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滋味化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谢晨昕 赵锋 +7 位作者 蔡亚威 陈苑旻 林喜盈 林笑茹 蔡良绥 林进玉 苏英斌 郭丽 《中国茶叶》 2025年第4期68-72,79,共6页
分别采用有机种植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下的福鼎大毫茶鲜叶制作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对同等级白茶产品感官品质及主要滋味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明有机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滋味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两款有机白茶产品的感官品质均优于同等级常... 分别采用有机种植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下的福鼎大毫茶鲜叶制作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对同等级白茶产品感官品质及主要滋味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明有机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滋味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两款有机白茶产品的感官品质均优于同等级常规白茶,鲜甜感较佳;其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儿茶素等主要滋味成分含量较高,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低。滋味属性分析表明,对白茶的喜好度与白茶的鲜度、甜度呈正相关,与苦度、涩度呈负相关,有机白茶的喜好度高于同等级常规白茶,更受市场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白茶 常规白茶 感官品质 滋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晒茶风味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晨昕 赵锋 +3 位作者 林雨 蔡良绥 林智 郭丽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4-564,共11页
茶叶利用日光萎凋或干燥,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能源成本,还可形成独特的风味品质。从日晒茶的风味品质特点、风味化学特征以及影响其形成的技术和环境因素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芳樟醇、香叶醇、1-辛烯-3-醇、癸醛等是日晒茶的关键呈... 茶叶利用日光萎凋或干燥,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能源成本,还可形成独特的风味品质。从日晒茶的风味品质特点、风味化学特征以及影响其形成的技术和环境因素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芳樟醇、香叶醇、1-辛烯-3-醇、癸醛等是日晒茶的关键呈香成分,其中1-辛烯-3-醇和1-辛烯-3-酮可能与日晒味有关;合理利用光照及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是加工高质量日晒茶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层面、理论层面以及产业层面展望了日晒茶工艺提升和理论挖掘研究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晒茶 日光萎凋 日光干燥 风味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青与晚青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3
作者 郭丽 谢晨昕 +3 位作者 林智 岳文杰 张悦 郭雅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252,共8页
为探明鲜叶不同采摘时段对乌龙茶香气化学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将铁观音早青与晚青按传统工艺加工成乌龙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鲜叶和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比较早青茶与晚青茶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晚青茶所含挥发性组分总量... 为探明鲜叶不同采摘时段对乌龙茶香气化学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将铁观音早青与晚青按传统工艺加工成乌龙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鲜叶和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比较早青茶与晚青茶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晚青茶所含挥发性组分总量比早青茶少28.3%,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占比均处优势,尤其是异植醇和反-橙花叔醇。挥发性成分在鲜叶与乌龙茶中的组成特征差异较大,醇类和酸类化合物在鲜叶中的占比相近,但在乌龙茶中二者差异较大;早青与晚青包含56种共有挥发性成分,比其乌龙茶的共有成分多4种,但在鲜叶与乌龙茶共有42种成分中十六烷酸、二氢猕猴桃内酯、反-橙花叔醇、异植醇等受加工工艺的影响明显,且变化幅度较大。可见晚青与早青中挥发性成分的分布特征相异,晚青茶优于早青茶且清香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香气品质 早青 晚青 早青茶 晚青茶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白茶加工技术规程》(T/CTSS 70—2023)团体标准解读
4
作者 王静波 林雨 +4 位作者 赵锋 谢晨昕 郑静梦 张悦 郭丽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0期43-48,共6页
《浙江白茶加工技术规程》(T/CTSS 70—2023)团体标准于2023年11月8日发布,并于2024年2月1日实施。文章介绍了该标准的制订背景,详细解读了术语、鲜叶原料要求、加工技术等主要内容,分析了标准的实用性特点,并展望了标准的实施前景。
关键词 浙江白茶 加工技术 团体标准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