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基于Lasso回归 被引量:3
1
作者 金佳欣 马鹏珍 +1 位作者 王尔玉 谢颖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75-2381,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复发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治疗的18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7 d)患者为建模集,另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复发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治疗的18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7 d)患者为建模集,另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住院治疗的1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7 d)患者为外部验证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为期1年的电话随访,依据是否出现结局事件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使用Lasso回归筛选重要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运用R studio软件建立复发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与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结果建模集患者复发28例(15.22%),外部验证集患者复发21例(15.00%)。在建模集,复发患者年龄>65岁、糖尿病、心律失常、卒中后便秘、FBG>7.5的占比高于未复发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尿素氮、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凝结时间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心律失常、卒中后便秘、空腹血糖>7.5、NLR升高、肌酐升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与校准曲线分析显示,建模集与外部验证集中该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拟合良好。ROC曲线分析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集与外部验证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AUC分别为0.857[95%CI(0.782-0.932)]、0.679[95%CI(0.563-0.794)]。结论基于年龄>65岁、心律失常、卒中后便秘、空腹血糖>7.5、NLR、肌酐等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复发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Lasso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湿热疫毒”诊治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及体会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勇 谢颖桢 +2 位作者 王芳 金佳欣 韩璐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7-282,共6页
目的总结自拟协定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效果,分析从“湿热疫毒”诊治及防治病情进展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2月3日至18日在北京市回民医院连续住院的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抗... 目的总结自拟协定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效果,分析从“湿热疫毒”诊治及防治病情进展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2月3日至18日在北京市回民医院连续住院的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全程服用自拟协定方治疗。疗程6~14 d。通过体温、症状、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和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Y)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改变评价疗效。结果研究显示该病传染性强、以发热、咽干、咽痛、咳嗽、乏力及肌肉酸痛、纳差、腹泻、舌红、黄腻苔为主要临床表现,属湿热疫毒、侵袭肺胃。24例患者中,15例发热患者平均热程(从开始发热到体温正常的时间)(6.23±3.67)d。呼吸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23例患者治疗前后复测血常规,入院时降低的WBC、NE及LY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50岁以上患者入院时NLR>3.13的5例患者CT显示炎性反应明显吸收,3例经过治疗后,NLR降至2.90以下。22例入院胸部CT检查符合肺炎改变者,治疗后21例复测胸部CT。结果显示,6例患者CT显示炎性反应明显吸收,11例患者CT显示炎性反应部分吸收,3例患者CT无明显变化,CT好转率80.95%。2例CT有加重者均为60岁以上,NLR>3.13,出现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下降,1例转院,1例及时应用祛湿排痈化瘀药物显著好转,NLR下降至2.90,SpO2上升至95%以上,胸部CT显示大部分病灶范围缩小。由普通转重型1例占4.2%。结论依据“湿热疫毒”拟中药协定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效果显著。对素有络脉瘀阻或存在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群,建议重视早期化瘀通络,有湿热蕴毒、闭肺趋势者,建议清利排痰消壅、解毒逐瘀通络防治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湿热疫毒 化瘀通络 排痰解毒 SPO2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减退的神经心理学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振武 谢颖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223-3225,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减退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对脑梗死非痴呆74例住院患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量表)在Jorms Korten(IQCODE)问卷筛查后于发病第14天、1个月、3个月时间点评定...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减退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对脑梗死非痴呆74例住院患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量表)在Jorms Korten(IQCODE)问卷筛查后于发病第14天、1个月、3个月时间点评定认知功能。结果:发病1个月内由评价结果表明MoCA量表敏感性优于MMSE量表。于发病3个月视空间试验、交替连线试验、画钟试验合并缺损的人数最多,在发病3个月内持续高水平且较其他项目改善偏慢。结论:脑梗死发病初期即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很可能以执行功能、视空间结构技能及图形描画能力、逻辑能力受损为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神经心理学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痰化瘀补肾益气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减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振武 谢颖桢 +1 位作者 孟繁兴 陈志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0-662,共3页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补肾益气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个月内认知功能改善作用。方法:新发脑梗死非痴呆80例住院患者筛选后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给予吡拉西坦与祛痰化瘀补肾益气法方药,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补肾益气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个月内认知功能改善作用。方法:新发脑梗死非痴呆80例住院患者筛选后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给予吡拉西坦与祛痰化瘀补肾益气法方药,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在发病14天、1个月、3个月评定认知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MMSE与MoCA积分较发病14天时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化瘀补肾益气法对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减退经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功能 祛痰化瘀补肾益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中风后认知功能减退的证候要素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振武 谢颖桢 +1 位作者 马洪明 孟繁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后认知功能减退证候要素及演变的特征。方法:对新发脑梗死非痴呆入院患者筛选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动态多时点评定认知功能把握特征后分组,并进行组间证候要素比较。结果:组间比较火、痰、气虚、阴虚...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后认知功能减退证候要素及演变的特征。方法:对新发脑梗死非痴呆入院患者筛选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动态多时点评定认知功能把握特征后分组,并进行组间证候要素比较。结果:组间比较火、痰、气虚、阴虚、肾虚出现显著差异。中风急性期火证突出,恢复期痰证、气虚证、阴虚证明显,肾虚贯穿始终。结论:火、痰、气虚、阴虚、肾虚很可能为中风后认知功能减退的主要证候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认知功能 证候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伴焦虑患者的脑功能及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震 王冬慧 +4 位作者 孙娜 王岳青 韩璐瑶 谢颖桢 何玉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4-469,共6页
目的研究失眠伴焦虑患者的脑功能及心率变异性,分析其自主神经功能与用脑状态,从改善迷走神经功能及降低脑耗能的方面进行干预,达到减慢心率、缓解焦虑和失眠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 目的研究失眠伴焦虑患者的脑功能及心率变异性,分析其自主神经功能与用脑状态,从改善迷走神经功能及降低脑耗能的方面进行干预,达到减慢心率、缓解焦虑和失眠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443例失眠患者作为样本,采集其一般资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及心率变异性、脑功能等指标。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结果进行分组,<7分为非焦虑组共43例,≥14分为焦虑组共269例,按照年龄分层,1∶1配比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3例焦虑患者作为病例组,全部的43例非焦虑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焦虑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P<0.05);睡眠质量更差(P<0.05);性格上表现为容易紧张、承担过多、思虑过重的特点(P<0.05);大脑负荷、脑疲劳度、注意唤醒显著增高(P<0.05);心率变异性中总功率降低、低频谱能量和低频高频比值升高(P<0.05)。结论焦虑状态下失眠程度更重;焦虑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大脑长期疲劳紧张,耗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焦虑 心率变异性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娴 金佳欣 +4 位作者 何丽丽 马鹏珍 马苏苏 杜雨轩 谢颖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781-786,792,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中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2000年1月~2021年1月关于中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临床文献,运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对药物处方信息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运用IBM SPSS ...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中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2000年1月~2021年1月关于中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临床文献,运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对药物处方信息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中Apriori算法进行中药关联分析,运用IBM SPSS 22.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7篇,涵盖131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酸枣仁、当归、川芎、甘草、茯苓等,药物功效以补虚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寒、平、温性药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肝、心、脾经;关联分析共得到关联数据33条,核心组合为“酸枣仁-夜交藤”“酸枣仁-远志”“酸枣仁-合欢皮”“当归-柴胡-白芍”等;药物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物聚合组。结论:中医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以宁心安神为治疗大法,同时根据证型不同选择补益心脾、滋补肝肾、疏肝柔肝、清热化痰、养血活血等治法,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卒中后睡眠障碍 用药规律 关联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