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吴鞠通对张仲景复脉汤之继承与发挥
被引量:
1
1
作者
谷劼楠
王国为
+3 位作者
王永涛
田笑新
彭彬
徐世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30-632,共3页
复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剂。吴鞠通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去其温阳益气的成分,形成加减复脉汤系列方,以补阴为主,适用于温病下焦证。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化裁复脉汤的分析,深入理解复脉汤之机理。第一,...
复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剂。吴鞠通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去其温阳益气的成分,形成加减复脉汤系列方,以补阴为主,适用于温病下焦证。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化裁复脉汤的分析,深入理解复脉汤之机理。第一,养阴为复脉之本,吴鞠通保留复脉汤养阴药之生地、麦冬、阿胶、麻仁。第二,脉动有阴阳之分,张仲景取桂枝温卫阳以复脉,吴鞠通取芍药以补营阴而复脉。第三,温病发热不伤阳气,故吴鞠通加减复脉汤不用参姜枣。在此基础上加入三甲(牡蛎、鳖甲、龟板),以应对阴虚而成的变证阴虚风动,配入鸡子黄、五味子以防阴阳离决等,这扩大了复脉汤的适应范围。通过机理的深化和拓展,使复脉汤在温病治疗中发挥更广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脉汤
养阴
加减复脉汤
大定风珠
吴鞠通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五辨”思维探讨经方运用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永涛
孟虎彪
+5 位作者
刘继法
徐鹏
张宇
谷劼楠
彭彬
徐世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63-166,共4页
李灿东教授提出中医“五辨”思维,即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本文探讨基于“五辨”模式的经方运用思路与方法。“辨症论治”是经方运用的快捷之法,包括探寻特异性症状或症状群、依据特殊舌象;“辨证论治”是经方运用的常用之法,...
李灿东教授提出中医“五辨”思维,即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本文探讨基于“五辨”模式的经方运用思路与方法。“辨症论治”是经方运用的快捷之法,包括探寻特异性症状或症状群、依据特殊舌象;“辨证论治”是经方运用的常用之法,要辨证之主次兼夹与寒热真假;“辨病论治”是经方运用的固有之义,主要是辨明六经病和专病专方两类;“辨人论治”体现经方运用的个体化差异,须审年龄、性别,辨体质、腹证;“辨机论治”是经方运用的巧妙之法。临证时应坚持“五辨”一体的运用模式,在5个维度综合考量经方,以提高运用的准确性、有效性,揭示和完善经方的学术体系,更好地指导经方的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症
辨证
辨病
辨人
辨机
经方
运用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鞠通对张仲景复脉汤之继承与发挥
被引量:
1
1
作者
谷劼楠
王国为
王永涛
田笑新
彭彬
徐世杰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30-632,共3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
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团队(CI2021B001)。
文摘
复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剂。吴鞠通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去其温阳益气的成分,形成加减复脉汤系列方,以补阴为主,适用于温病下焦证。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化裁复脉汤的分析,深入理解复脉汤之机理。第一,养阴为复脉之本,吴鞠通保留复脉汤养阴药之生地、麦冬、阿胶、麻仁。第二,脉动有阴阳之分,张仲景取桂枝温卫阳以复脉,吴鞠通取芍药以补营阴而复脉。第三,温病发热不伤阳气,故吴鞠通加减复脉汤不用参姜枣。在此基础上加入三甲(牡蛎、鳖甲、龟板),以应对阴虚而成的变证阴虚风动,配入鸡子黄、五味子以防阴阳离决等,这扩大了复脉汤的适应范围。通过机理的深化和拓展,使复脉汤在温病治疗中发挥更广泛作用。
关键词
复脉汤
养阴
加减复脉汤
大定风珠
吴鞠通
张仲景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五辨”思维探讨经方运用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永涛
孟虎彪
刘继法
徐鹏
张宇
谷劼楠
彭彬
徐世杰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63-166,共4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B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YZ-202220)。
文摘
李灿东教授提出中医“五辨”思维,即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本文探讨基于“五辨”模式的经方运用思路与方法。“辨症论治”是经方运用的快捷之法,包括探寻特异性症状或症状群、依据特殊舌象;“辨证论治”是经方运用的常用之法,要辨证之主次兼夹与寒热真假;“辨病论治”是经方运用的固有之义,主要是辨明六经病和专病专方两类;“辨人论治”体现经方运用的个体化差异,须审年龄、性别,辨体质、腹证;“辨机论治”是经方运用的巧妙之法。临证时应坚持“五辨”一体的运用模式,在5个维度综合考量经方,以提高运用的准确性、有效性,揭示和完善经方的学术体系,更好地指导经方的临床运用。
关键词
辨症
辨证
辨病
辨人
辨机
经方
运用方法
Keywords
symptom differentiati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person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differentiation
classic prescription
application method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吴鞠通对张仲景复脉汤之继承与发挥
谷劼楠
王国为
王永涛
田笑新
彭彬
徐世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五辨”思维探讨经方运用思路与方法
王永涛
孟虎彪
刘继法
徐鹏
张宇
谷劼楠
彭彬
徐世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