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杨中良
- 1
-
-
作者
谢兴涛
-
出处
《中国书画》
2016年第3期81-81,共1页
-
文摘
杨中良泰丰汇签约书法家1972年生,山东蓬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美术家体会会员,元社社员,《中国书画》特约编审。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获奖,多家专业报刊以及电视有专题介绍。著有《中国篆刻创作解读·流派印卷》《《艺概丛书·杨中良》《卧游溪山》《观心》等。发表文章共计五十余万字。
-
关键词
杨中
书法家协会
专题介绍
艺概
中国书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业报刊
全国青联委员
山东蓬莱
艺术创作
-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
-
题名杨中良作品欣赏
- 2
-
-
作者
谢兴涛
-
出处
《中国书画》
2014年第07Z期F0004-F0004,共1页
-
文摘
干净、磊落,是对中良先生的印象,也是其画的状态。其实这应该是对“知行合一”的最好注解。“画如其人”是一个说得太多的话题,但在此我不禁又要感叹一番——“体面”,让我着实理解了其中的含义。中良先生是一个极体面的人,说话谈吐间流露出一种旷达的胸怀,这是文化素养的积淀。
-
关键词
作品欣赏
知行合一
文化素养
印象
实理
胸怀
-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画者文心——刘怀山先生的绘画
- 3
-
-
作者
谢兴涛
-
出处
《中国美术》
2010年第5期I0014-I0023,共10页
-
文摘
“画者,文之极也”,南宋邓椿在《画继》中作如是说,即为中国绘画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所以说中国画的品评标准一直游离在技与道的问题上,这也是“逸品”绘画所被重视和忘却的很重要原因。
-
关键词
中国绘画
刘怀山
《画继》
品评标准
中国画
"逸品"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李长风
- 4
-
-
作者
谢兴涛
-
出处
《中国书画》
2013年第09Z期63-63,共1页
-
文摘
推荐理由:
长风先生的画作不标榜"新奇"而是以自己的文化素养,为传统做着自己的阐释。
-
关键词
画家
绘画作品
绘画艺术
绘画技法
李长风
-
分类号
J222.7
[艺术—美术]
-
-
题名虾峙门水道大型船舶安全通航对策
- 5
-
-
作者
谢兴涛
朱鹏飞
艾万政
栾金
易旭东
-
机构
浙江海洋大学港航与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出处
《水运管理》
2019年第10期11-13,共3页
-
基金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AAC03217)
浙江科技厅项目(2017C33173)
舟山科技局浙江海洋大学专项(2018C43169)
-
文摘
为保障大型船舶在虾峙门水道的通航安全,分析大型船舶自身操纵特性和船舶在狭水道等限制水域的航行风险,结合虾峙门水道水域环境和海事事故原因分析,提出大型船舶在虾峙门狭水道安全通航对策:确定合理航速及用舵时机;保持船舶吃水差;准确把握船舶间安全距离;设计合理的航线。
-
关键词
大型船舶
虾峙门水道
狭水道
安全通航
-
分类号
U66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
-
题名积劫亦可入如——观李长风山水画如是
- 6
-
-
作者
谢兴涛
-
出处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0Z期24-31,共8页
-
文摘
晚明董思翁著《画禅室随笔》一书,其阐述南北二宗,力举南宗一帜,无不着重于“南顿北渐”来立论,而后人对其断章取义的曲解更是直接影响了绘画本身的发展。这直接导致了对性灵的一味追求,而忽视了对功力自身的锤炼。大凡论画者,莫不以苏学士“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
关键词
山水画
断章取义
绘画
-
分类号
J211.26
[艺术—美术]
-
-
题名陆羽烹茶图
- 7
-
-
作者
谢兴涛
-
出处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0Z期89-89,共1页
-
-
分类号
J
[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