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爱的新视界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桂新 柳海民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3,共7页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应该对教育爱有更为宏观的哲学式的关注。教育爱不仅仅是教师之爱,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他们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表现出来的爱,是具有精神性、智慧性、文化性等教育品性的爱。教育爱在实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应该对教育爱有更为宏观的哲学式的关注。教育爱不仅仅是教师之爱,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他们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表现出来的爱,是具有精神性、智慧性、文化性等教育品性的爱。教育爱在实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发挥教育潜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的价值。我们可以从教育决策、教育的组织实施、教育评价等层面实现教育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爱 内涵 品性 价值 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澳英中职教师三阶段发展维度及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桂新 曾本友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74-79,共6页
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其阶段性,在各阶段的发展中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相应的要求,呈现出以时段发展为纵柱,以内容和水平发展为横柱的统一性。德澳英三国经验表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从纵向上分为职前、入职和职后三个阶段;从横向来看,主要... 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其阶段性,在各阶段的发展中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相应的要求,呈现出以时段发展为纵柱,以内容和水平发展为横柱的统一性。德澳英三国经验表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从纵向上分为职前、入职和职后三个阶段;从横向来看,主要是专业技能维度、教学技能维度及其水平提升维度。三国中职师资发展各阶段中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可以为我国中职教师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教师 职前发展 入职技能训练 职后发展 德国 澳大利亚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 被引量:106
3
作者 柳海民 谢桂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6-101,共6页
卓越教师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卓越教师的理想规格是专业精神朴实高尚、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专业能力卓著出色。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设计,这个设计包括:培养模式设计、课程结构设计和实践能力训练设计等。
关键词 卓越教师 理想规格 培养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略探 被引量:27
4
作者 谢桂新 陈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1-74,共4页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指挥棒,是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环节。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对于造就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教育者,助推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等具有独特的意义和...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指挥棒,是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环节。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对于造就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教育者,助推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等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标准包括:教师教育者的自觉性与智慧性、教学目标的思想性与适切性、教学内容的育人性与精准性、教学方法的匹配性与新颖性、教学情境的自然性与感染性、师范生的获得性与发展性等。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可采取如下策略:融合专业学习与专业考核的评价、通过主观描述性反馈进行评价、通过文本观察进行评价、通过教学观察进行评价、通过量化问卷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类专业 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幼儿园教师的价值诉求与职前培养 被引量:20
5
作者 谢桂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4-161,共8页
卓越幼儿园教师扮演着职后培养主体和职前培养对象的双重角色。作为职后培养主体,了解幼儿的认知、品德、情绪、思维发展特点是幼儿园教师追求卓越的着力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应该把崇真、向善、求美、导慧作... 卓越幼儿园教师扮演着职后培养主体和职前培养对象的双重角色。作为职后培养主体,了解幼儿的认知、品德、情绪、思维发展特点是幼儿园教师追求卓越的着力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应该把崇真、向善、求美、导慧作为其价值追求。卓越幼儿园教师作为职前培养对象,需要师范院校为其提供"卓越培养",可以从U-G-K+S"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基于"标准"融入"卓越"的培养设计、创新与发展的培养保障、多元与系统的质量监控等几方面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幼儿园教师 价值诉求 职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教师教育U-G-S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谢桂新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52,共6页
教师教育U-G-S(即大学-政府-中小学)合作育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振兴教师教育的必由之路。为加强U-G-S合作育人的效果,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和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构建了由动力系统、保障系统、运行系统三... 教师教育U-G-S(即大学-政府-中小学)合作育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振兴教师教育的必由之路。为加强U-G-S合作育人的效果,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和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构建了由动力系统、保障系统、运行系统三大系统组成的教师教育U-G-S培养模式模型。即要形成创新性的合作理念,为教师教育U-G-S合作提供动力支持;进行内外交融的制度设计,为教师教育U-G-S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开展全面深入的实践改革,促进教师教育U-G-S合作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U-G-S 培养模式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爱的教育:理论阐释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桂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149,共6页
将“新常态”一词应用于教育领域,探讨新常态下爱的教育内涵和实践,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爱的作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教育的新常态可以概括为:从注重效率向注重公平转向;从追求教育普及向普及基础上的质量提升... 将“新常态”一词应用于教育领域,探讨新常态下爱的教育内涵和实践,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爱的作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教育的新常态可以概括为:从注重效率向注重公平转向;从追求教育普及向普及基础上的质量提升转变;从同质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型。新常态下教育爱是政府、学校、教师的合力之爱,是爱的情感、行动与智慧,是具有精神品性的爱。为更好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需要实施爱的教育,即政府要为教育服务,推进教育公平;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幸福奠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爱的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普及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