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温度-荷载耦合应力的加热融雪道面临界加热温度研究
1
作者 张驰 张思萌 +4 位作者 石浩 谭忆秋 徐慧宁 李书明 刘竞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8,共12页
加热除冰雪技术具有高效、彻底、环保等优点,在公路路面、机场道面等除冰雪领域广受关注。目前加热融雪道面的研究主要注重融雪性能,关于道面在内部高温和外部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应力特征研究不充分,导致运营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文章基... 加热除冰雪技术具有高效、彻底、环保等优点,在公路路面、机场道面等除冰雪领域广受关注。目前加热融雪道面的研究主要注重融雪性能,关于道面在内部高温和外部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应力特征研究不充分,导致运营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文章基于足尺加热融雪道面试验平台实测数据建立了三维瞬态温度-荷载耦合数值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加热融雪道面的温度应力及荷载应力分布。揭示加热过程中道面最大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探究外界气温、管道埋深、加热温度、飞机荷载等对道面温度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道面最大应力与混凝土材料强度,确定了不同设计参数和环境条件下的临界加热温度。结果表明,管道加热初期道面出现较大的温度应力,在管道附近出现压应力,在管道间和道面表面位置出现拉应力,管壁位置为最大压应力,管间位置为最大拉应力。荷载应力在道面底部出现最大拉应力,道面表面出现最大压应力;在轮载正下方出现压应力,轮载边缘出现拉应力。温度应力与荷载应力耦合作用时,加热融雪道面应力更大,且温度应力占主导地位。为了保障加热融雪道面的运行安全,不同气温和管道布置工况下临界加热温度应控制在1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加热融雪道面 数值模型 温度应力 荷载应力 临界加热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形粗集料三维离散元马歇尔仿真试件的构建与应用
2
作者 邬金麒 纪伦 +3 位作者 郭宏斌 程郅策 刘济玮 谭忆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为提高沥青铺面工程的质量控制技术能力,采用CT扫描获取粗集料形状,生成实形粗集料颗粒模型群组,再使用离散元软件生成具有粗集料形状和级配组成特征的沥青混合料仿真试件,探讨数字仿真试验,继而实现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数字化管控。通过4... 为提高沥青铺面工程的质量控制技术能力,采用CT扫描获取粗集料形状,生成实形粗集料颗粒模型群组,再使用离散元软件生成具有粗集料形状和级配组成特征的沥青混合料仿真试件,探讨数字仿真试验,继而实现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数字化管控。通过4种不同接触行为:粗集料本体、砂浆-砂浆、集料-砂浆、集料-集料,与骨架结构复合构建生成马歇尔仿真试件;采用间接拉伸劈裂试验验证了模型试件的准确性,并结合质量控制典型状况进行了应用和分析。以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为例,进行配合比优化的等体积、等质量替换性能比较的仿真试件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维离散元构建的马歇尔试件可有效模拟间接拉伸力学行为,并可区分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典型状况;从劈裂强度和断裂能角度分析发现,等体积替换方式较等质量替换方式更接近原级配的劈裂试验性能;较大粒径范围的粗集料形貌与混合料结构联系更加紧密。实形粗集料三维离散元马歇尔仿真试件可以应用于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使工程管控工作的开展更加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集料 离散元 仿真试件 接触行为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沥青混合料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忆秋 徐慧宁 +1 位作者 赵春丽 叶万里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788,共11页
目的 探究季节冻土地区温差和冻融循环等气候特点对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影响,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沥青路面设计、养护、寿命评估和冻融损伤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室内冻融循环模拟试验,根据不同温度配置和不同循环次数下沥青混合料的弯... 目的 探究季节冻土地区温差和冻融循环等气候特点对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影响,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沥青路面设计、养护、寿命评估和冻融损伤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室内冻融循环模拟试验,根据不同温度配置和不同循环次数下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强度、疲劳寿命和单轴压缩动态模量的衰减,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前后沥青混合料的损伤特征,明确冻融循环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衰变特征,最终提出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温度等效效应。结果 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造成严重破坏,冻融循环30次后性能的衰减幅度总体上超过50%。融化温度和冻结温度对沥青混合料损伤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归因于结冰过程、经典热力学和膨胀力三个方面。在仅冻融循环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衰减表现出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特征。结论 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程度受循环次数和温度条件影响,其中融化温度较冻结温度对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温度配置下冻融30次后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表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明确了温度等效效应。建立了混合料冻融循环后的残余抗裂性能的等效模型,将损伤程度简化为三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冻融循环 损伤特征 抗裂性能 衰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的不同设计寿命沥青路面能耗排放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磊 王鹏 +2 位作者 杨永志 邢超 谭忆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8-127,共10页
为研究不同设计寿命沥青路面的能耗排放特征,建立生命周期评价体系,量化分析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高掺量胶粉沥青路面的能耗排放。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主要能耗排放环节,并分析水泥类型、温拌技术、再生技术及运... 为研究不同设计寿命沥青路面的能耗排放特征,建立生命周期评价体系,量化分析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高掺量胶粉沥青路面的能耗排放。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主要能耗排放环节,并分析水泥类型、温拌技术、再生技术及运输效率对三种沥青路面能耗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能耗强度分别比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及高掺量胶粉沥青路面能耗强度高25.29%、153.03%,全球变暖潜值总量比两种长寿命沥青路面分别高106.97%、107.99%;水泥生产、沥青生产、加热及运输环节为主要能耗排放环节;适用于水稳基层的通用水泥中,矿渣硅酸盐水泥能耗排放最低,替换掉普通硅酸盐水泥后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及高掺量胶粉沥青路面碳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3.17%、12.43%;采用温拌技术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碳排放量下降幅度最大,降低了2.41%,高掺量胶粉沥青路面能耗强度下降幅度最大,降低了3.71%;当RAP掺量达到30%时,三类沥青路面能耗强度分别下降20.64%、18.56%、15.26%,碳排放量分别下降6.92%、3.92%、4.39%;运输效率提升幅度与沥青路面的能耗排放减少率呈正相关,运输效率每提升10%,三类沥青路面能耗强度分别下降1.55%、1.63%、2.10%,碳排放量分别下降4.03%、3.26%、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生命周期评价 能耗 碳排放 设计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寒冷地区温度场作用下公路路表形变规律分析
5
作者 纪伦 张红菊 +3 位作者 郭宏斌 邹勇 赵振国 谭忆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123,共11页
为了更加具体、深入地理解寒区道路,研究其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提高对道路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认知,开展了北方寒冷地区路表形变规律的研究。通过选取典型公路路段,建立10个监测段落,对路基的冻胀、融沉变形持续进行现场高程监测。分... 为了更加具体、深入地理解寒区道路,研究其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提高对道路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认知,开展了北方寒冷地区路表形变规律的研究。通过选取典型公路路段,建立10个监测段落,对路基的冻胀、融沉变形持续进行现场高程监测。分析温度场作用下路表形变特征和响应机制,分析公路在自然条件下的时域形变特点、动态形变特征及差异性。分析周期监测数据,构建竖向相对形变、竖向相对形变速率、横断面间形变速率最大倍数等参数,比较不同段落、不同横断面和监测点间的形变及其差异。研究北方寒冷地区路表形变与温度场协调规律,结果表明:北方寒冷地区基于温度场的路表形变具有典型的周期特性。对比分析填、挖方路段纵横方向形变的差异特征,形变极值分布规律,以及结合热胀、冻胀、融沉阶段的相对形变规律及形变速率差异特点,结果发现:挖方路段形变速率是填方路段的10余倍;8月份至10月份的热胀速率大于10月份至11月份的热胀速率;融沉主要发生在3月份至5月份;而冻胀速率较为稳定,对于填方路段,11月份至次年1月份的冻胀大于1月份至2月份的冻胀,而挖方路段则相反。给出了寒冷地区路表形变的温度场时域响应规律、特点,为开展寒区路基、路面结构和材料研究,以及道路病害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寒冷地区 路表形变 路基 冻胀 融沉 形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粉微观特征及其与沥青胶浆流变性能的灰度分析
6
作者 纪伦 邬金麒 +3 位作者 李红专 程郅策 刘济玮 谭忆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共14页
为探究矿粉的物理特征及微观结构,深入研究胶浆流变性能及矿粉对胶浆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矿粉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采用不同类型矿粉及不同0.075 mm筛孔通过率矿粉制备不同掺量的沥青胶浆,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与弯曲梁流... 为探究矿粉的物理特征及微观结构,深入研究胶浆流变性能及矿粉对胶浆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矿粉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采用不同类型矿粉及不同0.075 mm筛孔通过率矿粉制备不同掺量的沥青胶浆,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与弯曲梁流变试验对不同矿粉沥青胶浆的高低温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探究矿粉的物理参数、微观结构参数与沥青胶浆高温、低温性能之间的关联性。试验结果表明:5种矿粉的微小孔隙数量较少,R3与R4矿粉的孔隙多为狭长型,R1、R2、R5矿粉的孔隙多是颗粒堆积形成的;随矿粉掺量的增加,沥青胶浆的整体高温性能和抗流动能力越好,而低温性能先减弱后增强;将比表面积等指标作为比较数列,相位角等指标作为参考数列,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氧化物含量对高温性能影响最大,矿粉比表面积影响最小;低温条件下,矿粉粒度对蠕变劲度影响最大,平均孔径对蠕变劲度变化率影响最大。对矿粉指标的控制及其高低温特性变化的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矿粉 沥青胶浆 灰色关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实验室共管机制完善
7
作者 纪伦 谭忆秋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2期42-50,共9页
“双一流”高校建设体系中,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作为关键要素举足轻重,分析二者一致性和互补性,结合传统的“共管”理念,构建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实验室师生共管机制,在提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同时,有效实现学生... “双一流”高校建设体系中,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作为关键要素举足轻重,分析二者一致性和互补性,结合传统的“共管”理念,构建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实验室师生共管机制,在提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同时,有效实现学生培养目标,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创新氛围,克服以往简单共管模式,为“双一流”高校建设和学生总体能力培养提供保证。文章分析了“共管”的基本理念、经验与可行性;明确了需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提出具体应对策略;进行了共管机制的工作分工,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出了建议;对高校实验室共管机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进行了说明。从理论体系到实践环节,完整地阐述了高校实验室深入共管机制的实施关键,对于高校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双一流”建设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人才培养目标 实验室共管 机制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受力模式下的沥青混合料接触力链分布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永江 王伟 谭忆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为了研究拉压弯剪不同受力模式下沥青混合料内部的接触力链传递分布情况,明确骨料砂浆不同组分抵抗荷载时的各自贡献水平,基于工业CT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骨料颗粒模型,利用PFC3D软件构建了SMA13级配的沥青混合料三维数字化试件并... 为了研究拉压弯剪不同受力模式下沥青混合料内部的接触力链传递分布情况,明确骨料砂浆不同组分抵抗荷载时的各自贡献水平,基于工业CT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骨料颗粒模型,利用PFC3D软件构建了SMA13级配的沥青混合料三维数字化试件并进行了不同受力模式下的虚拟试验,对沥青混合料内部接触力链的传递分布特征以及砂浆骨料不同组分的接触力组成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及量化分析,以力链概率作为量化指标对不同受力模式下各类接触力链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离散元方法建立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沥青混合料低温力学行为;单轴压缩受力模式下各类接触的强力链占比均为4种受力模式当中的最高水平,骨料间的嵌挤作用为抵抗外载的主要因素,骨料所传递的接触力水平占总接触力的69.9%;间接拉伸与半圆弯拉载荷模式下,沥青砂浆内部与界面位置的强力链占比显著高于骨料间的强力链占比,沥青砂浆所传递的接触力分别占总接触力的50.1%和57.4%,沥青砂浆间的黏结力为抵抗破坏的主导因素;单轴贯入受力模式下沥青砂浆与界面位置的强力链占比略高于骨料间接触的强力链占比,骨料所传递的接触力占总接触力的64.7%。强弱力链占比可以较好地反映沥青混合料不同组分在不同受力模式下的传递载荷能力,依据研究结果可以从细观结构角度为深入了解沥青混合料的力学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三维离散元 沥青混合料 细观力学 接触力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级配优选的灰度模型评价法
9
作者 程郅策 纪伦 +2 位作者 郭宏斌 郝晟 谭忆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8,36,共9页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级配组成设计时有多种选择,存在如何获得最优级配的问题,这关乎配合比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铺面质量和路面的服役寿命,为此需要一种科学方法进行级配优选。基于优选理论,分析混合料性能指标特征,构建非定量指标、常...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级配组成设计时有多种选择,存在如何获得最优级配的问题,这关乎配合比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铺面质量和路面的服役寿命,为此需要一种科学方法进行级配优选。基于优选理论,分析混合料性能指标特征,构建非定量指标、常规定量指标及路用性能指标3层次优选指标体系;设计3组典型级配,开展典型性能试验和分析,得到各评价指标值;采用德尔斐专家调查法进行隶属度、盲度分析和总体认识度指标赋权;采用灰度模型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对各指标进行关联度分析,逐级对灰度模型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最终选出最优的目标配合比级配。研究中,提出了灰度模型分析法的指标体系和流程,并讨论了方法中分辨系数的取值对优选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系统全面分析级配组成对应的性能指标体系,可筛选出符合路用性能指标的最优特征,可为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级配优选提供一种有效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目标配合比 级配优选 灰度模型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0
作者 郑直 郭乃胜 +3 位作者 金鑫 房辰泽 尤占平 谭忆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80-291,共12页
交通标线作为重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在控制道路交通、提高道路行车安全系数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溶剂型与热熔型交通标线涂料存在成本高、逆反射性能差、老化现象严重等缺陷,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因此... 交通标线作为重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在控制道路交通、提高道路行车安全系数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溶剂型与热熔型交通标线涂料存在成本高、逆反射性能差、老化现象严重等缺陷,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因此,亟须寻求一种能有效弥补上述缺陷的新型交通标线涂料。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凭借着优良的耐久性能与环保性能以及高效的施工性,被视为全寿命周期评价中综合性能最佳的交通标线涂料,是未来交通标线涂料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进行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以及配合比优化,使其使用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纳米材料与稀土类发光材料的快速发展也为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但目前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在我国的使用率仍然相对较低,其综合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并且当前研究主要停留在宏观尺度域,未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的细微观特性进行充分研究,也未能建立起宏观性能与细微观结构属性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现有的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评价方法无法满足其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性与耐久性需求,尚缺乏一套全面、系统的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评价体系。尽管部分学者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服役期内的性能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但多针对逆反射性能,性能预测模型仍不够全面。此外,鲜见针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与路面的黏结界面性能及内在机理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的重要研究进展。从概述水性丙烯酸乳液的化学结构与特性出发,之后从改性方法、配合比优化、性能研究等方面重点介绍了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的发展现状。文章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 水性丙烯酸树脂 配合比设计 微观特性 耐久性 逆反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沥青低温评价指标 被引量:83
11
作者 谭忆秋 符永康 +1 位作者 纪伦 张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70,共5页
针对5℃延度指标在评价橡胶沥青低温性能上的局限性,为找寻能更好评价橡胶沥青低温性能的评价指标,通过BBR试验,对试验室制备的薄膜老化和压力老化橡胶沥青低温评价指标展开研究,分析基于BBR试验获取的劲度模量、劲度模量变化率、PG分... 针对5℃延度指标在评价橡胶沥青低温性能上的局限性,为找寻能更好评价橡胶沥青低温性能的评价指标,通过BBR试验,对试验室制备的薄膜老化和压力老化橡胶沥青低温评价指标展开研究,分析基于BBR试验获取的劲度模量、劲度模量变化率、PG分级温度、低温连续分级温度、k指标及综合考虑沥青模量和松弛能力的评价指标SA等橡胶沥青低温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粉的加入,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显著提高,单一的S或m指标评价橡胶沥青低温性能存在一定片面性,兼顾考虑沥青模量和松弛能力的CT、k及SA指标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和评价橡胶沥青的低温性能.通过与橡胶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应变能密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综合比选,得出结论:在工程上优先推荐采用k、CT指标作为橡胶沥青低温性能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工作时优先考虑SA指标作为橡胶沥青低温性能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梁流变试验 橡胶沥青 低温性能 评价指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粘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防治反射裂缝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谭忆秋 石昆磊 +2 位作者 李丽敏 陈国明 纪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1-245,共5页
为提高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防反射裂缝能力,采用高粘性沥青、改进的Superpave方法设计了富沥青、砂粒式的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试验研究表明,高粘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具有极好的低温变形、抗疲劳及弹性恢复能力,并具有较高的抗拉... 为提高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防反射裂缝能力,采用高粘性沥青、改进的Superpave方法设计了富沥青、砂粒式的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试验研究表明,高粘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具有极好的低温变形、抗疲劳及弹性恢复能力,并具有较高的抗拉伸能力,能有效延缓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采用此材料铺筑的试验路和观测结果验证了室内试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粘性沥青 反射裂缝 应力吸收层 SUPERPAVE设计方法 抗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3点弯曲内部受力研究
13
作者 王伟 谭忆秋 徐永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11,共11页
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性能影响沥青路面的服役质量和寿命,其内部受力决定了抗弯拉性能的优劣。为探究沥青混合料的内部受力特征,采用离散元方法对3点弯曲受力模式下沥青混合料各组分力链进行量化评价。首先,基于图像识别构建了粗集料模板... 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性能影响沥青路面的服役质量和寿命,其内部受力决定了抗弯拉性能的优劣。为探究沥青混合料的内部受力特征,采用离散元方法对3点弯曲受力模式下沥青混合料各组分力链进行量化评价。首先,基于图像识别构建了粗集料模板库,实现沥青混合料试件高效离散元3维建模,并提出了3点弯曲仿真方式;然后,可视化表征沥青混合料内部力链分布,提取了各组分力链数据,从组成、强度和角度方面分析了力链特征。结果表明:在3点弯曲受力模式下,沥青混合料的内部力链场表现为拉压分区,粗集料嵌挤仅在受压区生效;SMA13沥青混合料的70.8%内部接触力由沥青砂浆提供,而AC13沥青混合料提供的则为83.2%,粗集料在弯拉受力状态下作用较小,沥青砂浆起主要抵抗外载作用;力链比重随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砂浆内部与砂浆-粗集料界面位置的强力链比重基本一致,而粗集料之间受力不均匀,砂浆使沥青混合料内部均匀受力效果明显;粗集料-砂浆界面水平方向的力链强度略高于竖直方向,粗集料力链强度随角度变化的波动起伏大。沥青砂浆在沥青混合料弯拉受力时承担主要荷载,可为沥青混合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3点弯曲 离散元 力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评价指标 被引量:43
14
作者 谭忆秋 姚李 +2 位作者 王海朋 边鑫 齐宇翔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3-77,共5页
为了科学地选择和评价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选取SMA-10,UTAC-10和NovaChip Type-C 3种混合料类型作为评价性能指标,采用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评价混合料的低温性能,通过渗水系数试验和抗滑性能试验评价混合料的表面性能,设计一种室内... 为了科学地选择和评价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选取SMA-10,UTAC-10和NovaChip Type-C 3种混合料类型作为评价性能指标,采用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评价混合料的低温性能,通过渗水系数试验和抗滑性能试验评价混合料的表面性能,设计一种室内磨耗试验来研究混合料抵抗抗滑衰减的能力.采用一套3种条件下的飞散试验并结合冻融劈裂试验评价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结果表明:冻断温度和冻断强度可有效评价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以初始摆值结合抗滑衰减程度评价磨耗层抗滑性能比较科学,评价超薄磨耗层材料的抗水损害能力须将冻融劈裂强度比和冻融劈裂强度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超薄磨耗层 沥青混合料 评价指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空隙测试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谭忆秋 任俊达 +1 位作者 纪伦 许振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71,共7页
为了分析细观尺度下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德国Phoenix v|tome|x S240型工业X-ray CT机,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研究不同CT参数及级配类型对沥青混合料三维重构体积参数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级配类型马歇尔试件扫... 为了分析细观尺度下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德国Phoenix v|tome|x S240型工业X-ray CT机,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研究不同CT参数及级配类型对沥青混合料三维重构体积参数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级配类型马歇尔试件扫描并进行三维重构与体积分析,建立影响因素与空隙率测试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最优扫描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细观尺度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三维体积分析是可行的;扫描电压、电流及级配类型对重构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适当提高电压、电流及选择恰当的滤波片可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恰当的设备参数条件下,基于细观尺度与宏观尺度下得到的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有助于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试验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观结构 X-RAY CT 沥青混合料 三维重构 测试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砂浆强度影响因素及强度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谭忆秋 欧阳剑 +2 位作者 王金凤 李云良 陈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0-83,共4页
为制得满足高速铁路建设的CA砂浆,制备了不同配比的CA砂浆,通过考查CA砂浆的强度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微观结构,研究砂的级配、砂灰比、乳化沥青与水泥比等因素对CA砂浆固化体不同龄期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选择粒径为0.15~0.3 mm与... 为制得满足高速铁路建设的CA砂浆,制备了不同配比的CA砂浆,通过考查CA砂浆的强度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微观结构,研究砂的级配、砂灰比、乳化沥青与水泥比等因素对CA砂浆固化体不同龄期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选择粒径为0.15~0.3 mm与0.3~0.6 mm的组合砂能有效地降低高强型CA砂浆材料的分离度,而对CA砂浆28 d的抗压强度的影响不大;随着砂灰比的增大,高强型CA砂浆1 d抗压强度增大,当砂灰比超过1.4时,CA砂浆28 d抗压强度明显降低;随着乳化沥青与水泥质量比的增大,高强型CA砂浆各龄期的抗压强度都显著下降.选择合适粒径的砂,合理的砂灰比和乳化沥青与水泥质量比是制得满足高速铁路建设要求的CA砂浆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型CA砂浆 抗压强度 级配 砂灰比 乳化沥青与水泥质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型CA砂浆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及力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谭忆秋 欧阳剑 +2 位作者 王金凤 张锐 李云良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2-125,共4页
为了解高强型CA砂浆主要组成材料对力学性能影响,研究乳化沥青与水泥质量比、砂灰比对CA砂浆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CA砂浆水泥沥青微观胶凝结构和CA胶浆与砂界面情况,分析CA砂浆力学性能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随乳化沥... 为了解高强型CA砂浆主要组成材料对力学性能影响,研究乳化沥青与水泥质量比、砂灰比对CA砂浆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CA砂浆水泥沥青微观胶凝结构和CA胶浆与砂界面情况,分析CA砂浆力学性能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随乳化沥青与水泥质量比增加,CA砂浆28d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显著下降;随砂灰比增加,CA砂浆弹性模量无明显变化,28d轴心抗压强度开始无明显变化,之后大幅度下降;水泥沥青微观胶凝结构特征和CA胶凝材料与砂的界面黏结决定CA砂浆力学特点。因此,合适的乳化沥青与水泥比和良好流动性能是CA砂浆良好力学性能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砂浆 轴心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温度场分布规律 被引量:28
18
作者 谭忆秋 徐慧宁 +2 位作者 周纯秀 张魁 陈凤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8-102,共5页
为准确掌握路基结构温度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以季节性冰冻地区典型道路结构路基温度场一年多的跟踪观测数据为基础,开展了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温度场分布规律的研究,并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观测点所在区域路基温度场的预估模型.研... 为准确掌握路基结构温度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以季节性冰冻地区典型道路结构路基温度场一年多的跟踪观测数据为基础,开展了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温度场分布规律的研究,并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观测点所在区域路基温度场的预估模型.研究显示:路基温度场分布特性以年为周期呈余弦规律变化,不同深度路基的温度变化存在滞后性;热量在路基结构内的传递过程中伴随能量的衰减,且热量沿深度方向呈非线性传递.夏季温度梯度较小,冬季较大.在此基础上,基于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建立了观测点区域路基温度场预估模型,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对比表明,该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冰冻地区 路基 温度场 分布规律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路面沥青常用阻燃剂改性技术研究方法 被引量:19
19
作者 谭忆秋 蓝碧武 +1 位作者 纪伦 尚云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1-714,719,共5页
沥青路面是隧道路面铺装的主流,然而沥青易燃,易造成沥青路面隧道火灾事故。选择常用有效的阻燃剂,组成卤-锑-硼阻燃体系,实验研究了沥青路面阻燃改性技术。研究中采用极限氧指数、协同效率和EV等指标评价阻燃剂对沥青阻燃改善效果,通... 沥青路面是隧道路面铺装的主流,然而沥青易燃,易造成沥青路面隧道火灾事故。选择常用有效的阻燃剂,组成卤-锑-硼阻燃体系,实验研究了沥青路面阻燃改性技术。研究中采用极限氧指数、协同效率和EV等指标评价阻燃剂对沥青阻燃改善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掺量,明确常用阻燃剂的改性技术方法和效果,并提出切实可行卤-锑-硼阻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沥青 极限氧指数 协效 阻燃改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谭忆秋 曹丽萍 董泽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631-1634,共4页
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是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常采用SBS改性沥青来改善沥青的低温性能.但是,SBS改性沥青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的低温性能受到改性剂结构、改性剂掺量、基质沥青标号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为了找到主要影响因素,... 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是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常采用SBS改性沥青来改善沥青的低温性能.但是,SBS改性沥青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的低温性能受到改性剂结构、改性剂掺量、基质沥青标号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为了找到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应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DynamicShearRheometer)实测低温性能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各因素对其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沥青的标号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BS改性沥青 低温性能 正交设计 影响因素 D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