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r/SBA-15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1
作者 谢焕玲 徐文国 王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16-118,130,共4页
借助水热法,在酸性条件下直接加入合成系统前驱盐(硝酸锆或氧氯化锆),通过蒸发得到复合物,然后进行煅烧,制备Zr/SBA-15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扫描电镜表征,结果显示此材料呈现二维六角密堆积结构,在Zr/Si摩尔比大于1/10时,合... 借助水热法,在酸性条件下直接加入合成系统前驱盐(硝酸锆或氧氯化锆),通过蒸发得到复合物,然后进行煅烧,制备Zr/SBA-15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扫描电镜表征,结果显示此材料呈现二维六角密堆积结构,在Zr/Si摩尔比大于1/10时,合成材料中均出现锆的氧化物晶体相,且采用两种前驱盐合成材料形貌有很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SBA-15复合材料 前驱锆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功能基环糊精单体制备 被引量:5
2
作者 朱久进 冉秀芝 +1 位作者 蒋炳英 谢焕玲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8,共3页
环糊精聚合物在分子识别、分离分析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将环糊精分子转变成含有高反应基团单体,是制备环糊精聚合物一种有效途径。利用合理分子设计路线,通过β–CD磺酰化和氨基化反应得单6–乙二胺β–... 环糊精聚合物在分子识别、分离分析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将环糊精分子转变成含有高反应基团单体,是制备环糊精聚合物一种有效途径。利用合理分子设计路线,通过β–CD磺酰化和氨基化反应得单6–乙二胺β–环糊精(β–CD–6–en),再与顺丁烯二酸酐通过胺解反应,制备既含双键又含羧基双官能团环糊精单体,并采用DSC、1H–NMR和IR对中间体和产物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双功能基环糊精 变性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碳氮纳米尖端的微结构和发光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必本 谢焕玲 +1 位作者 陈玉安 董国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1,共5页
利用等离子体增强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用CH4、H2和N2为反应气体,在Si衬底上制备了碳氮纳米尖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Raman光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在室温下测试了它的发光性能,发光谱由中心约为406 nm和506 nm的两条发光带组成。根... 利用等离子体增强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用CH4、H2和N2为反应气体,在Si衬底上制备了碳氮纳米尖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Raman光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在室温下测试了它的发光性能,发光谱由中心约为406 nm和506 nm的两条发光带组成。根据Raman散射谱,对其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合非晶碳氮薄膜的结构和发光机理,分析了它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纳米尖端 RAMAN光谱 微结构 发光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镍钴锰前驱体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谢焕玲 赵秋月 +1 位作者 张廷安 李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24-332,共9页
三元镍钴锰前驱体的合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理化性能,因此前驱体的研究越发受到重视。由于在前驱体合成过程中存在颗粒形态不一、粒径分布不均等现象,后续的锂化及所合成的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都随之受到影响。因此近年来... 三元镍钴锰前驱体的合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理化性能,因此前驱体的研究越发受到重视。由于在前驱体合成过程中存在颗粒形态不一、粒径分布不均等现象,后续的锂化及所合成的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都随之受到影响。因此近年来通过调节进料速率、物料浓度,添加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等手段改善前驱体的理化性能。本文主要概述了三元镍钴锰前驱体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并展望了前驱体发展趋势,以期对合成高容量、优异循环性能、长续航电池的制作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镍钴锰前驱体 合成方法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rect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Iron-Containing SBA-15 for Phenol Degradation
5
作者 谢焕玲 徐文国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8年第2期232-236,共5页
An iron-containing SBA-15(Fe-SBA-15) has been synthesized via one-pot hydrothermal method under weak acidic conditions. A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s show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of iron particles supported over mes... An iron-containing SBA-15(Fe-SBA-15) has been synthesized via one-pot hydrothermal method under weak acidic conditions. A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s show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of iron particles supported over mesostructured material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se iron-containing SBA-15 materials has been tested for the heterogeneous Fenton degradation of phenolic aqueous solutions.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has beta monitored in terms of phenol conversion, whereas the catalytic stability was evaluated by catalyst recycle. The influence of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catalyst loading, catalyst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Fe/Si molar ratios in the gel and pH values of the solution on phenol conversion has been studied. Achieving a good catalytic performance accompanied with a noteworthy stability, Fe-SBA-15 materials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are shown as the successful catalyst for degradation of phenolic aqueous solutions by Fent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BA-15 Fenton reagent PHENOL catalytic performance catalytic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