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与作物氮素利用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志煌 李彦生 +4 位作者 于镇华 刘俊杰 王光华 刘晓冰 金剑 《土壤与作物》 2016年第4期261-268,共8页
秸秆还田改善土壤化学性质,并为作物提供养分,进而可减少化肥施用量。开展还田秸秆的氮素转化、量化秸秆的供氮能力,以及作物对秸秆氮素的利用情况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全面评价秸秆还田效果是必不可少的。文章综述了秸秆还田对氮素循环和... 秸秆还田改善土壤化学性质,并为作物提供养分,进而可减少化肥施用量。开展还田秸秆的氮素转化、量化秸秆的供氮能力,以及作物对秸秆氮素的利用情况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全面评价秸秆还田效果是必不可少的。文章综述了秸秆还田对氮素循环和共生固氮的影响,总结了作物对秸秆氮素的利用率,以及^(15)N示踪技术在秸秆还田后的氮素转化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今后应加强典型土壤上秸秆氮转化及作物利用秸秆氮的研究,尤其是大豆共生固氮与秸秆氮利用的关系,重点解析作物根际效应对秸秆氮矿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作物氮吸收 氮素利用 ^15N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大豆品种根际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于镇华 王艳红 +3 位作者 燕楠 李彦生 谢志煌 金剑 《土壤与作物》 2017年第1期9-16,共8页
为明确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大豆品种根际微生物丰度的影响差异,全面解析在高CO_2浓度下由微生物参与的土壤生态系统碳转化过程,本研究选取1950年-2003年间东北黑土区推广的4个大豆品种,利用开顶式气候箱(Open Top Chamber,OTC)模拟大... 为明确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大豆品种根际微生物丰度的影响差异,全面解析在高CO_2浓度下由微生物参与的土壤生态系统碳转化过程,本研究选取1950年-2003年间东北黑土区推广的4个大豆品种,利用开顶式气候箱(Open Top Chamber,OTC)模拟大气CO_2浓度升高至550 ppm,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解析了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大豆品种根际微生物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p=0.006)和大豆品种(p=0.013)对根际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影响显著,CO_2升高对4个大豆品种根际土壤细菌丰度均有促进作用,而CO_2浓度和大豆品种的交互作用对根际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影响不显著(p=0.362);CO_2浓度、大豆品种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根际真菌ITS基因拷贝数影响均为极显著(p<0.001),真菌比细菌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更为敏感,与细菌和真菌生长所需的碳氮比和生长模式不同有关;CO_2浓度(p=0.169)、大豆品种(p=0.404)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p=0.059)对根际反硝化细菌nir S基因拷贝数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细菌 真菌 反硝化细菌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农田黑土剖面土壤酶活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于镇华 李彦生 +3 位作者 金剑 王艳红 谢志煌 刘晓冰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3期276-283,共8页
在大豆-玉米轮作条件下,研究了连续4年不同施肥处理(无肥、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加倍有机肥)对农田黑土剖面土壤酶活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施化肥会降低各土层过氧化氢酶... 在大豆-玉米轮作条件下,研究了连续4年不同施肥处理(无肥、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加倍有机肥)对农田黑土剖面土壤酶活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施化肥会降低各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20 cm土层,有机肥施入(牛粪15 t·hm^(-2))能够缓解化肥对过氧化氢酶的抑制作用,但加倍施加有机肥(牛粪30 t·hm^(-2))对提高酶活性作用不明显。在0~30 cm土层,化肥和有机肥的施入会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但加倍施加有机肥引起蔗糖酶活性略有下降,这表明合理的化肥和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农田黑土0~30 cm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单峰曲线分布,在30~40 cm土层脲酶活性达到最高值,在80 cm处酶活性降到最低。在0~20 cm土层,化肥和有机肥的施入会提高脲酶活性,加倍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脲酶活性,而在20~80 cm土层,施肥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轮作 施肥 土壤酶 剖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土壤-微生物间碳流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艳红 于镇华 +6 位作者 李彦生 刘俊杰 王光华 刘晓冰 谢志煌 Stephen J Herbert 金剑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1期22-30,共9页
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升高促进很多植物的光合同化能力,同时增加光合同化碳向土壤中的释放,即增加根系脱落物。在根际范围内,根系脱落物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来源,根沉积物量和质的改变必然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群落结构... 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升高促进很多植物的光合同化能力,同时增加光合同化碳向土壤中的释放,即增加根系脱落物。在根际范围内,根系脱落物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来源,根沉积物量和质的改变必然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群落结构和功能。由于土壤微生物在影响土壤碳循环方面的关键作用,大气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根际微生物如何参与植物光合碳转化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本文综述了植物光合碳同化、土壤碳循环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结构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从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中碳流角度分析高CO_2浓度对土壤碳转化的影响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高CO_2浓度条件下同位素标记结合宏基因组技术解析根际碳转化机制将成为农田生态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CO_2浓度 植物光合碳 碳沉积 土壤碳库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施牛粪有机肥对黑土农田大豆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谢志煌 李彦生 +2 位作者 金剑 张兴义 刘晓冰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4期412-418,共7页
大豆的营养品质是评价其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化肥与有机肥施用对大豆营养品质的影响,以东生1号大豆为材料,设置了无肥(NoF)、化肥(CF)、化肥+15 t·hm^(-2)牛粪(CF+15T)以及化肥+30 t·hm^(-2)牛粪(CF+30T)处理,探讨... 大豆的营养品质是评价其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化肥与有机肥施用对大豆营养品质的影响,以东生1号大豆为材料,设置了无肥(NoF)、化肥(CF)、化肥+15 t·hm^(-2)牛粪(CF+15T)以及化肥+30 t·hm^(-2)牛粪(CF+30T)处理,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农田大豆籽粒脂肪、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以及蔗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蛋脂总和以及蔗糖含量对施肥措施的响应均不显著,但CF+15T处理的大豆籽粒脂肪含量为205 mg·g^(-1),比No F处理显著高6. 51%。CF+30T处理的大豆游离氨基酸含量为5. 32 mg·g^(-1),比NoF、CF和CF+15T处理分别高16. 6%、14. 0%和9. 85%。CF、CF+15T和CF+30T处理的大豆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NoF处理,分别比NoF处理显著高6. 26%、7. 55%和6. 90%。增施有机肥对营养品质形成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有效性,协调作物的碳氮代谢,从而改善大豆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有机肥 蛋白质 脂肪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物量对干湿交替的响应 被引量:13
6
作者 谢志煌 高志颖 +2 位作者 郭丽丽 张锦源 于镇华 《土壤与作物》 2020年第4期348-354,共7页
干湿交替是土壤时常经历的一种最普通和频繁的自然过程,主要由降雨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所引起,可导致土壤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从而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机质的分解、土壤生产力和土壤碳氮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是驱... 干湿交替是土壤时常经历的一种最普通和频繁的自然过程,主要由降雨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所引起,可导致土壤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从而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机质的分解、土壤生产力和土壤碳氮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是驱动地球元素循环的“发动机”,是连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更是土壤生态系统的核心。明确干湿交替对土壤微生物的响应及其对土壤碳氮矿化过程的影响,对于准确预测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微生物对干湿交替的响应及其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提出今后应综合应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不同土壤与气候条件下干湿交替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影响,获取土壤中参与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特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干湿交替 土壤微生物 碳氮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籽粒C、N、P和K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春雨 谢志煌 +5 位作者 李彦生 于镇华 金剑 王光华 范国权 刘晓冰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3期258-265,共8页
为明确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籽粒C、N、P和K元素浓度的影响,本研究以环境大气臭氧浓度为对照,利用开顶式气室模拟大气臭氧浓度升高40 nL·L^-1的环境条件,选取3个推广面积较大的大豆品种:东生1号、绥农4号和绥农8号,解析了在高臭... 为明确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籽粒C、N、P和K元素浓度的影响,本研究以环境大气臭氧浓度为对照,利用开顶式气室模拟大气臭氧浓度升高40 nL·L^-1的环境条件,选取3个推广面积较大的大豆品种:东生1号、绥农4号和绥农8号,解析了在高臭氧浓度下不同大豆品种籽粒C、N、P和K元素浓度及计量化学比的变化。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会降低大豆籽粒中C元素和P元素浓度,但增加了N元素和K元素浓度,3个品种大豆籽粒中C、P元素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1.51%和10.7%;N、K元素平均浓度则分别升高了37.8%和11.0%。虽然大豆籽粒C、N、P和K元素浓度存在品种间差异(P<0.05),但臭氧与品种交互作用对4种元素的积累影响不显著(P>0.05)。臭氧浓度升高还会改变大豆籽粒中C、N、P和K元素化学计量比,如提高C/N和C/K,降低C/P和N/P,同时提高P/K,这表明臭氧浓度升高降低了N和K的元素利用效率,而且大豆对N元素的积累和利用可能受到P元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大豆 营养元素 籽粒品质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