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风后情志障碍及其阶段性发展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谭玖清 刘亚丽 +2 位作者 詹杰 程南方 谭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3-506,共4页
中风后情志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康复。对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对不同情志障碍的阶段性发展的研究与报道并不多。现代医学常将它分为中风后抑郁与中风后焦虑,中医学则认为常见的病理情志包括恐、忧、悲、怒,并且通常按照... 中风后情志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康复。对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对不同情志障碍的阶段性发展的研究与报道并不多。现代医学常将它分为中风后抑郁与中风后焦虑,中医学则认为常见的病理情志包括恐、忧、悲、怒,并且通常按照此顺序先后出现。这种转化的中医理论基础主要是中风后患者气机变化,但现代医学机理并不明确。从生物学的角度,中风后情志障碍的发生与中风时机体生物胺胺含量的下降、Hcy水平升高及炎症反应的激活有关;而反应性机制认为相关事件作为刺激因素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了中风后情志的转化。文章将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分别探讨中风后情志障碍的阶段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情志障碍 抑郁 阶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与抗抑郁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詹杰 谭峰 +1 位作者 程南方 谭玖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79-238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与抗抑郁西药比较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及Wan Fang数据库中关于电针与抗抑郁西药比较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5...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与抗抑郁西药比较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及Wan Fang数据库中关于电针与抗抑郁西药比较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5年12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方法,由2名研究者独立地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4个RCT研究,共计1180例。Meta分析显示:在降低PSD患者HAMD评分方面,电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7,95%CI(-1.47,-0.07),P=0.03];电针治疗PSD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1,95%CI(1.05,1.19),P=0.000 7];电针组与对照组均有不良反应,其中对不良反应作描述性分析的研究表明电针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目前证据支持电针治疗PS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均优于抗抑郁西药,但鉴于本次纳入研究质量偏低,本次系统评价不能代替高质量的RCT研究结果,仍需更多高质量的RCT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 电针 抗抑郁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疗效: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詹杰 谭峰 +1 位作者 程南方 谭玖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17-2121,I000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NKI、VIP和CBM,搜索有关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5年11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方法,由2...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NKI、VIP和CBM,搜索有关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5年11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方法,由2名研究者独立地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并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RCT研究12个,累计8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脑卒中患者FMA上肢部分评分[MD=-3.87,95%CI(-6.32,-1.42),P=0.002],FMA整体评分[MD=9.59,95%CI(8.93,10.24),P<0.000 01],BI评分[MD=8.91,95%CI(2.96,14.86),P=0.003]方面,电针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在改善脑卒中患者FMA下肢部分评分[MD=2.80,95%CI(-3.29,8.88),P=0.37],临床总有效率[RR=1.10,95%CI(0.94,1.29),P=0.22]方面,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证据支持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电针可改善该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鉴于本次纳入研究质量偏低,仍需更多高质量的RCT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障碍 电针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