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43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敏妍 杨柏雄 钟建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7期426-426,共1页
关键词 CRF 治疗方法 疗效 中药灌肠 中西医结合 慢性肾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疾病述评 被引量:13
2
作者 谢敏妍 程正应 +1 位作者 陈莎萍 朱理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7期657-658,共2页
关键词 尿毒清颗粒 治疗 慢性肾脏疾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慢性肾衰竭6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敏妍 梁智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疗法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疗法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血肌酐、尿素氮、eGFR(用EPI公式估算)、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尿酸、肝功能(ALT、AST)、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情况;并每周监测以下指标:血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组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且对水肿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eGFR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eGFR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的血肌酐、eGFR水平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减少(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ALT、AST水平也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T、APTT、TT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Fib水平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早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具有改善凝血/纤溶系统紊乱,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进展;且治疗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适合长期治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低分子肝素 尿激酶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付晓静 刘海俊 +1 位作者 卢璧云 谢敏妍 《现代医院》 2021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为预防动静脉内瘘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将80例发生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慢性肾脏病患者是否未发生动静脉内...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为预防动静脉内瘘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将80例发生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慢性肾脏病患者是否未发生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资料、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年龄(58.43±5.98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49.85±6.16岁),试验组糖尿病患病率(26.92%)显著高于对照组(9.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O、CI、EF、CCr、FIB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清蛋白、血磷、PTH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自变量对应变量影响大小依次为:CO(OR=4.179)、CI(OR=3.669)、年龄(OR=3.222)、CCr(OR=3.065)、糖尿病患病率(OR=2.945)、EF(OR=2.823)、清蛋白(OR=2.746)、PTH(OR=2.612)、血磷(OR=2.484)、FIB(OR=2.363)。结论采用试验组综合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危险因素效果显著,可预防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发生,使患者进行更加针对性治疗,宜进行进一步探索,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 危险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初次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芳 谢敏妍 +1 位作者 张东升 刘海俊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3期211-214,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小剂量初次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138例需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患者自主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初次腹膜透... 目的分析探讨小剂量初次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138例需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患者自主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初次腹膜透析治疗,透析计量为5000mL/d;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初次腹膜透析治疗,透析计量为8000mL/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分析比较其肾功能指标、透析指标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BUN、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cr小于对照组,Hb、尿量、皮质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K^+、Ga^(2+)、平均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KT/V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腹膜感染、心绞痛、低蛋白血症、脑卒中等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合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初次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能有效保证透析的充分性,缓解肾功能的丢失,维持患者营养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初次腹膜透析 慢性肾衰竭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活血养阴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脏疾病(3期)患者的疗效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效维 吴叠恩 +1 位作者 吴少丽 谢敏妍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987-989,共3页
目的:观察三七活血养阴颗粒对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为临床使用养阴活血法治疗CKD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2014年间入组CKD患者[(肌酐清除率(Ccr)在30~80 ml/min之间)]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给予三七活血养阴颗... 目的:观察三七活血养阴颗粒对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为临床使用养阴活血法治疗CKD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2014年间入组CKD患者[(肌酐清除率(Ccr)在30~80 ml/min之间)]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给予三七活血养阴颗粒治疗;贝那普利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治疗;中药+贝那普利组:给予三七活血养阴颗粒及贝那普利10 mg/d治疗。定期随访,每4周检测血肌酐(Scr)、尿素(UREA)、Ccr、血钾等变化。结果:中药+贝那普利组CKD患者较其余两组肾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未发现高钾血症及严重副反应。结论:对于早期CKD患者,三七活血养阴颗粒与贝那普利具有改善肾功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养阴 活血 慢性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清β_2微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锦华 谢敏妍 刘海俊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5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中分子毒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36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HFHD组(n=18)和常规血液透析(LFHD)组(n=18),比较治疗前(0个月)、后(3个月)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前,...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中分子毒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36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HFHD组(n=18)和常规血液透析(LFHD)组(n=18),比较治疗前(0个月)、后(3个月)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月后HFHD组血清β2-MG和CRP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而LFHD组血清β2-MG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HD能有效清除β2-MG,改善患者慢性炎症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通量 Β2微球蛋白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立骨化醇和骨化三醇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付晓静 刘榕珺 +1 位作者 王芳 谢敏妍 《北方药学》 2021年第5期47-48,共2页
目的:比较分别采取帕立骨化醇、骨化三醇治疗血液透析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血液透析激发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中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具体是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 目的:比较分别采取帕立骨化醇、骨化三醇治疗血液透析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血液透析激发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中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具体是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取帕立骨化醇治疗,对照组采取骨化三醇治疗,比较两组经3个月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患者iPTH、AKP与血磷均降低,血钙均提高,实验组改变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后并发SHPT者,使用帕立骨化醇具有满意的效果及更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立骨化醇 骨化三醇 血液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