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氧环境下卵形鲳鲹的氧化应激响应与生理代谢相关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区又君 陈世喜 +4 位作者 王鹏飞 李加儿 温久福 王雯 谢木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124,共5页
文章测定了急性和慢性低氧胁迫后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氧化应激和生理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23±0.7)℃下,体质量(31.59±3.01)g的鱼在急性低氧胁迫条件下的个体成活率为100%,在慢性低氧胁迫条件下的成活率则不... 文章测定了急性和慢性低氧胁迫后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氧化应激和生理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23±0.7)℃下,体质量(31.59±3.01)g的鱼在急性低氧胁迫条件下的个体成活率为100%,在慢性低氧胁迫条件下的成活率则不断下降,第11天时降为实验初始时的50%。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随低氧胁迫时间延长鳃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第3小时最低,随后升高,第24小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低氧持续先上升后恢复至正常水平,慢性低氧胁迫下鳃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MDA、GSH含量和SOD活性则均显著升高(P<0.05)。肝糖原(LG)在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随低氧呈先下降后恢复的趋势,第12小时降至最低,第24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慢性胁迫后LG下降。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随低氧先升后降,第3小时达最大值,第24小时下降为对照组水平,慢低氧胁迫后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低氧胁迫 能量代谢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和慢性低氧胁迫对卵形鲳鲹鳃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世喜 王鹏飞 +4 位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温久福 王雯 谢木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文章研究了窒息点以上的低氧胁迫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鱼体鳃器官的影响,在常温条件下对(32.84±3.99)g的卵形鲳鲹进行了急性(0 h、3 h、6 h、12 h、24 h)和慢性(14 d)的低氧胁迫实验,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以及电子... 文章研究了窒息点以上的低氧胁迫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鱼体鳃器官的影响,在常温条件下对(32.84±3.99)g的卵形鲳鲹进行了急性(0 h、3 h、6 h、12 h、24 h)和慢性(14 d)的低氧胁迫实验,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以及电子显微技术,观察低氧胁迫对卵形鲳鲹鳃器官的影响。结果显示,卵形鲳鲹在急性低氧胁迫下鳃小片上皮肿胀和抬升;慢性低氧胁迫下随着时间延长,鳃小片上皮细胞与鳃小片分离,鳃呼吸表面积增加。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对卵形鲳鲹鳃器官具有较大影响,而且慢性胁迫的影响大于急性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低氧胁迫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的四指马鲅消化道组织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谢木娇 区又君 +4 位作者 李加儿 温久福 王鹏飞 王雯 陈世喜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58,共8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消化道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35日龄与43日龄稚鱼体态相似,体表被覆鳞片,背鳍、胸鳍、臀鳍、尾鳍发育健全,前者全长(12.850±1.280)mm,后...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消化道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35日龄与43日龄稚鱼体态相似,体表被覆鳞片,背鳍、胸鳍、臀鳍、尾鳍发育健全,前者全长(12.850±1.280)mm,后者(15.600±1.600)mm。65日龄幼鱼消化道整体依次分为食道、胃部和肠道,胃部又分贲门部、幽门部、胃体部和盲囊部,在幽门部连接肠道处分布4束短小分散成菜花状的幽门盲囊;肠道系数为0.630±0.002,分前、中、后肠。成鱼食道、胃部、肠道直径增大;肠道系数为0.300±0.010。2)两阶段的稚鱼消化道组织结构发育基本与幼鱼、成鱼相似,消化管壁由内至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消化管内黏膜皱褶、胃腺、黏膜上皮杯状细胞的数量在稚鱼、幼鱼、成鱼之间呈递增趋势,体现结构和功能逐渐发育完善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消化道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池塘培育四指马鲅亲鱼初次性成熟和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区又君 谢木娇 +3 位作者 李加儿 温久福 周慧 刘奇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4,共8页
于2015年6月~9月在广东珠海对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亲鱼的初次性成熟和产卵情况以及苗种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培育亲鱼2 000余尾,成熟率93%以上。成熟... 于2015年6月~9月在广东珠海对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亲鱼的初次性成熟和产卵情况以及苗种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培育亲鱼2 000余尾,成熟率93%以上。成熟亲鱼的体质量雌雄之间差异较大,雌鱼性腺指数(GSI)为1.03%~6.05%,雄鱼GSI为0.26%~1.76%。雌鱼产卵类型为一年产卵1次,分批成熟、分批产卵,初次性成熟的产卵期从2015年6月13日~9月30日。共计产卵75.0×106粒,受精率为72%~95%,胚胎发育在盐度27~28.8、温度29~31℃、p H 8.1~8.3条件下历时13 h 52 min,孵化率为58%~95%。仔鱼在室内培育,投喂小球藻和轮虫,5~7 d后转移到室外土池进行培育,7 d后投喂小球藻、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幼体。第25天起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第30天起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并逐渐过渡到投喂人工颗粒饲料。从2015年7月23日开始至9月30日累计培育出子二代苗15.0×106尾,平均成活率为25.0%。综合亲鱼产卵和幼苗育成情况,认为该鱼全人工繁育的技术关键在于如何培育优质的亲鱼以及育苗过程中水质的控制和适口饵料选择及其适时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初次性成熟 人工繁育 苗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鲈头肾和脾脏的形态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区又君 刘江华 +2 位作者 李加儿 吴水清 谢木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34-2039,共6页
【目的】观察研究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头肾和脾脏的组织学结构,以充实该鱼类免疫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组织学等基础资料,为深入研究驼背鲈生物学及其养殖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常规采集驼背鲈的头肾和脾脏,经石蜡切片及HE染... 【目的】观察研究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头肾和脾脏的组织学结构,以充实该鱼类免疫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组织学等基础资料,为深入研究驼背鲈生物学及其养殖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常规采集驼背鲈的头肾和脾脏,经石蜡切片及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头肾和脾脏的显微组织结构。【结果】驼背鲈头肾位于食道背面、胸腔内咽退缩肌之上,其外覆盖一层疏松结缔组织性被膜,属于淋巴样实质组织,无肾单位及明显小梁,分为红细胞聚集区和白细胞聚集区,其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血管和血窦组成,其间可见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驼背鲈脾脏位于胃后方、肠的前部背面,表面也覆盖一层较薄的结缔组织性被膜,其实质由红髓和白髓混合排列组成,小梁不明显,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血细胞及粒细胞,有椭圆体和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脾脏中的动脉、静脉及神经束互相结伴而行。【结论】驼背鲈头肾是机体重要的造血和免疫器官,而脾脏具有很强的血液过滤及储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头肾 脾脏 形态特征 组织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谢木娇 区又君 +4 位作者 温久福 李加儿 周慧 王鹏飞 刘奇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22-1227,共6页
【目的】研究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规律,为指导四指马鲅育苗过程中适时更换饵料及制定投饵策略、完善育苗工艺和提高育苗成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组织石蜡切片和阿利新兰-高碘酸雪夫试剂(AB—PAS)染色,观察研究1... 【目的】研究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规律,为指导四指马鲅育苗过程中适时更换饵料及制定投饵策略、完善育苗工艺和提高育苗成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组织石蜡切片和阿利新兰-高碘酸雪夫试剂(AB—PAS)染色,观察研究1~30日龄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生过程。【结果】四指马鲅的食道最早在5日龄时出现Ⅱ型黏液细胞;9日龄仔鱼食道黏液细胞数量有所增加,胃部已有贲门部、幽门部、胃体部和盲囊部的明显区域分化,黏膜皱褶丰富,各区域大部分的黏膜表面均有Ⅰ型黏液细胞分布;15日龄仔鱼胃腺区域出现Ⅱ型黏液细胞,肠道前、中、后段均出现Ⅱ型黏液细胞,且以圆形为主;17日龄仔鱼幽门盲囊区域出现Ⅱ型黏液细胞;23和30日龄仔鱼消化道黏液细胞以Ⅱ型为主,数量持续增加。四指马鲅消化道各段黏液细胞密度、大小及分泌能力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同日龄仔鱼消化道中以食道的黏液分泌能力最强。【结论】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生和分布特征与仔鱼摄食能力日益增强及消化道结构逐渐完善的趋势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消化道 黏液细胞 发生 分布 开口摄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谢木娇 区又君 +4 位作者 李加儿 温久福 周慧 王鹏飞 刘奇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8,共9页
运用组织学切片技术研究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出膜后1–30 d(Day after hatching,DAH)仔鱼的消化系统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温度29–32℃、盐度25–28、溶氧4.80–5.5 mg/L、p H 8.0–8.3条件下,1 DAH仔鱼消... 运用组织学切片技术研究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出膜后1–30 d(Day after hatching,DAH)仔鱼的消化系统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温度29–32℃、盐度25–28、溶氧4.80–5.5 mg/L、p H 8.0–8.3条件下,1 DAH仔鱼消化管尚未分化,由紧贴腹壁和卵黄囊的肠管组成。卵黄囊在3 DAH时完全吸收完毕,仔鱼开口摄食,消化管也与外界相通,此后逐渐分化出食道、胃部和肠道,一定程度上能自主消化吸收食物维持自身生长,逐渐从内源性营养期过渡为外源性营养期。15 DAH时出现幽门盲囊和胃腺,消化道结构和功能成分进一步发育完善,消化能力显著提高,30 DAH仔鱼消化道具备与成体相似的结构和功能。肝脏和胰腺分别在2 DAH和5 DAH时分化,随着仔鱼的生长而快速发育,至30 DAH时具备与成体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四指马鲅消化系统的发育表现为结构与功能密切联系且逐渐发育成熟的特点。本研究根据四指马鲅消化系统的发育特点讨论了育苗过程中的三大危险期并提出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消化系统 胚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指马鲅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谢木娇 区又君 +4 位作者 温久福 李加儿 周慧 王鹏飞 刘奇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5-411,共7页
利用人工培育的2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亲鱼自然产卵受精而获得的受精卵在实验室中孵化和培育,对受精卵胚胎发育到仔鱼孵出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四指马鲅受精卵呈圆球形,卵膜光滑,单油球.平... 利用人工培育的2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亲鱼自然产卵受精而获得的受精卵在实验室中孵化和培育,对受精卵胚胎发育到仔鱼孵出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四指马鲅受精卵呈圆球形,卵膜光滑,单油球.平均卵径675.78μm,油球平均直径258.46μm.在水温为31-33℃,盐度为27.50-28.00,pH值为8.2条件下,胚胎发育用时13 h 52 min,可分为卵裂、囊胚、原肠胚、胚体形成、器官分化和孵化6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1.46±0.25 mm,3 DAH仔鱼全长2.42±0.18 mm,口和肛门张开,仔鱼开口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四指马鲅 受精卵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盐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存活、血清离子浓度和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雯 温久福 +4 位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王鹏飞 谢木娇 陈世喜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3-633,共11页
为探究急性低盐胁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存活、血清离子浓度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将斜带石斑鱼幼鱼从盐度30(对照组)的水体直接转移至盐度0、5、10、20的水体中,于2 h、6 h、12 h、48 h和72 h检测幼鱼血清中的钠离子(Na... 为探究急性低盐胁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存活、血清离子浓度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将斜带石斑鱼幼鱼从盐度30(对照组)的水体直接转移至盐度0、5、10、20的水体中,于2 h、6 h、12 h、48 h和72 h检测幼鱼血清中的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浓度和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并记录幼鱼存活情况。结果显示,血清Na^+和Cl^-浓度随盐度增加显著上升(P<0.05)。盐度0组和对照组血清Na^+浓度随实验时间变化不大,较稳定(P>0.05);而盐度5和盐度10组血清Na^+浓度在6 h降低,随后升高并保持稳定(P<0.05);盐度20组血清Na^+浓度随时间的延长出现显著波动(P<0.05)。随时间延长Cl^-浓度在盐度0组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在盐度5、10和20组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K^+浓度在盐度0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随时间延长K^+浓度在盐度0组先升后降(P<0.05),而在盐度5、10和20组以及对照组则先降后升(P<0.05)。GH水平在盐度20和对照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随时间延长GH水平在盐度0、5和10组呈先下降至6 h处达到最低点,而后上升的趋势(P<0.05),而在盐度20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PRL在各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延长各试验组血清PRL水平先下降后上升至12 h达到最大值后又下降(P<0.05),最后趋于稳定。COR水平在盐度0、5和10组显著高于盐度20和对照组(P<0.05)。随时间延长在盐度0、5和10组的变化规律与PRL水平类似,而在盐度20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随时间延长在盐度0组幼鱼死亡率逐渐升高,72 h内全部死亡;盐度5组幼鱼在实验期间仅有极少数死亡,而其它组幼鱼无死亡情况,这表明斜带石斑鱼幼鱼能够适应在盐度低至5的急性胁迫下存活,但在淡水急性胁迫条件下不能长时间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低盐胁迫 存活率 血清离子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淡水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鳃线粒体丰富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雯 温久福 +4 位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王鹏飞 陈世喜 谢木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4-549,共6页
为探讨淡水(盐度为0)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鳃线粒体丰富细胞(MRCs)形态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其对鳃MRCs渗透调节机制的影响,以盐度30为对照,在斜带石斑鱼幼鱼急性淡水胁迫过程中,对鳃MRCs的结构变化进行光学显微镜(2... 为探讨淡水(盐度为0)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鳃线粒体丰富细胞(MRCs)形态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其对鳃MRCs渗透调节机制的影响,以盐度30为对照,在斜带石斑鱼幼鱼急性淡水胁迫过程中,对鳃MRCs的结构变化进行光学显微镜(2、6、12、48 h)和扫描电镜观察(48 h).结果显示:淡水组鳃MRCs长径和短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H.E染色较浅;鳃小片直径显著变宽(p<0.05),且鳃小片上增生出鳃MRCs;鳃MRCs表面存在一个特殊的顶膜结构,淡水组顶膜较为平坦,开口较大,且其表面存在大量微绒毛,对照组顶膜向内凹陷成一个开口较小的顶隐窝.推测在急性淡水胁迫下,斜带石斑鱼鳃MRCs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其渗透调节功能部分丧失,幼鱼死亡,所以斜带石斑鱼幼鱼直接转入淡水时,不能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斜带石斑鱼 淡水胁迫 鳃线粒体丰富细胞 渗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指马鲅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木娇 李加儿 +2 位作者 区又君 温久福 李活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51,共4页
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选用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神经肽(NPY),胆囊收缩素(CCK-8)6种兔抗胃肠激素抗体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显示,免... 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选用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神经肽(NPY),胆囊收缩素(CCK-8)6种兔抗胃肠激素抗体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显示,免疫阳性细胞按形态可分为开放型内分泌细胞和封闭型内分泌细胞。食道内未检测出任何一种阳性细胞。胃部只检测出GAS和SS阳性细胞,但GAS细胞仅限在幽门部,密度较少。胃部各区域分布极多的SS阳性细胞,幽门盲囊只检测出SS细胞,前肠道只检测到GAS细胞,中肠未检测出任何阳性细胞,后肠则有GAS和SS细胞的分布。整个消化道均未检测出5-HT、GLU、NPY和CCK-8阳性反应的细胞。讨论了其可能的内分泌方式和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鮁 消化道 胃肠激素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指马鲅头肾和脾脏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俊标 谢木娇 +3 位作者 区又君 温久福 李加儿 王鹏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3-47,共5页
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方法研究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头肾和脾脏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头肾位于背部脊椎左右两侧,呈深褐色,实质柔软而表面粗糙。组织学结构特征:最外层为胶原纤维,实质无肾单位而由大量淋巴细... 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方法研究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头肾和脾脏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头肾位于背部脊椎左右两侧,呈深褐色,实质柔软而表面粗糙。组织学结构特征:最外层为胶原纤维,实质无肾单位而由大量淋巴细胞、血细胞、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填充,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elano-macrophage centers,MC)不明显。脾脏衬贴于胃部后端与肠弯曲交界处的系膜内,棕色,体积较大,呈"三角形";组织最外层有被膜,并形成明显的脾小梁结构,实质由红髓和白髓组成,红髓占实质大部分,分布密集由血细胞连接成脾索,内部含丰富的脾血窦,MC密集分布;白髓由大量淋巴细胞填充,中央有动脉血管穿过。结论表明四指马鲅头肾和脾脏是典型的造血、免疫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头肾 脾脏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经济物种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鹏 谢木娇 +3 位作者 周卫国 孙英婷 丁德文 索安宁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9-250,共12页
本研究以1986—2016年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调查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了近30年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经济物种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主要经济物种渔获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和2000年以后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经济物种群落结构差... 本研究以1986—2016年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调查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了近30年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经济物种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主要经济物种渔获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和2000年以后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经济物种群落结构差异明显,2000年以前游泳动物经济物种种类数量显著高于2000年以后(F=6.711,n=1,p=0.017<0.05)。2000年以前主要游泳动物经济物种有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蛇鲻(Saurida filamentosa)、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鲐(Scomber japonicus)、银鲳(Pampus argenteus)、灰鲳(Pampus cinereus)以及头足类,其中蓝圆鲹、蛇鲻、金线鱼等10种物种渔获率之间表现为显著相关(p<0.05);2000年以后的主要经济物种有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直额蟳(Charybdist runcata)、凤鲚(Coilia mystus)、锐齿蟳(Charybdis acuta)、亨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ungerford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主要渔获率均表现为显著相关(p<0.05)。2000年以前与2000年以后仅有4种优势经济物种相同,游泳动物经济物种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游泳动物 经济物种 群落结构 渔获率 珠江口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鲎消化道发育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鲍虞园 叶国玲 +3 位作者 李银康 谢木娇 蓝军南 颉晓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采用石蜡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5日龄~2龄及成年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消化道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15日龄,消化道组织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分化,为一管道状结构,此时黏膜上皮清晰可见,且出现黏膜皱褶;26日龄,食道和胃... 采用石蜡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5日龄~2龄及成年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消化道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15日龄,消化道组织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分化,为一管道状结构,此时黏膜上皮清晰可见,且出现黏膜皱褶;26日龄,食道和胃的黏膜上皮边缘层均出现深色条带,肌纤维增多;30日龄,中肠和直肠的黏膜上皮顶部出现纹状缘,肌层纤维束增厚;60日龄,食道和胃的黏膜上皮边缘层的深色条带发育为纹状缘;70日龄,中肠和直肠黏膜皱褶增高,数量增加,纹状缘着色加深;2龄(约90日龄),消化道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组成,食道、胃、中肠、直肠的组织结构可明显区分;成年个体,其消化道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各层组织均较前期明显增厚,为完整的消化道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中国鲎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在2龄时基本发育形成,与其2龄开口摄食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研究丰富了中国鲎的基础生物学内容,可为今后开展消化生理、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鲎 消化道 发育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