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立哌唑与认知行为联合应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谢滨浩 姚赛华 杜育如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5期230-232,共3页
目的为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探讨阿立哌唑、认知行为联合应用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7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病床单双号分为药物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 目的为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探讨阿立哌唑、认知行为联合应用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7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病床单双号分为药物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药物对照组口服阿立哌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精神恢复有效率为94.3%较对照组80.0%好,观察组患者疾病症状、认知能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好(P<0.05);治疗前两组PANSS、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好(P<0.05)。结论临床对精神分裂首发患者采用阿立哌唑、认知行为联合应用治疗疾病,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 阿立哌唑 认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拉法辛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谢滨浩 姚赛华 杜育如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1期3949-3950,共2页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文拉法辛治疗,给予研...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文拉法辛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文拉法辛联合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日常生活活能力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93.75%比75.00%、87.50%比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喹硫平 双相情感障碍 疗效观察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与精神症状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关系
3
作者 谢滨浩 姚赛华 杜育如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2151-2153,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CS)患者自知力与精神症状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CS患者88例纳入此次研究,由医院的2名精神科医师(A医师和B医师)利用双盲法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评测... 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CS)患者自知力与精神症状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CS患者88例纳入此次研究,由医院的2名精神科医师(A医师和B医师)利用双盲法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评测,分析患者的阳性及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评分、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以及患者ITAQ评分与PANSS及MCCB的相关性。结果 A医师与B医师对患者PANSS评分各子项的计算分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医师与B医师对患者MCCB评分各子项的计算分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医师对患者ITAQ评分的计算分值为(5.03±1.08)分,B医师对患者ITAQ评分的计算分值为(5.12±1.10)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患者ITAQ评分与PANSS评分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以及精神病理均呈负相关,患者ITAQ评分与MCCB评分的各子项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CS患者的自知力与其精神症状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之间均呈负相关,但与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无明显相关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自知力 精神症状 神经认知功能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尿酸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杜育如 张理强 +1 位作者 谢滨浩 黄志敏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25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设为研究组,25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密顿抑郁量...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25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设为研究组,25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分析研究组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尿酸 同型半胱氨酸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9
5
作者 杜育如 谢滨浩 李科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1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采取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取喹硫平+MECT治疗,对照组采取喹硫平+碳酸... 目的观察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采取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取喹硫平+MECT治疗,对照组采取喹硫平+碳酸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2、4、8周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1周,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为56.67%;治疗第2周,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3.33%;治疗第4周,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3.33%;治疗第8周,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76.67%。治疗第1、2、4、8周,实验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困倦、嗜睡1例,头晕、头痛0例,便秘1例,狂躁发作0例,认知损害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发生困倦、嗜睡2例,头晕、头痛1例,便秘1例,狂躁发作3例,认知损害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狂躁发作患者采取喹硫平+MECT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狂躁发作 临床治疗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服务背景下湛江地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晓情况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易海 杨琼花 +4 位作者 杜育如 张理强 孔思思 谢滨浩 陈尚杰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服务背景下湛江地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知晓情况及社区服务效果,以促进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指导社区服务与管理。方法随机选取湛江地区三家医院,整群随机抽取2018年3月-10月新入院并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目的了解社区服务背景下湛江地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知晓情况及社区服务效果,以促进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指导社区服务与管理。方法随机选取湛江地区三家医院,整群随机抽取2018年3月-10月新入院并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481例及对应的家属481例为研究对象,自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危险因素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程度、主要的知晓途径、知晓率。结果患者及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4. 5%和65. 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患者与家属之间的知晓程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程度更高(P<0. 01)。而对疾病知晓的主要途径方面,患者和家属均以就诊或住院的医院为主,分别占92. 3%和92. 7%。结论现阶段湛江地区患者及家属对重性精神疾病的知晓程度偏低,社区服务未能成为最主要的知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精神疾病 社区服务 知晓程度 知晓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