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淀粉样蛋白A1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瑶峰 潘一龙 +1 位作者 曹乾 李晓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多数是因为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基础之上,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从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性阻塞的一种心血...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多数是因为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基础之上,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从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性阻塞的一种心血管急症。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反应性淀粉样原纤维的血浆前体和敏感的急性期反应物,其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物在疾病状态下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在AMI的发生中的发挥作用及SAA在相关炎性反应疾病中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反应时相 血清淀粉样蛋白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1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谢瑶峰 潘一龙 +1 位作者 曹乾 李晓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889-89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l(serum amyloid A1.SAA1)表达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及其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其在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 目的本研究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l(serum amyloid A1.SAA1)表达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及其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其在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性表达。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10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MI组50例,UA组32例,SAP组28例,对照组30名;其中AMI组分为发病当天(AMI。组)及入院7 d组(AMI,组),对比各组间SAA1指标的差异性。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化验检査。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AMI组SAA1水平的相关性;同时初步探究SAA1水平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AMI组SAA1水平明显高于UAP,SAP和对照组[(844.42±279.90)mg/dl比(567.27±36.33)mg/dl比(457.78±94.83)mg/dl比(485.05±93.07)mg/dl],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UA组SAA 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于SAP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09);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507)。BNP升高水平同AMI组中SAA1水平呈正相关(r=0.421,P=0.045);HDL-C水平同AMI组中SAA 1水平呈负相关(r=-0.445,P=0.033);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l)同AMI组中SAA1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r=0.015,P=0.945;r=-0.171,P=0.436)o AMI。组SAA1水平明显高于AMI,组[(844.42±279.90)mg/dl比(692.98±127.64)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o结论SAA1蛋白在AMLUA,SAP与健康人群中存在明显差异。在AMI组中SAA1升高水平与BNP呈正相关,提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风险升髙。SAA1蛋白在AMI中发病当天及7 d后存在的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淀粉样蛋白A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与SYNTAX评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琳琳 潘一龙 +1 位作者 谢瑶峰 李晓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VDB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发生风险的相关性。通过分析VDBP与SYNTAX评分的相关关系,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VDB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发生风险的相关性。通过分析VDBP与SYNTAX评分的相关关系,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74例STEMI患者,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血清VDBP水平,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进行SYNTAX评分。根据SYNTAX评分将试验组分为高危组(SYNTAX≥33分,21例)、中危组(23分≤SYNTAX≤32分,25例)及低危组(SYNTAX≤22分,28例),比较组间VDBP水平差异,并分析VDBP水平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结果STEMI患者血清VD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43±1.11)μg/ml比(2.28±1.15)μg/ml,P<0.05]。STEMI患者各组间VDBP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F=1.020,P=0.366)。VDBP水平与SYNTAX评分无显著相关关系(r=0.143,P=0.223)。结论STEMI患者的血清VDBP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可能成为临床STEMI诊断的重要指标,但不能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维生素D结合蛋白 SYNTAX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