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灌流联合二巯基丙醇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大伟 张在其 +7 位作者 黄泽亮 彭巍 吴德华 谢登荣 杨华喜 刘仁水 李永亮 邓顺莲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1期21-23,40,共4页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联合二巯基丙醇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β-内非肽(β-E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在病程中的变化。方法将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1996年6月~2004年12月收治的56例患...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联合二巯基丙醇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β-内非肽(β-E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在病程中的变化。方法将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1996年6月~2004年12月收治的56例患者分为A、B、C三组。①C组(常规+药物+HP)(n=20)与B组(常规+药物)(n=19)急性毒鼠强中毒39例患者,分别在入院后即刻、HP或入院后1、3、5、7、9、11d从外周静脉抽血2ml,测定β-EP、ET、NO与TNF。②A组(常规组)(n=17)为既往采用安定、苯巴比妥抗惊厥等一般救治措施;B组采用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巯基丙醇治疗;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采用HP联合治疗。结果①C组和B组35例治愈者中,β-EP、ET、NO与TNF在C组均于入院后即刻达高峰,在B组均于入院后1d达高峰,随后均缓慢下降。C组和B组35例治愈者治疗后β-EP、ET、NO与TNF对应指标比较,C组较B组均有显著性降低。②C组和B组患者治愈率比A组均有显著性提高。C组中的安定和苯巴比妥用量、止惊时间比B组、A组均有显著性减少;B组中的安定和苯巴比妥用量、止惊时间比A组均有显著性减少。结论HP联合二巯基丙醇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二巯基丙醇和常规救治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患者β-EP、ET、NO与TNF水平,可作为治疗急性鼠毒强中毒的一种较为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鼠强 中毒 血液灌流 二巯基丙醇 β-内非肽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肿瘤 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型心绞痛伴发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2
作者 谢登荣 杨全坤 +1 位作者 刘仁水 罗正平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2X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P)伴发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观察42例VAP伴发心律失常病人,均采用ECG和(或)DCG监测,记录心肌缺血时间的长短、心律失常类型、发作时相,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特点做一分...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P)伴发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观察42例VAP伴发心律失常病人,均采用ECG和(或)DCG监测,记录心肌缺血时间的长短、心律失常类型、发作时相,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特点做一分析。结果:在CAG检查存在固定狭窄者中狭窄程度≥50%者为27例(64.29%),其中3支血管比较LAD发生率最高(55.56%)。结论:①变异型心绞痛可发生于有狭窄的冠状动脉或正常冠状动脉中,前者多见。②在存在冠状动脉狭窄≥50%的VAP中,LAD痉挛发生率最高。③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率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8例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谢登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9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09年9月间10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透析后患者发生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例数较透析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09年9月间10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透析后患者发生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例数较透析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透析患者易并发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并发症,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有效治疗心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心血管并发症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结缔组织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谢登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8期164-164,168,共2页
目的:分析弥漫结缔组织病(diffuse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dCTD)患者的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并发心血管疾病的74例dCT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各亚组dCT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 目的:分析弥漫结缔组织病(diffuse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dCTD)患者的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并发心血管疾病的74例dCT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各亚组dCT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情况。结果:74例并发心血管疾病的dCTD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6例,占35.14%;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3例,占31.08%,两者共占66.22%。dCTD患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依次为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瓣膜反流、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肺动脉高压和心包积液等是并发心血管疾病的dCTD患者最常见的异常超声心动图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亚组的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均明显小于RA亚组(P<0.05)。结论:并发心血管疾病的dCTD患者中最常见的是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为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病年龄轻。dCTD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往往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结缔组织病 心血管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特殊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方案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晖霖 谢登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4期55-56,59,共3页
目的:探讨特殊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方案,以满足特殊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分级的需要。方法:选取心脏病患者83例,根据1928年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心功能分级方案(简称NYHA方案),将患者分为心功能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同... 目的:探讨特殊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方案,以满足特殊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分级的需要。方法:选取心脏病患者83例,根据1928年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心功能分级方案(简称NYHA方案),将患者分为心功能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同时根据患者平卧时心悸、呼吸困难的情况及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后症状的缓解情况,将患者的心功能分为1级、2级、3级、4级(简称特殊方案),再将患者分为心功能1级组、2级组、3级组、4级组。然后,将心功能1级组与Ⅰ级组例数、2级组与Ⅱ级组例数、3级组与Ⅲ级组例数及4级组与Ⅳ级组例数分别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分级方案中上述组与组之间例数比较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功能分级的特殊方案与NYHA方案具有等价性,可用于特殊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心脏病患者 心功能分级 NYHA方案 特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