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NDK/ATP/P2X7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表型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魏巍 谭小容 +2 位作者 李慕秋 龚忠诚 李晨曦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8-385,共8页
目的:探索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P.g)分泌的核苷二磷酸激酶(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NDK)是否通过耗竭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 目的:探索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P.g)分泌的核苷二磷酸激酶(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NDK)是否通过耗竭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调控P2X7门控从而影响OSCC的恶性表型。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30例患者临床资料和OSCC组织样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OSCC组织中P.g与P2X7的表达。通过体外培养SCC 9和SCC 25细胞,培养P.g(W83型),敲除P.g(W83型)中的NDK(P.g-△NDK)后并培养,建立细胞/细菌的共培养模型(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共培养模型),加入或不加入ATP,运用CCK-8、细胞划痕、Transwell、乳酸脱氧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检测P.g和P.g-△NDK对各组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毒性的影响,并用蛋白质印迹实验验证其各组间P2X7蛋白的表达。结果:在OSCC组织中P.g与P2X7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01);细胞学实验中,感染P.g的SCC9和SCC 2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0.01),细胞毒性也增强(P<0.0001),感染P.g-△NDK后,SCC 9和SCC 2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进一步增强(P<0.01),细胞毒性减弱(P<0.0001);各组加入ATP后,Control组、感染P.g组及感染P.g-△NDK组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增强(P<0.05),细胞毒性均减弱(P<0.0001),其中感染P.g组上清液中ATP含量明显减少(P<0.05),P2X7表达与ATP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P.g分泌的NDK具有耗竭SCC 9和SCC 25细胞外ATP的能力,敲除NDK后,P2X7表达上调,从而增强其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并降低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口腔鳞状细胞癌 核苷二磷酸激酶 三磷酸腺苷 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数据业务行业网关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谭小容 张堑 李鹏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年第12期106-106,108,共2页
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单一个人业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么如何在现有的移动数据业务上拓展新的业务,本文通过阐述移动数据业务行业网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通过行业网关连接企业/行业来拓展移动数据业务。
关键词 企业中间件 统一接入和管理 行业应用管理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纤单向波分复用技术的时间同步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丁 许江宁 +1 位作者 谭小容 简芳洪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5-1491,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纤单向波分复用技术的时间同步系统。系统主从站点之间由双光纤链路连接,通过4台时间间隔计数器对两种波长、4路时间信号的传输时延值测量及对应的比值关系,可对主从站点的时钟钟差进行精准测算。本方案算法可消除环境...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纤单向波分复用技术的时间同步系统。系统主从站点之间由双光纤链路连接,通过4台时间间隔计数器对两种波长、4路时间信号的传输时延值测量及对应的比值关系,可对主从站点的时钟钟差进行精准测算。本方案算法可消除环境温度对光纤长度、折射率、传输群时延等因素的影响。主从站点分别由100 km和90 km两根光纤相连,当光纤链路温度在-20~40℃变化环境下,采用1310~1550 nm波长时,能够将主从站点钟差估算误差降低约1.3 ns,采用1490~1550nm波长时,授时精度将提升约200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输 时间同步 双纤单向 波分复用 瞬时钟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及社区干预模式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梁晓 冯宗丽 +1 位作者 谭小容 陈冬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已婚育龄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情况,为探讨建立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社区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深圳市龙岗区3个街道中使用宫内节育器的已婚育龄妇女为调查对象共2001例,调查使用宫内节育器后出现的...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已婚育龄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情况,为探讨建立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社区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深圳市龙岗区3个街道中使用宫内节育器的已婚育龄妇女为调查对象共2001例,调查使用宫内节育器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对不良反应知识的认知情况,术后随访率情况。结果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月经异常、环下移、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带器妊娠等,各种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0.9%;因症取出率为15%;89.2%的人听说过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但了解3种以上不良反应的只有67.8%,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知识来源主要是计划生育部门的宣传、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资料及向医生咨询;按规定参加术后随访的为68.9%,对当前宫内节育器及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满意率为71.5%。结论育龄群众使用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术后随访率低,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利用计划生育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开展社区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一级干预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不良反应 社区 防治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的循证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晨曦 李慕秋 +4 位作者 魏巍 龚忠诚 谭小容 刘慧 郑佞波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46-357,共12页
目的 口腔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已被学界广泛认识,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总结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 目的 口腔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已被学界广泛认识,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总结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8月25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遵循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致癌机制。结果 共计28篇文献(包括2项前瞻性队列研究,26项病例对照研究)被纳入本次系统评价,包括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等多种类型。其中研究食管癌的文献有5篇,胃癌有5篇,结直肠癌有9篇(其中1篇同时研究胃癌),胰腺癌有7篇,肝癌有2篇。全部的纳入文献均报道了口腔菌群失调(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间的风险关联。结论 本研究系统阐述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对其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分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致病机制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