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载机工作装置运动仿真及其关键零件校核方法
1
作者 吕永翔 林博 +5 位作者 姜峰 谭援强 王福增 马蓉 周麟木 刘家文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3期248-254,共7页
针对LG950-1型装载机的工作装置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并研究工作装置摇臂的强度校核方法。使用ADAMS软件建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虚拟样机模型,对装载机工作装置的一个工作循环进行运动仿真,获得工作装置的运动情况数据,并提取工作装置摇臂的... 针对LG950-1型装载机的工作装置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并研究工作装置摇臂的强度校核方法。使用ADAMS软件建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虚拟样机模型,对装载机工作装置的一个工作循环进行运动仿真,获得工作装置的运动情况数据,并提取工作装置摇臂的受力情况数据。使用ANSYS软件对工作装置摇臂进行结构强度分析,验证摇臂的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表明:LG9501型装载机的摇臂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 工作装置 运动仿真 动力仿真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速铜管拉伸工艺润滑油研制 被引量:1
2
作者 谭援强 严珩志 +1 位作者 黄伟九 钟掘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9-171,共3页
高品质、多功能工艺润滑油是高速铜管拉伸生产中的必需品.作者通过计算塑变区处于全膜润滑时的粘度条件,发现在实际生产中塑变区处于混合润滑状态,并由此提出了一种新型工艺润滑油的配方模式.由边界润滑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确定了润... 高品质、多功能工艺润滑油是高速铜管拉伸生产中的必需品.作者通过计算塑变区处于全膜润滑时的粘度条件,发现在实际生产中塑变区处于混合润滑状态,并由此提出了一种新型工艺润滑油的配方模式.由边界润滑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确定了润滑油的组分和含量.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工艺润滑油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和清净退火性,达到了Masterdraw566润滑油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铜管 拉伸 清净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摩擦传动模型分析
3
作者 谭援强 张晓茹 +1 位作者 刘金刚 杨世平 《新型工业化》 2013年第8期56-67,共12页
根据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CVT)中带及带轮的运动传递关系,推导了传动过程中金属片推力、带环张力及主、从动带轮夹紧力的力学关系。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CVT运行过程中金属带偏斜、多向运动、滑移等因素对金属带及带轮受力的影响,同时考... 根据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CVT)中带及带轮的运动传递关系,推导了传动过程中金属片推力、带环张力及主、从动带轮夹紧力的力学关系。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CVT运行过程中金属带偏斜、多向运动、滑移等因素对金属带及带轮受力的影响,同时考虑了金属片间隙以及金属片在主动带轮静弧段和动弧段的受力特点,建立了CVT摩擦传动模型,分析了金属带运行路径、摩擦因数、滑移率等因素对传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滑移控制模式下的瞬态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级变速器 金属带 摩擦 传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浆泵内固相颗粒冲蚀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波 严宏志 +1 位作者 徐海良 谭援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应用雷诺涡粘模型(液相)、离散相流动模型(固相)和压力耦合流场计算法,对渣浆泵全流道内固液两相湍流场的固相颗粒的冲蚀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泵转速、固相粒径和叶片参数对颗粒冲蚀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泵转速的提高或者粒... 应用雷诺涡粘模型(液相)、离散相流动模型(固相)和压力耦合流场计算法,对渣浆泵全流道内固液两相湍流场的固相颗粒的冲蚀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泵转速、固相粒径和叶片参数对颗粒冲蚀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泵转速的提高或者粒径的增大,颗粒冲击叶片表面的位置逐步移向叶片的头部,颗粒的冲击速度和冲击角度随之增大;不同叶片参数的叶轮对固相颗粒的冲蚀行为影响明显;数值模拟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抗冲蚀磨损叶轮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浆泵 全流道 离散相模型 固相颗粒 冲蚀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圆弧PCE型离合器楔合过程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严宏志 杨兵 +1 位作者 胡魁贤 谭援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4-1038,共5页
运用有限元和动力学分析方法,针对单圆弧PCE型离合器的接触状态进行了动、静力学分析;在Marc平台上建立了由楔块和内外环组成的PCE型离合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了各接触体的等效Mises应力、法向应力和接触变形,结果表明,单... 运用有限元和动力学分析方法,针对单圆弧PCE型离合器的接触状态进行了动、静力学分析;在Marc平台上建立了由楔块和内外环组成的PCE型离合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了各接触体的等效Mises应力、法向应力和接触变形,结果表明,单圆弧型离合器的接触应力和变形相对较大。通过Admas对PCE型离合器的动力学仿真,得到了离合器的楔合时间、楔入冲击力及稳态楔合力等参数。结果表明,单圆弧型离合器楔合时间长、楔入冲击力大、稳态楔合力大。由有限元和动力学计算的结果和解析法一致,证明了有限元和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离合器 接触应力 有限元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乙酰苯胺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常慧 张志刚 +2 位作者 刘艳丽 赵鸿斌 谭援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4-720,共7页
将苯并三氮唑与氯代乙酰苯胺衍生物进行反应,合成了3种苯并三氮唑乙酰苯胺衍生物,采用~1H NMR、^(13)C NMR、FT-IR、UV-vis、MS、元素分析和热失重分析(TGA)对其进行表征,确证了其结构。以这3种苯并三氮唑乙酰苯胺衍生物作为新型无灰无... 将苯并三氮唑与氯代乙酰苯胺衍生物进行反应,合成了3种苯并三氮唑乙酰苯胺衍生物,采用~1H NMR、^(13)C NMR、FT-IR、UV-vis、MS、元素分析和热失重分析(TGA)对其进行表征,确证了其结构。以这3种苯并三氮唑乙酰苯胺衍生物作为新型无灰无磷润滑油添加剂,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在液体石蜡中的极压性能和抗磨性能,并初步探讨了摩擦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均能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在液体石蜡中溶解性能良好;它们的初始分解温度均高于245℃,能适应一般工况条件的要求;这类化合物在液体石蜡中都有良好承载能力,其中苯并三氮唑基-N-对氯乙酰苯胺(2a)的P_B值最大,可达900 N,与ZDDP相当;都能有效地减少钢球的磨斑直径,效果最好的是苯并三氮唑基-N-对甲氧基乙酰苯胺(2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苯并三氮唑衍生物 极压抗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戊胺基二硫代甲酸衍生物合成、表征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攀龙 赵鸿斌 +3 位作者 谭援强 刘仁德 韩利芬 刘艳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1-255,共5页
采用环戊胺基二硫代甲酸钠与不同烷基的氯乙酸酯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环戊胺基二硫代甲酸基乙酸酯新型高效润滑油添加剂。产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质谱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对它们... 采用环戊胺基二硫代甲酸钠与不同烷基的氯乙酸酯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环戊胺基二硫代甲酸基乙酸酯新型高效润滑油添加剂。产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质谱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结构与设计的结构吻合。所合成的添加剂油溶性好,能够溶于液体石蜡、乙酸乙酯和菜籽油等有机溶剂中,而难溶于水,本文选用的基础油为液体石蜡。采用热失重分析(TGA)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升温速度为10℃/min,N2气保护,其初始分解温度均高于195℃,最终分解温度达400℃,可满足润滑油添加剂的一般工况使用要求。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其在液体石蜡中的极压承载负荷(PB值),结果表明,这一类添加剂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液体石蜡的承载力,其中效果最好的PB值可达866N,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的承载力(PB值为882N)几乎相当。添加剂分子中烷基链的长短和形状(不论是直链、支链还是环状)对PB值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添加剂 合成 表征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哌嗪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抗磨性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志刚 赵鸿斌 +2 位作者 常慧 刘仁德 谭援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通过无水哌嗪与二硫化碳以及含不同酯基的氯乙酸酯反应,合成了6种新型无灰、无磷环境友好润滑油添加剂1,4-双(二硫代甲酸乙酸酯基)哌嗪衍生物2a、2b、2c、2d、2e、2f。采用1H NMR1、3C NMR、IR、UV-Vis、MS和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表征,确... 通过无水哌嗪与二硫化碳以及含不同酯基的氯乙酸酯反应,合成了6种新型无灰、无磷环境友好润滑油添加剂1,4-双(二硫代甲酸乙酸酯基)哌嗪衍生物2a、2b、2c、2d、2e、2f。采用1H NMR1、3C NMR、IR、UV-Vis、MS和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表征,确证了其结构,并采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其热稳定性能。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在液体石蜡(LP)中的承载能力和添加剂浓度、摩擦时间及载荷对液体石蜡抗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的初始分解温度均高于300℃,第二分解温度最高达到370℃,说明它们的热稳定性能良好。此类添加剂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当添加剂用量为1.0%(质量分数)时,样品2c+LP的PB值最大可达1100 N,远比ZDDP+LP样品的PB值高;并且它们能够明显改善LP的抗磨性能,性能最好的是2f。1,4-双(二硫代甲酸乙酸酯基)哌嗪衍生物中烷基链的长短和形状(直链或支链)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不大,但对抗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含有长链烷基的哌嗪衍生物抗磨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嗪衍生物 润滑油添加剂 抗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和平面之间粘-滑接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冯剑军 谭援强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3,共6页
当圆柱和平面产生粘-滑接触时,在Hertz理论和Mindlin理论基础上,推导了平面内应力分量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平面内应力的分布,描述了应力分布的特点.x轴向应力在接触表面的导向边均为压应力,而在拖动边存在拉应力;最大拉应力和最大... 当圆柱和平面产生粘-滑接触时,在Hertz理论和Mindlin理论基础上,推导了平面内应力分量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平面内应力的分布,描述了应力分布的特点.x轴向应力在接触表面的导向边均为压应力,而在拖动边存在拉应力;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均出现在接触表面,其中,最大拉应力存在于拖动边的边缘。而最大压应力存在于导向边.z轴向应力均为压应力,最大压应力出现在接触表面的接触中心邻近区域.第一主应力的最大拉应力出现在接触表面的拖动边边缘,而在导向边均为压应力.第三主应力均为压腹力,最大压应力出现在接触表面的导向边.剪应力、主剪应力和VonMises等效应力(当摩擦系数较小时)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平面内部.因此,第一型裂纹的产生和扩展首先会发生在拖动边的边缘;而塑性滑动开始首先会出现在接触体内,然后扩展到接触表面.这些将为研究接触变形和接触体的失效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滑接触 等效应力 主应力 接触压力 剪切牵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iC_p复合材料铣削加工损伤形貌与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高峰 谭援强 邓朝晖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64,共6页
利用硬质合金涂层刀具开展了SiC颗粒(体积含量15%、平均粒径14μm)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简称Al/SiCp复合材料)的铣削加工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加工表面损伤与刀具刃口形貌进行显微观察与分析,利用表面轮廓仪对加工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 利用硬质合金涂层刀具开展了SiC颗粒(体积含量15%、平均粒径14μm)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简称Al/SiCp复合材料)的铣削加工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加工表面损伤与刀具刃口形貌进行显微观察与分析,利用表面轮廓仪对加工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经分析发现,当切削深度与进给量较小时,加工表面完整性较好,随着切削深度与进给量的增加,加工表面出现了周期性的裂纹损伤,并从金属切削原理与复合材料位错理论对加工损伤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p复合材料 铣削加工 加工损伤 SEM显微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建模及其加工损伤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胜强 李添添 +3 位作者 刘浩瀚 谭援强 高伟 张高峰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8-673,共6页
首先建立了TiCN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基体材料(WC)的离散元模型,根据单轴压缩、三点弯曲以及断裂韧性等数值试验方法校准了基体材料离散元模型的微观参数,然后采用划痕法校准了基体与涂层的界面结合强度。根据Merchant切削模型,建立了涂层... 首先建立了TiCN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基体材料(WC)的离散元模型,根据单轴压缩、三点弯曲以及断裂韧性等数值试验方法校准了基体材料离散元模型的微观参数,然后采用划痕法校准了基体与涂层的界面结合强度。根据Merchant切削模型,建立了涂层刀具切削过程中的刀-屑接触模型,通过对切屑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来模拟实际的切削加工过程;模拟了涂层刀具加工过程中的裂纹扩展和破坏情况,并预测了切削加工用量对涂层裂纹扩展及破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硬质合金刀具 切削加工 裂纹扩展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DDP润滑铜摩擦副表面膜的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伟九 谭援强 +1 位作者 周亚军 钟掘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4,共4页
运用摩擦学实验与表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以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润滑的铜摩擦副表面膜,分析了表面膜中主要元素的存在状态和ZDDP的减摩抗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ZDDP在铜摩擦副表面形成了由有机化合物和... 运用摩擦学实验与表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以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润滑的铜摩擦副表面膜,分析了表面膜中主要元素的存在状态和ZDDP的减摩抗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ZDDP在铜摩擦副表面形成了由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共存的反应膜,该膜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可有效减小摩擦磨损;此外,ZDDP还可通过对摩擦副表面的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烷基 二硫代磷酸锌 润滑 铜摩擦副 表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铝管拉伸润滑剂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伟九 谭建平 +1 位作者 谭援强 钟掘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8-70,共3页
研究了铝管拉伸摩擦润滑状态、铝管拉伸工艺润滑的特点及其对润滑剂的要求、配方和实验过程.作者研制的新型拉伸润滑剂解决了优良的润滑性能与拉伸铝管表面无光泽和污染的矛盾,在满足大变形拉伸过程工艺润滑的同时,可使所拉铝管获得... 研究了铝管拉伸摩擦润滑状态、铝管拉伸工艺润滑的特点及其对润滑剂的要求、配方和实验过程.作者研制的新型拉伸润滑剂解决了优良的润滑性能与拉伸铝管表面无光泽和污染的矛盾,在满足大变形拉伸过程工艺润滑的同时,可使所拉铝管获得光亮的退火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剂 润滑性 铝管 拉伸 表面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润滑剂离水展着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伟九 谭援强 +1 位作者 李丽 钟掘 《合成润滑材料》 CAS 1999年第1期4-8,共5页
基于乳液润滑剂的离水展着性与其润滑性能相关,考察了几种因素对乳液润滑剂离水展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乳液温度,增加油相粘度,增大乳液、极性添加剂、乳化剂的浓度均有利于提高乳液润滑剂离水展着性能。
关键词 乳化液 润滑剂 离水展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专题序 被引量:1
15
作者 季顺迎 谭援强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5,共2页
颗粒材料是由大量不同形状、尺寸的离散颗粒及其孔隙介质组成,具体表现为自然界中的滑坡、沙尘、工程结构中的土体、混凝土、工业生产中的矿石、谷物等,是自然环境、工程应用和日常生活中出现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由于颗粒材料在微尺度下... 颗粒材料是由大量不同形状、尺寸的离散颗粒及其孔隙介质组成,具体表现为自然界中的滑坡、沙尘、工程结构中的土体、混凝土、工业生产中的矿石、谷物等,是自然环境、工程应用和日常生活中出现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由于颗粒材料在微尺度下的形态复杂性、非均质性和随机性,其在宏观尺度上也呈现出复杂的力学行为.当颗粒材料与其周围流体、工程结构发生耦合作用时,则会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多尺度、多介质力学特性.采用数值方法对颗粒材料中的力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工程应用中的颗粒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则是当前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材料 计算力学 工程结构 孔隙介质 离散颗粒 工业生产 自然环境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润滑油中粘度添加剂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严珩志 钟掘 谭援强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用溶剂萃取和柱层析方法从一种进口金属塑性加工润滑油中分离出粘度添加剂,并结合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色谱等多种分析手段,对该粘度添加剂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为我国粘度添加剂的研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润滑油 粘度 添加剂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N-苯基乙酰胺基)黄原酸二醇酯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
17
作者 邓碧云 赵鸿斌 +3 位作者 谭援强 刘仁德 彭文龙 焦叶叶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6,共4页
为了找到既环保又具有优良抗磨抗氧化性的极压添加剂,合成了3种新型无灰无磷环境友好型润滑油添加剂二-(N-苯基乙酰胺基)黄原酸二醇酯。采用1HNMR,13CNMR,IR,UV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热重分析仪上考察了其热稳定性能,利用四... 为了找到既环保又具有优良抗磨抗氧化性的极压添加剂,合成了3种新型无灰无磷环境友好型润滑油添加剂二-(N-苯基乙酰胺基)黄原酸二醇酯。采用1HNMR,13CNMR,IR,UV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热重分析仪上考察了其热稳定性能,利用四球机考察了其作为添加剂在液体石蜡中的承载能力和添加剂浓度、摩擦时间以及载荷对抗磨性能的影响,对摩擦表面进行了SEM(带EDS)分析。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的热稳定性能良好,均可以明显改善液体石蜡的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其机理是在摩擦过程中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含硫的保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学性能 二-(N-苯基乙酰胺基)黄原酸二醇酯 合成 表征 润滑油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磷氮型润滑添加剂结构性能和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18
作者 王学业 龙清平 谭援强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67,共6页
用B3LYP/6-31g方法全优化计算了两类磷氮型极压抗磨添加剂磷酸胺盐和膦酸胺盐的几何构型,前线轨道能级,原子净电荷,键级等参数,并通过B3LYP/Lanl1mb方法和原子簇吸附模型计算了磷氮型添加剂分子和铁(100)面原子簇Fe1,Fe4(2,2),Fe5(4,1)... 用B3LYP/6-31g方法全优化计算了两类磷氮型极压抗磨添加剂磷酸胺盐和膦酸胺盐的几何构型,前线轨道能级,原子净电荷,键级等参数,并通过B3LYP/Lanl1mb方法和原子簇吸附模型计算了磷氮型添加剂分子和铁(100)面原子簇Fe1,Fe4(2,2),Fe5(4,1)间的吸附作用能.计算表明,添加剂分子的前线轨道能级,Mulliken键级,原子净电荷等参数与其极压抗磨性能之间有密切关系;磷氮添加剂分子以P1,N5,N14原子垂直吸附于铁原子簇表面,且N14原子与Fe4的吸附体系具有最大的相互作用能;磷酸胺盐和膦酸胺盐添加剂是优良的极压抗磨剂和减摩添加剂,其中磷酸胺盐的抗磨性能优于膦酸胺盐,而膦酸胺盐的极压和减磨性能优于磷酸胺盐,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磷氮添加剂 润滑机理 极压抗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胺类油性剂在金属铝表面上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锽 王学业 +1 位作者 谭援强 刘拥君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3-45,共3页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胺和醇类油性剂在金属铝表面上的吸附机理 .通过对有机物 (CH3 (CH2 ) nOH ,CH3 (CH2 ) nNH2 ,n =5~ 19)在金属表面吸附的计算 ,结果表明随着碳链长度增加有机物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能力增强 ,吸附生成热增...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胺和醇类油性剂在金属铝表面上的吸附机理 .通过对有机物 (CH3 (CH2 ) nOH ,CH3 (CH2 ) nNH2 ,n =5~ 19)在金属表面吸附的计算 ,结果表明随着碳链长度增加有机物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能力增强 ,吸附生成热增加 ,醇类化合物在铝表面上的吸附强度大于胺类化合物的吸附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胺 油性剂 表面 吸附 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林涛 谭援强 姜胜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48-152,156,共6页
采用离散元法(DEM),用BPM(Bonded-particle model)模型分别建立并校准SiC陶瓷基体和碳纤维离散元模型,采用位移软化接触模型表征层间和纤维/基体之间的界面元损伤双线性本构关系。通过DCB试验(Doub-le cantilever beam virtual test)和... 采用离散元法(DEM),用BPM(Bonded-particle model)模型分别建立并校准SiC陶瓷基体和碳纤维离散元模型,采用位移软化接触模型表征层间和纤维/基体之间的界面元损伤双线性本构关系。通过DCB试验(Doub-le cantilever beam virtual test)和微滴脱黏试验分别对其界面强度进行收敛试验,动态地观察了塑性变形、裂纹扩展及界面脱黏过程。结果表明,位移软化接触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界面损伤过程,采用离散元法可以很好地动态模拟较复杂复合材料的损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SIC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离散元法(DEM) 位移软化接触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