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镉铅锌污染对红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谢正苗 卡里德 +1 位作者 黄昌勇 俞劲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9-74,共6页
用实验室培养法研究了不同镉、铅和锌化合物对红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的影响。引起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减少的Cd、Pb和Zn(均为氯化物 )临界土壤含量水平分别为 30、4 50和 2 0 0mg/kg。以醋酸盐形式加入土壤中的Cd、Pb和Zn对土壤... 用实验室培养法研究了不同镉、铅和锌化合物对红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的影响。引起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减少的Cd、Pb和Zn(均为氯化物 )临界土壤含量水平分别为 30、4 50和 2 0 0mg/kg。以醋酸盐形式加入土壤中的Cd、Pb和Zn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比氯化物有更大的毒性 ,可能与其较高的溶解度有关。不管施用何种化合物 ,Cd、Pb和Zn对微生物量的相对毒性依次为 :Cd >Zn >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生物量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修复矿区污染土壤的初探 被引量:18
2
作者 谢正苗 俞天明 姜军涛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绍兴某矿区土壤受重金属Pb和Zn的复合污染。本文研究了膨润土修复矿区污染土壤过程中不同pH、膨润土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膨润土与污染土壤比是影响膨润土对Pb和Zn的吸附的主要因素,当pH=5.0时,吸附效果最佳。当pH=5... 绍兴某矿区土壤受重金属Pb和Zn的复合污染。本文研究了膨润土修复矿区污染土壤过程中不同pH、膨润土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膨润土与污染土壤比是影响膨润土对Pb和Zn的吸附的主要因素,当pH=5.0时,吸附效果最佳。当pH=5.0,膨润土与污染土壤比=1∶10时,平衡液中Pb和Zn的浓度比不添加膨润土分别降低44%和58%。膨润土与污染土壤比=1∶5时修复效果最好。因此,在pH在5,膨润土与污染土壤比=1∶5时,可以达到最好的修复效果,膨润土可以用于修复被Pb和Zn污染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土壤污染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稻体系中铅锌砷含量与水稻分蘖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谢正苗 黄昌勇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67-71,共5页
本文研究了黄筋泥田、青紫泥田、红砂田和小粉田中铅锌砷含量与水稻分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中铅锌砷含量在较低浓度时,分别对水稻分蘖有促进作用,并有一个峰值,在较高浓度时,则对水稻分蘖有抑制作用;②土壤中铅锌砷的单元和... 本文研究了黄筋泥田、青紫泥田、红砂田和小粉田中铅锌砷含量与水稻分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中铅锌砷含量在较低浓度时,分别对水稻分蘖有促进作用,并有一个峰值,在较高浓度时,则对水稻分蘖有抑制作用;②土壤中铅锌砷的单元和三元复合污染对水稻分蘖的影响有较大差别;③水稻体内铅锌砷含量与水稻分蘖也有较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水稻 分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的土壤化学 被引量:27
4
作者 谢正苗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89年第1期36-38,共3页
本文综述了土壤中砷的化学行为,主要阐述了:1.土壤及土壤组分对砷的吸持及其影响因素;2.土壤中含砷矿物及其稳定性;3.土壤中砷的形态及其意义;4.土壤中砷的价态及其意义;5.土壤微生物对砷转化的影响。
关键词 土壤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土壤中砷的赋存和估算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正苗 《科技通报》 1993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研究了浙江省14种主要土壤中砷的赋存形态和含量,考察了土壤中水溶性砷、钙型砷、铝型砷、铁型砷和闭蓄型砷与土壤本性的关系,得出了估算各种形态砷的方程式.
关键词 形态 土壤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下重氮化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TIBA
6
作者 谢正苗 《科技通报》 1990年第3期176-176,共1页
2,3,5—三碘苯甲酸(Triiodobenzoic Acid, TIBA)是高活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豆初花期,每亩仅喷施3—5g,即可对大豆有矮化壮秆、保花保荚、提高光合效率和呼吸强度,从而增加产量的作用。根据试验,喷施TIBA可使大豆增产10%左右,若同... 2,3,5—三碘苯甲酸(Triiodobenzoic Acid, TIBA)是高活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豆初花期,每亩仅喷施3—5g,即可对大豆有矮化壮秆、保花保荚、提高光合效率和呼吸强度,从而增加产量的作用。根据试验,喷施TIBA可使大豆增产10%左右,若同时配用ppm浓度的钼、硼和锌等微量元素,则可增产20%左右。它对马铃薯、花生等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因此,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合成小试,并改进了传统方法,在室温(30—40℃)下合成了它。这不仅可以砍掉冷冻设备,而且大大缩短了反应周期,降低了产品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TIBA 植物 重氮化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铜和锌污染对土壤环境质量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2
7
作者 王秀丽 徐建民 +2 位作者 谢正苗 姚槐应 石伟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商、代谢商、土壤酶活性等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本文对浙江省富阳市环山乡遭受重金属复合污染的铜锌冶炼厂附近土壤进行了土壤生物学指标的测定 ,结果表明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元...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商、代谢商、土壤酶活性等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本文对浙江省富阳市环山乡遭受重金属复合污染的铜锌冶炼厂附近土壤进行了土壤生物学指标的测定 ,结果表明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铜和锌 ,二者对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有效铜和有效锌与土壤代谢商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酶活性 微生物商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环境质量 生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料对土壤生物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106
8
作者 倪进治 徐建民 +1 位作者 谢正苗 唐才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研究了红砂土中加入稻草秸秆和猪粪后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溶解性酚等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有机肥处理一周后 ,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溶解性酚等都达到最高值。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 ,不同处理的土壤中微... 研究了红砂土中加入稻草秸秆和猪粪后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溶解性酚等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有机肥处理一周后 ,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溶解性酚等都达到最高值。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 ,不同处理的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都逐渐下降 ,而溶解性酚含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水溶性有机碳和溶解性酚的含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水溶性有机碳和溶解性酚的含量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土壤 生物活性 有机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农业面源污染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施加春 徐建民 +2 位作者 史舟 谢正苗 刘杏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5-230,共6页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研究大多侧重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机理、模型和控制对策等,而缺乏一个良好的交互式的用户界面来发布、管理和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使其可视化等.本文以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研究大多侧重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机理、模型和控制对策等,而缺乏一个良好的交互式的用户界面来发布、管理和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使其可视化等.本文以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原为例,通过利用GIS及其相关技术,特别是We-bGIS技术(ArcIMS、ArcSDE)的应用,建立了一个基于WebGIS的农业面源污染信息系统(ANPSPIS),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IMS GIS WEBGIS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信息系统 ASP ARCSDE 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组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8
10
作者 倪进治 徐建民 +1 位作者 谢正苗 王德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24-730,共7页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WSOC)含量范围为 3 2 1~ 45 5mgkg- 1,大小顺序为NPK +4 5 0 0kg稻草 >NPK +2 2 5 0kg稻草 >对照 >NPK ;WSOC占土壤总有机碳 (TOC)百分比的范围为0 1 5 %~ 0 1 9% ,大小顺序为NPK...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WSOC)含量范围为 3 2 1~ 45 5mgkg- 1,大小顺序为NPK +4 5 0 0kg稻草 >NPK +2 2 5 0kg稻草 >对照 >NPK ;WSOC占土壤总有机碳 (TOC)百分比的范围为0 1 5 %~ 0 1 9% ,大小顺序为NPK +4 5 0 0kg稻草≈对照 >NPK +2 2 5 0kg稻草 >NPK。土壤中WSOC的含量与TOC、微生物生物量碳 (SMBC)的含量都呈显著性正相关。13C核磁共振 ( 13C NMR)的研究结果表明 ,WSOC都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C、羧基C和长链脂肪C组成。不同施肥处理下 ,WSOC和SMBC占TOC百分比的变异系数 (CV)都小于它们在土壤中绝对含量的变异系数 ,且WSOC/TOC的变异系数大于SMBC/TOC。WSOC/TOC是反映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质量的一个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水溶性 有机碳 含量 组成特征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全氟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4
11
作者 吴卫红 谢正苗 +1 位作者 徐建明 刘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摘要:应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土壤的全氟的含量,对标准曲线测定法、TISAB标准加入法和高氯酸标准加入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ISAB标准加入法的回收率最高,加标回收率在86.9%~102.3%之间,平均回收率达96.8%.高氯酸标准加入法次之,平均... 摘要:应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土壤的全氟的含量,对标准曲线测定法、TISAB标准加入法和高氯酸标准加入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ISAB标准加入法的回收率最高,加标回收率在86.9%~102.3%之间,平均回收率达96.8%.高氯酸标准加入法次之,平均回收率为93.8%,标准曲线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最低,只有88.4%.实测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得数据之间无显著差异,TISAB标准加入法和高氯酸标准加入法的测量结果较为接近,但相比较而言,后者试剂更为简单,价廉,更具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含量 测定方法 土壤 氟离子选择电极 含量测定 标准曲线测定法 TISAB标准加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氟的土壤健康质量指标及评价方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5
12
作者 李静 谢正苗 +1 位作者 徐建明 吴卫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3-597,共5页
根据全国已经报道的地氟病发生率和土壤氟的相关资料,对我国氟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探讨了氟的土壤健康质量指标,包括我国土壤中全氟和水溶态氟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确定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 土壤 地氟病 指标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料施用后潮土中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0
13
作者 倪进治 徐建民 谢正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研究了潮土中加入稻草秸秆或猪粪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溶解性酚等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有机肥施用后,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都迅速上升并达到最大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所下降;而溶解性酚从实验开始时就... 研究了潮土中加入稻草秸秆或猪粪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溶解性酚等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有机肥施用后,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都迅速上升并达到最大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所下降;而溶解性酚从实验开始时就逐渐下降,最后基本保持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溶解性酚相互之间都呈显著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潮土 活性有机质 动态变化 施肥效果 水溶性有机碳 溶解性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Cu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永志 徐建民 +1 位作者 柯欣 谢正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27-130,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u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种类数和个体数密度急剧减少,以重金属污染指数Pi来表征Cu的污染程度时,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种类数、均匀度指数都...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u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种类数和个体数密度急剧减少,以重金属污染指数Pi来表征Cu的污染程度时,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种类数、均匀度指数都随着污染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动物中,蜱螨目、膜翅目和弹尾目是优势种,它们分别占全捕量的41.07%、35.23%和17.21%,同翅目是常见种,占全捕量的2.11%,其中弹尾目昆虫的裸长角跳属Sinella对重金属Cu污染反应不灵敏,陷等跳属Isotomurus、棘跳属Onychiurus对Cu污染敏感,而盐长跳属Salina、叶跳属Lobella只在污染严重的处理中才有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污染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特征 被引量:40
15
作者 廖敏 谢正苗 黄昌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9-185,共7页
本文研究了4种红壤和水体系中镉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镉扩散系数D变化在5.6×10(-8)-9.3×10(-7)cm2/sec;通过比较单、双表面Langmuir方程的参数,发现四个土壤的高能位吸附常数远远大于低能位吸附常数,高能位的最大... 本文研究了4种红壤和水体系中镉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镉扩散系数D变化在5.6×10(-8)-9.3×10(-7)cm2/sec;通过比较单、双表面Langmuir方程的参数,发现四个土壤的高能位吸附常数远远大于低能位吸附常数,高能位的最大吸附量b1明显小于低能位的最大吸附量b2,即镉被土壤吸附是以低能位为主,导致镉在土水体系中高度迁移性;四种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土水系统中pH的变化,可分为三个区域,即pH<ZPC(电荷零点)的低吸附量区、ZPC<pH<6.0的稳定吸附区,以及pH>6.0的强吸附和沉淀区,在稳定吸附区镉吸附量与pH呈正相关。pH6以下被吸附的镉中生物有效态镉量随pH的升高而增加,pH6以上被吸附的镉中生物有效态镉量随pH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体 迁移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14)C-甲磺隆存在形态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汪海珍 徐建民 +1 位作者 谢正苗 叶庆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7-557,共11页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 4 C -甲磺隆在 1 5种不同土壤中存在形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土壤pH值与甲磺隆1 4 C残留物的降解半衰期、残留量及可提取态残留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结合态残留量呈显著负相关 ;土壤微...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 4 C -甲磺隆在 1 5种不同土壤中存在形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土壤pH值与甲磺隆1 4 C残留物的降解半衰期、残留量及可提取态残留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结合态残留量呈显著负相关 ;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越强 ,甲磺隆降解速率越快 ,但结合态残留量也越高 ;土壤中各腐殖质组分和粘粒的含量也影响甲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和存在形态。土壤中甲磺隆的残留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指数方程C =C0 e-kt,拟合方程的复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甲磺隆残留与土壤性质之间经逐步回归分析可得到拟合效果较好的方程 ,由各自变量的决定系数可知 ,土壤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甲磺隆 可提取态残留 结合态残留 土壤 除草剂 农药残留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及其表征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70
17
作者 倪进治 徐建民 谢正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63,共8页
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 (C0 )的大小和周转可以指示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以及养分的循环状况。对浙江省 11个土壤的研究表明 ,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变化幅度为 184 87~ 30 2 2 4 1mg/kg ,占土壤总有机碳的 2 91%~ 8 94 % ,生物活性有机... 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 (C0 )的大小和周转可以指示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以及养分的循环状况。对浙江省 11个土壤的研究表明 ,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变化幅度为 184 87~ 30 2 2 4 1mg/kg ,占土壤总有机碳的 2 91%~ 8 94 % ,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k为 0 0 0 70~0 0 199d- 1。C0 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有效氮、CEC、重铬酸钾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水溶性有机碳、热水提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都呈显著性正相关 ,k与这些指标均无相关性。C0 与重铬酸钾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水溶性有机碳、热水提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均无相关性 ,k只与水溶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呈显著性正相关 (R2 =0 4 684 ,P <0 0 2 5)。水溶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百分比是表征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周转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 周转速率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石灰降低不同母质土壤中镉毒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132
18
作者 廖敏 黄昌勇 谢正苗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8年第3期101-103,共3页
研究了土壤施加石灰后对镉的形态转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态镉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少,pH>7.5时94%以上的水溶态镉进入土壤中;交换态镉在pH<5.5时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加,pH>5.5时随石灰用量增加... 研究了土壤施加石灰后对镉的形态转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态镉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少,pH>7.5时94%以上的水溶态镉进入土壤中;交换态镉在pH<5.5时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加,pH>5.5时随石灰用量增加而急剧减少;有机结合态镉在pH<5.5时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加,pH>5.5时随石灰用量增加而急剧减少;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结合态镉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残留态镉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加。pH>7.5时镉主要以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结合态及残留态形式存在,pH7.5时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结合态及残留态的含量在旱地黄筋泥、水田黄筋泥、旱地红砂土、水田红砂土中分别高达94%,85%,77%,59%,其是导致镉毒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土壤 毒性 土壤污染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汪海珍 徐建民 谢正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9-78,共10页
研究了不同处理土壤中结合态甲磺隆残留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供试浓度下 ,土壤中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的生态效应仍不容忽视 ,其对土壤细菌、真菌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 ,而对土壤放线菌却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高达 10... 研究了不同处理土壤中结合态甲磺隆残留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供试浓度下 ,土壤中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的生态效应仍不容忽视 ,其对土壤细菌、真菌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 ,而对土壤放线菌却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高达 10 0 % ,至培养结束时 (84 d)放线菌数量还未恢复到对照水平。但微生物反应程度在不同土壤、氮素水平及培养时间上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土壤微生物群落 ,尤其是放线菌可作为评价甲磺隆除草剂残留污染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的敏感指标。外源氮素 (尿素 )的添加 ,既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隆 结合残留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嘉湖地区水稻土中氟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卫红 谢正苗 +2 位作者 徐建明 李静 陈建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8-904,共7页
测定分析了杭嘉湖地区400余份水稻土土样中氟(全氟、交换态氟和水溶态氟)的含量,对该地区水稻土中氟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基准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土中的全氟与可交换态氟含量均呈正态分布,水溶态氟的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测定分析了杭嘉湖地区400余份水稻土土样中氟(全氟、交换态氟和水溶态氟)的含量,对该地区水稻土中氟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基准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土中的全氟与可交换态氟含量均呈正态分布,水溶态氟的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在5种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中,河相沉积物发育的水稻土全氟含量最高,算术平均值为333.1 mg kg-1;海相沉积物发育的水稻土次之,为324.3 mg kg-1;黄壤和红壤性坡残积物最低,为245.4 mg kg-1。海相沉积物发育的水稻土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含量最高,分别为1.55 mg kg-1和4.03 mg kg-1。不同类型的水稻土(渗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和淹育性水稻土)剖面中耕作层的全氟含量均高于亚耕层,而剖面中水溶性氟的分布规律则相反。初步确定杭嘉湖地区水稻土中氟的环境质量评价基准建议值全氟为413.9 mg kg-1,水溶态氟为2.54 mg 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