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口保护套预防开放性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0
1
作者 黄晓萍 潘阳建 +1 位作者 谭灿亮 刘立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切口保护套预防开放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性,分析腹部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开放性腹部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12月某院普通外科行开放性腹部手术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术... 目的:探讨切口保护套预防开放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性,分析腹部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开放性腹部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12月某院普通外科行开放性腹部手术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术中使用一次性切口保护套)和对照组(常规应用无菌纱布垫对切口进行保护),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换药费用、切口感染情况,分析腹部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干预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为14.81%(12/81),低于对照组的34.57%(28/81);干预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6.42%,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干预组住院期间换药费用低于对照组[(305.5±176.7)元 vs (431.6±381.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低蛋白血症(OR=2.88,95%CI :1.21~6.87)、BMI≥24(OR =3.11,95%CI :1.12~8.66)及出血量≥400 mL(OR =3.98,95%CI :1.36~11.64)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切口保护套是保护性因素(OR =0.24,95%CI :0.09~0.59)。结论切口保护套有效降低了开放性腹部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保护 开放性腹部手术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参与甲状腺癌发生过程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谭灿亮 刘立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4-746,共3页
近年来国内外甲状腺癌的发病与收治人数不断攀升,其发病率为30-40/100万,占人类所有癌症的1%,甲状腺癌已经跨入最常见恶性肿瘤行列,迅速成为专业领域的关注焦点,其相关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更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甲状腺癌的发生及转移是一... 近年来国内外甲状腺癌的发病与收治人数不断攀升,其发病率为30-40/100万,占人类所有癌症的1%,甲状腺癌已经跨入最常见恶性肿瘤行列,迅速成为专业领域的关注焦点,其相关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更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甲状腺癌的发生及转移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多因素多步骤的动态过程,其分子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 RNA可通过调节不同的细胞功能,如迁移、侵袭、分化等来参与这个动态的生物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甲状腺癌 发生过程 关机 分子机制 恶性肿瘤 临床意义 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