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对Cu-0.65Cr合金时效析出行为与强化作用的影响
1
作者 龚清华 陈辉明 +4 位作者 周晨阳 黄松炜 谢伟滨 汪航 杨斌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48,共8页
采用EBSD、TEM、硬度及导电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Sc对Cu-0.65Cr合金时效行为、强化作用与抗软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态Cu-0.65Cr和Cu-0.65Cr-0.2Sc合金在时效过程中会析出强化相,提升合金硬度与导电率。其中,Cu-0.65Cr-0.2Sc合金... 采用EBSD、TEM、硬度及导电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Sc对Cu-0.65Cr合金时效行为、强化作用与抗软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态Cu-0.65Cr和Cu-0.65Cr-0.2Sc合金在时效过程中会析出强化相,提升合金硬度与导电率。其中,Cu-0.65Cr-0.2Sc合金中会形成两种纳米尺度析出相粒子,即球状的面心立方结构富Cr相与短棒状的体心立方结构CuSc相。这两种析出相共同产生弥散强化作用要高于Cu-0.65Cr合金中富Cr相单独产生的弥散强化作用,致使峰时效Cu-0.65Cr-0.2Sc合金具有比Cu-0.65Cr合金更高的硬度值,其硬度值达到188 HV。此外,添加Sc能够提高Cu-Cr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同时减缓富Cr相的粗化。因此,峰时效态Cu-Cr-Sc合金的软化温度能够达到550~570℃,高于Cu-Cr合金的软化温度(490~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合金 时效 强化 软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3.0Ni-0.75Si合金时效析出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柳瑞清 谢伟滨 +2 位作者 黄国杰 张建波 邱光斌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4-128,共5页
为研究Cu-3.0Ni-0.75Si合金时效过程中沉淀相的析出与长大规律,及其对合金硬度的影响,采用涡流电导仪和布氏硬度计分别测量合金的电导率和硬度,根据导电率与新相析出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合金的时效析出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350℃下时效,... 为研究Cu-3.0Ni-0.75Si合金时效过程中沉淀相的析出与长大规律,及其对合金硬度的影响,采用涡流电导仪和布氏硬度计分别测量合金的电导率和硬度,根据导电率与新相析出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合金的时效析出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350℃下时效,合金硬度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趋于平缓;在450℃、550℃下时效,合金硬度随时效时间的增加快速上升,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时效温度越高,合金硬度峰值越低,但硬度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越短.温度一定,随时效时间的增加,合金电导率在时效初期快速升高,至峰值后趋于平缓.根据Cu-3.0Ni-0.75Si合金在450℃时效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通过Avrami方程推导出相应的相变动力学方程及电导率方程分别为f=1-exp(-0.052 2t0.717 61)和σ=15.2+16.3[1-exp(-0.052 2t0.717 61)],采用相关系数检验法及F检验法对电导率方程的可信性进行检验,结果说明时效析出动力学方程和电导率方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对比由电导率经验方程得出的电导率理论值与测量得出的实验值,该理论值与实验值有良好的吻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0Ni-0.75Si合金 时效 电导率 相变动力学 电导率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变形对Cu-Cr-Ti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及其织构转变 被引量:5
3
作者 袁继慧 陈清香 +3 位作者 陈辉明 谢伟滨 杨斌 汪航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4-170,共7页
采用大气熔炼-铁模浇铸的方法制备了Cu-Cr-Ti合金铸锭,通过热轧-固溶-时效-冷轧工艺制备了带材。采用配备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EBSD)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检测手段对冷轧后的Cu-Cr-Ti合金的组织与性能进行观... 采用大气熔炼-铁模浇铸的方法制备了Cu-Cr-Ti合金铸锭,通过热轧-固溶-时效-冷轧工艺制备了带材。采用配备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EBSD)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检测手段对冷轧后的Cu-Cr-Ti合金的组织与性能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加工率增加,晶粒尺寸减小,位错密度增大,合金显微硬度升高;同时,变形中合金织构发生转变,随着冷轧的进行,{001}<110>旋转立方型织构减弱趋于消失,{112}<111>铜型织构先增强后减弱,{123}<634>S型织构体积分数一直增加,当加工率达到90%后,S型织构成为主要织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变形 Cu-Cr-Ti 组织 位错 显微硬度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r-Ti-Si合金加工软化的机理 被引量:4
4
作者 袁继慧 陈辉明 +3 位作者 谢伟滨 魏海根 汪航 杨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通过大气熔炼制备Cu-Cr-Ti和Cu-Cr-Ti-Si合金铸锭,进行热轧—固溶—时效—冷轧工艺制备带材,研究合金经不同变形量冷轧后的组织和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OM)、配备有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EBSD)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 通过大气熔炼制备Cu-Cr-Ti和Cu-Cr-Ti-Si合金铸锭,进行热轧—固溶—时效—冷轧工艺制备带材,研究合金经不同变形量冷轧后的组织和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OM)、配备有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EBSD)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检测手段对冷轧后的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量Si元素的Cu-Cr-Ti-Si合金在变形量ε≥80%时,硬度不升反降,而Cu-Cr-Ti合金没有发现此现象。随着变形量增大,Cu-Cr-Ti-Si合金小角度晶界比例降低,位错胞增多,位错密度略有下降,但无再结晶晶粒,说明回复导致加工软化。通过分析冷轧前组织发现,Si元素能细化合金晶粒,导致变形前Cu-Cr-Ti-Si合金晶粒较Cu-Cr-Ti更加细小,单位面积内晶界数量多,从而为合金变形中发生回复提供更多的形核位置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Ti Cu-Cr-Ti-Si 加工软化 回复 位错密度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