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菠萝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谢小珏 韩伟 +2 位作者 刘月明 张舒亚 邓晓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本文研究建立食品中菠萝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菠萝rbcL基因设计菠萝物种特异性检测引物和荧光探针,对样品中的靶标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并进行物种特异性检测、灵敏度测试和实际应用检测。结果通过对供试的58种动植物... 目的本文研究建立食品中菠萝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菠萝rbcL基因设计菠萝物种特异性检测引物和荧光探针,对样品中的靶标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并进行物种特异性检测、灵敏度测试和实际应用检测。结果通过对供试的58种动植物材料进行检测,只有菠萝出现特异性扩增,其他物种材料无扩增;对不同浓度菠萝DNA样品和不同含量的菠萝粉样品进行灵敏度测试,该检测方法对菠萝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01 ng/μL菠萝DNA和0.1%菠萝粉;对市场销售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能够满足于检测需求。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快速、准确,能应用于食品中菠萝成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菠萝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速冻方便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分析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8
2
作者 韩伟 管宇 +5 位作者 谢小珏 施敬文 张柳 顾文雯 顾鸣 黄建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36-341,共6页
目的建立出口速冻方便食品中高效、易操作的微生物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方法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对出口速冻方便食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微生物污染分析,绘制控制图。结果经过持续地卫生监测和监管,食品加热后区域的微生物超标率均降低至零... 目的建立出口速冻方便食品中高效、易操作的微生物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方法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对出口速冻方便食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微生物污染分析,绘制控制图。结果经过持续地卫生监测和监管,食品加热后区域的微生物超标率均降低至零。结论针对微生物分布特性采用相应的监控手段,结合HACCP,可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SPC) 微生物污染分析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氏菌快速测试片在食品检测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袁辰刚 韩伟 +1 位作者 谢小珏 顾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293-298,共6页
目的应用3M沙门氏菌SALX测试片法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方法对67批自然样品,以及使用3个沙门氏菌标准菌株进行人工污染的20批样品,同时采用3M沙门氏菌SALX测试片法与国家标准方法GB 4789.4-2010进行检测并比较,评价3M SALX沙门氏菌测... 目的应用3M沙门氏菌SALX测试片法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方法对67批自然样品,以及使用3个沙门氏菌标准菌株进行人工污染的20批样品,同时采用3M沙门氏菌SALX测试片法与国家标准方法GB 4789.4-2010进行检测并比较,评价3M SALX沙门氏菌测试片法检测沙门氏菌的检测性能。结果 3M沙门氏菌SALX测试片法与国标法符合率达95.5%,各有1例假阳性和假阴性。结论 3M沙门氏菌SALX测试片法操作相对简便,稳定性好,与国标法有较高的符合率,作为一种新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仍需进一步积累检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快速检测 3M沙门氏菌SALX测试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快速检测三聚氰胺残留的实验室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顾鸣 陈立 +2 位作者 袁辰纲 谢小珏 韩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9-54,共6页
为了对ELISA法快速检测三聚氰胺残留进行评估,进行了实验室内部验证实验。结果表明ELISA方法是快速检测三聚氰胺残留的筛选性技术,除疑似结果需要理化方法进一步确证外,整个检测过程仅需要3小时,检测低限为0.5mg/kg,可以满足国内外三聚... 为了对ELISA法快速检测三聚氰胺残留进行评估,进行了实验室内部验证实验。结果表明ELISA方法是快速检测三聚氰胺残留的筛选性技术,除疑似结果需要理化方法进一步确证外,整个检测过程仅需要3小时,检测低限为0.5mg/kg,可以满足国内外三聚氰胺推荐限量值控制要求;其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均能达到SN/T0005标准的要求,符合目前我国对动植物和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具体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三聚氰胺残留 快速检测方法 实验室内部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芯片电泳分离法对热加工猪肉及鸡肉的加热验证及卫生监控
5
作者 韩伟 张浩 +2 位作者 谢小珏 张柳 顾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260-1266,共7页
目的利用微流芯片电泳分离法对猪肉馅和鸡里脊肉进行热加工验证。方法采用微流芯片电泳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对肉及含肉食品的热加工效果进行验证,并对产品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进行卫生分析。结果产品中心温度在55℃以上到70℃并保持2min的... 目的利用微流芯片电泳分离法对猪肉馅和鸡里脊肉进行热加工验证。方法采用微流芯片电泳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对肉及含肉食品的热加工效果进行验证,并对产品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进行卫生分析。结果产品中心温度在55℃以上到70℃并保持2min的处理区间细菌数有大幅度下降,70℃加热2min可使初始数量为104~106CFU/g的细菌下降3~4个数量级,有效控制肉及含肉食品中的微生物危害,且此加热条件下猪肉和鸡肉组织电泳图谱与未处理样品相比产生显著差异,证明产品经过充分的加热,熟制完全。结论采用微流芯片电泳分离技术可快速有效地验证产品的加热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加工肉 加热效果 微流芯片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