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词“绝唱” 被引量:2
1
作者 谭新红 孙欣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9-207,共9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有不少文学作品曾经被文学批评家称誉为"绝唱",这一重要的文学批评现象迄今为止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以此为切入点,搜集了从宋至清的众多词学批评文献,发现共有120首宋词被誉为"绝唱"。...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有不少文学作品曾经被文学批评家称誉为"绝唱",这一重要的文学批评现象迄今为止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以此为切入点,搜集了从宋至清的众多词学批评文献,发现共有120首宋词被誉为"绝唱"。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对宋词"绝唱"的创作队伍、时代分布、作品的题材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宋词"绝唱"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绝唱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词的书册传播 被引量:6
2
作者 谭新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31,共7页
图书是宋词传播的重要媒介,对宋词的即时传播特别是流传后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别集、选本和词话是传播宋词的主要图书媒介。它们的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也不同。别集传播宋词的数量最多,选本保存宋词精品及作者人数最多... 图书是宋词传播的重要媒介,对宋词的即时传播特别是流传后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别集、选本和词话是传播宋词的主要图书媒介。它们的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也不同。别集传播宋词的数量最多,选本保存宋词精品及作者人数最多,词话则宣传宋词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传播 别集 词选 词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的驿递制度与文学传播 被引量:4
3
作者 谭新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0-766,共7页
文学的驿递传播指作品随同作者的书信进行传播。宋代的驿递制度相对完善,步递、马递、急脚递,分工明确,并且允许私人信件入递。在频繁的书信往来中,大量的诗词作品在遍布全国的驿路邮亭间往返寄送,进入传播轨道而被他人接受。驿递传播... 文学的驿递传播指作品随同作者的书信进行传播。宋代的驿递制度相对完善,步递、马递、急脚递,分工明确,并且允许私人信件入递。在频繁的书信往来中,大量的诗词作品在遍布全国的驿路邮亭间往返寄送,进入传播轨道而被他人接受。驿递传播是一种反馈积极的传播途径,能刺激人们的创作热情,并催生精品。当然,它也有传播范围有限、传播速度较慢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驿递制度 诗词 邮寄传播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清照词的经典化历程 被引量:5
4
作者 谭新红 《长江学术》 2006年第2期15-24,共10页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其经典化经过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宋代,李清照的诗文特别是其诗歌更受人们的关注,她的词和再嫁经历则屡受非议。明末清初是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经典化的关键时期,此时她的诗歌流传已经不广,影响更是式...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其经典化经过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宋代,李清照的诗文特别是其诗歌更受人们的关注,她的词和再嫁经历则屡受非议。明末清初是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经典化的关键时期,此时她的诗歌流传已经不广,影响更是式微,而在词史上的经典地位却开始形成并最终得以确立。其主要标志是清初王士祯推尊李清照为婉约词派的宗主。到了近现代,李清照则成为学术界最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词选的传播功能及局限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新红 欧阳美平 《长江学术》 2010年第4期36-44,共9页
选本是一种经济而方便的书册传播媒介,对作家作品的当下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宋代词选甚夥,不仅保存下来许多词人词作,而且由于经过了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的过程,依词选留存下来的作品大多质量上乘。当然,选本既具有彰显功能,也有遮蔽... 选本是一种经济而方便的书册传播媒介,对作家作品的当下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宋代词选甚夥,不仅保存下来许多词人词作,而且由于经过了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的过程,依词选留存下来的作品大多质量上乘。当然,选本既具有彰显功能,也有遮蔽性,对宋词的流传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选本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达祖词接受史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谭新红 《中国韵文学刊》 2000年第2期57-61,共5页
史达祖是南宋的重要词人,其词深受历代词选家的青睐。历代词学批评多从其词史地位、艺术特色、思想意蕴、词坛影响着眼,在不同时代不同词学观念背景下的接受效果有显著区别。
关键词 史达祖 接受史 词史地位 艺术特色 思想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编写如何创新——北大版《中国古代文学》编写组圆桌会议综述
7
作者 谭新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6-138,共3页
陈文新教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8月出版,2011年5月6日,参与教材编写的各位学者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圆桌会议,畅谈编写这套教材时的一些感受。会议的话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如何面对近30年的学术进展,如何... 陈文新教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8月出版,2011年5月6日,参与教材编写的各位学者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圆桌会议,畅谈编写这套教材时的一些感受。会议的话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如何面对近30年的学术进展,如何叙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如何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教材编写 中国古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版 综述 创新 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企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谭新红 金龙新 邹小芹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59-60,共2页
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科技企业必须进行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才能提高其竞争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科技企业 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9
作者 董继兵 谭新红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9月20日—21日,2014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武汉大学文学院、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武汉大学“70后”研究团队——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团... 9月20日—21日,2014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武汉大学文学院、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武汉大学“70后”研究团队——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团队、海外汉学与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团队共同举办。来自美国、马来西亚、中国大陆、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参会学者围绕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等议题,集中探讨了以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传播与接受 中国现当代文学 武汉大学 综述 中国古代文学 马来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稼翁集》版本考
10
作者 柯贞金 谭新红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知稼翁集》是宋人黄公度的诗文集,为其长子黄沃收集编次而成。《知稼翁集》的版本,按卷数分类有十一卷本、十二卷本、两卷本。有刻本、抄本几种版本传播,其词有单刻本、合集本。
关键词 知稼翁集 版本 刻本 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文学界的炼丹术与自我修炼——苏轼(1037—1101)及其延生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左丹丹(译) 谭新红(校) 《长江学术》 CSSCI 2021年第1期5-22,共18页
北宋道教大行其道,士大夫也趋之若鹜。其中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哲学的、神秘主义的、宗教的、医学的或自然审美的。总体来说,士大夫对宗教的态度是矛盾的,就像承受社会压力的现代人,在需要时也会修行养生术一样。奇才苏轼的好奇心、炼... 北宋道教大行其道,士大夫也趋之若鹜。其中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哲学的、神秘主义的、宗教的、医学的或自然审美的。总体来说,士大夫对宗教的态度是矛盾的,就像承受社会压力的现代人,在需要时也会修行养生术一样。奇才苏轼的好奇心、炼就内丹或外丹的企图(尽管效果不佳)、践行吐纳与存想的些许心得,引领了时代风气,甚至在很多方面作为原型莫名其妙地引领了20世纪的风气。苏轼等人的宗教实践所涉及的儒、佛因素也表明“三教”的观念在宋代已完整建立,并成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道教 内丹 外丹 三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祖棻教授逝世3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12
作者 谭新红 《长江学术》 2007年第4期178-179,181,共3页
1977年6月27日,教育界的春天即将来临,著名词人、学者沈祖棻先生却因车祸不幸去世。天妒英才,给人留下不尽的遗憾和悲伤。2007年6月27日,沈祖棻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韵文学会... 1977年6月27日,教育界的春天即将来临,著名词人、学者沈祖棻先生却因车祸不幸去世。天妒英才,给人留下不尽的遗憾和悲伤。2007年6月27日,沈祖棻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韵文学会、中国词学研究会、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武汉大学 周年纪念 教授 学术成就 古典诗词 李清照 湖北大学 古代文学 中国韵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槟榔的微生物检测及辐照杀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邹朝晖 徐远帆 +3 位作者 邓钢桥 谢洪科 谭新红 张乐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96-98,共3页
研究了市售食用槟榔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以及辐照对食用槟榔的杀菌效果与贮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售食用槟榔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主要的污染微生物是细菌和霉菌;辐照对食用槟榔的杀菌效果明显,食用槟榔中的初始菌落总数为3.8&... 研究了市售食用槟榔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以及辐照对食用槟榔的杀菌效果与贮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售食用槟榔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主要的污染微生物是细菌和霉菌;辐照对食用槟榔的杀菌效果明显,食用槟榔中的初始菌落总数为3.8×105cfu/g,辐照剂量6.0 kGy即可杀灭其中99.9%污染的微生物,使残存的菌落总数小于100 cfu/g;辐照能有效的延长食用槟榔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槟榔 微生物 辐照 D10值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