照射危害。本文根据某反应堆单晶硅辐照系统技术参数,计算了辐照后样品的活化活度,以及操作人员所在处的周围剂量当量水平,并提出了优化辐照工艺流程和操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辐照 活化活度 屏蔽 周围剂量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πβ-γ符合测量^(198)Au活度方法研究
5
作者 谷振军 张一云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34-1036,1050,共4页
金箔活化法是中子注量率绝对测量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测量活化生成的198Au核数目,可以获知辐照场热中子注量率信息。本文分析了利用4πβ-γ符合装置测量198Au薄膜源活度的原理,提出了不制源情况下直接测量198Au箔片活度命题,理论上证明... 金箔活化法是中子注量率绝对测量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测量活化生成的198Au核数目,可以获知辐照场热中子注量率信息。本文分析了利用4πβ-γ符合装置测量198Au薄膜源活度的原理,提出了不制源情况下直接测量198Au箔片活度命题,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实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πβ-γ符合 薄膜源 金箔 直接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谷振军 刘倩 +3 位作者 曾纪孟 符潮 丁伟 杨春霞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4-509,共6页
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的影响,以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小叶岽林场25年生4种不同抚育间伐林分密度(600、750、950、1150株·hm^(-2))控制措施后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物种组成、植物多样... 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的影响,以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小叶岽林场25年生4种不同抚育间伐林分密度(600、750、950、1150株·hm^(-2))控制措施后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物种组成、植物多样性、优势物种重要值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间伐后第2年(2019年)和第3年(2020年),样地中物种组成共计49科93属122种;当林分密度为600~1150株·hm^(-2)时,林分密度越小,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普遍越高,并且随着年限的延长,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增大;2019—2020年间,木本层和草本层优势种变化不大,木本层均由冬青、大叶白纸扇、鼠刺、杉木以及檵木组成,草本层均由淡竹叶、细圆藤、铁芒萁、菝葜、铁角蕨和中华鳞毛蕨组成;当林分密度为600株·hm^(-2)时,土壤容重最低,土壤持水量最高,这表明低林分密度对马尾松林下土壤的物理结构具有改善作用。因此,600株·hm^(-2)是研究区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的适宜林分密度,该林分密度有利于马尾松林的生长、群落稳定及可持续经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马尾松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土壤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桐属植物花粉不同处理方法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婷 邓绍勇 +4 位作者 谷振军 陈宜均 丁伟 龚斌 李康琴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78,共4页
采用干燥器干燥和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两种方法,分别对白花泡桐、川泡桐、毛泡桐和台湾泡桐4种泡桐的花粉进行处理,用扫描电镜对两种不同处理后的4种泡桐花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直接采用干燥器干燥法制样,... 采用干燥器干燥和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两种方法,分别对白花泡桐、川泡桐、毛泡桐和台湾泡桐4种泡桐的花粉进行处理,用扫描电镜对两种不同处理后的4种泡桐花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直接采用干燥器干燥法制样,会导致花粉产生明显的变形。实验结果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花粉 扫描电镜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吉安地区火炬松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研建 被引量:3
8
作者 孟盛旺 谷振军 +4 位作者 肖平江 刘子荣 于健 彭小兵 周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51,共11页
【目的】探讨火炬松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式随树木大小的变化规律,建立地上各组分及总量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为江西省吉安地区火炬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碳汇能力准确评估提供有效手段。【方法】以安福县武功山林场的火炬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火炬松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式随树木大小的变化规律,建立地上各组分及总量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为江西省吉安地区火炬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碳汇能力准确评估提供有效手段。【方法】以安福县武功山林场的火炬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不同径阶利用收获方法共采集了35株火炬松的干材(去皮树干)、树皮、树枝和树叶生物量,通过计算各组分生物量占地上总量的比例,分析火炬松地上生物量的分配模式及其随树木大小的变化趋势。以胸径(D)、树高(H)为预测变量,探讨各组分的最优生物量模型形式,采用似乎不相关模型建立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并通过赋予特定的权函数消除模型异方差,利用留一交叉法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随着林木个体的逐渐长大,干材和枝条生物量比例呈上升趋势,而树皮和树叶生物量比例呈下降趋势。D是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最重要的预测变量,模型系数极显著且拟合效果良好(R_(adj)^(2)为0.91~0.97),H变量的加入有助于提高干材和树皮生物量模型的拟合优度,但不利于树枝和树叶模型的改进,且H作为独立变量时模型系数不显著。与国外火炬松生物量模型相比,本文模型预测效果良好(R_(adj)^(2)>0.9),误差较小,总相对误差(TRE)基本在±1%以内。【结论】林木个体大小是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地上各组分生物量占比大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叶。干材和树皮生物量模型以D2H为自变量拟合效果最优,而树枝和树叶模型基于单一变量D即可获得最优效果,基于各组分最优预测变量建立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预测精度较高,可以在吉安地区火炬松人工林生物量测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生长 可加性模型 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 异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