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英纤维/硅橡胶柔性复合材料超弹性本构模型构建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宁蕙 黄建栋 +2 位作者 谭志勇 张宏宇 龚世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21,共11页
柔性纺织复合材料因具有柔韧性和可折展特性在变构型飞行器的应用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其力学性能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石英纤维/硅橡胶柔性纺织复合材料进行5种偏轴角度的单轴拉伸实验,研究其单轴拉伸力学行为。针对石英纤维脆... 柔性纺织复合材料因具有柔韧性和可折展特性在变构型飞行器的应用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其力学性能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石英纤维/硅橡胶柔性纺织复合材料进行5种偏轴角度的单轴拉伸实验,研究其单轴拉伸力学行为。针对石英纤维脆性强和硅橡胶涂层柔韧性强的特点,建立一种石英纤维/硅橡胶柔性复合材料的超弹性本构模型,将应变能密度函数解耦为经向、纬向的拉伸应变能密度函数以及将硅橡胶拉伸与纤维剪切耦合的应变能密度函数,基于单轴拉伸实验数据确定模型参数,与偏轴拉伸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超弹性本构模型对面内拉伸行为预测误差小于3.88%。针对变构型飞行器中膜材柔性、可大变形的特点采用一种圆形膜材气压加载实验验证方法,可向柔性复合材料的膜面均匀施加载荷,并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用户子程序UANISOHYPER_INV实现所采用的超弹性本构模型,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误差小于2.9%,表明所建立的超弹性本构模型对石英纤维/硅橡胶柔性复合材料的力学表征和数值仿真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纤维 硅橡胶 柔性纺织复合材料 单轴拉伸 超弹性本构模型 气压加载实验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聚氨酯-聚脲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孔磊 吴昆鹏 +2 位作者 刘鑫 谭志勇 张会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55,160,共5页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不同比例的聚醚二醇(N-220)和聚醚三醇(N-330)与固化剂4,4′-亚甲基双(2-氯苯胺)(MOCA)制备双组分聚氨酯-聚脲(PUU)复合涂料。研究了合成预聚体的适宜反应条件、异氰酸酯指数(R值)、软段中两种聚醚多元...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不同比例的聚醚二醇(N-220)和聚醚三醇(N-330)与固化剂4,4′-亚甲基双(2-氯苯胺)(MOCA)制备双组分聚氨酯-聚脲(PUU)复合涂料。研究了合成预聚体的适宜反应条件、异氰酸酯指数(R值)、软段中两种聚醚多元醇的比例对涂料性能的影响。通过二正丁胺法、红外光谱(FT-IR)、拉伸强度、接触角、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对涂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8℃左右体系反应时间最短,得到的涂料体系稳定。预聚体中R值增加,涂膜的断裂强度增大,断裂应变减小,R=4时,涂膜有良好力学性能。当n(聚醚二醇)∶n(聚醚三醇)=1∶1时,聚氨酯涂料的综合性能最好;n(聚醚二醇)∶n(聚醚三醇)=3∶1时接触角最大;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多元醇 双组分 4 4′-亚甲基双(2-氯苯胺)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缺陷C/C-SiC缎纹编织复合材料的压缩损伤及失效机制
3
作者 许志远 谭志勇 +2 位作者 徐培飞 张大海 费庆国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179,共11页
为了研究含孔隙缺陷缎纹编织复合材料的压缩力学性能和失效机制,开展了含孔隙C/C-SiC缎纹编织复合材料的经向压缩实验;通过基于离散单元法的爆炸碎片算法来引入随机孔隙,建立了含孔隙缺陷缎纹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强度预测模型。基于该模... 为了研究含孔隙缺陷缎纹编织复合材料的压缩力学性能和失效机制,开展了含孔隙C/C-SiC缎纹编织复合材料的经向压缩实验;通过基于离散单元法的爆炸碎片算法来引入随机孔隙,建立了含孔隙缺陷缎纹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强度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模拟了经向压缩载荷下细观模型的渐进失效过程,揭示了孔隙对损伤过程的影响规律,结合实验数据对渐进损伤过程和失效机制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经向压缩载荷下材料主要破坏模式为剪切破坏和分层破坏,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层间局部基体开裂、基体与经纱脱粘后分层,经纱整束断裂、部分断裂,以及纬纱脱粘与基体分离、纬纱开裂。同时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相同,验证了该含孔隙缺陷C/C-SiC缎纹编织复合材料模型的有效性,为二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复合材料 渐进损伤 爆炸碎片算法 数值模拟 压缩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N树脂相对分子量的连续变化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谭志勇 张明耀 +1 位作者 杨海东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5,129,共5页
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相对分子量连续变化的SAN树脂。将其与同一种PB-g-SAN接枝共聚物进行熔融共混,测试了制得的ABS树脂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分子量调节剂TDDM用量越多,SAN树脂的相对分子量越低,SAN树脂的熔体... 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相对分子量连续变化的SAN树脂。将其与同一种PB-g-SAN接枝共聚物进行熔融共混,测试了制得的ABS树脂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分子量调节剂TDDM用量越多,SAN树脂的相对分子量越低,SAN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越高,以相同橡胶含量共混制得的ABS树脂的冲击强度越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越高。系统考察SAN树脂相对分子量的变化对制得的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生产特种牌号ABS树脂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SAN树脂 相对分子量 力学性能 接枝共聚物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与高温合金螺栓连接的热适配技术 被引量:7
5
作者 谭志勇 费庆国 +2 位作者 吴宏伟 张宏宇 姜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7-342,共6页
为了改善高温环境下螺栓连接力学性能,避免热膨胀不匹配所导致的预紧力松弛,研究了高温合金螺栓连接的热适配技术.首先,推导了热适配螺栓的外形参数,指出高温合金热适配螺栓与复合材料的接触面应满足旋转对称的指数轮廓.然后,考虑到螺... 为了改善高温环境下螺栓连接力学性能,避免热膨胀不匹配所导致的预紧力松弛,研究了高温合金螺栓连接的热适配技术.首先,推导了热适配螺栓的外形参数,指出高温合金热适配螺栓与复合材料的接触面应满足旋转对称的指数轮廓.然后,考虑到螺栓拧紧力矩试验通常在常温下进行,通过比较常、高温条件下的强度性能,推导出高温条件下螺栓预紧力矩的合理取值.最后,开展了普通螺栓与高温合金热适配螺栓典型连接单元的静力试验和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适配连接单元在高温下未发生预紧力矩松弛,而普通螺栓预紧力矩则明显下降,从而验证了所提热适配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结构 高温合金螺栓 热适配连接 预紧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M改性剂增韧PC及增韧PC的物理老化行为 被引量:8
6
作者 谭志勇 索延辉 +1 位作者 韩莹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用商品AIM改性剂(丙烯酸酯类冲击改性剂)与聚碳酸酯进行共混,考察了AIM改性剂用量对聚碳酸酯的冲击性能及拉伸行为的影响,发现含有4%AIM改性剂的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共混物的屈服强度、模量及屈服应力降随改性剂用量的增加而... 用商品AIM改性剂(丙烯酸酯类冲击改性剂)与聚碳酸酯进行共混,考察了AIM改性剂用量对聚碳酸酯的冲击性能及拉伸行为的影响,发现含有4%AIM改性剂的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共混物的屈服强度、模量及屈服应力降随改性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选取AIM改性剂含量为4%的共混物样条于130℃的鼓风烘箱中进行物理老化,考察了物理老化时间对PC/AIM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发现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降低,屈服强度和屈服应力降提高。同时也考察了老化时间对共混物拉伸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AIM改性剂 物理老化 力学性能 拉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及其评估标准 被引量:9
7
作者 谭志勇 刘志明 +2 位作者 肖阁 孙超 杨德慧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3,共4页
新加坡Green Mark评估体系虽设立年限较短,但由于其操作性强、标准明确、有效合理,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成为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介绍了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及指标设置,对指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能源效率、节水、环境保护... 新加坡Green Mark评估体系虽设立年限较短,但由于其操作性强、标准明确、有效合理,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成为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介绍了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及指标设置,对指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能源效率、节水、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实践、室内环境质量及其他绿色特征等主要指标进行了说明,简单介绍了Green Mark的评估认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绿色标识认证 评价标准 节能 节水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化反应增容PC/ABS共混物 被引量:5
8
作者 谭志勇 任建楠 +2 位作者 周超 孙树林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0,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ABS树脂接枝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ABS-g-MAH),将接枝共聚物与1-(2氨乙基)哌嗪反应制备了增容剂,通过红外光谱表征确定了预期反应的发生。将增容剂部分替代聚碳酸酯(PC)/ABS共混物中的ABS树脂,考察了增容剂对PC/AB...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ABS树脂接枝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ABS-g-MAH),将接枝共聚物与1-(2氨乙基)哌嗪反应制备了增容剂,通过红外光谱表征确定了预期反应的发生。将增容剂部分替代聚碳酸酯(PC)/ABS共混物中的ABS树脂,考察了增容剂对PC/AB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增容剂后,PC/ABS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屈服强度同时提高,在增容剂用量小于40%时,随着增容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熔融接枝法制备的增容剂能够有效增容PC/ABS共混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ABS树脂 反应增容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树脂合成中影响PB-g-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谭志勇 张明耀 +1 位作者 杨海东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3-86,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式 ,以 K2 S2 O8为引发剂引发聚合 ,合成了一系列 PB- g- SAN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分子量调节剂 (TDDM)用量和橡胶 (PB)含量对 PB- g- 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并将 K2 S2 O8引发剂与氧化 -还原引发体...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式 ,以 K2 S2 O8为引发剂引发聚合 ,合成了一系列 PB- g- SAN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分子量调节剂 (TDDM)用量和橡胶 (PB)含量对 PB- g- 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并将 K2 S2 O8引发剂与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做了比较。结果表明 ,随着引发剂 K2 S2 O8用量逐渐增加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引发剂用量太少时 ,不能满足聚合要求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也会降低。随着分子量调节剂 (TDDM)用量的增加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随胶含量的增加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采用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聚合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 ,在 PB含量相同时 ,采用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合成的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比采用 K2 S2 O8合成的接枝共聚物接枝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合成 PB-g-SAN接枝共聚物 接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乙丙橡胶的环氧官能化及增韧尼龙6 被引量:3
10
作者 谭志勇 崔秀丽 刘世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1-175,共5页
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在三元乙丙橡胶(EPDM)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得到EPDM-g-GMA。采用红外光谱证实GMA成功接枝到EPDM分子链上。将环氧官能化的EPDM与尼龙6熔融共混,对共混体系的相形态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接... 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在三元乙丙橡胶(EPDM)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得到EPDM-g-GMA。采用红外光谱证实GMA成功接枝到EPDM分子链上。将环氧官能化的EPDM与尼龙6熔融共混,对共混体系的相形态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接枝反应在EPDM中引入GMA,改善了EPDM与PA6之间的相容性,分散相的尺寸从15μm减小到1μm,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从原来的70 J/m左右提高到600J/m以上,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同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环氧官能化 增韧 尼龙6 熔融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模态综合理论及在航天器型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谭志勇 邱吉宝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6-59,17,共5页
本文以工程实际所遇到的问题为基础,从理论上研究了试验模态综合技术中剩余模态的动态测试、振型测量值的几何非线性修正以及主模态按质量阵归一化处理方法。以此为基础对航天器结构进行了试验模态综合的初步工程应用。
关键词 模态综合 剩余模态 几何非线性 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未来大运载火箭的缩比模型动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谭志勇 王毅 王明宇 《强度与环境》 2002年第4期11-18,共8页
本文针对未来发展的大型运载火箭所面临的全箭振动特性问题 ,简要介绍了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 ,给出了动力学缩比模型的相似关系 ,进行了 1/ 10缩比模型的试验及计算仿真探索 。
关键词 运载火箭 缩比模型 振动 动力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复杂结构中试验模态综合的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谭志勇 邱吉宝 《强度与环境》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概述了动态子结构法及试验模态综合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采用动态剩余模态的试验模态综合技术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减小误差因素的相应理论研究。研究了子结构主模态归一化过程中试验数据的修正以及理论质量矩阵修正,研究了对试... 本文概述了动态子结构法及试验模态综合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采用动态剩余模态的试验模态综合技术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减小误差因素的相应理论研究。研究了子结构主模态归一化过程中试验数据的修正以及理论质量矩阵修正,研究了对试验实测的动态剩余模态的非线性修正。通过对航天运载器的实际应用,证明本文提出理论方法及手段是正确和有效的,它对该技术成熟地应用于大型复杂结构,解决全结构动力学试验面临的困难方面作了踏实而富有意义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分析 模态分析 模态振动试验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志勇 马剡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0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莫三嗪组与卡马西平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拉莫三嗪、卡马西平...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莫三嗪组与卡马西平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拉莫三嗪、卡马西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VAS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拉莫三嗪组治疗后1、3个月患者VAS评分与卡马西平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莫三嗪组治疗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与卡马西平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莫三嗪组治疗后患者Ig G、Ig A、Ig M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卡马西平,可促进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缓解疼痛,改善脑脊液的免疫功能,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三嗪 卡马西平 三叉神经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两类子结构模态综合理论的试验模态综合技术 被引量:8
15
作者 谭志勇 邱吉宝 应祖光 《强度与环境》 1997年第2期30-37,共8页
在采用子结构自由界面及固定界面的两类模态综合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以解决复杂结构全尺寸振动试验为目的的试验模态综合研究。通过子结构的试验过程,探讨了它的模态测试技术、试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包括最佳测点间距的计算、从多测点... 在采用子结构自由界面及固定界面的两类模态综合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以解决复杂结构全尺寸振动试验为目的的试验模态综合研究。通过子结构的试验过程,探讨了它的模态测试技术、试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包括最佳测点间距的计算、从多测点中提取所需数据的回归法、获取振型转角数据的改进技术等。它较之以往进行的自由界面试验综合结果有了明显的稳定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结构 模态综合法 结构动力分析 振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结构高温力热试验时的声发射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谭志勇 闵昌万 +1 位作者 占续军 吴振强 《强度与环境》 2015年第5期59-63,共5页
介绍了复合材料结构在高温地面力热试验的环节面临的挑战。针对结构在高温条件下应变测量和损伤预测的难点,进行了高温声发射(AE)测试技术的研究,以CMC材料为例总结了载荷条件下AE信号的特点,介绍了在典型结构试验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 介绍了复合材料结构在高温地面力热试验的环节面临的挑战。针对结构在高温条件下应变测量和损伤预测的难点,进行了高温声发射(AE)测试技术的研究,以CMC材料为例总结了载荷条件下AE信号的特点,介绍了在典型结构试验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结构 高温力热试验 声发射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结构的力学特性测试与分析计算 被引量:12
17
作者 谭志勇 吴素春 《强度与环境》 2000年第3期1-6,34,共7页
对某桥梁进行了实测和理论分析 ,概述了它的力学特性测试及分析计算的现有技术。总结了通过试验及计算进行桥梁检测和评估的难点 ,以及进行桥梁整体结构与局部损伤研究的一种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力学试验 有限元法 桥梁结构 振动测试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复合材料的结构动力学设计与分析技术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谭志勇 闵昌万 龙丽平 《强度与环境》 2011年第3期24-28,共5页
针对先进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论述了进行结构动力学主动设计方法的若干特点,包括频率优化设计和响应优化设计方法。描述了复合材料的动模量特性,提出了考虑细观缺陷的动强度分析计算的思路。?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动力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发剂用量对ABS树脂冲击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志勇 张明耀 +1 位作者 张会轩 杨海东 《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2-25,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 ,以K2 S2 O8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PB g SAN接枝共聚物。并与SAN树脂进行共混 ,制得了ABS树脂。考察了引发剂K2 S2 O8用量对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及制得的ABS树脂的冲击强度的影响。研究了PB g SAN接枝共聚...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 ,以K2 S2 O8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PB g SAN接枝共聚物。并与SAN树脂进行共混 ,制得了ABS树脂。考察了引发剂K2 S2 O8用量对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及制得的ABS树脂的冲击强度的影响。研究了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与ABS树脂的冲击强度间的关系。讨论了乳液聚合过程中K2 S2 O8的引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接枝率 冲击强度 K2S2O8 引发剂 种子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兰滩水电站导截流工程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志勇 李学启 +1 位作者 吴云凤 李天骄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05年第3期1-3,55,共3页
根据戈兰滩水电站坝址处地形、地质和工程布置特点,施工导流采用了两岸隧洞泄洪,河床一次性断流的导流方案。在对河流水文、地质特性等方面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导流洞布置、断面尺寸和支护方式,确定了导流围堰的结构、防渗和防... 根据戈兰滩水电站坝址处地形、地质和工程布置特点,施工导流采用了两岸隧洞泄洪,河床一次性断流的导流方案。在对河流水文、地质特性等方面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导流洞布置、断面尺寸和支护方式,确定了导流围堰的结构、防渗和防护措施,以及有针对性选择截流方案。本枢纽导截流工程的选择,对于类似工程的导流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 截流 隧洞导流 戈兰滩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