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强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斜坡 动力响应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郭明珠
谷坤生
+3 位作者
张合
孙海龙
王晨
刘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6-1316,共11页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沿江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古滑坡和潜在滑坡,对在建的川藏铁路构成严重的威胁。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强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不同地震动参数、输入波类型和软弱结构面对斜坡动力响...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沿江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古滑坡和潜在滑坡,对在建的川藏铁路构成严重的威胁。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强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不同地震动参数、输入波类型和软弱结构面对斜坡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斜坡的自振频率随着输入地震波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振动强度为0.3g和0.6g是斜坡启裂和失稳的临界动力条件。斜坡具有明显的高程效应,加速度放大系数沿坡表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1/4坡高和坡顶处较大。坡内竖直向加速度放大系数随高程增加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频率对斜坡动力放大响应影响较大。斜坡对低频地震波的放大效应不明显,甚至有抑制作用。随着频率的增加,斜坡的动力放大效应越来越明显。随着幅值的增加,斜坡加速度放大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振动强度为0.3g~0.4g时达到最大值。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斜坡对天然波的放大作用高于人工合成波。软弱夹层的存在使输入的地震波出现了明显的放大,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简称FFT)发现,软弱夹层的位置对输入地震波的频段的敏感程度不同。该试验揭示了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斜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此类斜坡的失稳破坏机制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顺层岩质斜坡
软弱夹层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强震作用下反倾岩质斜坡动力特性及动力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郭明珠
谷坤生
+1 位作者
梁洲婕
王天成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9-287,共9页
目的通过输入不同类型震动强度、频率和持时的地震波,探讨地震作用下斜坡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参数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方法以四川昌都雪隆囊滑坡为原型,设计制作了1∶1000的试验模型,开展了包含软弱岩性组合和贯通性结构面的反倾岩质斜...
目的通过输入不同类型震动强度、频率和持时的地震波,探讨地震作用下斜坡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参数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方法以四川昌都雪隆囊滑坡为原型,设计制作了1∶1000的试验模型,开展了包含软弱岩性组合和贯通性结构面的反倾岩质斜坡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强震作用下,加速度放大系数沿坡面和坡内竖直方向随着高程的增大而增加,沿水平方向呈现节律性变化。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大而增加;随着输入振幅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出现明显拐点的振幅为0.4 g。持时对斜坡动力响应影响最小。相较于汶川卧龙波,茂县波对斜坡的动力响应更加明显。结论加速度放大系数有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和趋表效应;动力参数对斜坡加速度放大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频率影响最大,振幅次之,持时影响最小。输入地震波频率越接近斜坡的自振频率,对斜坡的影响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岩质斜坡
振动台模型试验
动力特性
动力参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强震作用下反倾薄层岩质斜坡倾倒破坏机制及动力响应研究
3
作者
龚逸非
姚爱军
+2 位作者
谷坤生
李彦霖
田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63-274,共12页
反倾岩质边坡在三江并流地区具有广泛的发育和分布,其变形和破坏现象在该区域内所有边坡问题中,尤为突出,地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动力因素,常常导致大规模的滑坡灾害。以金沙江左岸宗绒历史性堵江滑坡为例,设计并完成了缩尺相似材料振动...
反倾岩质边坡在三江并流地区具有广泛的发育和分布,其变形和破坏现象在该区域内所有边坡问题中,尤为突出,地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动力因素,常常导致大规模的滑坡灾害。以金沙江左岸宗绒历史性堵江滑坡为例,设计并完成了缩尺相似材料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加载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以及不同频率、幅值,研究反倾薄层岩质斜坡的动力响应和变形破坏机制以及软弱破碎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倾岩质斜坡在强震作用下存在高程放大效应和趋表效应,幅值越大越明显。斜坡加速度放大系数增长速率受频率的影响要高于幅值的影响,在不同幅值下,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值出现在0.2 g~0.3g。软弱破碎带的存在改变了斜坡动力响应特征,其厚度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为厚层段抑制,薄层段放大。幅值0.3g~0.4g为斜坡启裂的临界动力条件,0.7g~0.8g是斜坡失稳破坏的临界动力条件,其破坏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形成坡顶张拉裂缝和坡趾剪切裂缝;②裂缝的扩展和浅层块体的剪切破坏滑动-块状倾倒;③斜坡浅层的主滑面的形成,斜坡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岩质滑坡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失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斜坡 动力响应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郭明珠
谷坤生
张合
孙海龙
王晨
刘晃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
河北省地震局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6-1316,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No.2018YFC1505001)。
文摘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沿江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古滑坡和潜在滑坡,对在建的川藏铁路构成严重的威胁。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强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不同地震动参数、输入波类型和软弱结构面对斜坡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斜坡的自振频率随着输入地震波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振动强度为0.3g和0.6g是斜坡启裂和失稳的临界动力条件。斜坡具有明显的高程效应,加速度放大系数沿坡表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1/4坡高和坡顶处较大。坡内竖直向加速度放大系数随高程增加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频率对斜坡动力放大响应影响较大。斜坡对低频地震波的放大效应不明显,甚至有抑制作用。随着频率的增加,斜坡的动力放大效应越来越明显。随着幅值的增加,斜坡加速度放大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振动强度为0.3g~0.4g时达到最大值。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斜坡对天然波的放大作用高于人工合成波。软弱夹层的存在使输入的地震波出现了明显的放大,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简称FFT)发现,软弱夹层的位置对输入地震波的频段的敏感程度不同。该试验揭示了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斜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此类斜坡的失稳破坏机制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顺层岩质斜坡
软弱夹层
动力响应
Keywords
shaking table test
bedding rock slope
weak interlayer
dynamic response
分类号
TU458.4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震作用下反倾岩质斜坡动力特性及动力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郭明珠
谷坤生
梁洲婕
王天成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
深圳地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9-287,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5001)。
文摘
目的通过输入不同类型震动强度、频率和持时的地震波,探讨地震作用下斜坡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参数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方法以四川昌都雪隆囊滑坡为原型,设计制作了1∶1000的试验模型,开展了包含软弱岩性组合和贯通性结构面的反倾岩质斜坡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强震作用下,加速度放大系数沿坡面和坡内竖直方向随着高程的增大而增加,沿水平方向呈现节律性变化。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大而增加;随着输入振幅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出现明显拐点的振幅为0.4 g。持时对斜坡动力响应影响最小。相较于汶川卧龙波,茂县波对斜坡的动力响应更加明显。结论加速度放大系数有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和趋表效应;动力参数对斜坡加速度放大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频率影响最大,振幅次之,持时影响最小。输入地震波频率越接近斜坡的自振频率,对斜坡的影响也越大。
关键词
反倾岩质斜坡
振动台模型试验
动力特性
动力参数影响
Keywords
anti-dipping rock slope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of dynamic parameters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P62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震作用下反倾薄层岩质斜坡倾倒破坏机制及动力响应研究
3
作者
龚逸非
姚爱军
谷坤生
李彦霖
田甜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部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63-274,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8YFC1505001)。
文摘
反倾岩质边坡在三江并流地区具有广泛的发育和分布,其变形和破坏现象在该区域内所有边坡问题中,尤为突出,地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动力因素,常常导致大规模的滑坡灾害。以金沙江左岸宗绒历史性堵江滑坡为例,设计并完成了缩尺相似材料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加载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以及不同频率、幅值,研究反倾薄层岩质斜坡的动力响应和变形破坏机制以及软弱破碎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倾岩质斜坡在强震作用下存在高程放大效应和趋表效应,幅值越大越明显。斜坡加速度放大系数增长速率受频率的影响要高于幅值的影响,在不同幅值下,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值出现在0.2 g~0.3g。软弱破碎带的存在改变了斜坡动力响应特征,其厚度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为厚层段抑制,薄层段放大。幅值0.3g~0.4g为斜坡启裂的临界动力条件,0.7g~0.8g是斜坡失稳破坏的临界动力条件,其破坏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形成坡顶张拉裂缝和坡趾剪切裂缝;②裂缝的扩展和浅层块体的剪切破坏滑动-块状倾倒;③斜坡浅层的主滑面的形成,斜坡破坏。
关键词
反倾岩质滑坡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失稳模式
Keywords
anti-dip rock landslide
shaking table test
dynamic response
instability mode
分类号
P65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强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斜坡 动力响应规律试验研究
郭明珠
谷坤生
张合
孙海龙
王晨
刘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强震作用下反倾岩质斜坡动力特性及动力参数影响研究
郭明珠
谷坤生
梁洲婕
王天成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强震作用下反倾薄层岩质斜坡倾倒破坏机制及动力响应研究
龚逸非
姚爱军
谷坤生
李彦霖
田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