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若”字的本义及其演变
被引量:6
- 1
-
-
作者
谭戒甫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57年第1期167-186,共20页
-
文摘
【正】 许慎的“说文解字”艹部说:(?)(若),择菜也。从艹、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艹。段玉裁的“注”说:“晋语”载秦穆公曰:“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按“若”训为“择”,段“注”已很明显;至于“择菜引申”的话,尚不尽然。经典没有发现过把“若”作“择菜”用的文句,但许说必有所本。考“诗经、周南、关雎篇”有这样的句子: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尔雅、释诂”里面有一条说:流,择也。按“说文”本训“流”为“水行”,何以“释诂”要训“流”为“择”呢?我以为此“流”即是“若”的借用,因为“若”读“而灼切”,属于“铎部”,是“
-
关键词
成王
周公摄政
秦穆公
康王
今本
立政
武王
文王
尔雅
公文程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周召二簋铭文综合研究
被引量:7
- 2
-
-
作者
譚戒甫
-
出处
《江汉论坛》
1961年第2期43-52,共10页
-
文摘
西周晚期,南淮夷不服王命,宜王遣召虎往征,大軍沿江汉东下,很顺利地得到平定。召虎因此开拓土宇,并用“彻法”疆理其地,实行厉王以来一貫的“革典”政策,立功甚大。王欲賞召虎土田,随由王后捐父业,琱生出私产,自动献納公家共三十方里来助成其事。但召虎不愿承受,又不敢逕辞,遂把土田收入捐給当时因家貧兴訟的青年男女以纾其困。此二銘——琱生批(皀殳)和召虎(皀殳)——卽叙述宣王五、六年間处理土田所經过的情况,也卽是古史上阶级社会所突出地別饒意趣的两次佳話,特引《詩經·风·雅》的事实作为綜合研究,提出一些淺見,請学者們指正。
-
关键词
西周晚期
宣王
淮夷
江汉
伯氏
孟子
初吉
综合研究
私产
古史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周初■器铭文综合研究
被引量:9
- 3
-
-
作者
谭戒甫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56年第0期163-211,共49页
-
文摘
【正】 前言相传1929年,洛阳东北邙山麓的庙坡出有大批青铜彝器,内有■氏器:■二、方彝一、方尊一、方鼎三。据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所印的铭文,有■■二篇、■彝二篇,■尊一篇,彝与尊的铭文相同,惟行款各异;又有大鼎三篇,也是■氏一家之器,因为文末称“祖丁”而铭尾都有同样的鸟形。据「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五期58页所载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报告。
-
关键词
成王
周公旦
武王
考释
康王
金文
周公摄政
作册
铭文
十三年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屈原“哀郢”的研究
被引量:5
- 4
-
-
作者
谭戒甫
-
机构
武汉大学
-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年第2期11-26,141,共17页
-
文摘
屈原“哀郢篇”中有“方仲春而东迁”一语,自来楚辞家皆不确定为怀王何年;又有“至今九年而不复”一语,也同样不能确定为顷襄王何年.这是全篇两个主要问题,如果曼胡过去,那末,里面有许多句段将不得其解,而屈原晚年经历及自沉原因,恐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恨.兹不揣浅陋,共分三个部分,详为疏明,敢以质之大雅.
-
关键词
屈原
顷襄王
东迁
郭沫若
生年
起拔
楚国
六国
自沉原因
黔中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周初■器铭文综合研究
被引量:8
- 5
-
-
作者
谭戒甫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6年第1期163-211,共49页
-
文摘
前言相传1929年,洛阳东北邙山麓的庙坡出有大批青铜彝器,内有■氏器:■二、方彝一、方尊一、方鼎三。据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所印的铭文,有■■二篇、■彝二篇,■尊一篇,彝与尊的铭文相同,惟行款各异;又有大鼎三篇,也是■氏一家之器,因为文末称'祖丁'而铭尾都有同样的鸟形。据「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五期58页所载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报告。
-
关键词
周公旦
-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屈原《招魂》的研究
- 6
-
-
作者
谭戒甫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62年第1期45-58,共14页
-
文摘
【正】 屈原的《招魂》首先反映了楚史中一件极惨痛的事,也就是屈原自己生平发生伤感乃至悲愤的开端,这对于如何认识屈原、了解屈原、研究屈原将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现分五个单元去说明它. 一、屈原写作《招魂》的缘起战国七雄,秦、楚、齐、魏较强而楚国最大.
-
关键词
屈原
招魂
楚辞家
九歌
大招
礼魂
十七年
楚国
三十年
宋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春秋时的“空城计”——《左传》记楚子元伐郑事考略
- 7
-
-
作者
谭戒甫
-
出处
《江汉论坛》
1962年第10期49-49,共1页
-
文摘
现在流行的三国戏“空城计”,系演诸葛亮出兵祁山因马谡失街亭,司马懿带兵十五万直取西城。当时亮驻西城,城内只有文官和士兵二千五百,迫不得已,因设空城一计,瞒过司马懿,得以保全的故事。若究其实,不过小说家根据某些巧计,增饰其事罢了。我读《左传》,知春秋时已有此种战术。《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马。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戒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
-
关键词
左传
空城计
三国戏
司马懿
西城
故事
战术
士兵
春秋
考略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西周晚季盔器铭文的研究
- 8
-
-
作者
譚戒甫
-
出处
《人文杂志》
1958年第2期97-107,共11页
-
文摘
前言 1957年的“文物参考資料”第四期(四月廿七日出版)载着季長庆、田野二君所作“祖国历史文物的又一次重要发現”一文,附題是“陕西郿县发掘出四件周代彝器”。里面談到:1955年三月,农民发現这批銅器,其出土地点在县城东二里許李家村北的半塬上,本是一个古代人类和周、秦、汉人居住的遺址,面积很大,情况复杂,但未发現墓葬痕迹。方彝二个,除略分大小外,形制全同,器盖都有銘文。小彝腹隔为二,故銘文分作兩段。方足尊一个,口內有銘文。牺尊象騾子,胸前有銘文,背上有兽系盖可以启閉,也有銘文,另有一盖出于腹內,銘文略同。
-
关键词
二十年
西周
铭文
宣王
初吉
金文
卿大夫
历史文物
彝器
墓葬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