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区地表覆盖方式对土壤水温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丽华 徐晨 +7 位作者 闫伟平 孙宁 谭国波 于江 赵洪祥 李斐 孟祥盟 边少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为探索吉林省半干旱区水分高效利用、玉米增产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为期4 a(2018—2021年)的大田试验,设置无覆盖(CK)、普通地膜覆盖(CM)、降解地膜覆盖(DM)和秸秆覆盖(SM)4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 为探索吉林省半干旱区水分高效利用、玉米增产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为期4 a(2018—2021年)的大田试验,设置无覆盖(CK)、普通地膜覆盖(CM)、降解地膜覆盖(DM)和秸秆覆盖(SM)4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时空变化与当年的降雨时空分配有关,垂直空间上20~6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0~20 cm,处理间土壤贮水量SM>CM>DM>CK;耕层0~20 cm土壤温度随玉米生育时期推进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降低幅度呈CM>SM>DM>CK的变化趋势。地表覆盖具有调节土壤温度的作用,与CK相比,CM和DM使5、6月土壤温度分别提升2.12、1.71℃和2.07、1.52℃,SM下降了1.72、1.01℃;与5、6月气温相比,地膜覆盖每日土壤温度较气温提升2.2~3.2℃,秸秆覆盖降低0.3~0.6℃,8、9月覆盖土壤温度下降幅度低于气温;与无覆盖(CK)相比,CM和DM处理4 a平均增产8.59%和14.10%,SM减产8.96%,水分利用效率CM和DM提高10.3%和15.6%,秸秆覆盖降低8.4%;玉米产量与5、6、8、9月以及5、10、15、20 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0~20 cm土层、R1期土壤贮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降解地膜覆盖具有保墒、升温、增产、水分利用高效且环保等多重作用,可在半干旱区水分高效玉米增产栽培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表覆盖方式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产量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处理对春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晨 闫伟平 +7 位作者 孙宁 刘晓龙 赵洪祥 谭国波 武志海 张治安 张丽华 边少锋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探究半干旱区玉米在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华农887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全生育期设定4个灌溉定额:500(CK)、900(Q1)、1 700(Q2)和2 500 m3/hm2(Q3),开展了灌溉定额对玉米氮素积累、籽粒灌浆特性、... 【目的】探究半干旱区玉米在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华农887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全生育期设定4个灌溉定额:500(CK)、900(Q1)、1 700(Q2)和2 500 m3/hm2(Q3),开展了灌溉定额对玉米氮素积累、籽粒灌浆特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根系伤流强度和产量的研究。【结果】①玉米籽粒的平均灌浆速率和各阶段的百粒质量均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Q2与Q3处理的平均灌浆速率和百粒质量均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②灌溉定额的增加使玉米根系伤流强度增加,Q2与Q3处理的伤流强度要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③含氮量呈籽粒>叶片>茎秆的变化趋势,Q2与Q3处理的籽粒、茎秆、叶片和植株总的含氮量要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④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增加,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下降,Q2与Q3处理的GS活性在灌浆期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GDH活性显著低于Q1处理与CK。⑤玉米的产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Q2与Q3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上述指标在Q2与Q3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灌溉定额为1 700 m3/hm2时,玉米籽粒的灌浆特性、根系伤流强度、植株氮素积累特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和产量均表现较佳,该灌溉定额可作为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全生育期灌溉的参考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灌溉定额 灌浆特性 伤流液 氮积累 氮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秸秆覆盖耕种模式对半干旱区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徐晨 闫伟平 +7 位作者 张丽华 赵洪祥 孙宁 于江 李斐 孟祥盟 谭国波 边少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167,226,共12页
研究合理的秸秆覆盖耕种模式是实现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绿色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开展2 a大田试验,设置传统耕作模式(CK)、秸秆覆盖模式(T1)、秸秆覆盖+深松模式(T2)、秸秆覆盖+碎混模式(T3)4个处理,研究不同秸秆覆盖耕种模式对... 研究合理的秸秆覆盖耕种模式是实现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绿色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开展2 a大田试验,设置传统耕作模式(CK)、秸秆覆盖模式(T1)、秸秆覆盖+深松模式(T2)、秸秆覆盖+碎混模式(T3)4个处理,研究不同秸秆覆盖耕种模式对玉米根系伤流特性、光合特性、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玉米根系伤流强度、伤流液中细胞分裂素(CTK)和生长素(IAA)含量均表现为T3>T2>CK>T1,脱落酸(ABA)含量表现为T1>CK>T2>T3;与CK和T1处理相比,T2与T3处理的CTK和IAA含量显著增加、ABA含量显著下降。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表观叶肉导度(AMC)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L)均表现为T3>T2>CK>T1,气孔限制百分率(L_(s))表现为T3<T2<CK<T1,T3处理的P_(n)、G_(s)、C_(i)、T_(r)、AMC和WUEL均显著高于T1处理,T1处理的L_(s)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的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两年分别增加10.66%、5.54%和5.24%、6.78%;T2与T3处理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显著高于T1处理,T3处理的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显著低于T1处理。T2与T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株高和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T1处理。与T1处理相比,T2和T3处理玉米产量两年分别提高了6.45%、12.13%和16.59%、19.39%;年份与处理均对玉米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两者的影响趋势相同。T2与T3处理玉米穗长、穗直径、百粒质量显著高于T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综上,秸秆覆盖+碎混模式(T3处理)可作为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绿色高效生产推荐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覆盖 生理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半干旱区玉米籽粒形成和叶片对光与CO_(2)响应特性 被引量:9
4
作者 徐晨 张丽华 +8 位作者 赵洪祥 闫伟平 刘晓龙 孙宁 李斐 谭国波 李前 边少锋 张治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探究半干旱区优化栽培模式下玉米籽粒形成及叶片对光与CO_(2)的响应机制,进行2 a的大田试验,设置对照模式(CK)、农户习惯模式(T1)和优化栽培模式(T2)3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形成、叶片光合响应曲线及... 为探究半干旱区优化栽培模式下玉米籽粒形成及叶片对光与CO_(2)的响应机制,进行2 a的大田试验,设置对照模式(CK)、农户习惯模式(T1)和优化栽培模式(T2)3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形成、叶片光合响应曲线及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在吐丝后各生育阶段的百粒质量和平均灌浆速率均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与CK和T1处理相比,T2处理的2 a平均灌浆速率分别增加了31.58%、18.00%和30.77%、9.80%,T2处理的灌浆速率在吐丝后20~30 d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与CK和T1处理相比,2 a分别增加33.91%、10.04%和26.28%、14.99%;T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与T1处理相比,2 a分别增加了15.67%和14.03%;3个处理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当光量子密度超过300μmol·m^(-2)·s^(-1)时,T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要显著高于T1与CK处理;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T2处理的光补偿点量子效率(AQE)显著高于T1与CK处理,在灌浆期(R3)降至3个生育时期(V12、R1、R3)间的最低值;T2处理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均显著高于T1与CK处理,T2处理LSP与LCP的差值均为最大,2 a 3个生育时期(V12、R1、R3)分别达到1871.6、1914.4、1891.9μmol·m^(-2)和1909.7、1848.6、1822.4μmol·m^(-2)·s^(-1);CO_(2)补偿点(CCP)、CO_(2)饱和点(CSP)、CO_(2)饱和时最大净光合速率(CSP_(n))和羧化效率(CE)均呈T2>T1>CK,T1与T2处理的CCP均显著高于CK处理,T2处理的CSP均显著高于T1与CK处理,T2处理CSP与CCP的差值更大,2 a 3个生育时期(V12、R1、R3)分别达到540.06、558.87、561.19μmol·m^(-2)和539.13、518.54、574.73μmol·mol^(-1);T2处理的CE在R1和R3期均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T1与T2处理的Rubisco最大羧化效率(V_(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和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均显著高于CK处理。综上所述,优化栽培模式(T2处理)可维持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玉米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增加玉米对光和CO_(2)的适应范围,从而增加光合产物的转运能力和叶片的固碳羧化能力,促进籽粒灌浆,减少资源利用的同时实现玉米产量提高,适合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模式 籽粒灌浆 光合响应参数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灌溉现状及作物对灌溉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晨 边少锋 +7 位作者 张丽华 赵洪祥 谭国波 闫伟平 孙宁 李斐 李前 张治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0,共5页
灌溉是维持半干旱区作物生产的重要措施,节水灌溉技术因各国国情、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发展节水灌溉是未来农业灌溉的前进方向,是迈向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的必经之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发育受灌溉因素影响较大,... 灌溉是维持半干旱区作物生产的重要措施,节水灌溉技术因各国国情、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发展节水灌溉是未来农业灌溉的前进方向,是迈向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的必经之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发育受灌溉因素影响较大,了解作物应对灌溉的生理响应机制可改善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为灌溉条件下作物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从国内外的农业灌溉现状出发,总结了近年来农业灌溉对作物产量形成特性、养分的积累与转运特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农业灌溉和作物在灌溉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灌溉现状 节水灌溉 产量 养分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处理对无壳南瓜种子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方向前 赵洪祥 +12 位作者 曹文明 孟祥盟 张丽华 谭国波 闫卫平 边少锋 李德陆 柴寿江 李忠芹 邱义图 郑军虎 郑在环 于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8955-8956,共2页
[目的]研究等离子体处理对无壳南瓜种子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等离子体处理无壳南瓜种子。[结果]等离子体处理无壳南瓜种子,能明显提高种子幼苗期的根长、茎粗、干物重、株高、叶片数和结瓜期的座果率;使开花期、座... [目的]研究等离子体处理对无壳南瓜种子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等离子体处理无壳南瓜种子。[结果]等离子体处理无壳南瓜种子,能明显提高种子幼苗期的根长、茎粗、干物重、株高、叶片数和结瓜期的座果率;使开花期、座果期和成熟期提前1~2 d;使瓜蔓长降低13.8~16.7 cm;比CK增产437.5~991.5 kg/hm2,增幅达18.7%~42.4%;比CK增值2 575~5 899元/hm2。[结论]等离子体处理的无壳南瓜种子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无壳南瓜种子 生物学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下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闫伟平 王一鸣 +10 位作者 常莹 刘洋 曹梦可 谭国波 赵洪祥 张丽华 方向前 孟祥盟 孙宁 吴春胜 边少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5期8526-8529,共4页
[目的]为合理调整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田间管理手段,以提高高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群体产量及群体光能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吉单198)为试验材料,在吉林省半干旱区,针对种植密度(... [目的]为合理调整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田间管理手段,以提高高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群体产量及群体光能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吉单198)为试验材料,在吉林省半干旱区,针对种植密度(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与灌浆期各光合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对灌浆期各时间段主要限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灌浆期内不同时间段,种植密度对蒸腾速率、CO2气孔导度、叶绿素、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不同。在抽雄期至吐丝后45 d,种植密度与叶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雌穗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LAI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吉林省半干旱区,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调节各光合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光、温、气等资源的利用,有助于提高净光合速率和增加光合物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种植密度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处理次数对香瓜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方向前 赵洪祥 +9 位作者 高德全 孟祥盟 张丽华 谭国波 闫卫平 边少锋 门光亮 王宝兰 邱义图 于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21,共2页
[目的]为等离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共设7组处理,3次重复,利用等离子技术对香瓜种子进行处理,研究等离子不同处理次数对香瓜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处理②(1.5AX2次)的友芽势、出苗率、出苗期干... [目的]为等离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共设7组处理,3次重复,利用等离子技术对香瓜种子进行处理,研究等离子不同处理次数对香瓜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处理②(1.5AX2次)的友芽势、出苗率、出苗期干重、开花率、坐果率均比CK高;坐果期和成熟期均比CK提前1~2d;比CK增产792.0kg/hm^2,增幅达13.7%;增值1668.0元/hm。,含糖量提高墩0.5%。[结论]处理②的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可应用于香瓜的实际种植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香瓜 产量 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7
9
作者 方向前 曹文明 +6 位作者 于世伟 赵洪祥 孟祥盟 张丽华 谭国波 闫伟平 边少锋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期119-120,共2页
玉米是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生产与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关系密切,发展和提高玉米生产能力关系重大。有针对性地分析湿润冷凉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保证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湿润冷凉区 玉米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化控防倒伏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7
10
作者 方向前 包君善 +7 位作者 于世伟 于晶 赵洪祥 孟祥盟 张丽华 谭国波 闫卫平 边少锋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3期151-152,共2页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低温寡照,降雨量大,种植玉米容易发生倒伏,而使用化控防倒伏技术可解决这一难题。文章通过近几年化控防倒伏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优质、高产、稳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玉米生产 技术支撑 防倒伏 吉林省 化控 湿润 低温寡照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方向前 赵洪祥 +4 位作者 张丽华 孟祥盟 谭国波 闫伟平 边少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3期31-31,共1页
施用3种玉米专用复合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专用复合肥1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产量达10264.5kg/hm2。因此,应该选择各种养分含量配比合理的玉米复合肥,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为玉米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提供技术... 施用3种玉米专用复合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专用复合肥1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产量达10264.5kg/hm2。因此,应该选择各种养分含量配比合理的玉米复合肥,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为玉米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肥 玉米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处理种子在农业上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方向前 张建华 +9 位作者 赵洪祥 曹文明 孟祥盟 谭国波 张丽华 闫伟平 于雷 刘春光 武巍 边少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0期336-336,338,共2页
等离子体处理种子,可使作物增产且改变品质,增收效果明显,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操作、无环境污染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种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玉米栽培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祥盟 孙宁 +5 位作者 边少锋 赵洪祥 于玮淇 张丽华 谭国波 闫伟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3期20-21,共2页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和工业原料,在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吉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玉米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和工业原料,在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吉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玉米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玉米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问题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调控对春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和力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宁 孟祥盟 +5 位作者 边少锋 赵洪祥 于玮淇 张丽华 谭国波 闫伟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3期7-9,共3页
本文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化学调控对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和力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调控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的穗位高度,抑制了基部节间的伸长,增加了基部第3~5节的节间周长,显著提高了第3~5节茎秆的穿刺强度和压折强度,从而... 本文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化学调控对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和力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调控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的穗位高度,抑制了基部节间的伸长,增加了基部第3~5节的节间周长,显著提高了第3~5节茎秆的穿刺强度和压折强度,从而重塑理想株型,显著降低了植株倒伏率,优化了产量构成因素,实现了玉米产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化学调控 茎秆 形态特征 力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处理香瓜种子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向前 赵洪祥 +6 位作者 李忠芹 孟祥盟 张丽华 谭国波 闫卫平 边少锋 柴寿江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4-14,16,共2页
用等离子体处理香瓜种子,研究其对香瓜生物学性状、品质、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香瓜种子,明显提高了种子的发芽势、出苗率、出苗期干重、开花率、坐果率;促进坐果期和成熟期提前1~2d;使含糖量提高,平均增加7.3%;... 用等离子体处理香瓜种子,研究其对香瓜生物学性状、品质、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香瓜种子,明显提高了种子的发芽势、出苗率、出苗期干重、开花率、坐果率;促进坐果期和成熟期提前1~2d;使含糖量提高,平均增加7.3%;增产4 741.5kg/hm2,增幅26.44%;增值15 393.0元/hm2,增幅2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香瓜种子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耐密稳产玉米品种的评价及筛选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伟平 边少锋 +4 位作者 张丽华 谭国波 赵洪祥 孟祥盟 孙宁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6期38-41,45,共5页
以10个玉米品种为筛选材料,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开展耐密稳产玉米品种的筛选。对参选玉米品种在2个密度下的生育进程、植株性状、果穗以及产量性状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的花期和吐丝期间隔,有利于玉米植株的授粉。密度的增加使植... 以10个玉米品种为筛选材料,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开展耐密稳产玉米品种的筛选。对参选玉米品种在2个密度下的生育进程、植株性状、果穗以及产量性状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的花期和吐丝期间隔,有利于玉米植株的授粉。密度的增加使植株干重显著下降,经济系数变小,植株的空秆率显著升高,植株的株高和穗位高发生变化。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籽粒数显著减少,收获时籽粒的含水率显著降低。综合诸多因素,筛选出的耐密稳产玉米品种有吉东59、先玉335、登海605和陕单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密品种 产量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应用便携式施肥播种器播种玉米的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向前 赵洪祥 +6 位作者 曹文明 孟祥盟 谭国波 张丽华 闫卫平 边少锋 王炳志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4期146-147,共2页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原始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年降水量700~900cm,≥10℃的有效积温2750℃,日照时数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5%~4.0%,耕地多以丘陵坡地为主,其坡度多在10°~15°,海拔高度多在400~700m,占总耕地面积70%。...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原始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年降水量700~900cm,≥10℃的有效积温2750℃,日照时数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5%~4.0%,耕地多以丘陵坡地为主,其坡度多在10°~15°,海拔高度多在400~700m,占总耕地面积70%。耕地土壤多为灰棕壤、白浆土、冲积土和草甸土。土壤耕层疏松,有机质含量一般在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播种器 土壤有机质含量 便携式 玉米 施肥 应用 湿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扣半留茬”播种技术体系的浅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向前 赵洪祥 +7 位作者 李伟堂 孟祥盟 谭国波 张丽华 闫卫平 边少锋 王桂荣 刘庆君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2期104-105,107,共3页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扣半留茬播种技术体系的优点是:解决了坡耕地玉米播种灭茬难的问题,是非常实用有效的玉米播种技术;应用该项播种玉米技术,可以大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对春季容易发生干旱的耕地上播种玉米,是抗旱保墒一次拿全苗的关键...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扣半留茬播种技术体系的优点是:解决了坡耕地玉米播种灭茬难的问题,是非常实用有效的玉米播种技术;应用该项播种玉米技术,可以大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对春季容易发生干旱的耕地上播种玉米,是抗旱保墒一次拿全苗的关键技术;能良好的保护土壤耕层结构,是降低风蚀、减少水蚀的有效技术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创造良好的玉米生长环境;提高玉米播种速度,实现玉米苗全、苗齐、苗壮。并对该播种技术的应用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湿润冷凉区 玉米播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应用扣半留茬播种玉米现状及对策
19
作者 方向前 张建华 +7 位作者 赵洪祥 张丽华 谭国波 闫伟平 于雷 刘春光 边少锋 王炳志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103-103,共1页
分析了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应用扣半留荐播种玉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定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扣半留茬 播种 玉米 湿润冷凉区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施肥播种器在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向前 边少锋 +7 位作者 柴寿江 孟祥盟 赵洪祥 张丽华 谭国波 杨粉团 付稀厚 吕瑞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6060-6061,共2页
在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耕地中,坡耕地占70%以上,小型机械不适宜在坡耕地上播种玉米,而使用便携式施肥播种器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通过近几年便携式施肥播种器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出关键技术要点,并进行了应用效果的分析,为吉林省东部半... 在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耕地中,坡耕地占70%以上,小型机械不适宜在坡耕地上播种玉米,而使用便携式施肥播种器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通过近几年便携式施肥播种器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出关键技术要点,并进行了应用效果的分析,为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玉米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东部 便携式播种器 播种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