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织间隔织物的结构设计及其织造 被引量:6
1
作者 谭冬宜 祝成炎 余延寿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2-44,共3页
间隔织物是一种特殊的三维机织物结构,首先探讨了间隔织物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面板组织、垂向组织、垂纱跨距、垂纱密度等。以三维正交组织或平纹组织作面板组织,利用单根纱线或平纹组织来形成织物的垂向组织,改变织物的垂纱跨距或... 间隔织物是一种特殊的三维机织物结构,首先探讨了间隔织物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面板组织、垂向组织、垂纱跨距、垂纱密度等。以三维正交组织或平纹组织作面板组织,利用单根纱线或平纹组织来形成织物的垂向组织,改变织物的垂纱跨距或垂纱密度设计并成功制织了8种经向截面结构不同的间隔织物试样。阐述了织造间隔织物时上机张力的处理方法,最后呈现了试织成功的间隔织物的实物效果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织物 三维机织物 织物结构 上机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导湿织物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谭冬宜 汪南方 范艳苹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9-72,共4页
探讨单向导湿织物的试织要点及其性能。通过改变纤维原料、织物纬密、织物表里层组织,设计了5种具有单向导湿性能的接结双层织物试样;介绍了5种织物试样的规格;总结了试织中的技术要点;分析了试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最终成功试织了... 探讨单向导湿织物的试织要点及其性能。通过改变纤维原料、织物纬密、织物表里层组织,设计了5种具有单向导湿性能的接结双层织物试样;介绍了5种织物试样的规格;总结了试织中的技术要点;分析了试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最终成功试织了5种单向导湿织物;测试了试样的导湿性能,结果表明:各试样织物的导湿性能均较显著。认为:通过改变表、里组织结构,配合不同的纤维原料,织物单向导湿性能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纤维 表组织 里组织 斜纹组织 整经 剑杆织机 导湿织物 温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织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3
作者 谭冬宜 肖龙辉 +1 位作者 何斌 徐国强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77,共3页
复合织物由于是多种材料的复合,既保持了原组分材料的性能特点,又可以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相互补充。本文阐述了复合织物的定义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介绍并归纳了织物的复合技术,包括织物结构的设计、织物层压技术、涂层技术... 复合织物由于是多种材料的复合,既保持了原组分材料的性能特点,又可以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相互补充。本文阐述了复合织物的定义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介绍并归纳了织物的复合技术,包括织物结构的设计、织物层压技术、涂层技术、聚合法、化学镀、真空镀及溅镀技术等。按照复合织物研究及应用现状,阐述了复合织物的主要性能,即防水透湿性能、抗静电性能、电磁屏蔽性能、光催化降解性能、调温性能等。结果表明,多功能复合织物的研发是未来发展趋势,同时要注意所用材料及其开发过程的环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织物 层压技术 聚合法 防水透湿 抗静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形管状立体织物的设计与试织 被引量:2
4
作者 谭冬宜 常生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2,共4页
研究了Y形管状立体织物的设计及试织方法。分析了Y形管状立体织物的几何结构特点,从织物组织、总经根数、横截面图以及上机图四个方面介绍了Y形管状立体织物的设计要点,并在剑杆织机上成功织造了织物试样。指出:Y形管状立体织物可以采... 研究了Y形管状立体织物的设计及试织方法。分析了Y形管状立体织物的几何结构特点,从织物组织、总经根数、横截面图以及上机图四个方面介绍了Y形管状立体织物的设计要点,并在剑杆织机上成功织造了织物试样。指出:Y形管状立体织物可以采用将三维立体织物转变为二维平面织物模型的方法进行设计,并可采用分段织造技术进行织造。认为:Y形管状立体织物的设计与织造方法能够满足实际要求,是合理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形管状立体织物 几何结构 织物组织 上机图 织造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管状织物的设计与制备 被引量:2
5
作者 谭冬宜 汪泽幸 +1 位作者 何斌 王坤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8,15,共4页
将管状织物与平面织物相结合可形成一种嵌入式管状织物。介绍嵌入式管状织物的制备工艺,其设计思路为“几何结构—组织结构—上机工艺”,采用“双向引纬—平面织造—还原”方法完成织物的上机织造,所得试样成型良好。
关键词 嵌入式 管状组织 织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纤维牛仔织物仿针织风格的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谭冬宜 任晓珊 周铮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5-37,共3页
总结薄荷纤维牛仔织物仿针织风格的设计要点。模拟针织衬垫组织鱼鳞布、斜纹布的结构特点,经纱采用靛蓝纯棉纱,表、里纬分别采用棉氨包芯纱、薄荷纤维纱,总结了3种仿针织牛仔织物的设计要点,分析了各试样的特点。结果表明:设计仿针织牛... 总结薄荷纤维牛仔织物仿针织风格的设计要点。模拟针织衬垫组织鱼鳞布、斜纹布的结构特点,经纱采用靛蓝纯棉纱,表、里纬分别采用棉氨包芯纱、薄荷纤维纱,总结了3种仿针织牛仔织物的设计要点,分析了各试样的特点。结果表明:设计仿针织牛仔织物时可选用纬二重组织;表、里组织的配合是关键;要根据表里纬纱线密度、织物正反面紧度等设计投纬比。认为:设计的织物具有针织物的柔软手感,改善了传统牛仔硬挺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纤维 表组织 里组织 纬二重组织 仿针织牛仔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里换层组织仿平纹纹样效果的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谭冬宜 于立莹 +1 位作者 李子游 文鑫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45,共3页
总结表里换层组织仿真设计平纹纹样的过程。以平纹花形为纹样,尝试通过表里换层组织的表面显色效果仿真平纹组织结构中经纬纱的交织规律。阐述了一种由纹样图转换成表里换层组织图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两套配色产品的试织。结果表明:纹... 总结表里换层组织仿真设计平纹纹样的过程。以平纹花形为纹样,尝试通过表里换层组织的表面显色效果仿真平纹组织结构中经纬纱的交织规律。阐述了一种由纹样图转换成表里换层组织图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两套配色产品的试织。结果表明:纹样图中各区颜色搭配要合理才能仿真出经纬交织的凹凸纹路。为保证纹样仿真效果,设计织物经纬向紧度时,既要考虑纱线细度,还要考虑组织循环纱线数与织物密度的配合。认为:试织的双层织物花形粗犷,配色鲜亮,可用于高档女装,如秋冬女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纱 纬纱 仿真设计 纹样 平纹织物 织物密度 双层织物 高档女装面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织物CAD仿真系统的民族风服用面料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谭冬宜 胡满钰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3-65,共3页
设计了以经破斜纹与平纹联合而成的织物组织。为获得较好配色及仿真效果,利用织物CAD系统进行多次尝试,最终确定了红色系、绿色系及蓝色系3套方案,并在多臂织机上进行了产品试织。结果表明:在设计民族风格面料产品时要注重纱线的颜色设... 设计了以经破斜纹与平纹联合而成的织物组织。为获得较好配色及仿真效果,利用织物CAD系统进行多次尝试,最终确定了红色系、绿色系及蓝色系3套方案,并在多臂织机上进行了产品试织。结果表明:在设计民族风格面料产品时要注重纱线的颜色设计与搭配,在花形上,对称设计、纵条纹均是一个较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风 对称设计 纵条纹 破斜纹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碳纤维三维织物的织造技术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谭冬宜 汪泽幸 +1 位作者 王坤 何斌 《产业用纺织品》 2021年第7期48-50,共3页
以双酚A型水性环氧树脂为主浆料,对经纬纱用碳纤维复丝进行上浆处理,并设计和试织了7层层间正交碳纤维三维机织物,并与未经上浆处理试织的织物对比。结果发现:上浆处理能增加碳纤维单丝间的抱合力,改善经纱表面起毛及纬纱折幅时易脆断... 以双酚A型水性环氧树脂为主浆料,对经纬纱用碳纤维复丝进行上浆处理,并设计和试织了7层层间正交碳纤维三维机织物,并与未经上浆处理试织的织物对比。结果发现:上浆处理能增加碳纤维单丝间的抱合力,改善经纱表面起毛及纬纱折幅时易脆断的状况,所织制的碳纤维三维织物表面比较光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三维织物 上浆 层间正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经根数对双幅织物组织起始点的影响
10
作者 谭冬宜 何斌 +1 位作者 王坤 邓毅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36,共5页
目前对双幅组织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有关双幅织物下机展开后组织连续性的研究甚少。文章探讨以原组织为基础的双幅织物组织结构,研究总经根数对其里组织起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左侧折幅的双幅组织,表组织一定的前提下,总经根... 目前对双幅组织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有关双幅织物下机展开后组织连续性的研究甚少。文章探讨以原组织为基础的双幅织物组织结构,研究总经根数对其里组织起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左侧折幅的双幅组织,表组织一定的前提下,总经根数会影响其横截面结构,但并不影响里组织的起点;对于右侧折幅的双幅组织,里组织的起点与总经根数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因此,设计右侧折幅的双幅织物时,总经根数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常规的幅宽、经密,同时更要兼顾里组织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幅组织 总经根数 里组织起点 结构设计 横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整体夹芯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祝成炎 陈俊俊 +2 位作者 朱俊萍 谭冬宜 徐国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用玻璃纤维在普通二维织机上分别试制经向为V形、X形和蜂窝形3种典型三维整体夹芯织物,利用真空辅助成型工艺研制复合材料夹芯板。为使树脂能较好地渗入织物和纤维内部,对灌注用树脂胶液的组成、配制比例以及树脂黏度等进行了研究,并讨... 用玻璃纤维在普通二维织机上分别试制经向为V形、X形和蜂窝形3种典型三维整体夹芯织物,利用真空辅助成型工艺研制复合材料夹芯板。为使树脂能较好地渗入织物和纤维内部,对灌注用树脂胶液的组成、配制比例以及树脂黏度等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三维空芯结构织物中树脂胶液流动过程及气泡形成原因。该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能有效地排除在成型过程中产生于织物纤维束之间和纤维束内的气泡。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板材保持了夹芯织物原有的孔形结构、形状与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整体央芯织物 蜂窝 基体树脂 真空辅助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正交整体夹芯机织物的结构设计及织造 被引量:11
12
作者 祝成炎 谭冬宜 +2 位作者 田伟 陈俊俊 朱俊萍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13,共5页
以正交结构为基本的三维结构单元,通过改变空心各边的长度和厚度,设计了多种经向截面为六边形的三维整体夹芯机织物结构,并在改造的普通织机上织造成功。在此基础上对试样的结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探讨了三维正交夹芯机织物孔形尺寸... 以正交结构为基本的三维结构单元,通过改变空心各边的长度和厚度,设计了多种经向截面为六边形的三维整体夹芯机织物结构,并在改造的普通织机上织造成功。在此基础上对试样的结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探讨了三维正交夹芯机织物孔形尺寸的影响因素,比较了各种三维整体夹芯机织物试样的结构特点及织造方法。该研究为三维整体夹芯机织物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设计的多种三维夹芯机织物为蜂窝结构复合材料提供了性能良好的增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 三维机织物 夹芯结构 接结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构建
13
作者 谭冬宜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年第8期153-154,162,共3页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是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组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模式,最终选择以超星学习通为主平台,采用腾讯课堂进行直播的授课方式。这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能打破师生间交流的时空局限,符合大学生的...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是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组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模式,最终选择以超星学习通为主平台,采用腾讯课堂进行直播的授课方式。这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能打破师生间交流的时空局限,符合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结构与设计 线上教学 超星学习通 腾讯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载处理对聚氯乙烯涂层膜材料蠕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泽幸 李帅 +2 位作者 谭冬宜 孟硕 何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107,共7页
为深入研究膜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蠕变作用机制,以聚氯乙烯涂层膜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历经循环加载过程后的蠕变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了循环加载次数、循环峰值应力与循环加载速率对蠕变性能及初始变形保持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 为深入研究膜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蠕变作用机制,以聚氯乙烯涂层膜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历经循环加载过程后的蠕变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了循环加载次数、循环峰值应力与循环加载速率对蠕变性能及初始变形保持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循环加载过程后的涂层膜材料蠕变机制基本一致,蠕变性能及对初始变形的保持能力不仅受循环加载次数、循环峰值应力的影响,同时还与循环加载速率密切相关;对于聚氯乙烯涂层膜材料,增加循环加载次数、提高循环应力峰值、降低循环加载速率,均有助于提高蠕变过程对初始变形的保持能力,减少膜结构建筑后期维护工作量,但会延长循环加载阶段的耗时,增加施工过程预加张力阶段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膜材料 机织物 蠕变性能 循环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黄麻纤维/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残余变形演化与能量耗散特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泽幸 吴波 +2 位作者 何斌 谭冬宜 古占华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29,42,共6页
以黄麻纤维织物为增强体、聚乙烯膜为基体,通过热压法制备黄麻纤维/聚乙烯复合材料,并对其在循环荷载下的残余变形演化与能量耗散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黄麻纤维/聚乙烯复合材料,其经向、纬向循环荷载应力-应变曲线形状高... 以黄麻纤维织物为增强体、聚乙烯膜为基体,通过热压法制备黄麻纤维/聚乙烯复合材料,并对其在循环荷载下的残余变形演化与能量耗散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黄麻纤维/聚乙烯复合材料,其经向、纬向循环荷载应力-应变曲线形状高度相似;随着循环荷载次数的增加,累积残余应变呈先快后慢的增加趋势;每次循环荷载过程中,残余应变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总应变能、弹性应变能、耗散能与能量耗散率均呈先迅速减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黄麻纤维 机织物 聚乙烯膜 循环荷载 残余变形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在纺织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斌 刘超 +2 位作者 谭冬宜 汪泽幸 赵晶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7年第6期62-64,共3页
阐述了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于实验教学的优势,分析了目前高校纺织类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探讨了虚拟仿真在纺织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纺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自动电脑横机的仿蕾丝织物设计与产品开发 被引量:2
17
作者 皮珊珊 张玉容 +1 位作者 徐国强 谭冬宜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0,共7页
为结合当前针织服装的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实现纬编仿蕾丝织物设计,打造针织拼接蕾丝的产品,文章基于全自动电脑横机Stoll 530HP的编织工艺,以镂空花型编织装置(Stoll-devoréknit)开发了具有仿蕾丝效果的创意织片,完成由设计到成... 为结合当前针织服装的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实现纬编仿蕾丝织物设计,打造针织拼接蕾丝的产品,文章基于全自动电脑横机Stoll 530HP的编织工艺,以镂空花型编织装置(Stoll-devoréknit)开发了具有仿蕾丝效果的创意织片,完成由设计到成品生产的可操作化开发过程。从编织特性、工艺原理、纱线选择、花型设计及外观形态进行分析,将编织工艺与织物设计完美结合,为纬编针织服装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创新设计思路,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商业价值及市场竞争力。相较于传统型的针织拼接蕾丝面料的缝制过程,此设计思路于生产企业而言,缩短了产品制作周期,减少了额外的人工成本;于消费者而言,不透明区域与透明区域的无拼接缝份过渡,可给予消费者更好的穿着体验和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横机Stoll 镂空编织 仿蕾丝 针织工艺 织物设计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纺织类实验室管理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斌 武世锋 +2 位作者 阳献东 谭冬宜 章平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59-61,共3页
高校纺织类实验室是纺织类专业实践的重要场所,是培养纺织类人才的摇篮。通过阐述目前高校纺织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措施及建议,旨在提高高校纺织类实验室管理水平。
关键词 新工科 纺织类实验室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循环加载路径下黄麻织物/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变形特性
19
作者 汪泽幸 周衡书 +1 位作者 杨敏 谭冬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9-107,共9页
为深入研究复杂受力条件下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特性,采用热压法制备黄麻织物/聚乙烯复合材料,分别对其在循环加载、逐级递增循环加载以及逐级递减循环加载路径下的变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累积应变、各次循环应变以... 为深入研究复杂受力条件下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特性,采用热压法制备黄麻织物/聚乙烯复合材料,分别对其在循环加载、逐级递增循环加载以及逐级递减循环加载路径下的变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累积应变、各次循环应变以及应变回复系数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变形机制。结果表明:黄麻织物/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变形特性不仅受循环峰值应力的影响,同时还与循环加载路径密切相关;在分别循环加载和逐级递增循环加载路径下,该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各级加载阶段均表现出循环软化特性;在逐级递减循环加载路径下,复合材料在首级加载阶段亦表现出循环软化特性,但在后续加载阶段均表现出循环硬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织物 聚乙烯 热塑性复合材料 循环加载 加载路径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计划2.0”背景下纺织工程专业企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0
作者 汪泽幸 刘超 +1 位作者 何斌 谭冬宜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1年第11期61-64,共4页
企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之一,企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是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因而探索适应新形式下的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十分必要。为进一步完善企业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针对... 企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之一,企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是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因而探索适应新形式下的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十分必要。为进一步完善企业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针对纺织工程专业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从多方面探索了改进措施,以期为同类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工程 卓越计划 企业实践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