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 被引量:25
1
作者 朱海平 邓德勇 谢美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314-2316,共3页
目的:研究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03/2016-03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80例80眼,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组(n=40)和拉坦前... 目的:研究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03/2016-03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80例80眼,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组(n=40)和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n=4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力、散光度、眼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38/40)显著高于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显著高于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度、眼压均显著低于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5%(10/40)显著低于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53%(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比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具有较好的降眼压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 降眼压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激光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7
2
作者 邓德勇 彭涛 +1 位作者 宋利宝 谢美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887-888,共2页
目的:探讨眼底激光联合和血明目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16例(395眼)诊断为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groupA)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和血明目片联合治疗,对照组(groupB)进行单纯全... 目的:探讨眼底激光联合和血明目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16例(395眼)诊断为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groupA)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和血明目片联合治疗,对照组(groupB)进行单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在激光光凝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1,2wk;1,2,3mo随访患者视功能、视网膜出血情况,并在激光治疗3mo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在治疗2wk~2mo,两组视功能有较显著的差异,但2wk及2mo后,两者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普遍反应眼前黑影较少;治疗组视网膜出血、渗出和水肿消退显著快于对照组;但FFA显示两组新生血管消退和无灌注区激光覆盖基本相当,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和血明目片能缩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的恢复时间,促进视网膜出血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和血明目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后眼前节结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邓德勇 谢美娜 +1 位作者 于丹丹 彭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86-489,共4页
目的:通过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急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超声乳化手术前后前房结构变化,探讨影响不同类型PACG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PACG患者163例178眼,其中急性PACG(APACG)87例92眼... 目的:通过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急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超声乳化手术前后前房结构变化,探讨影响不同类型PACG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PACG患者163例178眼,其中急性PACG(APACG)87例92眼、慢性PACG(CPACG)76例86眼,均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根据病情辅以房角分离。比较手术前和术后6mo视力、眼压、前房角镜检查结果以及Pentacam检测的中央前房深度(ACD,单位mm)、前房容积(ACV,单位μm3)、前房角(ACA,单位°,下同)。结果:APACG与CPACG术后眼压均显著下降(P<0.01),APACG为51.17±6.58mm Hg vs 14.32±2.66mm Hg,CPACG为33.25±5.45mm Hg vs 15.86±3.54mm Hg,且APACG降压效果优于CPACG(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改善明显(P<0.01),APACG视力改善要优于CPACG(P<0.05)。术后房角镜检查,两组患者房角均显著增宽,房角粘连显著改善。Pentacam显示术后所有APACG和CPACG患者ACD、ACV和ACA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APACG:ACD为2.83±0.10mm vs 1.69±0.14mm,ACV为145.85±14.36μm^3 vs 68.34±14.02μm^3,ACA为30.50°±4.23°vs 18.28°±4.46°;CPACG:ACD为2.82±0.10mm vs 1.96±0.20mm,ACV为141.28±14.64μm^3 vs 88.19±15.86μm^3,ACA为31.65°±4.62°vs 22.03°±4.48°。术前APACG组患者ACD、ACV和ACA均显著低于CPACG组(P<0.01),而术后除ACV外,ACD、ACA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ACD、ACV和ACA术前术后的变化值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entacam能有效观察PACG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前后的眼前节结构变化,提示眼前节结构可能与PACG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其变化是超声乳化能显著改善PACG症状的重要原因。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慢性PACG不同的临床效果可能与其不同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 眼前节结构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层角膜刀制作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中角膜瓣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德勇 谢美娜 +3 位作者 王泽 彭涛 于丹丹 彭亚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96-2098,共3页
目的:观察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术中应用板层角膜刀制作的角膜瓣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用Moria One Use-Plus SBK板层角膜刀对98例196眼进行手术,预设角膜瓣厚度为100μm,术中用A型超声测量... 目的:观察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术中应用板层角膜刀制作的角膜瓣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用Moria One Use-Plus SBK板层角膜刀对98例196眼进行手术,预设角膜瓣厚度为100μm,术中用A型超声测量角膜瓣厚度,分析角膜瓣的均匀性、稳定性及相应的瓣并发症,并与预设角膜瓣厚度进行差异性分析,与术前等效球镜、角膜直径、角膜厚度、角膜中央最大K值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际角膜瓣平均厚度为100.96±5.35μm,先做眼(左眼)平均角膜瓣厚度103.56±5.22μm,后做眼(右眼)平均角膜瓣厚度98.12±5.50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角膜瓣的均匀性良好,各眼角膜中心、鼻侧、颞侧和上下方距中心3mm处角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F=0.438,P>0.05)。实际角膜瓣厚度与患者术前中央角膜厚度(r=0.312,P<0.05)、角膜中央最大K值(r=0.452,P<0.01)呈正相关,与术前等效球镜、角膜直径等无明显相关性。常见制瓣并发症为上方瓣缘出血(34眼)、根部瓣缘粗糙(38眼)以及微小皱褶(25眼),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SBK术中机械板层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厚度均匀,预测性好,瓣相关并发症少,角膜瓣厚度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中央最大K值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瓣 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离子液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谢美娜 宋廷鲁 +2 位作者 闫科嘉 何吉宇 杨荣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93,共8页
制备了咪唑型离子液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复合材料,分析了离子液体的种类、含量对聚氨酯弹性体氧指数、热释放、烟释放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EmimPF_(6))、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 制备了咪唑型离子液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复合材料,分析了离子液体的种类、含量对聚氨酯弹性体氧指数、热释放、烟释放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EmimPF_(6))、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_(16)mimPF_(6))相比,1-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EmimBr)对TPU的阻燃效果更好,且其添加量存在最适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在TPU阻燃中的适配性,当质量分数为3%时,阻燃效果最好,可使氧指数达24.3%、热释放峰值降低23.9%、烟释放峰值降低37.5%,高温下的热稳定性也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阻燃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磷酸铵蒙脱土纳米复合物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谢美娜 何吉宇 杨荣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1-60,共10页
制备了聚磷酸铵-蒙脱土(APP-MMT)纳米复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1%,3%,5%,7%和10%的TPU/APP-MMT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及热重分析研究了APP-MMT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中的分散性及TPU/APP-MMT复合材料的热稳... 制备了聚磷酸铵-蒙脱土(APP-MMT)纳米复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1%,3%,5%,7%和10%的TPU/APP-MMT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及热重分析研究了APP-MMT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中的分散性及TPU/APP-MMT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通过极限氧指数、UL 94垂直燃烧、锥形量热测试研究了TPU/APP-MMT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分析了阻燃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PP-MMT纳米复合材料在TPU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并且TPU/APP-MMT复合材料在高温时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10%APP-MMT使TPU的热释放峰值、烟释放峰值、CO产率及CO_(2)产率分别下降了55.7%,50.83%,21.6%及56.5%。TPU/APP-MMT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能形成致密的炭层结构进行隔热隔氧,增强TPU的防火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蒙脱土纳米复合物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阻燃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28
7
作者 邓德勇 于丹丹 +1 位作者 彭涛 谢美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或术中辅助降压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收治87例9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入院时眼压均在45.0mmHg以上,术前通过全身及局部使用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处理,眼压... 目的:探讨术前或术中辅助降压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收治87例9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入院时眼压均在45.0mmHg以上,术前通过全身及局部使用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处理,眼压能降至25.0mmHg以下者于降压后2~3d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60眼),如眼压依然高于30.0mmHg且前房深度尚可者,术前先行前房穿刺降压并于降压后1~2d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前房角分离术(25眼),如药物降压后眼压仍高于35.0mmHg且前房较浅,则手术时行玻璃体腔穿刺抽取部分玻璃体腔液后再前房穿刺实现降眼压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前房角分离术(7眼)。对术前检查和术后6mo随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包括眼压、视力、手术并发症及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等。结果:随访6mo^2a,全部病例在随访期间眼压均可控制在20.0mmHg以下,其中有2眼在6mo时需20g/L卡替洛尔滴眼液点眼。术前视力均低于0.3,术后视力:<0.1者5眼,0.1~0.3者22眼,<0.3~0.5者50眼,>0.5者15眼。前房及房角:术后前房均明显加深,房角全部开放者8眼,开放大于270度者23眼,开放≥180度者56眼,开放<180度者5眼。术后并发症:60眼出现较明显的前房反应,其中有16眼出现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急性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良好的疗效,能及时控制眼压并挽救患者的视功能。前房穿刺或玻璃体穿刺是术前眼压控制不良者有效降眼压手段,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前房穿刺术 玻璃体腔穿刺术 青光眼 闭角型 房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2.2mm与2.8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表和泪膜的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朱海平 邓德勇 谢美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075-2078,共4页
目的:比较同轴微切口2.2mm与2.8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泪膜和眼表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06/2016-01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86例106眼。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每组各53眼。A组采用2.2mm同轴超... 目的:比较同轴微切口2.2mm与2.8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泪膜和眼表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06/2016-01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86例106眼。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每组各53眼。A组采用2.2mm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术(44例53眼),B组采用2.8mm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术(42例53眼)。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观干燥异物感(dry eye symptom,DES)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Ⅰtest,SⅠt)和眼睑刷上皮病变(lid-wiper epitheliopathy,LWE),比较各项结果对患者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wk,1、3mo时的BUT与术前相比,均低于术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98、4.512、4.329,均P<0.05),且A组高于B组;两组患者术后1wk和1、3mo时的DE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高于术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49、-10.029、-7.141,均P<0.05),且A组低于B组;两组患者术后1wk和1、3mo时的SⅠt与术前相比均高于术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93、-4.009、-3.283,均P<0.05),且A组低于B组;两组患者术后1wk和1、3mo时的LWE与术前相比,均高于术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542、-5.125、-3.632,均P<0.05),且A组低于B组。术后6mo时,A组患者的BUT、DES评分、SⅠt和LWE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9、1.276、0.548、0.169,均P>0.05);B组患者的BUT、DES评分、SⅠt和LWE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63、7.306、3.621、4.208,均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大小对术后眼表和泪膜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手术切口的减小不仅可以降低对眼表组织的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对术后泪膜及眼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同轴 微切口 超声乳化术 泪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5
9
作者 何洁云 谢美娜 彭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64-2268,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患者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短期效果,评估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性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04/2018-02于我院眼科确诊为HM性...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患者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短期效果,评估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性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04/2018-02于我院眼科确诊为HM性CNV患者19例19眼,其中男8例8眼,女11例11眼;年龄35~73(平均55. 40±11. 75)岁;屈光度-19. 00~-7. 50(平均-12. 70±3. 23) D,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 5mg/0. 05mL,1次/mo,连续治疗3mo。治疗前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全身疾病、眼压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并行眼底荧光血管(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造影观察CNV渗漏情况,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中心区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随访并观察记录每次治疗后1d,1 wk,1 mo的BCVA和眼压,以及每次治疗后1wk,1mo的CMT,并结合治疗前与末次玻璃体腔注药后1mo FFA、BCVA及CMT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并注意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应用SPSS17. 0软件统计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HM性CNV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19例患者平均BCVA(LogMAR)和平均CM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末次玻璃体腔注药后1mo,患者平均BCVA(LogMAR)由治疗前基线值0. 98±0. 29改善为0. 64±0. 16,且每月治疗后各个时间点平均BCVA(LogMAR)值与治疗前基线值相比均有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末次玻璃体腔注药后1mo,患者平均CMT由治疗前基线值324. 9±55. 6μm降低至248. 7±17. 7μm,且每次治疗后各个时间点平均CMT较治疗前基线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患者每次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后各个随访时间点平均BCVA及CMT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眼出现结膜下出血,且在治疗后2wk完全吸收,其他患者均未发生眼压升高、并发性白内障、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HM性CNV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降低CMT,在结构和功能上达到治疗HM性CNV的目的,且首次治疗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康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粗砂层地铁暗挖区间地表沉降模拟分析
10
作者 谢美娜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16年第3期45-47,16,共4页
为揭示富水砂质围岩地铁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应力释放法并考虑流固耦合模拟了某富水粗砂层地铁暗挖区间开挖及渗水引起的地表沉降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向洞内渗漏的初期引起地表非均匀沉降,在后期影响范围内地表的沉降增量... 为揭示富水砂质围岩地铁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应力释放法并考虑流固耦合模拟了某富水粗砂层地铁暗挖区间开挖及渗水引起的地表沉降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向洞内渗漏的初期引起地表非均匀沉降,在后期影响范围内地表的沉降增量相差不大,表现为整体沉降;开挖面封闭后,孔隙水向低水头区渗流导致拱顶上方地表略有隆起;应力释放与渗水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大值出现位置相距约2.5m;最大地表累计沉降10.70mm。表明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砂质围岩 地铁暗挖 流固耦合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金属氧酸盐及其溶液自聚集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党利芳 王蕊欣 +1 位作者 谢美娜 焦纬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5-644,共20页
多金属氧酸盐(POM)是一类由过渡金属与氧原子桥连而成的阴离子簇合物,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及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催化、医药、材料科学、表面化学、超分子化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POM在稀的水溶液中能够发生自聚集,形成类... 多金属氧酸盐(POM)是一类由过渡金属与氧原子桥连而成的阴离子簇合物,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及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催化、医药、材料科学、表面化学、超分子化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POM在稀的水溶液中能够发生自聚集,形成类似两亲分子溶液中的"有序聚集体结构",赋予其新的结构和性质,以期开发出新型纳米器件及在催化、药物等领域得到应用。本文介绍了POM的主要结构、性质和近年来的应用,阐述了其在溶液中自聚集行为的研究状况和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有机/多金属氧酸盐杂化体 自聚集 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