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TP诱变及高通量筛选选育米尔贝霉素高产菌株
1
作者 张莉 米贯东 +4 位作者 戴梦 谢新宇 安兰兰 马婕 任风芝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3期25-33,共9页
为选育米尔贝霉素(milbemycin)优良菌株,提高发酵产量,以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MB230906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结合自身代谢产物抗性,以及高通量筛选技术,获得了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突变菌株AM24... 为选育米尔贝霉素(milbemycin)优良菌株,提高发酵产量,以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MB230906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结合自身代谢产物抗性,以及高通量筛选技术,获得了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突变菌株AM2405-228,50 L罐发酵产量平均达到3494μg/mL,较出发菌株提升28.31%,A3∶A4达到了1∶3.98。结果表明,运用ARTP诱变结合抗性和高通量筛选,可以高效、快速获得发酵产量显著提高的米尔贝霉素突变株,为进一步推进米尔贝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贝霉素 吸水链霉菌 ARTP 高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修正的能源桩力学响应研究
2
作者 刘铠宁 王忠瑾 谢新宇 《地基处理》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本文基于有限长圆柱热源模型,对能源桩的荷载传递算法进行温度修正。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能源桩在温度荷载下的桩土界面温度与径向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将得到的径向附加应力代入荷载传递参数的经验公式中,从而实现荷载传递曲... 本文基于有限长圆柱热源模型,对能源桩的荷载传递算法进行温度修正。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能源桩在温度荷载下的桩土界面温度与径向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将得到的径向附加应力代入荷载传递参数的经验公式中,从而实现荷载传递曲线的温度修正。最后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温度修正对能源桩力学响应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加热时间下,桩土界面的温度规律大致相同,除桩顶和桩底外,桩身的温度分布较为均匀;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变化量先增加,在桩身中部达到最大值并保持一段距离不变,而在桩底附近又逐渐减小。(2)桩土界面的径向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形状与温度变化量的分布大致相同。(3)温度修正对能源桩的位移发展影响很小,而对温度应力的影响较大。具体来说,在桩顶处,温度应力的修正值小于原计算值,在中性点处,温度应力的修正值大于原计算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桩 荷载传递法 热力学响应 热源模型 桩土界面温度分布 径向附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钢支撑伺服控制效果及围护结构变形研究
3
作者 岳长庚 刘铠宁 +2 位作者 郑凌逶 王文军 谢新宇 《地基处理》 2025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以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钢支撑伺服控制方案和围护结构变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开展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分析,对地连墙水平位移与施工阶段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地连墙水平位移会随着开挖施工逐渐增大,沿... 以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钢支撑伺服控制方案和围护结构变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开展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分析,对地连墙水平位移与施工阶段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地连墙水平位移会随着开挖施工逐渐增大,沿深度方向呈“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曲线,最大变形可能出现在墙体上部或下部;不同伺服方案下同一位置处的地连墙位移数值模拟对比结果显示,所有钢支撑全部设置伺服系统的方案对于地连墙位移的控制效果最好,相较于不设置伺服系统的方案,可以使地连墙的最大位移减小26.4%,而在第3和第5道支撑布置伺服系统的方案可以使最大位移减小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基坑 围护结构变形 地连墙水平位移 地面沉降 沉降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间黏滑机制的桩基沉降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新宇 龚涛 +4 位作者 许纯泰 王忠瑾 娄扬 刘开富 张日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2,共9页
基于桩基运动控制方程,对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考虑桩土间黏滞与滑动两种接触状态,建立了一种考虑侧阻软化及侧阻恢复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然后采用该模型及修正三折线模型分别模拟桩与桩侧土以及桩端土间的相... 基于桩基运动控制方程,对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考虑桩土间黏滞与滑动两种接触状态,建立了一种考虑侧阻软化及侧阻恢复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然后采用该模型及修正三折线模型分别模拟桩与桩侧土以及桩端土间的相互作用,结合有限差分法建立了考虑桩土间黏滑机制的桩基沉降分析方法;最后,基于建立的桩基受荷沉降分析方法,研究了桩基沉降的黏滑动态特性以及桩身的力学特性,并讨论了桩土相互作用模型中的参数对桩基沉降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桩顶荷载接近桩基单级加载极限值,桩基沉降表现出黏滞位移与快速滑动位移交替的动态特性;桩身力学响应表现出加载路径相关性,与单级加载相比,分级加载时桩侧摩阻力能得到更好发挥,桩基极限承载力更高;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桩基静载试验沉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滑 侧阻软化 侧阻恢复 有限差分 沉降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根植桩高强螺栓连接受弯性能数值模拟
5
作者 杜钦勇 王忠瑾 +2 位作者 张日红 王浩 谢新宇 《地基处理》 2025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为探究新型预制根植桩高强螺栓连接的抗弯性能,对不同桩径的预制根植桩连接试件抗弯试验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该连接方式在抗弯试验过程中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以及局部构件的应力、变形发展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桩径下,高强螺... 为探究新型预制根植桩高强螺栓连接的抗弯性能,对不同桩径的预制根植桩连接试件抗弯试验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该连接方式在抗弯试验过程中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以及局部构件的应力、变形发展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桩径下,高强螺栓接头的极限弯矩与桩身极限弯矩标准值的比值均大于1,满足连接件的弯矩承载要求;端板是整个试件中受荷屈服最严重的构件,以桩径为400 mm的连接试件为例,螺栓孔周部分在位移荷载为5.1 mm时进入了屈服状态,端板受拉区顶部在极限破坏时的轴向变形量为2.46 mm;螺栓在接头受弯过程中受拉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其靠近端板内径的一侧受拉且部分区域达到屈服;桩身受拉区拉裂裂缝随加载过程逐步发展,受压区混凝土在达到极限破坏时产生压碎破坏,接头破坏形式为良性破坏。通过对该连接接头受弯过程的模拟,有助于后续对该连接方式进行改进与优化,为实际应用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根植桩 预制桩连接 连接接头 ABAQUS数值模拟 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基中多向受荷大直径单桩桩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戴朴修 刘开富 +1 位作者 谢新宇 徐越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0-578,共9页
为了研究多向循环受荷大直径单桩的水平变形响应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开展多向受荷大直径单桩的1g大比尺模型试验,探讨不同竖向和水平循环荷载比下的桩侧受力及变形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竖向循环荷载会增大桩身水平位移的发展速率;最... 为了研究多向循环受荷大直径单桩的水平变形响应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开展多向受荷大直径单桩的1g大比尺模型试验,探讨不同竖向和水平循环荷载比下的桩侧受力及变形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竖向循环荷载会增大桩身水平位移的发展速率;最大弯矩出现在2.0倍桩径深度处,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桩身弯矩表现出减小的趋势;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最大土抗力所在的位置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逐渐从1.5倍桩径深度处向2.0倍桩径深度处移动,循环土体抗力-桩身水平变形(p-y)曲线的退化主要发生在表层土体;施加竖向循环荷载会增大桩土界面的初始刚度,但同时也会加速桩土体系的刚度退化.建议在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的设计中,特别注意竖向循环荷载对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桩身位移及桩土相互作用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g模型试验 大直径单桩 复杂荷载 P-Y曲线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黏土中能源群桩热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7
作者 孙旻洋 王忠瑾 +3 位作者 谢新宇 张日红 娄扬 朱大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2-390,共9页
为研究饱和黏土地基中静钻根植能源群桩不同运行方式的热力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型试验系统,测试温度条件下模型单桩和群桩的热力响应。通过埋置传感测试元件,得到桩顶位移、桩身应力、桩和桩周土温度、桩周水平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 为研究饱和黏土地基中静钻根植能源群桩不同运行方式的热力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型试验系统,测试温度条件下模型单桩和群桩的热力响应。通过埋置传感测试元件,得到桩顶位移、桩身应力、桩和桩周土温度、桩周水平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结果表明:由于桩间热扩散,加热桩会对周围非加热桩造成影响,导致非加热桩桩身温度增加、桩顶位移上升,能源群桩的平均换热性能较单桩低;制冷工况下群桩的桩顶位移变化绝对值大于加热工况,需要考虑以确保安全性;由于群桩效应,与单桩相比,能源群桩桩顶位移变化更大,桩身附加温度应力更小;能源群桩的热力特性受运行能源桩数量影响,运行数量越多,温度对能源群桩的热力特性影响越显著,桩周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变化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钻根植能源桩 附加温度应力 模型试验 热-力耦合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理论新进展 被引量:70
8
作者 谢新宇 朱向荣 +1 位作者 康和 潘秋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38,共9页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原理,首次建立了以位移为控制变量物质描述和空间描述的一维大变形固结方程,给出了物质描述下一维大变形固结方程的一个近似解析解。同时进行几何和材料双非线性的一维固结有限元分析,其中,沉降计算结果还与...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原理,首次建立了以位移为控制变量物质描述和空间描述的一维大变形固结方程,给出了物质描述下一维大变形固结方程的一个近似解析解。同时进行几何和材料双非线性的一维固结有限元分析,其中,沉降计算结果还与近似解析解作比较,两者吻合较好。最后在有限元分析和近似解析解结果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形 固结 有限元分析 位移 堤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软土流变试验及经验模型 被引量:16
9
作者 谢新宇 李金柱 +2 位作者 王文军 刘开富 朱向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71,共8页
为了研究宁波软土的流变特性及经验模型,进行一维固结流变试验和三轴排水流变试验,并采用西原模型拟合模型参数.试验对比分析表明,固结试验的侧限作用会阻碍试样流变的发展,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偏向应力轴,而三轴流变试验试样的流变能够... 为了研究宁波软土的流变特性及经验模型,进行一维固结流变试验和三轴排水流变试验,并采用西原模型拟合模型参数.试验对比分析表明,固结试验的侧限作用会阻碍试样流变的发展,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偏向应力轴,而三轴流变试验试样的流变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偏向应变轴,能够更好地体现软黏土的流变性状.将一维西原模型应力-应变关系扩展到三维,采用修正剑桥模型屈服函数描述材料的塑性屈服.推导荷载恒定时土样的轴向应变计算公式,根据三轴排水流变试验结果进行曲线拟合,确定西原模型参数.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符合宁波软土的流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软土 固结流变试验 三轴流变试验 西原模型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砂土地基中碳化硅能源桩的传热特性测试与分析
10
作者 金坤铨 王忠瑾 +3 位作者 刘开富 谢新宇 方鹏飞 徐啸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18-528,共11页
采用标准试块测试与模型试验,对碳化硅能源桩的传热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桩基混凝土试块导热系数和力学性能测试,确定碳化硅能源桩的桩身材料配合比;通过饱和砂土地基中能源桩高温释热工况模型试验,分析饱和砂土地基中碳化硅能源桩的传热... 采用标准试块测试与模型试验,对碳化硅能源桩的传热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桩基混凝土试块导热系数和力学性能测试,确定碳化硅能源桩的桩身材料配合比;通过饱和砂土地基中能源桩高温释热工况模型试验,分析饱和砂土地基中碳化硅能源桩的传热性能以及轴向和径向温度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碳化硅代砂率达到16.0%时,桩基混凝土试块的导热系数、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会分别提升64.1%、19.9%和11.4%,该代砂率下的碳化硅能源桩桩身材料配合比为最佳配合比。碳化硅能源桩的最高温度出现在桩体中部。相较于普通能源桩,碳化硅能源桩具有更高的桩体温度、温度增长速率和换热功率,表现出更优的传热性能。在碳化硅能源桩进行热循环时,桩土间的热量传递效率自桩身向外沿径向递减;热循环后,桩周土体呈现热量堆积现象,且这种现象随着接近桩身区域而逐渐增强。研究结果可为碳化硅能源桩的设计及其在饱和砂土地基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桩 碳化硅 导热系数 传热特性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数字化监管及大数据交互应用研究
11
作者 刘铠宁 徐亦采 +3 位作者 郑许冬 林游海 谢新宇 周波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4期25-30,共6页
在建筑工程管理数字化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和工期的管理水平,研究开发了一套施工管理数字化监管系统,并借助大数据交互和区块链技术,通过预警和检查管理机制,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实时监控。此外,改革验收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智慧监... 在建筑工程管理数字化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和工期的管理水平,研究开发了一套施工管理数字化监管系统,并借助大数据交互和区块链技术,通过预警和检查管理机制,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实时监控。此外,改革验收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智慧监测模式,在智能算法帮助下实现数据资料的自动整理与审核,简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验收时间。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系统信息实时交互特点,加强各部门协同管理,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工程建设“全链管”。针对工程质量难保障、监管难落实、问题难溯源问题,提出了数字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提高了工程质量,减少了工程监管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智慧监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监管 大数据 验收 区块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性状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谢新宇 杨相如 +1 位作者 施尚伟 朱向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7-882,共6页
对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工程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的垫层模量、垫层厚度、短桩模量及长桩长度对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总沉降、长短桩应力比和长短桩桩身应力所产生的影响及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材料参数可... 对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工程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的垫层模量、垫层厚度、短桩模量及长桩长度对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总沉降、长短桩应力比和长短桩桩身应力所产生的影响及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材料参数可以较好地改善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受力性状,使基础受力更合理。另外,长桩的存在可有效减小地基沉降值。结合对温州某小区该类型地基埋设压力盒的现场监测,分析了实际工程中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应力比和土压力的发展规律。其结果可为该类型复合地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 有限元 沉降 桩土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机场场道软基超载预压加固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谢新宇 朱向荣 +1 位作者 潘秋元 曾国熙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0-65,91,共7页
介绍舟山机场场道软基超载预压大型现场试验结果,讨论了坚向排水井超载预压地基加固效果评价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测试成果的系统分析,认为舟山机场地基经过袋装砂并超载预压方法的加固处理后,其地基工后沉降能满足设计对地基变形的严... 介绍舟山机场场道软基超载预压大型现场试验结果,讨论了坚向排水井超载预压地基加固效果评价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测试成果的系统分析,认为舟山机场地基经过袋装砂并超载预压方法的加固处理后,其地基工后沉降能满足设计对地基变形的严格要求,可确保机场的正常营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跑道 超载预压 加固 竖向排水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非线性的超长桩沉降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新宇 王忠瑾 +1 位作者 王金昌 金伟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664-4671,共8页
考虑桩土相对位移、桩土接触的非线性和桩身混凝土轴向非线性压缩变形,推导均质土层中桩基沉降的计算公式,应用Geddes应力法求得桩侧摩阻力向下传递引起的桩端土体的沉降;并将上述计算方法应用于成层土中桩基的沉降计算。对影响超长桩... 考虑桩土相对位移、桩土接触的非线性和桩身混凝土轴向非线性压缩变形,推导均质土层中桩基沉降的计算公式,应用Geddes应力法求得桩侧摩阻力向下传递引起的桩端土体的沉降;并将上述计算方法应用于成层土中桩基的沉降计算。对影响超长桩承载特性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温州某工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桩侧土体和桩身长度对桩的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影响;相同桩身材料下,在极限承载力内,桩的刚度主要由桩侧土体性质决定;随着桩长的增大,在较大荷载水平下桩身非线性压缩变形明显增大。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本文超长桩沉降计算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桩 相对位移 Boxlucas1荷载传递模型 桩端三折线模型 Geddes模型 Hognesta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系数变化对一维大变形固结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谢新宇 刘育民 潘秋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9-511,共3页
关键词 一维固结理论 土力学 渗透系统 一维大变形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体自重固结问题的相似解 被引量:17
16
作者 谢新宇 张继发 曾国熙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61-1066,共6页
采用了比以往更为普遍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假设,利用Hopf_Cole变换方法求得了厚层土体在自重应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固结问题的完整解析解答.通过试验数据,将该解答与传统的大应变线性固结理论解答和基于实验数据的有限元数值解答相比较,结... 采用了比以往更为普遍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假设,利用Hopf_Cole变换方法求得了厚层土体在自重应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固结问题的完整解析解答.通过试验数据,将该解答与传统的大应变线性固结理论解答和基于实验数据的有限元数值解答相比较,结果表明,该解答能够更好地描述土体的实际固结过程,而由线性化固结理论所得的解答对固结过程中的沉降量和固结度的估计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重固结 BURGERS方程 大应变 李群变换 相似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地铁隧道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新宇 吴勇华 +2 位作者 姜玮东 吴健 刘开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182-3188,共7页
基于某跨越地铁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实践,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利用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地铁隧道穿越建筑物基础时对桩筏基础变形和内力的影响,并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经验方法的设计进行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开挖增... 基于某跨越地铁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实践,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利用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地铁隧道穿越建筑物基础时对桩筏基础变形和内力的影响,并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经验方法的设计进行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开挖增大了筏板的弯矩;隧道开挖会引起附近群桩向隧道方向挠曲变形,且前排桩的变形大于后排桩的变形,同一排桩中边桩变形大于中桩变形;隧道开挖对桩的桩身轴力、弯矩及水平变形的影响主要发生于桩顶至3倍隧道埋深的桩身范围内;随着盾构掘进正面推力和径向压力的增大,桩身挠曲变形逐渐减小并最终使桩身发生远离隧道方向的挠曲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开挖 桩筏基础 三维数值模拟 盾构施工力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系数N_γ的计算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新宇 韩冬冬 +2 位作者 黄利 王忠瑾 刘开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09-214,共6页
假定土体为服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理想刚塑性体,利用滑移线理论求解粗糙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并结合边界条件对承载力进行数值计算,进而得到非叠加假定下地基承载力系数N_γ。计算公式表明,N_γ不仅与土的内摩擦... 假定土体为服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理想刚塑性体,利用滑移线理论求解粗糙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并结合边界条件对承载力进行数值计算,进而得到非叠加假定下地基承载力系数N_γ。计算公式表明,N_γ不仅与土的内摩擦角φ有关,还与无量纲系数F有关,当φ和F为定值时,N_γ即为定值。将N_γ的数值与现有学者的解答进行了对比发现,学者采用的不同假定是导致结果与精确解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计算了不同φ和F取值对应的N_γ,并与朱大勇等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N_γ的两个拟合公式,分析了拟合公式与数值解之间的误差。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拟合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精确解接近,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基础 极限承载力 滑移线理论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体一维主固结解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新宇 张继发 曾国熙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7-351,共5页
从理论上探讨小应变与大应变两类固结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并分析了应用 L ie群变换法求解非线性固结方程的一些问题 ,给出了固结方程的相似变换及其物理解释 .最后 ,就一些简单情况 ,得到大变形固结方程的完整解析解 ,为数值计算的有效... 从理论上探讨小应变与大应变两类固结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并分析了应用 L ie群变换法求解非线性固结方程的一些问题 ,给出了固结方程的相似变换及其物理解释 .最后 ,就一些简单情况 ,得到大变形固结方程的完整解析解 ,为数值计算的有效性提供合理的参考 .计算结果表明 ,固结期间按大变形假设所得的沉降量要大于按小变形理论所得的沉降量 ,但是由两种理论所得的最终沉降量相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体 一维主固结 解析方法 大应变理论 Lie群变换 固结系数 土力学 非线性固结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淤泥电渗-固化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新宇 朱侠达 +2 位作者 朱德良 潘崇根 郑凌逶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66-72,共7页
为达到河道淤泥的排水减量和加固强度要求,缩短加固处理工期、降低综合处理成本,进行单一电渗、单一固化、模拟电渗-固化的室内对比试验,研究不同通电电流、不同固化剂掺入比、固化龄期等因素对宁波河道淤泥加固效果的影响。同时结合扫... 为达到河道淤泥的排水减量和加固强度要求,缩短加固处理工期、降低综合处理成本,进行单一电渗、单一固化、模拟电渗-固化的室内对比试验,研究不同通电电流、不同固化剂掺入比、固化龄期等因素对宁波河道淤泥加固效果的影响。同时结合扫描电镜探究了加固土的微观特征变化,并进行加固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较低的通电电流可降低综合处理成本、处理效果更均匀;固化剂掺入比在6%~10%的范围内,掺入比越高,电渗-固化联合处理相对于采用单一固化加固能够提升的强度幅度更明显;采用相同的固化剂掺入比,电渗-固化联合处理更有利于胶结物和水化产物的生成,电渗排水作用对固化土后期强度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淤泥 电渗 固化 含水率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