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鳕鱼皮多肽抗小鼠慢性酒精性肝、脑损伤作用
1
作者 陈晨 郭家棋 +4 位作者 孔松芝 谢海生 梁美茵 陈锦蕙 利紫芮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5-234,共10页
采用长期灌胃乙醇溶液法建立小鼠慢性酒精性损伤模型,通过对比各组小鼠肝、脑组织中的生化指标水平及其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探讨鳕鱼皮多肽改善慢性酒精性肝、脑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鳕鱼皮多肽处... 采用长期灌胃乙醇溶液法建立小鼠慢性酒精性损伤模型,通过对比各组小鼠肝、脑组织中的生化指标水平及其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探讨鳕鱼皮多肽改善慢性酒精性肝、脑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鳕鱼皮多肽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提高肝脏组织中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抑制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等炎症因子的高表达,降低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同时提高小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转移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有效抑制其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等关键炎症因子以及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的高表达,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的合成,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胆碱酯酶、B型单胺氧化酶、丙二醛、活性氧的水平。此外,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相对于模型组小鼠,鳕鱼皮多肽处理后的小鼠肝脏结构清晰,肝小叶排列整齐,少见水样和肝细胞脂肪变性,胶原纤维的生成少。上述结果表明,鳕鱼皮多肽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控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信号通路分别缓解乙醇诱导的肝、脑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同时还能通过增强肝脏乙醇代谢酶活性促进乙醇的代谢以及正向调节脑内神经中枢系统水平以维持神经递质系统的平衡,进而有效缓解肝、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鳕鱼皮多肽 酒精性肝损伤 酒精性脑损伤 慢性酒精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低碳发展蓝图设计的关键点与保障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海生 张晓梅 《上海节能》 2015年第2期70-73,共4页
文章在论述城市低碳发展蓝图设计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强调蓝图设计需把握三个关键点,即需要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具有明确的重点领域行动方案并体现地方发展特色。最后,针对蓝图的落实从发展规划、体制机制、考核标准、治理格局等方面提... 文章在论述城市低碳发展蓝图设计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强调蓝图设计需把握三个关键点,即需要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具有明确的重点领域行动方案并体现地方发展特色。最后,针对蓝图的落实从发展规划、体制机制、考核标准、治理格局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碳发展蓝图 关键点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艾滋病诊疗及预防状况的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海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8-269,共2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非洲 综合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纳洛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的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海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2-352,共1页
关键词 酒清中毒 急性 纳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抢救小儿大剂量吗啡安定中毒1例
5
作者 谢海生 逄英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9-229,共1页
关键词 吗啡中毒 安定中毒 纳洛酮 儿童 急救 大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住房租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艳飞 谢海生 金浩然 《经济研究参考》 2018年第7期54-60,共7页
推动住房租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形成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人口流动及商品房价格的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特大超大城市住房租赁市场规模大、需求旺盛。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供给结构表现出以个人房源租赁... 推动住房租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形成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人口流动及商品房价格的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特大超大城市住房租赁市场规模大、需求旺盛。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供给结构表现出以个人房源租赁为主、市场化租赁为主的特征,并且部分地区城中村城郊村租赁供给规模大,住房租赁市场供给端存在租赁房源难以有效供给、租赁住房供给品质不高、新市民住房保障不足、租赁住房的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未来应当以满足新市民和多元化住房需求为导向,着重创新租赁住房供地方式、改进税收金融政策支持多主体参与、完善政策性租赁住房的供给体系、改善租赁住房隐性福利及完善租赁住房内外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租赁 供给结构 新市民 土地供给 多主体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皮带机除水装置的改进
7
作者 丁明星 谢海生 宋丽红 《港口装卸》 2006年第3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皮带机 除水装置 露天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反复加工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谢海生 曾伟华 +3 位作者 吴芮 邹永春 史晓滔 武建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8,共7页
通过对4种分别采用光气法和熔融酯交换法生产的、具有代表性的国产和进口聚碳酸酯(PC)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反复加工后的性能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聚碳酸酯(PC)原料本身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屈服应力、冲击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并... 通过对4种分别采用光气法和熔融酯交换法生产的、具有代表性的国产和进口聚碳酸酯(PC)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反复加工后的性能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聚碳酸酯(PC)原料本身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屈服应力、冲击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并无明显差异,但4种牌号PC的反复加工稳定性差异显著。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不同PC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分析,结合Instron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的测试结果,首次发现,当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PC中小分子链/大分子链所占比例越高、分子链“离散性”越大,其反复加工后物理力学性能的稳定性也越差;PC中的支化链和芳基酮含量越高其反复加工稳定性也越差;熔融酯交换法生产的PC中因Fries重排而存在支化链和芳基酮结构,光气法PC中未检测到支化链和芳基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物理力学性能 反复加工稳定性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曾伟华 刘俊逸 +4 位作者 谢海生 邹永春 吴芮 张爱民 武建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3-190,共8页
概要地介绍了聚碳酸酯的合成技术,重点对非光气法进行了介绍,比较了非光气法相对于光气法的优缺点。按照不同的合成路径对非光气法进行了全面阐述,阐明了双酚A聚碳酸酯非光气化、低碳、减排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化工工艺技术是聚碳酸酯... 概要地介绍了聚碳酸酯的合成技术,重点对非光气法进行了介绍,比较了非光气法相对于光气法的优缺点。按照不同的合成路径对非光气法进行了全面阐述,阐明了双酚A聚碳酸酯非光气化、低碳、减排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化工工艺技术是聚碳酸酯合成技术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共聚聚碳酸酯和脂肪族聚碳酸酯由于其有别于传统聚碳酸酯的阻燃、绿色、环保以及可降解等性能,逐渐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碳酸二甲酯 碳酸二苯酯 二氧化碳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油组成对充油SEBS体系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晓滔 辛秀婷 +5 位作者 谢海生 教震 吴芮 熊春珠 张爱民 武建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自制了一系列运动黏度基本保持不变、组成有规律连续变化的填充油,首次系统研究了油品组成对充油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油品在多相的SEBS中的相平衡和"再分配"规律,揭示了油品组成对充... 自制了一系列运动黏度基本保持不变、组成有规律连续变化的填充油,首次系统研究了油品组成对充油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油品在多相的SEBS中的相平衡和"再分配"规律,揭示了油品组成对充油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随着油品中环氧油含量(CN)的增加(由27.4%到50.4%),动态力学热分析显示TgPS由108.6℃降至98.03℃,小角X射线散射结果显示软硬相电子密度差逐渐降低,表明环烷烃分子进入软硬相之间,增塑聚苯乙烯(PS)相与其产生相互作用,充油体系起始剪切黏度由9361.30 Pa·s降至4562.71 Pa·s,流动性显著增大;PS相间距由38.929 nm增至40.329 nm,油分子逸出通道加宽,迁出率增大(由0.266%增至2.858%),体系热失重性能降低(Tonset由289.0℃降至241.7℃)。在CN为33.2%时,充油SEBS的拉伸强度达到极大值(11.62 MPa),而伸长率随CN变化基本保持不变(10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油 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 相互作用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类锚固剂的合成及对软质聚氯乙烯的改性
11
作者 王伟超 魏锋 +5 位作者 史晓滔 严娟 谢海生 王应民 张爱民 武建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13,共7页
使用自制的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热塑性聚氨酯(TPU)齐聚物"锚固剂"(AA),可将增塑剂分子"锚固"在聚氯乙烯(PVC)基体上,从而改善PVC的迁移析出性能和低温性能。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动态力... 使用自制的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热塑性聚氨酯(TPU)齐聚物"锚固剂"(AA),可将增塑剂分子"锚固"在聚氯乙烯(PVC)基体上,从而改善PVC的迁移析出性能和低温性能。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动态力学热分析表征了自制的"锚固剂"(AA)。通过扫描电镜、动态力学热分析、高低温力学性能以及高低温迁移析出性能测试,研究了AA与PVC的相容性以及对软质PV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A与PVC可互容,AA用量至60 phr,-30℃时软质PVC的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提高了280%倍左右,-10℃时温度敏感指数下降了44%,迁移析出率下降了72%。相同增塑剂含量下,DOTP/AA复合体系与纯DOTP相比,-30℃时的温度敏感指数仅为后者的24%,-10℃时的迁移析出率仅为后者的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锚固剂 聚氨酯 低温性能 迁移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