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蜡梅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9
1
作者 谢树章 秦平伟 +3 位作者 张迷 胡雨晴 李名扬 眭顺照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6-41,共6页
在构建好蜡梅花cDNA文库并进行EST分析基础上,通过随机克隆测序,得到1个蜡梅几丁质酶的cDNA基因,命名为Cpchia(GenBank登录号:FJ749130)。CpchiacDNA全长为1184bp,开放阅读框为954bp,编码317个氨基酸,其结构包括信号肽、几丁质结合域、... 在构建好蜡梅花cDNA文库并进行EST分析基础上,通过随机克隆测序,得到1个蜡梅几丁质酶的cDNA基因,命名为Cpchia(GenBank登录号:FJ749130)。CpchiacDNA全长为1184bp,开放阅读框为954bp,编码317个氨基酸,其结构包括信号肽、几丁质结合域、可变交联区、催化区,无C端延伸区,为ClassⅠb型胞外几丁质酶,属于几丁质酶第19家族。将Cpchi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BL2l细胞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融合蛋白,利用透析法获得复性蛋白,其几丁质酶活性经DNS法检测达到200U.mL-1。酶活性和稳定性分析表明,试验条件下,pH7.0有利于酶的稳定和活性发挥,40℃活性最高,在0℃低温下也有较高活性。上述结果说明,分离的Cpchia基因编码蛋白具有几丁质酶活性,而且可能与蜡梅花的抗寒性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克隆 原核表达 蜡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掌“粉冠军”组培快繁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树章 刘亚娟 +1 位作者 吴红 杨小艳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6期162-163,166,共3页
以红掌品种"粉冠军"幼嫩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掌品种"粉冠军"叶片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 mg/L 6-BA+0.1 mg/L 2,4-D,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76.7%;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 以红掌品种"粉冠军"幼嫩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掌品种"粉冠军"叶片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 mg/L 6-BA+0.1 mg/L 2,4-D,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76.7%;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1 mg/L 6-BA+0.1 mg/L NAA,;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05 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05 mg/L I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组培快繁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3
作者 林清 吴红 +2 位作者 周幼昆 雷开荣 谢树章 《南方农业》 2012年第9期12-16,共5页
玉米作为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及工业原料,其转基因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应用基因枪、农杆菌介导、花粉管通道等转基因技术对玉米重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改良,在抗虫、抗除草剂、高赖氨酸、雄性不育、抗旱耐盐等转基因新... 玉米作为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及工业原料,其转基因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应用基因枪、农杆菌介导、花粉管通道等转基因技术对玉米重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改良,在抗虫、抗除草剂、高赖氨酸、雄性不育、抗旱耐盐等转基因新品种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抗虫和抗除草剂及两者复合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已在全球16个国家大面积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概述玉米转基因技术及应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转基因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中高海拔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小艳 吴红 谢树章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0期179-180,183,共3页
文章介绍了重庆中高海拔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概况、危害特征与流行特点,提出了选用抗病力强的品种、合理耕作、控减病害、适期播种、平衡施肥、合理用药、化学防治等玉米灰斑病综合防控技术。
关键词 重庆中高海拔区 玉米 灰斑病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