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及准确度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谢井文 沈比先 黄钢材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1期156-158,170,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MR 3D-ASL)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疑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颅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 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MR 3D-ASL)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疑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颅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常规扫描(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DWI)、MR3D-ASL,以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诊断结果为参照,分析不同检测方法诊断结果,并分析诊断结果一致性。根据DSC-PWI诊断结果将100例疑似患者分为确诊组、对照组,比较确诊组与对照组的不同分区r CBF、r CBF比值。结果 MR 3D-ASL对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7.30%、96.15%、97.00%,均高于CT、MRI、DWI(P<0.05)。经Kappa分析,MR 3D-ASL与DSC-PWI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确诊组的感兴趣区r CBF、r CBF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镜像区r CB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予以灵敏反映,可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积液的CT、MRI诊断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德宏 杨春勤 +2 位作者 沈比先 黄银平 谢井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808-1811,共4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液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双侧发病14例,共40个病灶)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积液患者的CT及MRI表现,包括输卵管脓肿17例、输卵管积水15例、输卵管卵巢脓肿8例。结果输卵管积液呈弯曲管状、多房状或串...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液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双侧发病14例,共40个病灶)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积液患者的CT及MRI表现,包括输卵管脓肿17例、输卵管积水15例、输卵管卵巢脓肿8例。结果输卵管积液呈弯曲管状、多房状或串珠状形态,尖端指向子宫角。输卵管积脓MRI呈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5例显示液-液平面;输卵管积水以水样信号为主,3例T1WI呈等信号、DWI呈高信号。输卵管积脓CT密度较输卵管积水稍高,输卵管积水以水样密度为主。输卵管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管壁较厚、强化较明显、周围改变较显著。结论输卵管积液MRI有一定特征,容易和盆腔其它囊性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积脓 输卵管积水 输卵管卵巢脓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甲状腺肿MR诊断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田荪 沈比先 +2 位作者 李元歌 谢井文 褚千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171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MRI特征性表现及主要鉴别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甲状腺肿11例,总结其部位、病变形态、信号特征、囊壁及间隔强化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11例卵巢甲状腺肿发生于右侧附件区3...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MRI特征性表现及主要鉴别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甲状腺肿11例,总结其部位、病变形态、信号特征、囊壁及间隔强化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11例卵巢甲状腺肿发生于右侧附件区3例;左侧附件区8例;囊性有间隔,囊壁及间隔较厚8例;完全囊性,囊壁较厚2例;囊实性混杂1例;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囊内未见强化;其中5例盆腔少量积液,3例盆腔积液合并双侧胸腔积液。结论:卵巢甲状腺肿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检查是诊断卵巢甲状腺肿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甲状腺肿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膜软骨瘤病MRI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刚 沈比先 +2 位作者 谢井文 刘翰林 张大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524-1526,共3页
目的:研究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变化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和病理变化。结果:①MRI表现:所有12例关节滑膜均增厚,其中3例增强扫描者滑膜明显强化;滑膜软骨瘤病结节呈现五种... 目的:研究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变化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和病理变化。结果:①MRI表现:所有12例关节滑膜均增厚,其中3例增强扫描者滑膜明显强化;滑膜软骨瘤病结节呈现五种信号表现:1型.与骨骼肌相比呈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2型.在所有脉冲序列呈均匀低信号;3型.低信号的结节中心为高信号;4型.与3类似,但在高信号区内散在点状低信号;5型.黄骨髓信号。X线不能显示1型结节,增强扫描者滑膜软骨瘤病结节无强化。3例病变邻近骨质出现外压性侵蚀;②病理变化:大体病理可见增厚的滑膜表面有多发的结节状突起;显微镜下可见滑膜软骨瘤病结节主要有以下特点:可见结节状的透明软骨,结节部分区域被覆纤维组织层;软骨结节中见软骨细胞,软骨结节部分区域钙化和骨化。结论:MRI能准确的反映滑膜软骨瘤病的病理变化,对该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软骨瘤病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效果及准确度探讨 被引量:20
5
作者 郑红 谢井文 黄钢材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1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技术(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128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128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折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技术、CT诊断,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技术(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128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128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折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技术、CT诊断,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将核磁共振技术、CT诊断结果和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比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80.56%、75.00%、79.69%,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98.15%、95.00%、97.66%,统计发现,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敏感度、总准确率较CT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检查骨质改变、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损伤的准确率(98.64%)相比CT诊断(87.07%)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一致性检测发现,CT的检测值为0.65,提示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中等,MRI的检测值为0.89,提示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较CT明显更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技术 膝关节损伤 CT 诊断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的MRI诊断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田荪 蒋山珊 +4 位作者 钟文新 明建中 古治梅 谢井文 沈比先 《罕少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证实的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的MRI表现及信号特点。扫描序列为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T2WIFS。结果病变位于后纵隔T2-T10胸椎旁,表现为半圆形、有分叶、...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证实的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的MRI表现及信号特点。扫描序列为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T2WIFS。结果病变位于后纵隔T2-T10胸椎旁,表现为半圆形、有分叶、边缘光滑的占位性病变。SE序列T1WI为等信号、FSE序列T2WI为低信号(与肌肉比),病灶周围有脂肪组织包绕。结论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T2WI低信号,病灶周围有脂肪组织包绕具有特征性。结合病史,MRI对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可以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造血 瘤样增生 纵隔 磁共振成像 信号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MRI中应用BI-RADS分类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慧 阎守芳 +2 位作者 谢井文 陈丽兴 张丽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磁共振成像(MRI)中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肿瘤的2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乳...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磁共振成像(MRI)中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肿瘤的2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乳腺MRI检查,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根据BI-RADS给予分级,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Ⅳ级为判读阳性评价的阈值,获得乳腺MRI中BI-RADS分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采用Kappa检验,分析BI-RADS-MRI分级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病理结果显示209例患者共230个病灶:乳腺良性病变患者74例(35.4%),共79个病灶;乳腺恶性病变患者135例(64.6%),共151个病灶。以Ⅳ级为判读阳性评价的阈值,BI-RADS-MRI分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0.4%、86.5%、93.4%、81.0%、89.1%。BI-RADS-MRI分级中≤Ⅲ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较理想(Kappa=0.66,P<0.05);Ⅳ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不理想(Kappa=0.24,P<0.05);Ⅴ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极好(Kappa=0.87,P<0.05)。结论 BI-RADSMRI分级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使诊断结果更加规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田荪 喻军 +1 位作者 钟文新 谢井文 《罕少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特点。方法12例经手术证实的肠及肠系膜损伤病例,主要观察(1)肠管破裂,腹腔游离气体的分布特点。(2)腹膜腔内游离积液的密度、腹水聚集部位与肠及肠系膜损伤部位的关系。(3)肠及肠系膜改变的CT表现形式... 目的探讨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特点。方法12例经手术证实的肠及肠系膜损伤病例,主要观察(1)肠管破裂,腹腔游离气体的分布特点。(2)腹膜腔内游离积液的密度、腹水聚集部位与肠及肠系膜损伤部位的关系。(3)肠及肠系膜改变的CT表现形式。结果(1)手术发现肠管不同程度穿孔、撕裂5例,4例腹腔内肠管外可见游离气体;1例空肠小穿孔,CT未发现腹腔游离气体;气体的多少与肠管破裂部位及裂口大小有关。(2)腹腔内游离积液12例,腹水密度较高(>35HU),损伤部位肠间积液9例。(3)肠管改变,肠壁增厚、肠管扩张、连续层面肠管的连续性中断。(4)肠系膜水肿,较广泛或局限性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见条状影,系膜间见大小不等血肿影(>50HU)。结论腹腔肠管外游离气体、密度较高游离积液、肠间积液、肠系膜密度改变,常可做出肠及肠系膜损伤的可靠CT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及肠系膜 创伤和损伤 CT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高分辨心肌灌注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比先 陈盔 +4 位作者 曾志斌 谭四平 谢井文 黄岸容 杨洋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9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3.0T MR高分辨心肌灌注成像(MRHMPI)对判断冠心病心肌梗死时存活心肌及梗死心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年期间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38例,进行形态学、心脏电影及高分辨率心肌灌注成像;另选取8例用常规扫描与高... 目的探讨3.0T MR高分辨心肌灌注成像(MRHMPI)对判断冠心病心肌梗死时存活心肌及梗死心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年期间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38例,进行形态学、心脏电影及高分辨率心肌灌注成像;另选取8例用常规扫描与高分辨率扫描,对形态学及延迟扫描图像进行自身对比。结果 29例(76.3%)病变区首过期显示灌注减低,9例(23.7%)灌注正常;延迟期强化35例(92.1%),其中单纯透壁型增强12例(35.0%),单纯非透壁增强9例(23.7%),混合型14例(44.7%),无增强3例(7.9%)。38例共646个心肌节段,129个心肌节段受累,其中83个节段(64.3%)室壁增厚率下降;室壁运动降低19例,消失8例,矛盾运动5例。38例高分率扫描的图像质量明显高于8例常规扫描图像质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HMPI能清楚显示心肌受损的部位、范围、透壁性及其信号的变化特性,配合心脏电影能观察受损心肌的室壁厚度及运动变化情况,能准确评估梗死心肌和活性心肌,为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肌梗死 心肌活性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