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术期刊融合出版与传播 被引量:2
1
作者 谭春林 郑宇云 +1 位作者 王建平 徐志武 《中国传媒科技》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在辅助图书插图、期刊封面设计以及期刊论文短视频创作中的应用场景,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赋能学术期刊融合出版与传播的新途径。【方法】通过厘清四类AIGC模态(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的...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在辅助图书插图、期刊封面设计以及期刊论文短视频创作中的应用场景,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赋能学术期刊融合出版与传播的新途径。【方法】通过厘清四类AIGC模态(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的概念,增强对AIGC具体技术与应用的认知。从语言的温度、普通提问、结构化提问、提示工程四方面阐述如何与ChatGPT等AI实现高效率沟通。以AI辅助插图与期刊封面设计、虚拟数字人视频的创作为例,分析AIGC技术在期刊出版与传播中的应用。【结果/结论】AIGC技术提高了期刊内容的视频生产效率,使复杂的学术论文能够快速转化为短视频形式,增强了信息的可视化效果和传播的灵活性。AIGC技术在学术期刊的融合出版与传播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能够有效推动知识传播的创新与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技术 期刊论文 短视频 内容创作 知识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航天器在轨故障统计与分析 被引量:55
2
作者 谭春林 胡太彬 +3 位作者 王大鹏 刘永健 姜东升 石军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4期130-136,共7页
统计和分析航天器在轨实际发生的故障,可以从中发现在轨故障发生的规律,并指导航天器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文章在收集航天器在轨故障的基础上,划分了故障的类别,总结了故障发生趋势。对航天器平台而言,控制、供配电、推进3个分系统的故... 统计和分析航天器在轨实际发生的故障,可以从中发现在轨故障发生的规律,并指导航天器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文章在收集航天器在轨故障的基础上,划分了故障的类别,总结了故障发生趋势。对航天器平台而言,控制、供配电、推进3个分系统的故障所占比例最高。针对航天器供配电、综合电子、推进、热控、环控生保等分系统的故障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其主要的故障。结果表明:太阳电池阵机械故障、太阳电池阵布线短路和太阳电池单体互连故障等是供配电系统常见的故障;综合电子类故障中,瞬时故障主要发生在姿轨控和通信分系统,永久故障主要发生在姿轨控计算机、计算机和电气设备;推进类故障主要发生在高轨道。最后,针对重要故障的原因,提出了在设计初期开展故障仿真、细化空间环境模型、规范空间环境设计方法、采用故障诊断和灵活性设计手段、开展运动机构等部件的长寿命研究、优化出厂前试验及测试项目等故障对策,以降低故障发生率,减少航天器在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在轨故障 统计分析 故障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地观测卫星总体参数多学科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谭春林 庞宝君 +1 位作者 张凌燕 黄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9-532,共4页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总体参数设计问题,建立了以对地观测性能最佳为目标的多学科优化模型,考虑姿轨控制、电源、结构、推进、有效载荷5个分系统的设计变量和相应约束条件,并考虑运载火箭对卫星设计的约束条件,通过经验公式建立分析模型.采...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总体参数设计问题,建立了以对地观测性能最佳为目标的多学科优化模型,考虑姿轨控制、电源、结构、推进、有效载荷5个分系统的设计变量和相应约束条件,并考虑运载火箭对卫星设计的约束条件,通过经验公式建立分析模型.采用协同优化方法,利用外点罚函数法将系统级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以改善协同优化系统级的数值缺陷,建立了多学科设计优化框架.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可提升卫星的对地观测性能,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建模思路与优化方法可望用于更贴合工程实际的卫星参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观测卫星 设计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饲喂技术与设备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谭春林 坎杂 +1 位作者 曾明军 李景彬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0-242,245,共4页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对奶牛饲喂机械化设备的需求较为迫切。为此,介绍了传统饲喂、TMR饲喂和饲喂机器人等3种饲喂技术,并对其配套设备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以个体奶牛体况的精细化饲养来实现数字化养殖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畜牧学 奶牛饲喂技术 综述 精细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奶牛饲喂机器人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谭春林 坎杂 +1 位作者 曾明军 李景彬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1,共3页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远距离射频卡、远距离读卡器以及天线组成。奶牛饲喂机器人是用来进行奶牛个体精饲料补给的精准饲喂系统,主要由奶牛自动识别、计算机控制和喂料机构等3部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远距离射频卡、远距离读卡器以及天线组成。奶牛饲喂机器人是用来进行奶牛个体精饲料补给的精准饲喂系统,主要由奶牛自动识别、计算机控制和喂料机构等3部分组成。为此,介绍了无线射频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工作原理、几种不同形式的奶牛饲喂机器人以及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奶牛饲喂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 奶牛饲喂机器人 应用 无线射频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轨维护与服务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谭春林 刘永健 于登云 《航天器工程》 2008年第3期45-50,共6页
在梳理在轨维护与服务主要任务、关键技术及相应指标需求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在轨维护与服务的任务体系、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提出了下一步技术发展重点建议。
关键词 在轨维护与服务 任务体系 技术体系 指标体系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工作温度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7
作者 谭春林 包大新 严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7-100,104,共5页
综述了高温使用烧结 Nd-Fe-B 磁体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制作高温烧结 Nd-Fe-B 磁体常用的3务途径,即提高居里温度、磁晶各向异性场和优化磁体显微组织。这三项措施一般需同时使用,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耐高温磁体。
关键词 研究现状 烧结钕铁硼磁体 工作温度 磁晶各向异性场 高居里温度 高温烧结 显微组织 同时使用 高温磁体 综合性能 FEB 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挠性空间机械臂动力学与减速比对振动抑制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谭春林 刘新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大型空间机械臂在操作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超低频挠性,不仅存在机械臂的弯曲振动,而且还存在关节的扭转变形振动,关节控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实现关节位置控制的同时如何稳定和衰减机械臂及其关节的低频挠性振动。与关节驱动结构... 大型空间机械臂在操作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超低频挠性,不仅存在机械臂的弯曲振动,而且还存在关节的扭转变形振动,关节控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实现关节位置控制的同时如何稳定和衰减机械臂及其关节的低频挠性振动。与关节驱动结构相关的减速比参数如何影响振动抑制的效果是空间机械臂关节设计中需要分析的问题,这关系到如何合理选择减速比参数。运用集中参数法对空间机械臂的关节驱动及其挠性组合动力学进行建模,研究了同时抑制关节振动和机械臂振动的一种稳定性策略,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减速比参数对振动抑制的影响,提出了选择减速比参数的方法。这对未来空间站工程的大型挠性空间机械臂设计、动力学与控制研究中具有可应用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械臂 挠性动力学 振动抑制 减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挠性空间机械臂振动抑制的一种关节控制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谭春林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9年第3期275-278,共4页
大型空间机械臂在操作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超低频挠性,不仅存在机械臂的弯曲振动,而且还存在关节的扭转变形振动;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减速器的扭矩传递特性,以及机械臂关节运动与基座扰动(空间站)之间的耦合特性,这就要求根... 大型空间机械臂在操作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超低频挠性,不仅存在机械臂的弯曲振动,而且还存在关节的扭转变形振动;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减速器的扭矩传递特性,以及机械臂关节运动与基座扰动(空间站)之间的耦合特性,这就要求根据关节结构和传感器配置实现关节位置控制,同时稳定和衰减机械臂及其关节的低频挠性振动.本文运用集中参数法对空间机械臂的挠性动力学进行建模,设计了工程可实现的单个关节控制策略及其控制律,分析和数值仿真了其稳定性,对未来空间站的大型挠性空间机械臂设计、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械臂 挠性动力学 关节控制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技术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春林 《集成电路应用》 2023年第7期236-237,共2页
阐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特点,工业机器人中的控制系统,探讨PLC技术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系统硬件设计、机器人硬件配置、控制系统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PLC技术 控制系统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春林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3年第1期56-58,共3页
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为工业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与技术价值。为切实提升工业生产管理的效率,并增强工业产品的安全性,高效完成对传统生产线的维护管理工... 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为工业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与技术价值。为切实提升工业生产管理的效率,并增强工业产品的安全性,高效完成对传统生产线的维护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利用工业机器人。文章简单介绍了工业机器人及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优势,分析了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和操作,最后详细阐述了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领域 工业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锌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春林 李宇东 +1 位作者 陈肯 刘墨轩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综述了镍锌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研究情况。从磁性能、配方对吸波性能的影响,以及与其他材料复合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对镍锌铁氧体吸波材料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并与我司研究情况进行对比,希望对镍锌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支持。
关键词 镍锌铁氧体 吸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性系统设计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大鹏 谭春林 张柏楠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22,共7页
针对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的特殊性,提出了适用于载人航天器系统设计的维修性设计思想。根据维修性设计理论和工程设计的实际需求,建立了载人航天器维修性系统设计流程,给出了维修性系统指标的确定方法、在轨可更换设备的选择方法、以及... 针对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的特殊性,提出了适用于载人航天器系统设计的维修性设计思想。根据维修性设计理论和工程设计的实际需求,建立了载人航天器维修性系统设计流程,给出了维修性系统指标的确定方法、在轨可更换设备的选择方法、以及维修性分配和预计方法。为载人航天器系统维修性设计提供了一个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修性 在轨可更换设备 系统设计 载人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在轨延寿服务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14
作者 高振良 孙小凡 +2 位作者 刘育强 刘华伟 谭春林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7,共10页
航天器延寿服务主要针对寿命末期的在轨航天器,通过采取接管延寿、推进剂在轨加注、故障在轨维修等方式,延长航天器在轨服役时间,进一步提升其在轨应用效能,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文章在对航天器延寿服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调研了近年来... 航天器延寿服务主要针对寿命末期的在轨航天器,通过采取接管延寿、推进剂在轨加注、故障在轨维修等方式,延长航天器在轨服役时间,进一步提升其在轨应用效能,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文章在对航天器延寿服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调研了近年来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航天器延寿服务项目,例如轨道快车、任务延寿飞行器、复原-L项目、凤凰计划;分析了延寿服务技术面向实用、突破技术、统筹规划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实际,提出了加强航天器在轨延寿服务体系研究、加快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开展前沿技术探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延寿服务 接管控制 在轨加注 在轨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空间系绳卷取的自适应机构 被引量:6
15
作者 易琳 王班 +2 位作者 黄海 谭春林 郭吉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79-1387,共9页
针对空间绳网系统的缆绳收口要求,介绍了一种由双转子电机、双卷筒和自由导绳套筒组成的自适应缆绳卷取机构,给出了机构的设计思路。通过建立其系统动力学方程,据此得到系统各状态变量的稳态解,理论和实验分析缆绳卷取过程的特性,证实... 针对空间绳网系统的缆绳收口要求,介绍了一种由双转子电机、双卷筒和自由导绳套筒组成的自适应缆绳卷取机构,给出了机构的设计思路。通过建立其系统动力学方程,据此得到系统各状态变量的稳态解,理论和实验分析缆绳卷取过程的特性,证实此卷取机构的有效性和一定的适应性,为类似空间绳系的卷取机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绳卷取 自适应机构 绳系机构 双转子电机 空间绳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CF索梁单元应变耦合问题与模型解耦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越 赵阳 +1 位作者 谭春林 刘永健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6-1415,共10页
索粱结构在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各类索梁动力学建模方法中,由于绝对节点坐标方法(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 formulation,ANCF)能够描述柔性体的大变形和大转动问题,因此非常适合大变形索梁结构的动力学建模.对... 索粱结构在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各类索梁动力学建模方法中,由于绝对节点坐标方法(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 formulation,ANCF)能够描述柔性体的大变形和大转动问题,因此非常适合大变形索梁结构的动力学建模.对绝对节点坐标索梁单元的应变进行分析可知,弯曲变形会引起单元内部轴向应变的不均匀分布,即单元轴向应变与弯曲应变相互耦合.这种应变耦合效应使单元产生伪应变能,导致单元刚度增大,造成单元失真.分析不同弯曲角下的单元应变及应变能可知,弯曲变形越大,单元失真越严重.通过构造等效一维杆单元重新描述轴向应变,实现了轴向应变与弯曲应变解耦.在此基础上推导广义弹性力,得到了绝对节点坐标索梁单元的应变解耦模型.对解耦前后的两种梁模型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解耦模型消除了单元伪应变,相比原模型表现出更好的收敛性和曲率连续性,在相同单元数目下具有更高的精度.同时由于解耦模型降低了单元刚度,因此相比原模型,速度曲线中不再有高频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节点坐标 应变耦合 曲率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碎片移除的关键技术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华伟 刘永健 +1 位作者 谭春林 刘育强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13,共9页
面向空间碎片的严重威胁,分析了空间碎片移除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详细梳理了国内外空间碎片移除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推移离轨、增阻离轨、抓捕离轨3类。推移离轨利用激光、离子束、太阳辐射等能量束作用于空间碎片,产生特定力的作... 面向空间碎片的严重威胁,分析了空间碎片移除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详细梳理了国内外空间碎片移除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推移离轨、增阻离轨、抓捕离轨3类。推移离轨利用激光、离子束、太阳辐射等能量束作用于空间碎片,产生特定力的作用,使其离开原来的轨道,达到移除的目的。增阻离轨通过增加碎片的飞行阻力,降低碎片轨道高度,进而缩短碎片轨道寿命,使其在规定的时间内离轨再入大气。抓捕移除通过任务飞行器与空间碎片直接物理接触的方式来移除碎片。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种移除手段的可行性,并针对几种近期可行的移除手段,分析了其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空间碎片移除技术的后续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移除 推移离轨 增阻离轨 抓捕离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平台能力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永健 谭春林 刘育强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2期72-77,共6页
随着新需求的不断涌现,空间平台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制约空间应用活动的瓶颈。文章通过对近期国外热点项目,如"轨道快车"、"深度撞击"和"微卫星技术试验"等的研究分析,总结提出了未来空间平台需要显著提升的... 随着新需求的不断涌现,空间平台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制约空间应用活动的瓶颈。文章通过对近期国外热点项目,如"轨道快车"、"深度撞击"和"微卫星技术试验"等的研究分析,总结提出了未来空间平台需要显著提升的8种能力,即:在轨机动能力,空间目标识别、跟踪与测量能力,空间信息处理与传输能力,智能自主能力,在轨操作能力,多载荷与任务适应能力,协同与组合能力,以及威胁告警与防护能力。针对每种能力提炼出了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国外相应的发展现状。对空间平台能力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着眼于未来的应用需求,重在提升现有空间平台的能力,对空间平台技术的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平台 平台能力 关键技术 应用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总体参数多学科优化与建模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海 谭春林 裴晓强 《航天器工程》 2007年第3期38-42,共5页
卫星总体参数优化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优化问题。文章针对卫星总体参数优化建模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卫星总体参数优化的过程;以对地观察卫星为对象,给出了多学科优化模型,包括优化目标、约束条件和设计变量。
关键词 卫星设计 建模 多学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变构型模块化可维修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育强 赵阳 +2 位作者 谭春林 高振良 王文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6,共9页
现有可维修航天器为实现可维修能力代价大,且技术发展途径不清晰,难以推广应用。本文在对国外可维修航天器技术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可维修体系架构、可更换功能模块体系和即插即用接口体系3方面,提出了一种可维修航天器的通用设计方法... 现有可维修航天器为实现可维修能力代价大,且技术发展途径不清晰,难以推广应用。本文在对国外可维修航天器技术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可维修体系架构、可更换功能模块体系和即插即用接口体系3方面,提出了一种可维修航天器的通用设计方法。结合所提方法,设计了一种主结构可变构型的模块化可维修航天器,阐述了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所设计的可维修航天器以开放式机械体系、分布式异构网络体系与可补加动力体系为核心架构,以两级功能模块和三级接口为可维修载体,以较小代价实现了可维修维护能力,降低了对维修操作方的能力要求,且系统功能性能可随技术的发展动态演进。所提方法与典型设计案例可为中国可维修航天器及相应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在轨服务 可维修 体系架构 模块化 即插即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