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感诱发电位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杜伟 倪淑琴 +3 位作者 沈炳华 谭江威 刘建青 李雪峰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0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SM)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 14例CSM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1、2、4、12、24周检测患者正中神经SEP、N20潜伏期,并进行JOA评分。结果术后12周本组患者JOA改善率上肢25%±9%、下肢4...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SM)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 14例CSM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1、2、4、12、24周检测患者正中神经SEP、N20潜伏期,并进行JOA评分。结果术后12周本组患者JOA改善率上肢25%±9%、下肢40%±12%、总体30%±11%,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术前(21.1±2.1)ms、术后1周(21.0±1.7)ms、术后2周(20.8±1.8)ms、术后4周(20.9±1.9)ms、术后12周(19.7±3.1)ms。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术后12周本组患者SEP改善和上肢、下肢、总体JOA评分改善率均有关(P<0.05)。结论正中神经SEP可用于预测CSM手术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脊髓型颈椎病 JO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磊升 吕世桥 +4 位作者 谭江威 沈炳华 杜伟 张剑锋 王静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5月,过伸位下单侧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32例。术前...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5月,过伸位下单侧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32例。术前行站立侧位、过伸过曲位X线片,CT,MRI,明确伤椎有开合征、真空裂隙征和流质聚集征象,记录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26个月,平均7.6月,其中8例>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术前(10.63±1.40)mm,术后(21.62±3.75)mm,最终随访(20.98±3.01)mm。Cobb角(中立位)术前29.65°±2.48°,术后13.68°±1.72°,最终随访12.91°±1.92°。术前VAS评分(8.38±0.58)分,术后24 h(2.39±0.70)分,最终随访(2.47±0.69)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39.59±4.12)分,术后(22.01±3.51)分,最终随访(21.65±4.61)分。各观察指标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最终随访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侧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单侧穿刺 过伸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物及其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雅群 侯林 +1 位作者 王春晓 谭江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8期44-47,共4页
骨代谢标志物可即时反映机体骨组织新陈代谢情况,将其与骨密度检查相结合,有利于代谢性骨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本文就骨代谢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骨质疏松临床干预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标志物 骨质疏松骨折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