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靶标代谢组研究温度对黄曲霉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华里 李培武 +5 位作者 王秀嫔 张奇 张良晓 王同 张文 汪雪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04-1311,1317,共9页
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来研究温度对黄曲霉菌生理代谢的影响,使用交互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 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代谢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使用二级质谱信息和谱库检索定性黄曲霉菌... 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来研究温度对黄曲霉菌生理代谢的影响,使用交互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 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代谢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使用二级质谱信息和谱库检索定性黄曲霉菌代谢特征信息。使用内标结合混合质控样品的方法对非靶标代谢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将该方法应用于研究温度对黄曲霉菌代谢组的影响,发现不同温度下有3 593个(T检验p<0.01)差异表达代谢特征,筛选出20个候选差异代谢物。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三羧酸循环、脂肪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络氨酸等生物合成路径,并调控黄曲霉毒素、黄匹阿尼酸、曲酸等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路径酶活性。研究发现曲酸和黄曲霉毒素前体化合物与黄曲霉毒素的累积变化规律相似,可作为候选靶标进行验证。该研究为开展我国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和分子预警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菌 代谢组 高分辨质谱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花生产区黄曲霉菌分布、产毒力及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杏 岳晓凤 +6 位作者 丁小霞 李培武 余秋玉 谢华里 张奇 张兆威 张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3-780,共8页
为探明中国西南花生产区黄曲霉菌分布、产毒力及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从云南广南、西藏察隅、四川蓬安采集177份花生、土壤样品,共分离鉴定出黄曲霉菌206株,分析其分布及产毒特征,并调查71份产后花生样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结... 为探明中国西南花生产区黄曲霉菌分布、产毒力及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从云南广南、西藏察隅、四川蓬安采集177份花生、土壤样品,共分离鉴定出黄曲霉菌206株,分析其分布及产毒特征,并调查71份产后花生样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四川蓬安花生产地黄曲霉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检出率和菌落数分别为50.0%、212.0 CFU/g,西藏察隅黄曲霉菌分布最少(18.1%,52.8 CFU/g)。菌株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88.6%的菌株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产毒类型以B族毒素为主,尤其是AFB1,其含量在0~8500μg/L,平均产毒能力排序为:云南广南(4393.4μg/L)>西藏察隅(1991.0μg/L)>四川蓬安(1259.3μg/L);不产毒菌株占11.4%,均来自西藏察隅。对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发现,西南地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较轻,阳性样品检出率为7.0%,AFB1含量在0~7.2μg/kg;四川蓬安花生样品AFB1检出率为4.2%,含量0~7.2μg/kg,云南广南AFB1检出率为16.7%,含量0~2.1μg/kg,西藏察隅样品未检出AFB1。西南产区黄曲霉菌检出率越高、菌落数越多,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产区 花生 黄曲霉菌 分布 产毒力 黄曲霉毒素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脱羧勒克菌wt16对黄曲霉菌生长与产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同 谢华里 +3 位作者 王婷 马向东 李培武 张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0-86,共7页
黄曲霉菌及其毒素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旨在探寻非脱羧勒克菌对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防控效果。从湖北黄陂分离筛选出一株非脱梭勒克菌wt16,将其与黄曲霉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共培养后测定非脱羧勒克菌wt16菌株对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 黄曲霉菌及其毒素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旨在探寻非脱羧勒克菌对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防控效果。从湖北黄陂分离筛选出一株非脱梭勒克菌wt16,将其与黄曲霉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共培养后测定非脱羧勒克菌wt16菌株对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在沙氏液体培养基中,非脱羧勒克菌wt16能明显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及产毒,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7%~92%,对其产毒的抑制率为90%~96%。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非脱羧勒克菌wt16能改变黄曲霉菌丝的形态,使得黄曲霉菌丝体由规则的球体聚集成不规则形状,单个菌丝会由细长型断裂成小截形态,菌丝表面也变得更为光滑;并且发现wt16在花生粉及未受机械损伤的花生颗粒上对黄曲霉菌的生长及产毒均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非脱羧勒克菌wt16菌株发酵上清液中含有能抑制黄曲霉毒素合成的有效成分,且该发酵上清液的制备以培养4 d以上为最佳,培养温度为1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脱羧勒克菌 黄曲霉菌 黄曲霉毒素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