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的大豆生产历史和现状概况 被引量:1
1
作者 谢甫绨 《大豆通报》 2007年第6期45-47,共3页
根据在日本合作研究期间收集的有关日本大豆生产、研究资料整理而成,从日本近百年来的大豆生产情况、日本食用大豆的利用情况、日本大豆的进口情况、日本大豆的主要生产地区、日本的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日本国产大豆... 根据在日本合作研究期间收集的有关日本大豆生产、研究资料整理而成,从日本近百年来的大豆生产情况、日本食用大豆的利用情况、日本大豆的进口情况、日本大豆的主要生产地区、日本的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日本国产大豆需求趋势等方面分析了日本的大豆生产历史和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大豆 生产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力和密度处理对超高产大豆品种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肖万欣 谢甫绨 +2 位作者 张惠君 王海英 王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0-195,共6页
以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与普通产量大豆辽豆1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处理对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辽豆14号叶片的光合速率从盛荚期以后均高于辽豆11号;不同种植密度水平下,辽豆14号叶片的光... 以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与普通产量大豆辽豆1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处理对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辽豆14号叶片的光合速率从盛荚期以后均高于辽豆11号;不同种植密度水平下,辽豆14号叶片的光合速率从始粒期以后均高于辽豆11号。辽豆14号在始粒期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未出现"午休"现象,而且整个鼓粒期保持了较高的叶面积指数。成熟时收获指数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强是超高产品种的明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超高产 施肥 种植密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春大豆超高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宋书宏 王文斌 +3 位作者 吕桂兰 孙恩玉 董钻 谢甫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0,共3页
经对辽 2 10 5 1、辽豆 10号等 16个大豆品种 (系 )的生理形态指标测定和高肥水产量鉴定 ,制定出了大豆超高产的栽培技术和生理形态指标 ,筛选出辽 2 10 5 1等 2个产量潜力超过 4 875kg/hm2 的大豆新品系。采用辽 2 10 5 1大豆新品系以... 经对辽 2 10 5 1、辽豆 10号等 16个大豆品种 (系 )的生理形态指标测定和高肥水产量鉴定 ,制定出了大豆超高产的栽培技术和生理形态指标 ,筛选出辽 2 10 5 1等 2个产量潜力超过 4 875kg/hm2 的大豆新品系。采用辽 2 10 5 1大豆新品系以上述超高产技术为指导 ,在 0 .31hm2 面积上获得了产量 4 90 8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大豆 栽培技术 北方春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硒肥对大豆理化指标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勋波 吴海燕 +1 位作者 王海英 谢甫绨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42,共5页
通过对大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不同次数的硒肥 ,研究了硒肥对大豆生理生化指标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叶片中非酶类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 ,丙二醛含量减少 ,保护酶系中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 通过对大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不同次数的硒肥 ,研究了硒肥对大豆生理生化指标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叶片中非酶类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 ,丙二醛含量减少 ,保护酶系中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 ,对提高植株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籽粒中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硒含量均有增加 ,明显改善了大豆品质。试验说明 ,喷施硒肥配制适当浓度与施肥次数相结合能增强大豆作物抗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硒肥 叶面喷施 作物品质 保护酶系 施肥次数 丙二醛含量 影响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株型特征与产量表现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勋波 吴海燕 +2 位作者 姜德锋 王海英 谢甫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64,共4页
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株型特征、生长动态、光合能力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其产量形成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株型间有明显的差异,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株高、节数和茎粗的最大生长速率较大,出现... 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株型特征、生长动态、光合能力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其产量形成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株型间有明显的差异,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株高、节数和茎粗的最大生长速率较大,出现时间较晚,能促进干物质的后期积累;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铁丰29号和沈农6号的叶柄角度较大,分枝角度较小,利于光在作物群体内的分布,冠层光合速率较高,能加速光合产物的形成。在人工光源条件下,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光合速率高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但两者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说明决定大豆产量形成的因素十分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结荚习性 株型 光合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SSR标记PAGE银染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5
6
作者 宋显军 张伟 +2 位作者 曹萍 郭玉华 谢甫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3922-3923,共2页
比较改进后的两种最常用的银染方法Bassam和Sanguinetti,建立了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简便快捷的应用于大豆SSR标记的PAGE银染检测方法。
关键词 银染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SR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喷施硒肥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勋波 吴海燕 谢甫绨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间株型特征差异明显,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上部叶片呈典型的狭长叶, 株高、节数和单株叶片数较多,喷硒后干物质积累量比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高5%,是导致其积硒量高于有限结 荚习性品种主要因素。硒肥处理后,有限结荚...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间株型特征差异明显,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上部叶片呈典型的狭长叶, 株高、节数和单株叶片数较多,喷硒后干物质积累量比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高5%,是导致其积硒量高于有限结 荚习性品种主要因素。硒肥处理后,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产量随浓度增加有提高的趋势,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 则随浓度增加产量下降。同一品种大豆籽粒硒含量随喷施硒肥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品种间因基因型差异存在 明显的积累硒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荚习性 品种 喷施 硒肥 大豆 肥效 浓度 增加 效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早熟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趋势 被引量:8
8
作者 费志宏 谢甫绨 +1 位作者 朱洪德 张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黑龙江省近20年来早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株高、分枝数和有效节数增多,底荚高度降低,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百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
关键词 大豆 农艺性状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大豆Ⅲ熟期组代表品种主要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孟田 郭小红 +4 位作者 王兴才 张惠君 敖雪 王海英 谢甫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0,共6页
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纬度相同,两地不同年代育成的部分大豆品种具有共同的祖先亲本,本文以两地中期及当代具有共同祖先亲本的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品种改良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 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纬度相同,两地不同年代育成的部分大豆品种具有共同的祖先亲本,本文以两地中期及当代具有共同祖先亲本的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品种改良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大豆品种产量高于共同亲本,且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品种叶面积指数、叶色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高于共同亲本,但胞间CO_2浓度随品种育成年代推移而降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蒸腾速率均随生育期进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俄亥俄州当代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在生育后期下降幅度小于辽宁当代品种;辽宁品种的气孔导度在苗期显著高于俄亥俄品种,胞间CO_2浓度在开花期和鼓粒末期显著高于俄亥俄当代品种;辽宁当代品种的蒸腾速率在整个生育时期均高于俄亥俄当代品种。在苗期、开花期和鼓粒中期,叶色值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蒸腾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在大豆品种籽粒产量改良的同时,其叶片的光合特性也得到了协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纬度地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差异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大勇 宋豫红 +3 位作者 宁海龙 张淑珍 李文滨 谢甫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7-280,共4页
采用不同纬度的田间试验,对大豆异黄酮及其三种苷元含量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环境条件的变化及品种对大豆异黄酮及其三种苷元的含量有极显著影响;除黄豆黄素以地点效应最大外,大豆黄素、染料木黄素及总含量均以基因型... 采用不同纬度的田间试验,对大豆异黄酮及其三种苷元含量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环境条件的变化及品种对大豆异黄酮及其三种苷元的含量有极显著影响;除黄豆黄素以地点效应最大外,大豆黄素、染料木黄素及总含量均以基因型×地点互作影响效应最大,4种含量基因型影响最小。在黑龙江省范围内,大豆籽粒异黄酮总含量及其三种组分含量均与纬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异黄酮 基因型 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铵施肥量和单混种植对超高产大豆根系性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兆惠 车仁君 +2 位作者 张惠君 王海英 谢甫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5,146,共8页
在盆栽条件下,以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中黄35和普通大豆品种辽豆11为试材,探讨了超高产品种在不同施肥量和种植类型处理下根系的竞争力。结果表明,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大豆的根系形态性状、根系活力和伤流成份在品种和品种×肥... 在盆栽条件下,以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中黄35和普通大豆品种辽豆11为试材,探讨了超高产品种在不同施肥量和种植类型处理下根系的竞争力。结果表明,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大豆的根系形态性状、根系活力和伤流成份在品种和品种×肥力互作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开花期,普通品种在不施肥条件下单播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和伤流量较超高产品种分别高出46.3%、47.6%和27.9%,差异达显著水平。超高产品种在中肥和高肥水平下根系形态指标较高,在鼓粒期和混播处理中其根系活力、伤流量和伤流成份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品种。说明在施肥量充足时,超高产品种的根系较普通品种表现了良好的生长优势和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施肥量 根系形态 根系活力 伤流成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不同类型大豆叶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伟 谢甫绨 +6 位作者 郭泰 王志新 李灿东 张振宇 吴秀红 张茂明 王庆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0,共5页
以耐密植品种垦丰16和普通品种绥农14为材料,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小区试验,研究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大豆叶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垦丰16产量高于普通品种绥农14,特别是在高密度条件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垦丰16随着密度增加光合... 以耐密植品种垦丰16和普通品种绥农14为材料,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小区试验,研究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大豆叶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垦丰16产量高于普通品种绥农14,特别是在高密度条件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垦丰16随着密度增加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速度较绥农14慢;在栽培密度变化时叶柄长度变化没有绥农14明显,在高密度条件下冠层更加疏朗,有利于群体通风透光;绥农14随着密度增大,叶色值的峰值提前,而垦丰16的叶色值出现时期没有明显变化,且生育后期耐密品种的叶色值高于普通品种,可见叶色值峰值变化小,后期叶片持绿性强是耐密植品种的一个重要特性;垦丰16的叶形指数在3种密度条件下都高于绥农14,更有利于通风透光。从3种密度条件下产量、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色值、叶形指数和叶柄长度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垦丰16更适于密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密性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密性春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伟 谢甫绨 +7 位作者 郭泰 王志新 李灿东 张振宇 吴秀红 张茂明 王庆胜 侯升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4-188,共5页
选用耐密性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设置了22.5万株·hm-2、30.0万株·hm-2和37.5万株·hm-2等3个密度,研究耐密性大豆的光合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耐密品种垦丰16号,叶形指数高,上部冠层叶柄短,随着密度增加,耐密植品种垦丰16冠... 选用耐密性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设置了22.5万株·hm-2、30.0万株·hm-2和37.5万株·hm-2等3个密度,研究耐密性大豆的光合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耐密品种垦丰16号,叶形指数高,上部冠层叶柄短,随着密度增加,耐密植品种垦丰16冠层上部叶柄长度显著低于普通品种,叶形指数高于普通品种,尤其是高密度条件下从第9节位开始垦丰16的叶形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普通品种合丰39,从第11节开始叶柄长度短于合丰39,有利于通风透光;随着密度增大,耐密植品种垦丰16的叶色值峰值出现时期没有明显变化,密植条件下生育后期叶片持绿性更强;随着密度增加耐密植品种垦丰16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下降速度慢,当密度为30.0万株·hm-2时垦丰16与合丰39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为P=0.0423,P=0.0384),密度为37.5万株·hm-2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为P=0.0026,P=0.0042);随着密度增加耐密品种垦丰16产量逐渐增加,不耐密品种合丰39产量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两个品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24)。不同密度条件下垦丰16与合丰39在形态和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耐密性春大豆品种冠层结构更有利于在高密度条件下通风透光,密植条件下后期持绿性强,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受密度影响小,因此在高密度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栽培密度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代表性大豆品种产量因子对施肥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伟 郭伟 +6 位作者 谢甫绨 郭泰 王志新 李灿东 张振宇 吴秀红 张茂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122,共7页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对施肥水平响应的变化趋势,以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的合丰25、合丰35、绥农14、合丰39、垦丰16等5个主栽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农艺性状及产量因子的变化...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对施肥水平响应的变化趋势,以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的合丰25、合丰35、绥农14、合丰39、垦丰16等5个主栽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农艺性状及产量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单株产量、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光合速率等性状改良效果明显,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良,单株叶面积向着更适于密植栽培的清秀型发展;农艺性状和产量因子对低施肥水平适应能力的改良主要是由于单株荚数显著提高的结果;对中等施肥水平适应能力改良主要是由于光合速率显著提高的结果;对高施肥水平适应能力增强主要是由于光合速率和主茎节数极显著提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不同年代 施肥水平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F_2、F_3、BC_1F_2主茎节数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永强 董丽杰 +4 位作者 吕桂兰 孙旭刚 王文斌 宋书宏 谢甫绨 《大豆科技》 2009年第1期18-21,共4页
为深入理解大豆主茎节数的遗传规律,提高杂交组配及选择效果,以中、美大豆品种为亲本,对正、反交F2、F3、BC1F2后代群体的主茎节数遗传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大豆亲本杂交及回交后代群体的主茎节数变异度不大,分离强度表现... 为深入理解大豆主茎节数的遗传规律,提高杂交组配及选择效果,以中、美大豆品种为亲本,对正、反交F2、F3、BC1F2后代群体的主茎节数遗传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大豆亲本杂交及回交后代群体的主茎节数变异度不大,分离强度表现中等;F3主茎节数的超亲优势较F2增强,而分离强度小于F2;大豆杂交及回交早世代主茎节数的遗传与其亲本值相关,以主茎节数少的品种为母本的组合,其杂交和回交早世代群体的平均值比以主茎节数多的品种为母本的组合偏小,而分离强度偏大,反之则异然;采用主茎节数少的品种回交不利于后代群体平均节数的增加,有利于回交后代群体分离强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扩大选择空间;而采用主茎节数多的品种回交虽有利于后代群体平均节数的增加,但回交后代群体分离强度偏低,选择空间缩小。研究还表明,主茎节数在F2、F3都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且差异较小,在这2个世代进行选择是有效的;杂交早世代主茎节数的广义遗传力与组合配置有关,母本主茎节数多的组合,主茎节数广义遗传力大于母本主茎节数少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反交 主茎节数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垦鉴豆41的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洪德 谢甫绨 +2 位作者 费志宏 张军 朱桂英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9-12,共4页
垦鉴豆41号是以绥农14号为母本,合丰25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2006年3月审定推广。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且综合性状优良。同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一般产量3000~3450kg/hm2,比对照九丰7号平均增产8.8%,脂肪含量高达2... 垦鉴豆41号是以绥农14号为母本,合丰25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2006年3月审定推广。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且综合性状优良。同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一般产量3000~3450kg/hm2,比对照九丰7号平均增产8.8%,脂肪含量高达2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垦鉴豆41号 脂肪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元素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玉先 谢甫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研究施锰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和蛋白质质含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垦农18高油大豆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有上升趋势;东农42大豆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脂肪含量先上升... 研究施锰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和蛋白质质含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垦农18高油大豆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有上升趋势;东农42大豆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脂肪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显著;垦农4双高大豆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而蛋白质含量各拌种处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叶面喷施各处理间达到5%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品种(系)耐热性鉴定及分级评鉴 被引量:30
18
作者 靳路真 王洋 +6 位作者 张伟 邱红梅 陈健 候云龙 马晓萍 王跃强 谢甫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7,共11页
为探讨大豆耐热性评价方法,对大豆进行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性分级评鉴指标,以国内外155份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设置开花期和鼓粒期两个时期,分别于智能温室进行高温处理12d(40±2℃,9∶00-16∶00/d),以室外自然环境温度为对照。成熟... 为探讨大豆耐热性评价方法,对大豆进行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性分级评鉴指标,以国内外155份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设置开花期和鼓粒期两个时期,分别于智能温室进行高温处理12d(40±2℃,9∶00-16∶00/d),以室外自然环境温度为对照。成熟期调查百粒重(X_1)、单株粒重(X_2)、单株荚重(X_3)等13项性状。根据各项性状耐热系数,通过主成分、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对大豆进行耐热性评价和分级鉴定指标筛选。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3个单项指标转化为6个综合指标,经隶属函数分析得出品种(系)开花期和鼓粒期耐热综合评价值D,分别对其进行聚类分析,155份大豆品种(系)在两个处理时期下均被分为6个类型,分别为强耐热型I、耐热型II、中度耐热型III、中度敏感型IV、敏感型V、极敏感型VI。两个处理时期综合评价值D呈极显著相关(r=0.262**),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综合两个处理时期鉴定结果,筛选到4个耐热品种(系)和63个热敏感品种(系),同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百粒重、单株荚重、每荚粒数、茎粗、主茎节数、节间长度、蛋白质含量共7个开花期耐热性的鉴定指标和单株粒重、单株荚重、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地上部干物重、株高、节间长度共7个鼓粒期耐热性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热性 多元分析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鉴定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10年美国大豆遗传资源及遗传改良计划介绍
19
作者 张惠君 王海英 谢甫绨 《大豆通报》 2003年第6期22-24,共3页
本文对美国大豆遗传资源及遗传改良计划 (白皮书 )中有关大豆产量数量性状遗传基因和耐旱、耐热遗传变异鉴定、测序、功能确定诸方面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以及美国为改良大豆籽粒营养品质所进行的“优质大豆创新计划”
关键词 美国 大豆 遗传资源 遗传改良 产量数量性状 遗传基因 遗传变异 抗逆性 病虫害抗性基因 育种目标 序列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