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茯苓菌属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谢贤安
汪思迪
+1 位作者
曾晓丽
程水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11-1113,共3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8个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在选用的10个ISSR引物中,有2条引物建立了8个菌株的指纹图谱,能将所有供试菌株相互区分开来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8个供试茯苓菌株分为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8个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在选用的10个ISSR引物中,有2条引物建立了8个菌株的指纹图谱,能将所有供试菌株相互区分开来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8个供试茯苓菌株分为2个类群:类群Ⅰ包括6个菌株,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类;类群Ⅱ包括2个菌株;菌株岳西和闽006的遗传距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标记分析
茯苓
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要点
2
作者
郭谦煌
谢贤安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2期73-75,共3页
桉树作为我国重要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在木材加工、制浆造纸等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具有显著的固碳能力和生态功能。为给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系统总结了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造林及...
桉树作为我国重要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在木材加工、制浆造纸等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具有显著的固碳能力和生态功能。为给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系统总结了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造林及抚育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造林地选择与整理、密度调控、水肥管理、修枝整形及林下植被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抚育管理
立地选择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百脉根LysM型受体LcLRK1参与菌根真菌丛枝形成
被引量:
1
3
作者
韩亚超
谢贤安
+1 位作者
耿聪
赵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8,共11页
从日本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中克隆到一个可能与菌根因子识别相关的Lc LRK1基因,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并利用RACE PCR手段,在百脉根中扩增得到Lc LRK1基因全长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Lc LRK1基因进行结构分析和预测;接种Rhizop...
从日本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中克隆到一个可能与菌根因子识别相关的Lc LRK1基因,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并利用RACE PCR手段,在百脉根中扩增得到Lc LRK1基因全长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Lc LRK1基因进行结构分析和预测;接种Rhizophagus irregularis,检测Lc LRK1基因在百脉根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构建Pro Lc LRK1∶∶GUS重组载体,观察Lc LRK1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部位;最后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进行Lc LRK1基因沉默。结果表明:Lc LRK1编码一个Lys M型受体激酶,由3个胞外Lys M结构、1个跨膜结构域与1个胞内激酶结构域组成;Lc LRK1在AM共生早期表达水平明显增强,并在根的表皮细胞及根毛基部表达;Lc LRK1基因沉默后抑制了早期丛枝的形成;相对于对照组,在Lc LRK1RNAi的植株中AM真菌的侵染率明显下降,丛枝数目也明显降低。证实Lc LRK1基因与菌根真菌信号分子识别相关,并且影响AM真菌丛枝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百脉根
菌根因子
LcLRK1基因
根内球囊霉
LysM型受体激酶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桉树根系共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
10
4
作者
王思佳
赖文珍
+3 位作者
谢贤安
陈辉
唐明
胡文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53-1561,共9页
南方土壤缺磷现象较为严重,菌根真菌等共生真菌对植物吸收磷等养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采集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和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3种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根系,采用...
南方土壤缺磷现象较为严重,菌根真菌等共生真菌对植物吸收磷等养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采集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和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3种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根系,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真菌分离,通过形态特征和核糖体18SrDNA基因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经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确定桉树根系共生真菌,为桉树共生真菌理论研究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3种桉树根系中,窿缘桉具有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s,ECM)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结构,尾叶桉和尾巨桉同时具有AM结构、ECM结构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 fungi,DSE)结构。(2)3种桉树根系中分离鉴定出6种真菌:三色小皮伞菌(Marasmius tricolor)、黑柄裸脚伞(Gymnopus melanopus)、茎点霉属(Phomasp.)、镰刀霉属(Fusariumsp.)、二型伞霉(Umbelopsis dimorpha)和芒弗里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olia)。(3)6种真菌回接巨桉(Eucalyptus grandis)组培苗,三色小皮伞菌和黑柄裸脚伞形成ECM结构,为ECM真菌;茎点霉属、镰刀霉属、二型伞霉和芒弗里亚拟盘多毛孢形成DSE典型的深色有隔菌丝和微菌核结构,推测为DSE;其中2种ECM真菌为桉树中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外生菌根真菌
共生真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南主要树木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
9
5
作者
赖文珍
王思佳
+2 位作者
胡文涛
唐明
谢贤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1-179,共9页
为调查华南地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与资源分布状况,本研究对该区域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杧...
为调查华南地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与资源分布状况,本研究对该区域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杧果(Mangifera indica)5种主要树木AM真菌侵染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形态学特征及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AM真菌种类。结果表明:1)5种树木均能形成丛枝菌根,红花羊蹄甲和尾叶桉为疆南星型(Arum-type),杧果、构树和黄梁木为重楼型(Paris-type)。红花羊蹄甲和杧果的菌根侵染率高、孢子密度大,构树、黄梁木和尾叶桉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相对较低。2)鉴定出AM真菌5属8种,分别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浅窝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cunosa)和刺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pinosa),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的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的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以及球囊霉属(Glomus)的3种Glomus spp.和硬囊霉属(Sclerocystis)1种Sclerocystis sp.。3)球囊霉属的AM真菌广泛分布在红花羊蹄甲、杧果和构树根际,刺无梗囊霉分布在杧果和尾叶桉根际,摩西斗管囊霉为优势种,分布在构树和黄梁木根际;而浅窝无梗囊霉和硬囊霉只分布在1种树根际,表明其宿主专一性相对较强。结果显示华南树木根际土壤中AM真菌物种多样性较高,同时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该地区林木根际AM真菌功能多样性提供了初步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树木
丛枝菌根真菌
物种多样性
侵染率
核糖体
18S
RRNA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桉树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
3
6
作者
梁京威
王思佳
+3 位作者
胡文涛
谢贤安
陈辉
唐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48,共7页
明确桉树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桉树内生真菌共生机制研究以及内生真菌的实际生产应用奠定基础。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研究不同温度(20、25、30、35℃)、pH值(4.0、5.0、6.0、7.0、8.0)、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
明确桉树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桉树内生真菌共生机制研究以及内生真菌的实际生产应用奠定基础。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研究不同温度(20、25、30、35℃)、pH值(4.0、5.0、6.0、7.0、8.0)、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果糖、乳糖和山梨醇)、氮源(磷酸氢二铵、草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胰蛋白胨和蛋白胨)、转速(80、100、120 r/min和140 r/min)对二型伞霉生长的影响。同时回接巨桉,测量其株高与根长,探究接种二型伞霉对巨桉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型伞霉在不同碳源和不同氮源的MMN培养基均能生长,但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最佳碳源为乳糖,其次是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其次是尿素。二型伞霉适宜生长温度为30℃,生长最快、长势最好,适宜生长pH为6.0~7.0,最佳转速为80 r/min。接种二型伞霉2个月后巨桉株高和根长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48.22%和75.78%。初步确定了桉树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最佳培养条件,验证了其对桉树生长的促进作用,为桉树内生真菌的生理生化研究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内生真菌
二型伞霉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巨桉金属耐受蛋白EgMTP6的分子特征及功能
被引量:
1
7
作者
韩丽娜
谢贤安
+1 位作者
陈辉
唐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101,共9页
【目的】筛选巨桉金属耐受蛋白基因EgMTP6,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亚细胞定位、锌转运功能和表达模式,揭示丛枝菌根真菌、锌、磷与EgMTP6的相互关系,探究其在缓解锌胁迫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EgMTP6的核苷酸和氨基...
【目的】筛选巨桉金属耐受蛋白基因EgMTP6,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亚细胞定位、锌转运功能和表达模式,揭示丛枝菌根真菌、锌、磷与EgMTP6的相互关系,探究其在缓解锌胁迫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EgMTP6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特征。利用农杆菌注射烟草叶表皮细胞分析EgMTP6的亚细胞定位,酵母突变体互补分析EgMTP6转运锌的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锌(ZnSO_(4))、磷(NaH_(2)PO_(4))和异形根孢囊霉对EgMTP6表达模式的影响。【结果】基因预测显示:EgMTP6包含一个长度为1524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07个氨基酸,包含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结构预测显示:EgMTP6蛋白氨基端位于膜内侧,羧基端位于膜外侧,包含5个跨膜螺旋和HD-HD基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EgMTP6属于Group6,归为Fe/Zn-CDF类群。多序列比对发现,MTP6含有亚铁离子外排泵结构(Ferrous-iron efflux pump,FieF)。亚细胞定位显示EgMTP6定位在内质网,酵母突变体互补表明EgMTP6是锌转运蛋白。荧光定量结果说明:EgMTP6的表达不受锌浓度影响,但受高浓度磷和异形根孢囊霉诱导。【结论】EgMTP6属于Fe/Zn-CDF类群,参与锌的转运,表达量不受锌浓度影响,高浓度磷处理和接种异形根孢囊霉时表达量显著提高。EgMTP6在分子特征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巨桉菌根耐受锌胁迫时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EgMTP6
锌
磷
丛枝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茯苓菌属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谢贤安
汪思迪
曾晓丽
程水明
机构
黄冈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11-1113,共3页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ABA184)
文摘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8个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在选用的10个ISSR引物中,有2条引物建立了8个菌株的指纹图谱,能将所有供试菌株相互区分开来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8个供试茯苓菌株分为2个类群:类群Ⅰ包括6个菌株,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类;类群Ⅱ包括2个菌株;菌株岳西和闽006的遗传距离最近。
关键词
ISSR标记分析
茯苓
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
Keywords
ISSR analysis
Poria cocos
clustering analysis
genetic distance
分类号
S857.32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Q503 [生物学—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要点
2
作者
郭谦煌
谢贤安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出处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2期73-75,共3页
文摘
桉树作为我国重要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在木材加工、制浆造纸等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具有显著的固碳能力和生态功能。为给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系统总结了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造林及抚育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造林地选择与整理、密度调控、水肥管理、修枝整形及林下植被管理等。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抚育管理
立地选择
华南地区
分类号
S792.3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百脉根LysM型受体LcLRK1参与菌根真菌丛枝形成
被引量:
1
3
作者
韩亚超
谢贤安
耿聪
赵斌
机构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生化工程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159)
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201312045)
+2 种基金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5A433)
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2013jxtd055
2015jxtd062)
文摘
从日本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中克隆到一个可能与菌根因子识别相关的Lc LRK1基因,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并利用RACE PCR手段,在百脉根中扩增得到Lc LRK1基因全长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Lc LRK1基因进行结构分析和预测;接种Rhizophagus irregularis,检测Lc LRK1基因在百脉根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构建Pro Lc LRK1∶∶GUS重组载体,观察Lc LRK1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部位;最后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进行Lc LRK1基因沉默。结果表明:Lc LRK1编码一个Lys M型受体激酶,由3个胞外Lys M结构、1个跨膜结构域与1个胞内激酶结构域组成;Lc LRK1在AM共生早期表达水平明显增强,并在根的表皮细胞及根毛基部表达;Lc LRK1基因沉默后抑制了早期丛枝的形成;相对于对照组,在Lc LRK1RNAi的植株中AM真菌的侵染率明显下降,丛枝数目也明显降低。证实Lc LRK1基因与菌根真菌信号分子识别相关,并且影响AM真菌丛枝的形成。
关键词
日本百脉根
菌根因子
LcLRK1基因
根内球囊霉
LysM型受体激酶
RNA干扰
Keywords
Lotus corniculatus
Myc-factor
LcLRK1 gene
Rhiaophagus irregularis
LysM re-ceptor kinase
RNA interference(RNAi)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桉树根系共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
10
4
作者
王思佳
赖文珍
谢贤安
陈辉
唐明
胡文涛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53-1561,共9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6008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68)。
文摘
南方土壤缺磷现象较为严重,菌根真菌等共生真菌对植物吸收磷等养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采集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和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3种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根系,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真菌分离,通过形态特征和核糖体18SrDNA基因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经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确定桉树根系共生真菌,为桉树共生真菌理论研究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3种桉树根系中,窿缘桉具有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s,ECM)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结构,尾叶桉和尾巨桉同时具有AM结构、ECM结构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 fungi,DSE)结构。(2)3种桉树根系中分离鉴定出6种真菌:三色小皮伞菌(Marasmius tricolor)、黑柄裸脚伞(Gymnopus melanopus)、茎点霉属(Phomasp.)、镰刀霉属(Fusariumsp.)、二型伞霉(Umbelopsis dimorpha)和芒弗里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olia)。(3)6种真菌回接巨桉(Eucalyptus grandis)组培苗,三色小皮伞菌和黑柄裸脚伞形成ECM结构,为ECM真菌;茎点霉属、镰刀霉属、二型伞霉和芒弗里亚拟盘多毛孢形成DSE典型的深色有隔菌丝和微菌核结构,推测为DSE;其中2种ECM真菌为桉树中首次报道。
关键词
桉树
外生菌根真菌
共生真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Keywords
Eucalyptus
ectomycorrhizal fungi
symbiotic fungi
dark septate endophytes fungi
分类号
Q93-331 [生物学—微生物学]
Q948.122.3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南主要树木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
9
5
作者
赖文珍
王思佳
胡文涛
唐明
谢贤安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1-179,共9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6008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68)
华南农业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4400-218066)
文摘
为调查华南地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与资源分布状况,本研究对该区域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杧果(Mangifera indica)5种主要树木AM真菌侵染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形态学特征及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AM真菌种类。结果表明:1)5种树木均能形成丛枝菌根,红花羊蹄甲和尾叶桉为疆南星型(Arum-type),杧果、构树和黄梁木为重楼型(Paris-type)。红花羊蹄甲和杧果的菌根侵染率高、孢子密度大,构树、黄梁木和尾叶桉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相对较低。2)鉴定出AM真菌5属8种,分别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浅窝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cunosa)和刺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pinosa),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的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的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以及球囊霉属(Glomus)的3种Glomus spp.和硬囊霉属(Sclerocystis)1种Sclerocystis sp.。3)球囊霉属的AM真菌广泛分布在红花羊蹄甲、杧果和构树根际,刺无梗囊霉分布在杧果和尾叶桉根际,摩西斗管囊霉为优势种,分布在构树和黄梁木根际;而浅窝无梗囊霉和硬囊霉只分布在1种树根际,表明其宿主专一性相对较强。结果显示华南树木根际土壤中AM真菌物种多样性较高,同时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该地区林木根际AM真菌功能多样性提供了初步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华南树木
丛枝菌根真菌
物种多样性
侵染率
核糖体
18S
RRNA
基因
Keywords
South China tree
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us
species diversity
colonization
ribosomal 18S rRNA gene
分类号
S763.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桉树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
3
6
作者
梁京威
王思佳
胡文涛
谢贤安
陈辉
唐明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009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A030313141)
广州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201904020022)。
文摘
明确桉树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桉树内生真菌共生机制研究以及内生真菌的实际生产应用奠定基础。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研究不同温度(20、25、30、35℃)、pH值(4.0、5.0、6.0、7.0、8.0)、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果糖、乳糖和山梨醇)、氮源(磷酸氢二铵、草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胰蛋白胨和蛋白胨)、转速(80、100、120 r/min和140 r/min)对二型伞霉生长的影响。同时回接巨桉,测量其株高与根长,探究接种二型伞霉对巨桉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型伞霉在不同碳源和不同氮源的MMN培养基均能生长,但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最佳碳源为乳糖,其次是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其次是尿素。二型伞霉适宜生长温度为30℃,生长最快、长势最好,适宜生长pH为6.0~7.0,最佳转速为80 r/min。接种二型伞霉2个月后巨桉株高和根长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48.22%和75.78%。初步确定了桉树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最佳培养条件,验证了其对桉树生长的促进作用,为桉树内生真菌的生理生化研究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桉树
内生真菌
二型伞霉
培养条件优化
Keywords
Eucalyptus
endophytic fungi
Umbelopsis dimorpha
culture condition optimization
分类号
S763.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巨桉金属耐受蛋白EgMTP6的分子特征及功能
被引量:
1
7
作者
韩丽娜
谢贤安
陈辉
唐明
机构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101,共9页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904020022)
岭南现代农业实验室科研项目(NZ2021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0092,32071639)。
文摘
【目的】筛选巨桉金属耐受蛋白基因EgMTP6,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亚细胞定位、锌转运功能和表达模式,揭示丛枝菌根真菌、锌、磷与EgMTP6的相互关系,探究其在缓解锌胁迫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EgMTP6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特征。利用农杆菌注射烟草叶表皮细胞分析EgMTP6的亚细胞定位,酵母突变体互补分析EgMTP6转运锌的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锌(ZnSO_(4))、磷(NaH_(2)PO_(4))和异形根孢囊霉对EgMTP6表达模式的影响。【结果】基因预测显示:EgMTP6包含一个长度为1524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07个氨基酸,包含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结构预测显示:EgMTP6蛋白氨基端位于膜内侧,羧基端位于膜外侧,包含5个跨膜螺旋和HD-HD基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EgMTP6属于Group6,归为Fe/Zn-CDF类群。多序列比对发现,MTP6含有亚铁离子外排泵结构(Ferrous-iron efflux pump,FieF)。亚细胞定位显示EgMTP6定位在内质网,酵母突变体互补表明EgMTP6是锌转运蛋白。荧光定量结果说明:EgMTP6的表达不受锌浓度影响,但受高浓度磷和异形根孢囊霉诱导。【结论】EgMTP6属于Fe/Zn-CDF类群,参与锌的转运,表达量不受锌浓度影响,高浓度磷处理和接种异形根孢囊霉时表达量显著提高。EgMTP6在分子特征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巨桉菌根耐受锌胁迫时的功能。
关键词
巨桉
EgMTP6
锌
磷
丛枝菌根真菌
Keywords
Eucalyptus grandis
EgMTP6
Zn
phosphoru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分类号
S718.46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茯苓菌属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谢贤安
汪思迪
曾晓丽
程水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要点
郭谦煌
谢贤安
《南方农业》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百脉根LysM型受体LcLRK1参与菌根真菌丛枝形成
韩亚超
谢贤安
耿聪
赵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桉树根系共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王思佳
赖文珍
谢贤安
陈辉
唐明
胡文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华南主要树木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
赖文珍
王思佳
胡文涛
唐明
谢贤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桉树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培养条件优化
梁京威
王思佳
胡文涛
谢贤安
陈辉
唐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巨桉金属耐受蛋白EgMTP6的分子特征及功能
韩丽娜
谢贤安
陈辉
唐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