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北地区小麦需肥特性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I淮北地区小麦吸收氮磷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汪芝寿 曹承富 +4 位作者 孔令聪 谢儒章 李本正 张存岭 朱怀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1期12-18,共7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于1988-1989年在濉溪县和宿县同时进行氮磷肥不同施量试验.研究淮北地区小麦吸收氮磷钾三要素的特性以及氮磷素施量与氮磷钾素吸收的关系.分析了小麦一生中体内含氮磷钾率的变化规律,重点剖析了氮磷素施量...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于1988-1989年在濉溪县和宿县同时进行氮磷肥不同施量试验.研究淮北地区小麦吸收氮磷钾三要素的特性以及氮磷素施量与氮磷钾素吸收的关系.分析了小麦一生中体内含氮磷钾率的变化规律,重点剖析了氮磷素施量与植株含氮磷钾率、氮磷钾素吸收量及吸收强度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植株含氮磷钾率、吸收量和吸收强度等有关三要素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磷钾 吸收 含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施用铵沸石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兰云 李录久 +2 位作者 徐宛珍 王洪江 谢儒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4期314-315,共2页
本文针对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固定态磷增多,磷肥利用率降低的特点,进行小麦施用铵沸石的试验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铵沸石能增加小麦的产量,改善小麦的穗部性状,调节土壤的供磷状况,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经济效益达到... 本文针对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固定态磷增多,磷肥利用率降低的特点,进行小麦施用铵沸石的试验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铵沸石能增加小麦的产量,改善小麦的穗部性状,调节土壤的供磷状况,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经济效益达到或超过施用过磷酸钙。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铵沸石能短期或部分代替磷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沸石 小麦 增产 砂姜黑土 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小麦需肥特性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Ⅱ氮磷肥的合理运筹及其产量品质效应
3
作者 曹承富 汪芝寿 +4 位作者 孔令聪 谢儒章 李正本 张存岭 朱怀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2期125-130,共6页
本文根据1988-1989年在濉溪和宿县两地同时进行的氮磷肥不同施量试验结果,分析了小麦籽粒产量与植株氮磷钾素吸收量的关系,求出亩产400公斤产量水平形成百公斤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为3.255、1.185和2.655公斤.建立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 本文根据1988-1989年在濉溪和宿县两地同时进行的氮磷肥不同施量试验结果,分析了小麦籽粒产量与植株氮磷钾素吸收量的关系,求出亩产400公斤产量水平形成百公斤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为3.255、1.185和2.655公斤.建立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磷素效应方程,依据产量效应方程,求出淮北砂姜黑土地区亩产450公斤水平的经济最佳施氮量为14.64公斤,施磷(P_2O_5) 量为5.71公斤,阐述了氮磷素施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根据高产小麦的需氮、需磷特性和土壤供氮动态,确定了氮磷肥的科学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肥量 产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玉米夏播制种优化施肥方案的研究
4
作者 吴兰云 陈现平 +1 位作者 陈洪俭 谢儒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5期494-496,共3页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品种类型玉米夏播制种的氮磷钾肥料三要素进行优化量比探讨。结果表明:玉米夏播制种的增产效应,中早熟型是:磷> 氮> 钾;中晚熟型是:氮> 磷> 钾。获得掖单2号制种产量高于5 625kg/hm 2...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品种类型玉米夏播制种的氮磷钾肥料三要素进行优化量比探讨。结果表明:玉米夏播制种的增产效应,中早熟型是:磷> 氮> 钾;中晚熟型是:氮> 磷> 钾。获得掖单2号制种产量高于5 625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187.5~222.0kg/hm 2;磷(P2O5)142.5~163.5kg/hm 2,钾(K2O)148.5~175.5kg/hm2;N∶P2O5∶K2O= 1∶0.75∶0.79。掖单13号制种产量高于3 600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231.0~262.5kg/hm 2,磷(P2O5)130.5~154.5kg/hm2,钾(K2O)120.0~148.5kg/hm2,N∶P2O5∶K2O= 1∶0.58∶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夏播制种 施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