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冬青 尚可 +2 位作者 谭子新 姜海 孙亚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5期110-111,1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老年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老年MS患者40例,非MS患者(NMS组)39例,正常对照组(NC组)32例,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SVCAM-1、I...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老年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老年MS患者40例,非MS患者(NMS组)39例,正常对照组(NC组)32例,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SVCAM-1、IR程度的差异。结果①MS组的血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NMS组(P<0.05),且两组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VCAM-1与体重指数(MB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老年MS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且随MS组分增加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代谢综合征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慧 姜海 +2 位作者 谭子新 尚可 孙亚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3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肥胖的相关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T2DM患者83例根据有无肥胖分为T2DM肥胖组(50例)和T2DM非肥胖组(33例),另设对照组(36例)。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肥胖的相关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T2DM患者83例根据有无肥胖分为T2DM肥胖组(50例)和T2DM非肥胖组(33例),另设对照组(36例)。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PON1的差异。结果 T2DM肥胖组的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T2DM非肥胖组,且两组PON1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ON1与体重指数(MB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正相关。结论肥胖T2DM患者PON1活性降低,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对氧磷酯酶1 2型糖尿病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VCAM-1与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3
作者 尚可 孙亚威 +4 位作者 郭建政 刘冬青 李军 李俊萍 谭子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9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MS分为MS组和NMS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s...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MS分为MS组和NMS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sVCAM-1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MS组的血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NMS组(P<0.05),且两组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VCAM-1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显著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VCAM-1、TC、BMI、WC、FPG是MS的危险因素。结论sVCAM-1在T2DM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MS的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MS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糖尿病 2型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VCAM-1、PON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4
作者 孙亚威 尚可 +4 位作者 刘冬青 李军 李俊萍 谭子新 郭建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5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对氧磷酯酶1(PON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和体检健康者31例分为无血管并发症组29例、大血管并发症组33例和健康对照组31例。测量体脂参数、血...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对氧磷酯酶1(PON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和体检健康者31例分为无血管并发症组29例、大血管并发症组33例和健康对照组31例。测量体脂参数、血压,检测临床生化指标,测定血清PON1、SVCAM-1。结果: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清SVCAM-1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和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血清SVCAM-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清PON1显著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和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血清PON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SVCAM-1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PON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SVCAM-1显著升高、PON1降低,SVCAM-1与脂代谢指标相关,与PON1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对氧磷酯酶1 2型糖尿病 大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建政 谭子新 +4 位作者 尚可 刘冬青 姜海 杨慧 孙亚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0期46-47,50,共3页
目的探讨对氧磷酯酶1(PON1)与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将2型DM患者173例分为无高血压组(2型DM组)55例,轻度高血压组44例,中度高血压40例,重度高血压34例,并设健康对照组(NC组)49例。测量各组体重参数、血压,检测临床生化指... 目的探讨对氧磷酯酶1(PON1)与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将2型DM患者173例分为无高血压组(2型DM组)55例,轻度高血压组44例,中度高血压40例,重度高血压34例,并设健康对照组(NC组)49例。测量各组体重参数、血压,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及血清PON1活性。结果 2型DM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NC组(P<0.01),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2型DM组(P<0.05或P<0.01),在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中随血压升高血清PON1活性降低。血清PON1活性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PON1降低,且血压越高,PON1活性降低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酯酶1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益心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5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韩文生 谭子新 +4 位作者 阎英杰 刘福来 王淑珍 魏红 伊朝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3期164-165,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益心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AN)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治法的中药加工成益心胶囊,按照1:1的比例将104例DA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西药对照组52例。2组均给予口服二甲双胍、VitB1... 目的观察中药益心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AN)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治法的中药加工成益心胶囊,按照1:1的比例将104例DA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西药对照组52例。2组均给予口服二甲双胍、VitB1、腺苷辅酶B12,治疗组加服益心胶囊,3个月为1疗程,观察益心胶囊治疗DAN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结果益心胶囊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效率达90.3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显效2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并能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心胶囊对DAN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益心胶囊 糖尿病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