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地经营规模与效率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冬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103,共7页
本文从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的原因等几个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述评,并对国内理论界就农地规模化经营问题讨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表明,农地规模经营与效率的关... 本文从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的原因等几个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述评,并对国内理论界就农地规模化经营问题讨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表明,农地规模经营与效率的关系往往因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发展政策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国应该全面考察发展中国家农地规模经营低效率的原因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实际,审时度势地实行农地规模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经营规模 土地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家才能配置与土地集中效应差异——18~19世纪中国与英国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冬水 李润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9-86,共8页
本文通过企业家才能配置模型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与英国圈地运动产生的经济效应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中英制度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两国企业家在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之间的配置存在着差异。圈地运动时期英国的制度... 本文通过企业家才能配置模型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与英国圈地运动产生的经济效应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中英制度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两国企业家在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之间的配置存在着差异。圈地运动时期英国的制度环境促使地主阶层成为一个经营者阶层,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农场的兴起、技术革新和农业飞跃发展;而传统中国社会的制度环境则鼓励企业家流向官僚阶层,官僚阶层兼并土地后并不直接经营,而是成为食利阶级从土地所有权中获取收入,因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抑制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兼并 圈地运动 企业家才能配置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人口城市化为什么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基于中国式分权的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谢冬水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101,共11页
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同时考虑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中国式分权视角,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现象进行解释。理论分析表明,在由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相互嵌入构成的中... 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同时考虑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中国式分权视角,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现象进行解释。理论分析表明,在由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相互嵌入构成的中国式分权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和改善政绩,具有偏重推进空间城市化、忽视推进人口城市化的动机。利用2000年~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式分权下的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间竞争越激烈,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为了实现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的同步协调发展,中国需要对现行财税制度和地方政府治理机制进行相应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 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 空间城市化 中国式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转让权不完全与农村劳动力非永久迁移 被引量:8
4
作者 谢冬水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4,共8页
通过建立劳动力迁移决策模型,从理论和数值模拟两方面探讨农地转让权不完全对农村劳动力非永久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不完全的农地转让权限制了农民的信贷融资能力,抑制了土地租赁市场的发育。这不仅导致农村劳动力... 通过建立劳动力迁移决策模型,从理论和数值模拟两方面探讨农地转让权不完全对农村劳动力非永久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不完全的农地转让权限制了农民的信贷融资能力,抑制了土地租赁市场的发育。这不仅导致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迁移过程中无法将土地财产转移到城市,还增加了迁移的机会成本,从而导致迁移劳动力因缺乏资金支持而难以在城市永久定居,只能以付出简单劳动力的方式进行非永久迁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完全的农地转让权作用下,农村劳动力倾向于非永久迁移,而改善土地转让权则有助于推动劳动力永久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非永久迁移 农地产权 农地转让权不完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劳动力迁移为何不同:一个城市政府行为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冬水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80,97,共8页
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进行非永久迁移,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流动的一个鲜明特征。基于财政激励和政治激励的中国式分权体制,构建一个城市政府行为模型探讨劳动力非永久迁移现象的决定过程和形成机制,得出结论:中国的劳动力迁移... 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进行非永久迁移,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流动的一个鲜明特征。基于财政激励和政治激励的中国式分权体制,构建一个城市政府行为模型探讨劳动力非永久迁移现象的决定过程和形成机制,得出结论:中国的劳动力迁移政策是由城市政府单方面制定的;在中国式分权体制的影响下,城市政府具有偏重劳动力非永久迁移而忽视劳动力永久迁移的制度激励。只有改变这种局面,才能实现劳动力从非永久迁移向永久迁移的转变,且这种转变既有利于推进人口城市化,也有利于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非永久迁移 永久迁移 中国式分权 城市政府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