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2
1
作者 孙晓燕 谢炳玓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不用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其中梗死部位位于小脑、脑干、基底节、大脑皮层、多部位者各30例(分别计为小脑组、脑干组、基底节组、大脑皮层... 目的观察不用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其中梗死部位位于小脑、脑干、基底节、大脑皮层、多部位者各30例(分别计为小脑组、脑干组、基底节组、大脑皮层组、多部位组),比较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结果与多部位组比较,其余4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降低;与小脑组及基底节组比较,脑干组、大脑皮层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大脑皮层组比较,其余4组LVEF增加;P均<0.05。与小脑组比较,其余4组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增加,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与多部位组比较,其余4组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降低;与大脑皮层组比较,脑干组入院第1天NIHSS评分增加,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与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5、0.414,P均<0.05)。结论不同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同,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此指标可作为病情及病变部位诊断的参考依据,亦可作为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D二聚体 左室射血分数 NI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胸腺增生和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俞宁 谢炳玓 安中平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研究伴有胸腺异常增生或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MG)与胸腺正常MG患者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对61例MG患者进行低频重复电刺激(RNS)、单纤维肌电图(SFEMG)和胸部CT扫描,对比胸腺增生、胸腺瘤和胸腺正常组的伸指总肌(EDC)和眼轮匝肌(OO)的颤... 目的研究伴有胸腺异常增生或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MG)与胸腺正常MG患者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对61例MG患者进行低频重复电刺激(RNS)、单纤维肌电图(SFEMG)和胸部CT扫描,对比胸腺增生、胸腺瘤和胸腺正常组的伸指总肌(EDC)和眼轮匝肌(OO)的颤抖值。结果影像学发现14例胸腺异常,病理证实胸腺瘤7例。眼轮匝肌的MCD值、>55μs电位对百分比、阻滞电位对百分比3项指标在胸腺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分别为(68.23±21.56)μs vs(94.25±24.92)μs,(58.89±27.30)%vs(86.51±14.66)%,(32.08±25.11)%vs(52.24±29.93)%(均P<0.01)。结论RNS阳性率在胸腺正常和异常组之间是相近的,OO的SFEMG检查是较敏感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增生 胸腺瘤 单纤维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纤维肌电图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俞宁 谢炳玓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对预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发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可能性的评估。方法对27例表现OMG的患者进行眼轮匝肌和(或)伸指总肌的SFEMG和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随访1 a,根据是否进展为GMG分别分析其临床... 目的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对预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发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可能性的评估。方法对27例表现OMG的患者进行眼轮匝肌和(或)伸指总肌的SFEMG和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随访1 a,根据是否进展为GMG分别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电生理检查指标。结果 GMG结局组年龄大于OMG结局组(P<0.01)。眼轮匝肌的SFEMG指标在GMG结局组高于OMG结局组(P<0.05);伸指总肌的SFEMG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GMG结局组RNS阳性率高于OMG结局组(P<0.01)。两组患者面神经RNS检查5 Hz刺激频率的衰减有差异性。结论眼轮匝肌SFEMG检查是较敏感的诊断手段。转化为全身型的OMG患者眼轮匝肌SFEMG指标增大的几率更高,结合面神经RNS阳性结果,可做为预测OMG进展为GMG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肌电描记术 眼轮匝肌 伸指总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F波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罗芳 谢炳玓 宋毅军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电生理变化特点。方法选取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23例(病例组)和健康查体者23例(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行F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病例...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电生理变化特点。方法选取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23例(病例组)和健康查体者23例(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行F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F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F波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以上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感觉神经受损较运动神经重,双下肢受累较双上肢重。结论 F波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为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疾病 慢性酒精中毒 F波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R-R间期变化率对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自主神经损害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瑶 谢炳玓 姚源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6,共3页
目的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技术和R-R间期变化率(RRIV)检测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特点,探讨SSR和RRIV对GBS自主神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GBS患者26例(GBS组)和健康人30例(对照组),利用丹麦产Keypoin... 目的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技术和R-R间期变化率(RRIV)检测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特点,探讨SSR和RRIV对GBS自主神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GBS患者26例(GBS组)和健康人30例(对照组),利用丹麦产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双手和双足的SSR潜伏期和波幅,记录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的RRIV。结果①GBS组和对照组SSR的潜伏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波幅比较有统计学差率(P<0.05)。②GBS组和对照组的RRIV比较,平静呼吸和深呼吸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③GBS组SSR异常率与RRIV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BS患者自主神经症状出现率分别与SSR、RRIV异常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④轴索型GBS与髓鞘型GBS进行SSR及RRIV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SSR和RRIV可作为评价GBS自主神经损害的客观电生理指标,能发现尚无临床症状的自主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R-R间期变化率 格林巴利综合征 自主神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下肢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深龙 谢炳玓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7-69,共3页
选择健康志愿者31名,于两个温度水平(47℃、51℃)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刺激右上肢前臂掌侧及下肢内踝上皮肤。记录刺激后受试者刺激疼痛分级、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发现两个主要波形成分Cz/N和Cz/P可以被诱发接收,47℃和51... 选择健康志愿者31名,于两个温度水平(47℃、51℃)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刺激右上肢前臂掌侧及下肢内踝上皮肤。记录刺激后受试者刺激疼痛分级、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发现两个主要波形成分Cz/N和Cz/P可以被诱发接收,47℃和51℃两温度下刺激前臂掌侧皮肤的疼痛强度评分分别为(6.4±0.7)分和(8.0±0.7)分,刺激下肢内踝上方皮肤为(6.3±0.8)分和(7.9±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P的潜伏期和上下肢长度呈正相关。认为CHEP在上、下肢部位刺激时能够在所有正常人稳定、可靠的引出,结合目前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能够更好地评估伤害性传导路径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疼痛感受器 神经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认知电位P300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传侠 谢炳玓 +1 位作者 翟翚 林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听觉认知电位P300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Osserman分型将28例MG患者(观察组)分为Ⅰ型11例、Ⅱ型17例,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听觉认知电位P300技术检测两组Cz、Pz、C3、C4点的潜... 目的探讨听觉认知电位P300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Osserman分型将28例MG患者(观察组)分为Ⅰ型11例、Ⅱ型17例,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听觉认知电位P300技术检测两组Cz、Pz、C3、C4点的潜伏期和波幅,并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结果观察组Ⅱ型患者各点波幅均低于Ⅰ型患者和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Cz点波幅均高于Pz、C3、C4点,P均<0.05。观察组Cz点波幅异常率高于MMSE评分异常率,P均<0.05。观察组Ⅰ型患者Cz点波幅与MOCA、MMSE评分均无相关性(r分别为0.09、0.16),P均>0.05;Ⅱ型患者Cz点波幅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82,P<0.01),与MMSE评分无相关性(r=0.010,P>0.05)。观察组中,接受药物治疗与未接受药物治疗者各点潜伏期、波幅及MMSE评分、MOCA评分比较,P均>0.05。结论听觉认知电位P300的Cz点波幅可较好地反映Ⅱ型MG患者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且不受药物治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认知功能 认知电位P300技术 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包婷 柴守华 +2 位作者 张征民 贺万彬 谢炳玓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5期540-542,共3页
因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率逐步增高,NAFLD在西方国家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10%~24%,我国上海成人NAFLD患病率高达15%。因NAFLD常伴有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紊乱,现有多个前瞻性研究结果证实NAFLD可预测2型糖... 因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率逐步增高,NAFLD在西方国家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10%~24%,我国上海成人NAFLD患病率高达15%。因NAFLD常伴有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紊乱,现有多个前瞻性研究结果证实NAFLD可预测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脑梗塞 超声检查 NI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